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一老一小”,如何应对新冠?专家提醒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2-12-19
手机版

  正值新冠、流感等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期,在新一轮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染性更强、潜伏期更短,致病力减弱的情况下,老年人、儿童等是重点人群,他们的健康牵动着每个家庭。

  那么,如何保护好“一老一小”?“一老一小”感染后有哪些症状?感染后居家治疗应注意什么?如何选择用药?什么情况下需要就医?专家就市民们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老人应该如何应对新冠病毒?

  哪些老人更易感染?

  如何做好预防?

  怎样防重症?

  居家隔离要注意什么?

  记者专访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成都市慢性病医院 成都医学院附属老年医院)质控办主任张舒民副主任医师,为市民解答以上疑问。

  

  副主任医师,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质控办主任,居家延伸综合健康服务工作站负责人。

  一、哪些老年人更容易感染?

  老年人是新冠肺炎的高风险人群。既往有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肿瘤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在感染新冠病毒后引发重症的风险更高。

  二、感染后可能出现哪些症状?

  目前奥密克戎毒株引起的症状常见有:咽干、发热、四肢酸痛、咽痛、咳嗽、鼻塞、流涕、乏力、味嗅觉减退等,通常感染后病程为一周。老年人发热天数可大于3天,如有基础疾病的加重,核酸阴性后其基础疾病不一定稳定。

  三、最好的保护措施是什么?

  预防是最好的保护,除了老人自己做好防护,老人的家庭成员、照护者等密切接触者也要当好健康“守门人”,避免传播新冠病毒给老人。

  四、如何做好预防?

  一是减少不必要外出和聚会。有购物、购药等需求的,可尽量使用线上点单或家庭成员帮助购买、代取;外出活动散步、身体锻炼时尽量选择空旷区域,周围有人时需正确规范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非必要不去医院、诊所或减少停留时间。同时,尽量减少外出聚餐聚会、走亲访友与外来人员家庭访视。

  二是正确规范佩戴口罩。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如外出买菜、乘坐公交/地铁时,应戴口罩并保持全程遮住口鼻,优先选择N95口罩。口罩应及时更换,尤其在已变脏、破损、潮湿、系带松动、掉落地面后。

  三是注意清洁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外出接触电梯按钮、门把手等公共设施后,要洗手或手消毒;购买的食品、快递物品外包装宜消毒;家里常通风,屋内垃圾及时处理;不在小区内捡纸壳等丢弃物品。

  五、如何防重症?

  一是及时接种新冠疫苗。我国新冠疫苗安全性值得信赖,广大老年人可放心接种;

  二是稳定基础疾病。对患有慢病需长期规律服药的老人,请按时足量服药、不擅自更改药物和药量、不擅自停药,必要时家庭成员应协助老人服药,避免漏服。

  六、感染新冠后如何居家处理?

  一是做好居家隔离

  1.居家隔离时,可在已准备好的单独空间活动。如只能与家庭成员共用空间,应做好通风。尽量与家庭成员分开吃饭,不共用餐具和洗漱用具,餐具要及时清洗、消毒,清洗时戴好手套。

  2.如老人需要照护,照护者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如进入老人房间前应佩戴口罩,接触血液、呕吐物、尿液和粪便时需戴好手套。

  二是做好健康监测

  每日监测体温,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应规律监测血压、血糖等,有慢阻肺基础疾病患者,应关注自身呼吸状态,有条件者可监测指脉氧饱和度。

  照护者也需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可进行新冠抗原检测。

  三是正确进行治疗

  1.对自身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如无基础疾病或基础疾病稳定,无不适或症状轻微,可不予特殊治疗。

  2.如出现发热、咽痛、咳嗽、咳痰等,可给予用药对症处理,须按说明书服药,不重复、过量用药。

  3.如出现嗅觉、味觉减退,无需特殊处理,一般会自行恢复。

  4.建议无禁忌的情况下,每日多饮温开水,新冠治疗一般不影响基础疾病的用药。

  七、哪些人群感染后需要立即就医?

  1.80岁以上人群。该年龄段人群往往身体机能、免疫能力已经下降,很多人还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等基础疾病,感染新冠病毒后极易出现身体状况变差、基础疾病加重。

  2.居家治疗者出现以下情况请及时就医:呼吸困难或气促;经药物治疗后体温仍持续高于38.5℃,超过3天;出现饮食困难;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且不能控制。建议感染新冠后5天内作出就医判断,以免延误病情。

  儿童作为易感人群,如果感染了新冠病毒该怎么办?感染后什么情况下需要就医?哪些孩子又容易发展为重症?儿童用药需要注意些什么?

