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波冲击刚到,最不愿看到的悲剧发生,北京硬生生扛下了这波疫情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2-12-20
手机版

  随着各个大城市的放开,病毒也在快速的传播着。

  不只是北京疫情蔓延的厉害,事实上,在其他城市也是一样,只不过没有引起外界的关注。

  或者说,第一波的冲击才刚刚开始。

  

  北京疫情开始走下坡路了

  根据网络上公布的第一波攻击即将到来的地图来看,许多地方都会被病毒包围。

  虽然现在病毒的毒性并不是很强,但很多人还是很紧张。

  毕竟,没有人愿意染上病毒,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身体健康。

  但病毒来势汹汹,根本没有给你任何准备的机会。

  从不同地区的资料来看,重症的病人数量很少,大部分都是没有症状或者轻症。

  

  一般都是在家里静养,只要服用一些感冒药或者退烧的药物,都会好的。

  事实上,奥密克戎的毒性很弱,但它的传染性很强,所以才会如此来势汹汹

  大概一星期之后,情况就会改变。

  据模型显示,北京12月13日达到最高峰,累积感染率已经接近一半。

  

  总之,这是个坏消息,但也是一个好消息。

  因为北京疫情开始由此走下坡路了。

  当达到一个临界点后,病毒的扩散速度就会慢下来。

  大部分人被感染之后,病毒就无法再肆虐了。

  尽管目前北京的感染者数量很多,但真正的重症病人和危重病人,只有几十例。

  

  而且大部分都有一些基础疾病,更没有出现死亡病例。

  这一切的一切都表明,奥米克戎病毒的威胁并不大,很快就会减弱势头,直到稳定下来。

  只要熬过了这一关就是胜利!

  

  医护迎来最艰难时刻

  当前各大医院的情况就是病人大量增加,医务工作者大规模感染医疗资源面临着挑战。

  不只是北京有这样的情况,河北、石家庄、保定都有。

  由于疫情的全面放开,全国范围内的感染时有发生。

  

  在这种情况下,医务人员很容易被传染,而且也会经历一段时间的痛苦,比如发热、全身酸痛、剧烈咳嗽等等。

  如果医护人员也被感染了,他们也不能上班,那患者该怎么办?

  

  一些城市的医疗资源本身就很匮乏,现在不像之前那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目前,国内所有的城市,都陷入了困境。

  已经自顾不暇了,更别说去支援其他城市。

  

  医务工作者大量感染

  最近,北京各地都出现了医疗紧张的景象,因为大批新冠病人涌入医院求医,各大医院的发热门诊也是爆满。

  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工作人员说,一天的时间里,他所在的医院医护人员检测到了700多名阳性。

  其中有几个科几乎全军覆没!

  有些科室,甚至只有一名医生上班。

  

  所以,医院制定了新的策略,就是让轻症病人在家里隔离,而医院只接收重症危重症病人。

  中国医疗系统的巨大网络,正在努力遏制“超重”疫情的冲击,期望减轻压力,拉平感染曲线,成功“软着陆”。

  

  发热门诊排长队

  这段时间,发热的人越来越多,即使有些医院没有关闭发热门诊,可是排队的人还是很多,到底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这是一个很让人头疼的问题,发热的时候很不舒服,但是到了医院之后,却发现有很多人在前面等着,简直是一种煎熬。

  

  所以,现在医院,也是想方设法的扩大发热门诊数量。

  同时也在训练内科的医护人员,在必要的情况下,到发热门诊上岗,以缓解这种情况。

  并且,大部分人都不用住院,只要拿到药物,就会第一时间离开,避免人群拥挤,从而减少感染的几率。

  

  在北京,零下的温度下,三甲医院的病人排起了长队。

  发热病人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在排队等待治疗。

  一位工作人员说,一般要等上3至5个小时。

  

  北京儿童医院,人山人海,太多人了。

  其实新冠的高危人群并不是儿童,一般情况下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所以专家建议大家最好不要去医院挤,特别是不要带着爷爷奶奶去。

  因为老人本身是高危人群,一旦被感染就很麻烦。

  

  基层医疗机构,也被卷入了这场风暴之中。

  北京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由于发热,医护人员的人数减少了三到四成。

  但每天的门诊人数却比以前翻了一番!

