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涉疫诈骗新套路!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2-12-20
手机版

  年终岁末,历来是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多发时期。当前随着疫情防控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调整,疫情防控已进入全新阶段。警方在工作中发现,一些不法分子已开始利用这段时期市民对涉疫信息掌握的不对称和不准确,挖空心思、变换诈骗手法设下陷阱进行诈骗!

  今天

  小编专门梳理了

  近期发生的几类涉疫诈骗警情

  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

    12月8日,南京警方接报一起涉疫类诈骗,损失金额高达2504万元。市民周女士接到自称防疫部门电话,称其在北京有场所码扫码记录,随后转接“北京公安”称其涉嫌诈骗,周女士按照对方要求接受资金清查,被骗2504万元。

  无独有偶,市民李女士接到自称“山东东营疫情防控中心”的电话,对方称其在哈尔滨扫码显示为红码后又称其信息被盗用且涉及一起洗钱案件,后李女士按照对方要求将卡内余额18万余元转入对方提供的“验证账户”。

    【警方提示】接到“疫情防控中心”的电话,提示流调情况异常,但是将电话转接至公安局进行资金核查的,一定是诈骗。公检法部门不会在网上办案,更不会要求当事人用转账汇款的方式“验证资金”,请广大市民不要轻易相信。

  近期,抗病毒感冒类药品和抗原检测盒成为紧俏物资,不法分子们谎称与专业医疗机构或是与检测机构有合作,在网上虚假贩卖防疫物资,收钱不发货。

    12月13日,陈先生称其添加游戏中认识的网友微信,对方称与检测抗原试剂盒厂家有合作,手头有现货可以低价出售。陈先生未多加辨别便向对方购买了25盒抗原试剂,通过微信转账6000余元,后对方以当地政府严查抗原试剂为由不发货并将陈先生拉黑。

    【警方提示】请广大市民看到陌生网友发出的售卖紧俏药品物资广告时,一定要谨慎小心。私下交易风险极大,支付定金后收不到货的情况时有发生。大量囤货倒卖更是容易遭遇大额损失。请擦亮眼睛,慎选网购渠道,谨防被骗。

  12月12日,市民肖先生报称其在邮箱里收到冒充公司名义发送的邮件,称“因疫情原因可以领取劳动补贴”,邮件里附带二维码,肖先生扫描二维码填写信息并填入验证码,随后收到银行卡被扣款5000元的短信,发现被骗。

    【警方提示】诈骗分子冒充公司人事、财务部门,通过邮箱向公司员工群发邮件称可领取疫情补贴,实际是将被害人引流至钓鱼网站后,获取当事人填写的银行卡信息,实施盗刷。收到此类邮件,要第一时间与公司进行核实,而不是盲目扫描二维码填信息。

  上述涉疫诈骗案件套路分析

  第一:骗子利用广大市民对防疫的重视,蹭社会热点设置引流话术,吸引市民注意力实施传统诈骗。

  第二:广大市民对医疗物资的需求增加,防范意识下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第三:不少企业单位工作人员居家办公情况增多,同事之间无法及时交流审核信息,遇到诈骗时不能及时反应。

  第四:自我隔离人员有独处的时间和空间,同事用网时间增加,未能有效辨别网络上的虚假信息。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一些涉疫诈骗案件类型

  套路一

  谎称“密切接触者”

    诈骗分子冒充防疫工作人员向受害者发送钓鱼链接短信,谎称受害人是新冠确诊人员的密切接触者,诱导受害者点击链接填写个人信息。随后再以近期大数据行程卡访问量过大,存在系统故障为由,索取短信验证码确认行程轨迹,进而骗取钱财。

  套路二

  “快递被检测出阳性”

    诈骗分子伪冒快递客服打电话,谎称你的快递检测出了新冠阳性,已被销毁,但可以申请理赔。在你加了“客服”好友后,骗子向你发送虚假“官方网站”,并诱导填写个人支付信息,盗走你的资金。此时,还有一个大坑在等着你跳入。骗子以你的支付信用不足、理赔渠道未开通、赔款无法到账等为由,诱导你进行贷款,将钱转至诈骗分子账户,骗取钱款。

  套路三

  谎称“健康码有异常”

    诈骗分子冒充疫情防控工作人员,谎称受害者健康码存在异常,要求受害人速速前往公安机关核查。受害人相信后,主动提出将电话转至“公安局”进行线上调查,随后“公安人员”称在核查行程时发现受害人有几笔异常经济交易,怀疑与一起洗钱案有关,要求受害人配合调查清查资金洗清嫌疑,进而骗取钱财。

  套路四

  假冒“核酸结果查询群”

    诈骗分子通过不法渠道批量购买账号,伪装成“疫苗接种普查调查员”或“回访员”,以社区工作人员的名义添加好友,再将受害人拉群。诈骗分子将受害人拉群后,会在群内发布刷单、赌博等违法违规信息,最终被做任务拿返利的诱惑落入刷单诈骗。

  套路五

  推销所谓“特效药”

    不法分子假冒政府部门、药物研究(医疗)机构等,以拨打电话、发送短信等方式进行推销,谎称有防疫“特效药”,诱导受害者前往钓鱼链接购买,从而获取个人银行信息盗取银行余额。

  诈骗套路分析

  第一步:以疫情排查、涉疫需隔离、流调异常、“密切接触者”为由发送自查程序、核酸结果查询群、快速核酸检测结果、领取居家隔离补贴等为借口,令当事人心慌。

  第二步:告知当事人可能信息泄露或系统有误,需转接有关部门处理。

  第三步:称当事人涉嫌犯罪,诱导转账以证清白。

  警 方 提 示

  第二:防疫工作人员不会索要银行卡账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若有任何关于“流调”“健康码”异常等疑惑,请及时联系社区、派出所寻求帮助。

  第三:当接到所谓“客服”来电,遇到包裹丢失赔付等问题,一定要登录官方购物网站查询相关信息,称可以退款或理赔的,十有九骗。

  第四: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网络等途径进行办案,更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账户”。要求通话保密、配合调查、接受资金审查、需要转账或填写支付密码的,都是诈骗。

  第五:如果你收到“00”或“+”开头的境外来电,请提高警惕,注意甄别。若无固定的海外关系需要经常联系的,可联系运营商屏蔽境外号码。

  第六:如果被骗,请保留证据,第一时间报警。

  来源:海微警、平安常州

  总值班:陈刚、曹银生

  编辑:邓梦雪

上一篇:多重免疫荧光染色,发4
下一篇:12月2日陕西新增65例本土确诊病例 新增878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