  就此,记者采访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儿童呼吸科主任艾涛主任医师、儿童重症医学科张宁副主任医师,就市民们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儿童呼吸科主任;四川省“天府青城计划”天府名医;四川省卫生计生委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肺功能协作组副组长;四川省医学会第三届变态反应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擅长:儿童哮喘、慢性咳嗽、婴幼儿喘息、反复呼吸道感染、重症肺炎、难治性肺炎、特殊病原肺炎、肺纤维化、先天性支气管肺发育异常、气道过敏性疾病的诊治。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从事儿童急救与危重症专业近20年,在儿童危急重症及转运上,特别是脑功能监护及重症颅脑损伤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儿童重症感染、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多脏器功能衰竭、颅脑损伤、颅内高压综合、难治性惊厥持续状态等。

  问: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答: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多数儿童会有发热的症状,伴咳嗽、鼻塞、流涕、咽部不适等上呼吸道感染的表现,发展为重症肺炎的风险比成人低。另外少数还可表现为无症状感染者,家长不必过于担心,也不要盲目用药。

  冬季本来就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不论是新冠病毒,还是流感病毒,都非常活跃。但儿童感染后病情进展比成人会快一些,发烧一般在三天左右,比成人短一些。

  问: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的常用药物?

  答:大部分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儿童可居家治疗,用药主要为对症治疗。

  (1)对于发热、头痛、咽痛等明显影响睡眠的症状,可以使用一些解热镇痛的药物,建议使用适合儿童的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

  (2)干咳无痰:右美沙芬、福尔可定等,也可以使用其他中成药;

  (3)咳嗽伴痰: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氨溴特罗等;

  (4)流涕: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如果鼻塞严重,可以短期使用羟甲唑啉鼻喷剂喷鼻;

  (5)也可使用一些抗病毒的中医治疗:小柴胡颗粒、柴桂退热颗粒、金莲清热颗粒和连花清瘟颗粒等。

  以上所有药物均需注意儿童适用年龄,切勿同类药物重复使用。

  问:儿童感染新冠病毒后,日常护理需注意什么?

  答:如果孩子已满1岁,且过往身体健康,感染后家长观察到吃、睡、大小便基本正常,孩子精神状态还不错,那么即使有发烧、咳嗽等症状也可以居家隔离。提倡非必要不必去医院,过度预防和治疗反而不利于孩子身体健康。

  居家期间,要保证休息,均衡膳食、充足睡眠、保持口腔健康、适量运动、作息规律,避免过度疲劳,少吃或不吃辛辣食物。

  问:孩子出现什么情况,就要及时去医院了?

  答:如果孩子出现了高热超过两天仍没有缓解,精神差、嗜睡、食欲差、面色不好、咳嗽加剧、呼吸急促(排除发热和哭吵影响后)、抽搐、严重呕吐腹泻、明显尿少等,那就要赶快去医院就诊,谨防进展为重症。

  问:哪些孩子感染后容易进展为重症?

  答:以下是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发展成为重症肺炎的高危因素:

  (1)早产儿、新生儿

  (2)患有基础疾病者,如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疾病、重度营养不良等

  (3)患有代谢性疾病、免疫缺陷性疾病、脑瘫等疾病的孩子

  具有高危因素的患儿病情会比一般人进展更快、程度更重一些,家长一定要加强监护,出现症状及时住院观察治疗。

  问:哺乳期的妈妈如果感染新冠病毒,需要断奶吗?

  答: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营养品,建议婴儿出生后前六个月以内都应该采用母乳喂养,新冠病毒感染不是母乳喂养的禁忌症。根据目前的临床观察,新冠病毒通过乳汁传染给婴儿的可能性极低。

  需要强调的是,哺乳、肌肤接触(抚触、拥抱等)行为可以为妈妈及宝宝带来诸多好处,这些好处大大超过与新冠相关的机会性传播和患病风险。因此如果妈妈产后感染了新冠病毒,原则上是提倡继续母乳喂养的,但是母乳喂养的过程中,建议母亲做好严格防护,戴N95口罩。在接触孩子或吸奶器前,至少洗手20秒,母乳喂养期间避免说话或咳嗽。若有咳嗽或打喷嚏等,需立即更换口罩。在手法挤奶或使用吸奶器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并戴好口罩;吸完奶后吸奶器应规范消毒。建议妈妈们将乳汁挤出后,交由健康的人来喂养新生儿。

  (健康成都官微)

上一篇:连花清瘟卖爆,我为什么坚决支持石家庄?
下一篇:2023年可能会更难,疫情等4个残酷现实,60岁以上老人要早作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