  

  既然放开了风险如此大,我们又何必放开,岂不是前功尽弃了吗?

  不,胡锡进的一篇文章说:有些人急于“秋后算账”,这是一个很大的逻辑失误。

  因为世界各国的放开,都是被逼无奈,才会解除封锁。

  

  就拿欧美来说,他们没有足够的实力来进行有效的防控,所以他们才会采取“群体免疫”的方式,最快地放开。

  众所周知,他们的群体免疫,在过去的两年里,已经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

  要是欧美有什么办法,他们肯定也想把放开的时间推迟。

  无论是放开还是封控,每次都是医护人员顶着最大的风险,处于最危险的环境中。

  

  退烧药短缺

  这几天,各大媒体都在反复强调,奥密克戎并不可怕。

  奥密克戎的杀伤力已经大打折扣,但它的感染率依然很高,很多居民对此有所担心也很正常。

  这主要是因为很多地方药店没有相应的药物,导致了部分人产生了消极的心理。

  

  报道指出,北京当地药房面临药品严重短缺的局面。

  在14号,北京各大药店都没有感冒药,退烧药,止咳药。

  多个商店的销售员说,一个星期前,布洛芬和连花清瘟都已经缺货了。

  

  一名药品销售员说,每年冬天都是流感的多发期,相关药品的销售量都会暴涨,甚至会有一定程度的缺货。

  而现在,随着新冠的大爆发,更是如此。

  武汉网友分享经历:过度恐惧其实大可不必

  一名来自武汉的网友,在网上和大家分享了居家隔离的经验。

  她说,她曾经在2020年年初感染过新冠病毒。

  当时还是原始毒株,她高烧持续了七天,花了两个多月才痊愈。

  

  这一次感染奥密克戎的症状很快就消失了。

  她知道现在病毒毒性很小,心理也放松。

  所以,经过7天的隔离,她的状态很好。

  反正,现在的情况,就是各不相同。

  每一个人之间不同,每一个城市之间也不同。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北边的情况比较严重。

  而南方,则要轻松得多。

  

  当然,这只是总体来说。

  具体来说,南方一定也有很严重的,北方也有没症状的。

  但总的来说,北方的症状比较重,医院也比较拥挤。

  

  坚持就是胜利

  除了我国之外,世界上其他的抗疫优等生都选择了放弃,而我们,却是在所有国家之中坚持到最后一刻的。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大多数人都已经接种过了疫苗。

  为了经济发展,是应该放开了,但每个人还要带口罩,这是必须的!

  

  当疫情真的结束后,谁能更好地保护人民的生命,数据就会一目了然。

  在所有人都跨过了抗疫终点的时候,从保护生命的角度说,我们依然是全球抗疫的优等生。

  同时,也让大家意识到,国家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着想,也是为了所有人的利益。

  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请大家配合国家的要求,不要抱怨!

  

  总结:

  目前,新冠虽然还没有完全根除,但和以前相比,毒性已经大大降低了。

  虽然每个人的表现都不一样,轻重不一,但对身体的伤害并不大,所以要理智对待。

  所以,如果被传染了,也不用着急,按照国家卫健委公布的关于新冠病毒的居家治疗方案,通过严格的隔离和运动,吃一些有营养的食物,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就可以很容易的战胜病毒。

  

  也许我们所有人都要经历一段不那么愉快的时光,经过这三年的摸索,请相信时间,无论你在某时某刻有多绝望,相信总会熬到时来运转柳暗花明之时。

  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积极地对待每件事情,相信明天会更加美好!

  

  对于此事,您有什么想说的?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说出您的想法,点赞关注转发分享,让更多的人看到,谢谢您!

上一篇:上海推进氢燃料电池系统等技术突破 奥特维签订9600万元光伏设备销售合同
下一篇:科兴制药董秘回复:SHEN26项目作为新冠特效药项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