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儿童抑郁症首发症状可能是躯体症状!容易抑郁的孩子,都有这几种表现,快自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2-12-20
手机版

  

  来源:妈妈手册

  “你有病吧!”

  轻飘飘的一句话,从父母的嘴里说出来,无形中却加重了女儿的病情。

  前不久,郑州一个20岁左右的学生小梁感觉心里不舒服,身体也感到很疲累。

  她将自己的症状告诉父母后,本以为会得到他们关心的话语。

  结果家人不仅不理解,反说她作,直接回了一句“你有病吧”。

  

  简单的一句话,让女生的心理压力愈发严重,后面就诊时,已到了重度抑郁症的程度。

  看完她的事例,麦咭感到万分不解,为何本该满眼爱意的父母,竟会如此狠心?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避风港,是孩子永远的依靠。

  但有一天,作为孩子避风港的父母,也会无情地将孩子推远,伤得体无完肤。

  

  而诸如此类的话语,并不在少数,即使不是“你有病吧”,也有其他冷冰冰的话语代替:

  “这么敏感干什么,钻牛角尖”; “有什么想不开的,好日子过够了”; “现在好吃好喝的有什么好抑郁的,我们那么辛苦供你吃穿也没抑郁” “太矫情了......“

  看似无关轻重的话语,但落在本就心理出现问题的孩子身上,却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轻则病情加重,重则刺激孩子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

  想必我们也看到过一些令人心痛的新闻事件,孩子因抑郁症想不开而自杀、跳楼......

  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家庭难以承受之痛!

  

  故而,家长千万别忽视这一问题,将之视作小概率事件,可能在你忽视的角落里,有孩子正承受着心理上的病痛。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

  在中国,17岁以下的青少年中,约3000万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 因抑郁症自杀的人数高达20多万,其趋势逐年上升。

  另外,中科院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报告显示:

  2020年中国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为17.2%,重度抑郁为7.4%。

  高中孩子的重度抑郁更是高达10.9%-12.5%。

  

  数据之庞大,影响之深远,都是在提醒我们一定要多重视孩子心理健康。

  不要等发生意外后,才来后悔,到时候恐怕一切都悔之晚矣!

  比如孩子出现以下行为,我们一定要及时察觉,并给予正确引导!

  

  最近,朋友思文的儿子一直将“没意思”“什么都不想做”等负面话语挂在嘴边。

  刚开始,思文只是觉得小朋友闹情绪,根本没有放在心上,有时候还会挖苦两句。

  但最近一周,儿子口中开始出现“不想活了”的字眼,让她想忽视都难。

  可能深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外加婚姻不幸福等因素,导致思文性情急躁。

  对孩子的言语,第一反应不是担心,而是气急败坏。

  “怎么就不想活,我一天到晚累死累活,你爸什么也不管,不想活的人不应该是我么,你矫情什么.....“

  可悲的是,思文一通怒吼后,孩子嘴里不再说些消极的话,转而变得愈加沉默。

  每天都心不在焉,食欲在下降,睡眠也变得不好......

  思文这才反应过来,带孩子就医,结果被诊断出重度抑郁症。

  

  其实,允许孩子有负面情绪,真的很重要,家长要及时和孩子沟通,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不然,负面焦虑的育儿方式,加上破碎的家庭环境影响,只会让孩子倍感窒息,加重抑郁症。

  就像一部电视剧里面,苏青的儿子便是在错误教育方式下,才抑郁症加重,险些放火烧了整个家。

  

  

  有没有哪一刻,你的孩子小心翼翼地对你说:

  “学校里有一个同学,得了抑郁症,休学回家了,挺吓人的......”

  你可能下意识地就回了一句:

  “小孩子怎么会有抑郁症,就闹情绪呗,想那么多干嘛,好好学习才是正事~“

  看似是简单的交流,其实背后可能是孩子在向你求救——

  他在投石问路,试探你对抑郁症的态度。

  如果父母断然用“矫情”“想太多”等词来否定,那么孩子就会退缩,尽量将自己表现得正常。

  

  等到退无可退之后,等待整个家庭的,可能就是难以挽回的悲剧。

  所以,如果某一时刻,孩子试探性地问你“我有一个朋友,抑郁症......”之类的问题。

  你一定要深思熟虑之后再回答,说不定,你的某句话会将你的孩子从深渊里拉回来。

  

  身边有家长会问:

  我家孩子最近情绪很不稳定,是不是得了抑郁症?

  答案是不一定~

  因为每个人抑郁症的表现都不尽相同,有人表面很正常,给人的印象是活泼开朗,乐于助人。

  但在私下无人的角落,她可能被孤独、压抑、悲伤、崩溃等情绪所裹挟。

  一部电视剧中,父母眼里的乖乖女,朋友心中小太阳的胡晶晶。

  却在生日当天,毅然决然地跳楼身亡。

  

  在我们看来是万分震惊,可她已经一个人默默啃噬伤痛,很久很久了,只是没有表现在人前。

  当然,相比于微笑型抑郁,很多孩子心理出现问题后,最明显的特征便是情绪上的不稳定。

  比如烦躁、易怒、无端怨恨、一会哭一会笑等,他们常因为一点小事发脾气,尤其是在家里。

  甚至是家人一句无心或者开玩笑的话语而炸毛,不依不饶,严重的还会歇斯底里。

  但并不是所有的情绪不稳定,都是抑郁症的表现,家长们要结合孩子的其他表现,综合考量。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身体上的症状,也能帮助家长加以判断。

  专家主要强调了以下10种情况——

  

  家长可对照表格,看看自家是否有以上症状,有则注意、及时治疗,无则加勉哦。

  不可否认,我们对于精神层面的痛苦的洞察度,还不够到位,共情能力不够。

  尤其是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家长很难将“抑郁症”放在他们身上。

  但很难,并不代表没有,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儿童抑郁症的患病率也在逐年攀升,千万要引起重视。

  故而,家长一定要明确一点:

  抑郁症不是作,更不是矫情,它只是一种很难自愈的情绪障碍,会出现在各个年龄群体之中。

  另外,我们要多观察,一旦发现孩子有抑郁症的苗头,要及时做心理疏导,必要时要带孩子寻求专业帮助。

  总之,将儿童抑郁症当回事,才是对孩子、对自己、对整个家庭的一种负责!

  本期内容由妈妈手册原创,千万妈妈都在看的科学育儿手册。主编:晨妈,分享育儿知识、亲子教育经验、品质生活理念,陪千万父母共同成长。

  

上一篇:这些知识,做电工都必须知道的,请收藏!
下一篇:紧急提醒!事关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