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安医疗董事长刘毅讲述10倍股养成背后的故事:最高时每天生产2600万只测试盒,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2-12-20
手机版

  日前,在第二十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九安医疗(002432)董事长刘毅出席并演讲,以“勇往直前”为题,分享了九安医疗将试剂盒产品打入美国市场的过程。

  去年11月时,九安医疗发布《新冠抗原家用自测OTC试剂盒获得美国FDAEUA授权的公告》,一石激起千层浪。

  从去年11月到今年4月,九安医疗股价从6元/股附近一路高歌猛进,最高涨到98.03元/股,半年时间翻了十几倍,成为当时最引人注目的大牛股。

  凭借iHealth试剂盒产品,九安医疗今年前三季度业绩突飞猛进,实现营收245.89亿元,同比增长30.11倍;归母净利润160.50元,同比增长319.18倍。

  在这次演讲中,刘毅回顾了九安医疗在将iHealth试剂盒打入美国市场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以及克服困难成功上市的心路历程。

  刘毅总结,在最多的时候,发动了河南、浙江等地的100多家工厂做产品的包装,产能最高的时候一天可达2600万只测试卡。

  投资报整理了刘毅发言的精华内容:

  用更快的速度实现供给

  久安医疗有27年的历史了,从最早的电子血压计起步,发展到血糖仪、额温计、家用医疗器械产品,

  也是全世界第一个将血压计和手机相联系的物联网血压计,因为这个得到了苹果公司大力支持,所以我们2010年在硅谷设立了自己的公司。

  今年这一年,对于九安医疗来说是巨大变化的一年,

  这个变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iHealth新冠抗原试剂盒,在美国成了防疫主要的抗原检测产品。

  那这样一个变化是怎么得来的?

  一家医疗公司如何发生这个变化,可能是很多的朋友们都很感兴趣的一个问题,今天我在这跟大家交流交流。

  实际上我觉得核心的观点,就是一家企业面临不确定性,你很难知道未来的变化,你怎么在不确定性中去寻找到你的确定性,寻找到你的发展。

  我们是作为一家医疗企业,在这个时候,面对疫情,首先应该表明态度,体现担当,贡献力量。

  从2020年开始,我们的额温剂在中国广泛使用,以满足测温需求。在中国国内的抗疫需求满足的情况下,又奔赴了海外,在美国欧洲提供的测温需求中我们都是主力。

  在这样一个环境和变化下,防疫对于人的健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也就是说,如何让我们的防疫产品能够让更多的人尽快地享有?能够用更快的速度实现供给。

  在FDA获批过程中

  遭遇重重苦难

  这个时候,我们看到了技术积累下来的产品——新冠抗原试剂盒,

  它比较方便,自己就能测,15分钟就出结果,对于个人防疫保护的作用非常大。

  面临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们的第一个挑战就是你要拿到FDA的认证,也就是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最关键的认证,这是这个问题的关键。

  前前后后,我们准备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中间也经过不停的反复。

  可以看到,我们重大的反复有几点。

  第一,我们做的荧光试剂盒的方案,被FDA否决了。

  因为当时我们判断,美国在去年的七月份,疫苗接种率可能达到70%、80%,新冠疫情可能就结束了,

  这样的情况下,你的试剂盒到时候可能就没有人需要了,所以我们一定要赶在它之前,和时间进行赛跑。

  但是,我们第一个荧光试剂盒的方案在五月份的时候被FDA否决了。

  这个时候整个团队有一些沮丧,有一些不明、一些畏缩,这个时候我们开了一个会,我们彻底讨论清楚了这个问题。

  我们应该勇往直前,在这件事情上,要有志在必得的气魄,一往无前的精神,我们把这件事情坚持做到底。

  我们就开启了我们的胶体金方案,也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市面上正在使用的一个自测方案。

  我们那时候碰到的问题是什么?

  没有阳性病人。

  在去年五月份、六月份的时候,美国的阳性病人一天只有一万多例,这一万多例到每个我们的临床测试点就没有几例了,又碰到了新的困难。

  所以,我们面对这些困难的时候,整个团队的想法很明确,就是办法一定要比困难多,

  所有的问题我们都要躬身入局,而不是在旁边讨论、呐喊,都是要亲自去解决。

  我们的美国同事在解决这个问题中,寻找到一家在美国有几百个测试点的机构,它可以根据阳性率来做临床,把这个问题就顺利解决了。

  我们在美国时间去年的7月6号,也就是美国的国庆节刚过,提交了FDA。

  本来这是FDA的紧急状态的审核,FDAEUA,我们认为,FDA可能一个月就能够审批,

  因为当时的德尔塔病毒肆虐,应该审批得更快一点。

  但没想到FDA依然按新药的方法研究,一个一个死抠,一条一条讨论,整整花了将近四个月的时间。

  临到最后一刻,FDA依然在说,根据我们的审核要求,你们这个产品可以被我们否决了,但是你们愿不愿意补一些临床。

  我们当时就明确回答,当然愿意补临床。

  那你们多长时间能补完?

