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们全家都得过新冠了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2-12-19
手机版

  #冬日生活打卡季#

  这两周后台被频繁的问道,

  “你们在外面旅行,得新冠怎么办?”

  “外面都已经不戴口罩了吗?大家不怕得新冠,而且反复感染吗?”

  “芬兰和欧洲的疫情,现在到底怎么样了?”

  因为问得实在太多,那我就说说这两年的所见所闻所感吧。

  自从2020年秋天到芬兰以来,虽说疫情此起彼伏,但整体的生活并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

  聚餐购物芬兰境内的旅行,倒也都在继续。

  当然忌惮的人自然少出门,心大的就该吃该喝该玩,啥也不耽误。

  巴乔两年多都在正常的上学上课。

  偶尔遇到同学阳了,学校也仅仅是私下通知密接的几个孩子,回家隔离几天。

  后来我是因为怀孕一直没有打疫苗,所以全家相对小心了些。

  大概是在今年2月开始,政策变化了。

  工作、生活相继恢复到疫情前,对外旅行也陆续重启。听说芬兰人一窝蜂的冲进了南欧,报复式感受阳光和沙滩去了。

  周围的人从最初稀稀拉拉被感染,

  到后来几乎无人幸免。

  我范围内了解到的感染者,全都是轻症或者无症状,在家自检后居家隔离几天,也就自愈了。

  大家对待病毒的心态,

  也从恐惧排斥,到逐渐放轻松,

  再到“时刻准备着”,

  毕竟迟早都要来一遭。

  一来是因为有疫苗保护,心里有底。

  二来也都知道病毒的攻击性在变弱,主要症状集中在上呼吸道,重症和死亡率都在下降。

  芬兰政府层面也只是要求新冠阳性的人群,自有症状起自我居家隔离5天,必要外出时建议戴上口罩。

  我和乔爸是在今年年初,接种了两针。

  巴乔只跟着学校打了一针,乔姥姥是在国内打过两针生物,在芬兰补了一针辉瑞。

  但我们夏末在瑞典旅行的时候,

  还是感染了。

  

  乔姥姥是最早出现症状的,然后小九和巴乔跟上,我和乔爸最晚。

  俩娃烧了三天,就自愈了。

  小九最高烧到了40度,看起来很没有精神头。除此外倒是没有别的症状了。巴乔也烧到了39度,喊了几天头疼。

  他俩吃了两三天布洛芬,也就扛了过去。

  我们三个成人,就真有点难受了。

  发低烧头疼、嗓子痛还咳嗽,是那种有痰还咳不出来的咳嗽,而且浑身疼痛又乏力,没事总想睡觉。

  那几天布洛芬,几乎是全家唯一的救命稻草。倒是也买了祛痰止咳的药物,但基本无用。

  症状在五天后,就差不多消失了。

  唯独咳嗽,没完没了持续了两三周吧。

  最严重的不是乔姥姥,反而是我。

  我本来就是那种每次流感,都要咳嗽一个月的人,所以这次也难逃此劫,咳得死去活来夜夜失眠,前后持续了20天。

  对我们家几个成人而言,这次的新冠,堪比一次较为严重的流感吧。

  至于后遗症,确实没有明显感受到。

  周围的朋友也很少听说,有后遗症的。

  只是针对比较普遍的咳嗽,如果持续的时间过久,建议要及时就医。

  因为长期咳嗽,容易演变成支气管炎,后期再发展成哮喘就不妙了。

  我亲耳听到一个60+的芬兰阿姨,自述过自己的后遗症,应该是我遇到过最严重的一个。

  她也是在7月得了新冠,随后嗅觉部分丧失。但比较神奇的是,只闻不到香水味。

  大概两个多月后,也就恢复从前了。

  乔姥姥在家自检,得知是新冠的那几天,心情很复杂情绪也很差。

  我知道,她心理压力大。

  虽然跟着我们在芬兰,耳濡目染了周围那么多人患病、自愈、安然无恙,但是她还是坚定地认为,此病一定会有“后遗症”。

  患病的那些天,她每日都在自我暗示,听力减弱、味觉不敏感、嗅觉也变差了。

  “咱们以前感冒的时候,不是也会失去味觉嗅觉,吃啥啥没味儿么?”

  虽然听我这么说,她些许安慰了点。

  但依然将信将疑,直到一个月以后,证实了没有任何遗留问题了,才轻松了起来。

  当然她的另一个压力,是担心被歧视。

  她怕老家的亲人朋友,会戴有色眼镜去看她,鄙视她议论她。

  她的所思所想所怕,也许和很多人一样。

  而我的同龄人,往往担心的也不是自己,更多的是家里的老人和孩子。

  所以在得到她的许可后,我决定还是要把她的真实感受和体验,告诉大家。

  她说,可能那些人知道了,还是会害怕她,会躲着她,但是她现在已经不在乎了。

  昨天我看到,广州传来了好消息。

  原本被封在家很多天,差点被送进方舱的小姨,在微信里乐开了花。

  也让数日来悲观愤怒痛心的我,疏解了许多。

  其实何止数日,数月来我都在不断期盼不断失望,一次次悲愤和一次次重燃希望中渡过。

  你们三年没有出来,

  我就有三年没有回去过。

  虽然我身处早已淡化疫情的芬兰,可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情,一定是打开新闻看疫情。

  所有画面和情绪都穿越了屏幕,如此真切。

  所有我该知道,不该知道的早已看过太多。

  所有的眼泪,也流过太多。

  那天我和乔爸说,我觉得应该说点什么。

  他说,“不管对你自己,还是对读者,你现在最负责任最应该做的是,让大家如何继续保持对生活的希望。

  而且中年人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家人才是最重要的,这并不意味着懦弱。”

  所以我努力收拾了自己的情绪,

  写下了今天这一篇。

  不管未来每一日,是陆续传来好消息,还是得到的始终不如期待的那般如意。

  新冠病毒防不胜防,已成必然。

  那么对它有一个合理和科学的认识,是最为重要的。别被不必要的恐惧,慌了手脚。

  以过来人的经验,家里要备上止痛退烧药和一些镇咳化痰的咳嗽药,会很有帮助。

  因为我们的症状,集中在发烧头痛和咳嗽。

  我们家的感受是,布洛芬比扑热息痛类的止痛退烧效果更好一些。

  用药后虽然会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坦白讲还是会感受到疼痛、乏力和浑身不适。

  但聊胜于无。

  我想65岁的乔姥姥,和完全没有打过疫苗的小九,都顺利地抵抗了病毒,至少能给你大家一些真实的安慰。

  其次我推荐大家,读两本书。

  《中国人的性格》

  《可能性的艺术—比较政治学30讲》

  读过之后我会更加清楚的看到,我们的国家曾经经历过什么,现在正在经历什么,以及未来也许会经历什么。

  它们解开了我数月的不解和困惑,希望也能在曙光到来之前,陪伴着你们找到答案。

  最后想说,远离让自己内耗的人和事情上,朋友圈也同样需要“断舍离”。

  不争辩不说服不缠斗。

  因为懂的人就会懂,不懂的人多说无益。

  更何况,我相信希望就在眼前。(乔妈/文)

  (摘自微信公众号巴乔爱吃糖)

上一篇:邓州发布密切接触者涉及风险点位的通告| 今日邓州城区继续全员核算
下一篇:关于疫情期间的种种现象,钟南山院士在全国高校抗疫大讲堂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