天天被测温枪打才发现:正常体温不再是37℃?人体变凉了吗?
最近,因为疫情的关系,每天进出小区都要测量体温。不少人发现每次测量结果都是36℃多,很少会高于36.7℃。这就有点让人纳闷了。小时候课本上说,人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7℃,但为什么现实中大部分人的体温都不到37℃?
就在今年早些时候,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朱莉·帕森内特带领团队发布了一项研究成果。他们研究了美国的相关数据,发现自19世纪以来,美国人的平均体温在持续下降,不到200年间下降了0.4℃,从37℃降到36.6℃。
朱莉·帕森内特
37℃标准体温怎么来的?
1851年,德国内科医生卡尔·莱茵霍尔德·奥古斯特·温德利希在莱比锡市收集了2.5万人的腋下体温数据。这些体温数据从36.2℃到37.5℃不等。温德利希取中间值,确定了人体温度大约为37℃的标准数值。
“他(温德利希)几乎找到了所有他能找到的人,无论他们身体健康还是正在生病。然后,他写了一本关于疾病引发人体温度变化的大书(large book)。”帕森内特说,37℃的标准体温就这样被课本收录,也成为了人们的常识。
“他记录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正确的。”帕森内特解释说,之所以大家都相信温德利希,是因为他记录的非常详尽,包括对象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他当时肯定亲自坐在测量对象的身边,用纸笔记录下一切,并度过了一段漫长且糟糕的时光。”
体温计不同当年测量数据不准?
在1992年之前,学界对37℃的标准体温几乎没有过严厉的质疑。1992年,美国马里兰州大学做了一项疫苗测试。研究人员测量了148名研究对象的体温,发现平均体温为36.8℃。2017年,一项英国的研究采取了3.5万名研究对象25万次体温记录,同样发现平均体温在36.6℃左右。
1992年马里兰大学研究的主要作者是传染病专家菲利普·马科维亚克。他认为,温德利希所使用的体温计与现代体温计不同,是导致差异的主要原因。
马科维亚克后来得到许可,使用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穆特博物馆的一件藏品。这件藏品正是当年温德利希使用过的温度计之一。马科维亚克测试后认为,这种温度计测出的体温,要比现代温度计高1℃左右。于是他得出结论,37℃标准体温与现代体温不符,暗藏着体温计制造工艺进步、当年测量数据不准的原因。
每十年下降0.03℃?
帕森内特和她的团队分析的数据显示,除去体温计差异,人体体温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确实在慢慢变凉。
她和同事分析了三个涵盖不同历史时期的美国人群体温数据集。最早的一组数据收集了美国南北战争中联邦军队退伍军人在1862年到1930年之间的相关记录;第二份数据来自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研究,包含了从1971年到1975年的人群体温数据;最后一组数据,来自斯坦福转化研究集成数据库环境,包括2007年至2017年斯坦福医疗保健的成年患者数据。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总共677423个人体温度测量数据,建立了一个线性模型。该模型可以显示出体温随时间的变化,也证实了之前研究得出的人体温度变化趋势。
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数据,研究人员发现,21世纪出生的男性平均体温比19世纪初期出生的男性低0.59℃。21世纪出生的女性平均体温比19世纪90年代出生的女性低0.32℃(女性的历史数据没有那么久远)。
平均而言,相当于每十年(原文为per birth decade)体温下降了0.03℃。也就是说,如今美国人的平均体温大约是36.6℃,而不是教科书上的37℃。
37℃标准体温设定的年代普通人平均寿命只有38岁
作为一名传染病研究者,多年来,帕森内特的主攻方向其实是幽门螺旋杆菌。这种细菌会导致胃、食道、小肠溃疡,致使人体胃癌患病率提高。不过,最近几年,幽门螺旋杆菌传染在美国已经不太常见了。
“我注意到这些,因为我在这方面已经研究了30年。这种有机体在美国很多地方已经消失了,”帕森内特说。不仅是幽门螺旋杆菌,与19世纪的普通人相比,现代人得传染病的几率已经小了很多。
帕森内特指出,生活在19世纪,意味着会有反复发作的疟疾、痢疾,久治不愈的伤口,还有包括肺结核、牙周炎在内的常见疾病。
“回顾19世纪大部分普通人的健康状况,我敢肯定他们大多处于一种慢性炎症的状态,”帕森内特说,“他们很多人活不过40岁,他们的牙齿非常糟糕。”温德利希所处的年代,当时普通人的平均寿命约为38岁。
人体为什么变凉了?