  我们说两周就能补完。

  补完临床了,把这些数据补齐了,我们再看。

  就这样,在最后一刻,我们都不知道FDA是能批还是不能批。

  人生就像一块打开的巧克力盒,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到底是什么味道的。

  所以我们在忐忑不安中等来了FDA的批准,也就正好是差不多一年多以前。

  在批准的当时,我们就在美国产品上市、上线了。

  当然我们的美国客户还非常惊讶,说你们周六周五才批的,周一就有货了?

  我们说对。

  我们在它批准的当天,飞机就空运货去了美国,第一时间就有货。

  因为我们这是和时间赛跑。

  后来洛克菲勒基金会专门说我们的表现的时候,讲了一句话叫more test to more people as soon as possible,我觉得那就是我们当时的使命。

  为了让更多的人进行个人防护,我们应该运更多的试剂盒,以更快的速度送达给更多的人。

  发动100多家工厂做包装

  巅峰时一天生产2600万只测试卡

  这个时候,我们也看到了我们的优势。

  我们是第九家FDA批准的,以中国工厂名义批准的试剂盒,剩下来基本上都是美国的本土的厂家。

  去年11月下旬开始,奥米克戎在美国肆虐,疫情比较严重。这个时候需求暴增,当时美国一天150多万的病人。

  需求大量地增加,如何有更多的试剂盒是各州政府、联邦政府最急迫的需求。

  这时候,我们就看到了我们中国制造的优势了。

  第一,供应链没问题,我们的供应链能够快速拉升产能。

  我们一天供应上几千万个鼻拭子、采样拭子都没问题,更别说其他的包装盒、说明书这些了。

  同时这个产品本身,通过人工、大量的劳动力密集可以生产,如果需要用机器生产它可能也来不及。

  但大量的人工可以生产,我们最多的时候少说也有6万多人,多说可能有10万人,

  发动了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河南、浙江这些地方100多家工厂给我们做产品的包装。

  这样的话,我们每个工厂派了两到三个小组的人员,公司上下一心,自我驱动,去把质量盯好。

  我们最多的时候一天空运去美国有八架飞机,我们最高的时候产能能产到一天2600万只测试盒、测试卡,这是一个只有我们中国制造才能做出来的奇迹。

  我们总结,这件事情真正做成的原因是什么?

  做成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种,很多个,很多方面。

  比如说我们在美国硅谷有公司,这个公司在那边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当然这家公司的目的不是干这个的,公司的目的是做互联网医疗的,但是,在这个时候恰恰有了关键性的作用。

  它在美国做临床,在美国做性能测试,在美国解决临床中的问题、测试中的问题,它的作用就发挥得非常淋漓尽致。

  比如说我们看到,同行可能申请FDA花了两年的时间,我们才花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这是美国公司的作用,很明确。

  当然,这些作用有很多,如果归结下来,就一个作用,

  是什么作用?

  后来我们总结,这件事情就是团队上下一心,勇往直前。有志在必得的气魄和一往无前的精神。

  在别人犹豫彷徨的时候,我们选择了行动,在别人瞻前顾后的时候,我们选择了冒险。

  我们碰到的一些同行讲,可能没有人想到,一家中国的工厂能在美国申请下来抗原试剂盒的紧急使用。

  我们没有在这些过程中被这些所迷惑,所困扰,我们就是勇往直前。

  当然,我们这样的一个工作也得到了各方的认可,美国当时跟我们交流的联邦政府的小组成员跟我们讲说,

  你们的产品无论在性能上、包装设计上,甚至反应速度上、运输能力上,都是所有家中表现最好的。

  而和我们同台竞争的同行,一起对防疫做工作的,都是美国一流的药企,像雅培、罗氏、西门子这些企业。

  在这个过程中,洛克菲勒基金会的人说,They are more best than others,我们做得最好。

  所以我们看到了,在中美微妙的关系下,我们一家中国的企业,在美国这样一个急剧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抓住了机遇,也满足了人们对健康监测的需求。

  最后我还是用这句话来总结,做企业要勇往直前。

上一篇:前后两次感染新冠变种病毒,目前已经退烧了
下一篇:“阳”了第五天:人性之恶,深不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