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放开“弯道飙车”?对抗的是人性,加速的是经济!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2-12-20
手机版

  跟朋友通电话,对于新冠放开,通信行程卡下线,多处染阳的恐慌从他声音里传递过来。

  他家两个幼儿,老人也有基础病,平时一直吃药。加上今年经济形势不好,他的收入也被击的七零八落,房贷车贷教育医疗日常开支都很够呛······。

  现在可好,原本国家兜底保障安全的事儿突然撂到他一个人身上了,他感受最大的是事发突然,仓皇间恐慌不已,说的最多的就是那句:“到处是阳,这要是生病了,得自费啊!”

  财政兜不住了,经济吃不消了,大家各安天命吧。

  有不怕事大的更是抛出“新冠大逃杀”的舆论轰炸公众早已紧绷的情绪。

  我们得承认,在春运前,“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人流大潮到来之前,全面放开的转弯速度太快了,不是弯道超车,是弯道飙车。

  飙车的原因很简单,一个产能大国,全面清零可以保障生产链完整运转,全面共存也可以保障产能不停歇。偏就中间路线,任由恐慌缓慢蔓延,任由某些地方以讹传讹,反倒对经济产生更大的影响。

  再者说,行程卡只要还不放开,全国共存就不可能统一,总有地方拿着行程卡的权利进行地方上的特色管辖,思想步调不统一。

  尤其是有一些区域或利益关联群体还在不断强调“放开不利”、“疫情政策会反复”等言论的,在宣布行程卡下线的这一刻,瞬间清净了。

  大家都意识到国家意志及导向,各种“转变”的猜想都化为乌有。

  没了行程卡,就没法追溯个人行程,从根源上杜绝了基层加码的重要一节,这就为春运期间众人返乡可能遇到的困难排除了障碍。

  过去三年我们往返一些城市,深刻体会到一个行程卡能玩出多少花样——出站因为行程卡是外地就扣留身份证、很多场所拒绝除当地以外其他行程卡的客人进入、加星的行程码一度黄码红码看待······

  最离谱的时候,只要行程卡上显示去过外地的就要被强制隔离……所以这一次取消行程卡,基层的加码手段骤减,这算是中央从基层社区里收回了一些权力。

  一方面全面放开,甚至网络上爆出“早阳早好”的奇怪言论来,各路专家们的引导舆论都开始大变向。

  甚至于,钟院士的“强调”言论都让人各种角度解读。

  

  选择在春运大潮前全面转弯,从基层中回收权利,放开网络舆论引导,加上重磅官媒给予的各种用药提醒,短信轰炸······

  

  一系列信号表明,中国要彻底全面的放开。

  要经济,要增长,要就业······这一切的目的,是在全球经济衰退、全面税改之前,为地方财政提供一点喘息时间。

  弯道飙车过快,年龄偏大的群体,是很难做好心理准备的。

  这几天年轻人也好,大爷大妈也罢,都在抢购莲花清瘟胶囊。很多小城市的人群还很恐慌,大城市已是十混一阳,家常便饭了。

  医院里全是小阳人,饭店开了之后,很多单位业务正常运转,各种招待,朋友相聚少不了。你不是阳性,可能一起吃饭的某位是个阳,最后谁也跑不了。既然这样,新冠还有啥可怕的?

  以前有个朋友阳,传染给你,你可能还会跟他绝交,愤恨,觉得交友不慎,把自己家老人孩子拖累了。

  邻居看你感染也是各种屏蔽嫌弃,同事不敢接触,不小心去了单位那就是公司的罪人,公司破产了老板都能推你头上······

  现在呢,反正朋友不传染也有陌生人传染,总之只要出门,很难躲的过去。又没有行程卡,谁也不知道谁去过哪儿,咋滴都是挨一刀,一刀落下,见红平安。

  社死的恐慌反倒没有了。

  那么,该上班上班吧,除非真是头疼脑热的受不了。

  取消行程卡,经济运转以及春运返乡的最后一道缰绳,就不复存在。

  基层手里不仅没有了春节防疫的权力,连春节防疫的手段都烟消云散。

  接下来就是信马由缰。

  而春运这种全世界独一份的人口流动,春节走亲访友这种文化传统,一大家子人坐在一起吃团圆饭的百姓风俗,又必然造成大量的新增感染。这是几亿人的返乡与复工。

  要知道,小城市最不缺的,就是留守小孩和留守老人。

  孩子倒还好,老人基础病的真不少。

  这个“锅”谁来背呢?

  干脆把粥一锅炖,谁也没责任。

  之前全民疫苗的时候,某些年龄大的老人,出于风险考虑反而不是很建议接种,现在则是全面积极要求接种。

  

  风向很明显,既然要共存放开,就共存得彻底点。

  今年春节之后,国内大中小城市,都得真正意义上迎来全面共存。

  别忘了,春节之后,是开学季。现在的中小学生以及幼儿园小朋友还都在家里呆着,方便感染了家人私护。

  真是到了学校,那都是集体生活。

  这么多孩子连带老师,要挤在一个并不宽敞、通风不那么顺畅的教室里,朝八晚六,摩肩接踵。

  安全距离在学校是不可能存在的。

  但一直上网课也是不现实的。

  可是只要开学返校上课,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春运之外,我国每年第二大人口迁徙潮,就是大学生,少说也有两千万人次打底,而且地域的随机性更强。

  听闻一些城市的某些学校,已经开始自建方舱,这也是为学生能够及时隔离,治疗痊愈着想。

  总的来讲,既然已是“全面共存”,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就会逐步缩小,但是对个人的影响亟需重视。每个人体质不一样,这是一场全民共同闯的大关。

  还是那句话,以前是国家带头“防疫”,现在是全民“抗疫”,真正的新冠对抗赛,才刚拉开序幕!

  与“抗疫序幕”同步强力开启的,就是对抗内需疲弱以及税改推进了。

  这才到了稳经济和产业转型的关键一步。

  分享完,感谢阅读,欢迎关注@观众阿景

  举报/反馈

上一篇:林更新换新发型耳目一新,360度无死角美颜,四分之三脸像杨洋
下一篇:郑州妇科疾病咨询:郑州那个医院治妇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