研究人员认为,美国人平均体温的下降可以用代谢率的降低或能量消耗的减少来解释。这种能量消耗减少,可能是由于人体内炎症减少。“炎症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蛋白质和细胞激素,它们会加速你的新陈代谢,提高你的体温。”帕森内特说。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医疗条件的进步,生活标准的提高,更加充足的食物供应,都让公众健康得到极大改善。研究团队还认为,现代人长期处于适宜温度,也是能量消耗减少的原因之一。19世纪时,夏天没有空调,冬天供暖也不普遍。如今,一台中央空调就解决了所有问题。
人体体温是基础代谢率的一种表现,而基础代谢率又与寿命(较高的代谢率,较短的寿命)和体型(较低的新陈代谢,较大的体重数值)有关。随着时间推移,人体温度所产生的变化,为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健康和寿命的变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从生理学角度来说,我们已经是随着时间进化的人类了,”帕森内特说,“我们变得和19世纪的普通人不同,甚至有别于上世纪60年代的人,我们变成了如今更加凉凉的人类。”
“我们在变高,变胖体温只是变化的又一个标志”
美国斯克利普斯转化研究所流行病学家吉尔·瓦伦评价,帕森内特团队的研究“有趣,看似有理”。
瓦伦参与了该论文的同行评议。她认为,帕森内特团队的研究缺失了一个重要节点。上世纪40年代初开始,抗生素开始推广。但论文中的数据几乎没有涉及这一时间段。如果在抗生素开始使用后,人体温度出现显著下降,那么论文中的有关说法就更有说服力了。
1992年对37℃标准体温提出过质疑的传染病专家马科维亚克,也没有被帕森内特的研究说服。在马科维亚克看来,太多的变量未被考虑。例如,南北战争退役军人的体温记录,没有说明究竟是口腔测量还是腋窝测量。两种测量方式在同一个人身上也会得出不同的数据。测体温的时间也很会影响数值。人体在一天中较晚时间测量的体温会更高一些。
“这些解释我觉得都没有说服力,”马科维亚克说,“我们讨论的是两个世纪,在生命进化过程中只是过眼云烟。”
针对这些反对意见,帕森内特也提出反驳。她认为,人体生理特征已经在其他方面发生变化。“我们在变高,变胖,而体温只是变化的又一个标志。”
来源:中国新闻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上一篇:疫情政策再次调整
下一篇:“冰镇拉拉裤”退烧,如此“偏方”勿轻信
最近更新热点资讯
- 谷歌AI聊天记录让网友San值狂掉:研究员走火入魔认为它已具备人格,被罚带薪休假
- 豆瓣9.4,姐弟恋、三人行,这部大尺度太厉害
- Genes, Intelligence, Racial Hygiene, Gen
- 【土耳其电影】《冬眠》电影评价: 宛如一部回归伯格曼风格的道德剧
- 陌生人社会伦理问题研究
- 理论研究|前海实践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 澳门刑事证据禁止规则
- 综艺普及剧本杀和密室逃脱助力线下实体店爆发式增长
- 日本小伙和五个小姐姐同居?看完我酸了!
-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考试期中试卷
- 高中必考的物理公式有哪些
- 这部大尺度的申奥片,却讲述了不lun恋...
- 心理语言学论文精品(七篇)
- 《贵妃还乡》 超清
- 专论 | 郭丹彤、陈嘉琪:古代埃及书信中的玛阿特观念
- 微专业招生 | 数字文化传播微专业列车即将发车,沿途课程抢先看!
- 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汇总十篇
- 原创因“18禁”电影登舆论顶峰,万千少女一场春梦:这一生,足够了
- 章鱼头
- 读书心得体会
- 考研考北京大学医学部或者协和是一种怎样的难度?
- 央媒评女主播编造“夜宿故宫”:让肇事者付出代价,理所应当
- 库欣病患者求医记(流水账)
- 《太平公主》④ | 地位越高,越要装傻
- 爱体检 安卓版 v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