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提醒!这样比“阳了”还危险!新冠感染者达到这个条件,基本没有传染性!
据媒体报道,河南平顶山一名40岁女子,感染新冠后恐慌,只要一出现发烧症状就吃药,结果因不遵照医嘱盲目吃药退烧,导致全身皮肤黄染,肝脏衰竭,被紧急转院到郑州一医院ICU抢救。
据陕西日报报道,日前,西安交大一附院的隔离病房送来一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经诊断,该患者小胡处于昏迷状态、肝功能严重受损、伴有肾功能衰竭,但肺部完全正常,没有病变。是什么原因将患者置于生死的边缘呢?
原来,这位患者事先准备了一些预防新冠病毒的药物,有止咳的、化痰的、退烧的、止疼的,一共十来种。不巧,他发烧了,体温38.8℃,还有发冷、全身酸困、咽痛、鼻塞、咳嗽等症状。小胡顾不上看说明书,也没有咨询医生,一股脑儿地把每种药取两颗,吃了下去。
晚上,室友发现小胡不对劲,一声不吭、流鼻血、面色苍白,于是赶快把他送到医院。
经过西安交大一附院重症医学科、感染科的检查,诊断为急性肝衰竭、肝性脑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型。进一步寻找原因,原来是药物导致的肝衰竭。也就是说,小胡新冠感染并不重,是轻型;但药物导致肝衰竭,差点要了小胡的命。
那么,什么是药物性肝损伤呢?哪些药物能引起肝损伤呢?是不是中草药“无毒无副作用呢”?新冠肺炎相关的哪些药物可以导致肝损伤呢?肝损伤有哪些症状?药物性肝损伤这么严重,是否可以预防呢?
针对这些问题,西安交大一附院感染科主任医师何英利、博士张国妤 ,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李红霞三位专家给大家做相关科普。
什么是药物性肝损伤呢?
专家介绍,药物性肝损伤是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天然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伤,重者可致急性肝衰竭及至死亡。
哪些药物能引起肝损伤呢?
专家说,常见的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常见退烧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抗感染药物如利福平,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如卡马西平,降血脂药物如他汀,代谢性疾病用药、激素类药物、某些生物制剂,不同药物可导致相同类型肝损伤,同一种药物也可导致不同类型的肝损伤。
在欧美发达国家,非甾体类抗炎药、抗感染药物、草药和膳食补充剂是导致肝损伤的常见原因。其中,对乙酰氨基酚是引起急性肝衰竭最主要的原因。
中草药是不是“无毒无副作用呢”?
中药也可导致肝损伤甚至肝衰竭。越来越多的草药潜在肝脏毒性被报道,350多种植物含有肝脏毒性的生物碱,如何首乌、三七粉、蜂胶等中草药,均可导致肝损伤肝衰竭。
例如,含有吡咯双烷生物碱的土三七可以引起直接的、剂量依赖性肝脏毒性,导致典型的肝脏静脉栓塞性疾病,现称肝窦阻塞综合征,后期可出现肝纤维化或肝硬化。
新冠肺炎相关的哪些药物
可以导致肝损伤呢?
专家提醒,目前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常用药参考表”包含了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布洛芬、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类药物,均容易导致药物性肝损伤,还有一些中草药也是药物性肝损伤的常见原因。
肝损伤有哪些症状?
专家介绍,急性肝损伤的临床表现通常无特异性。潜伏期差异很大,可短至1至数日,也可长达数月。
多数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仅有肝脏生化指标不同程度的升高。部分患者可有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肝区胀痛及上腹不适等消化道症状。淤胆明显者可有全身皮肤黄染、大便颜色变浅和瘙痒等。少数患者可有发热、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甚至关节酸痛等过敏表现,还可能伴有其他肝外器官损伤的表现。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急性肝衰竭或亚急性肝衰竭。我们收治的这名患者,就是在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后仅一天就出现了严重的急性肝衰竭。
药物性肝损伤这么严重
是否可以预防呢?
当然可以。首先在用药前一定要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注意在说明书中对药物肝毒性给予黑框警示、警告和预防措施。
其次要遵循说明书合理用药,控制药物用量,避免滥用药物。第三在用药期间要定期进行肝脏生化学检测。
最后要加强安全用药的公众健康教育,特别是要消除中药、天然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无肝毒性的错误认识。
最后,专家们想给大家再次强调一下,新冠并不可怕,目前的新冠以无症状和轻型为主,出现症状了合理用药即可,千万不要因为想让新冠好得快而超剂量用药。我们的这名患者本身的新冠症状是很轻的,但因为超剂量使用了对乙酰氨基酚而出现急性肝衰竭,需要进行抢救和治疗。
在这里再次呼吁大家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时,按照说明书使用药物,避免过量服用而导致药物性肝损伤。
12月16日,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发布科普文章,
文中指出,
不少人对感冒用药的认知存在不容忽视的误区,
亟需科学的用药指导来帮助民众们合理用药。
居家治疗,
有哪些用药注意事项?
看着一箩筐的“感冒药”
该怎么选?
感冒药是一个统称,为了便于理解
大致分为以下几大类
知道了感冒药分几大类
那我们把常见的感冒药说明书的成分
都“对号入座”
1. 感冒药不能消灭病毒
感冒药只是可以缓解感冒时候出现的各种不适症状,让人体舒服一点,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对症治疗”。
2. 如果症状较轻,可以不吃感冒药
“吃了总比没吃强”是一个用药误区。另外,也不需要规律性用药,只在必要时用药。比如,不发热或低热时不需要服用退热药。
特殊时期
居家用药安全提示
以备不时之需
新冠感染者达到这个条件,基本没有传染性!
当前,已经有不少人在感染新冠之后慢慢恢复过来,不少“阳康”摩拳擦掌盘算着“出去嗨”、大吃一顿……那么,怎样算“阳康”?“阳康”之后出门需要注意哪些?何时能返岗?能否开展剧烈运动?
针对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了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李侗曾表示,新冠康复之后不适宜做剧烈运动,且仍要加强对自身的健康监测,尤其是重点关注有基础病的人群。
连续三天抗原阴性
基本没有传染性
李侗曾表示,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九版),患者康复出院的标准为:
一是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
二是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
三是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
四是连续两次核酸检测阴性,Ct值均≥35。
从临床来看,发病7天后,大部分轻症患者核酸开始转阴,病毒量也很低,基本不具传染性。一般情况下,体温正常后再过3天,可能咳嗽和鼻塞流涕咽痛的症状明显缓解。当您体感嗓子疼和咳嗽不再影响睡眠时,就说明身体基本恢复,适合返岗。
“如果不方便做核酸的话,建议大家连续三天测抗原,如果三天都是阴性,基本就没有传染性了,此时如果身体状况也没问题了,就可以出门了。”李侗曾说。
康复早期莫剧烈运动
一定要循序渐进
李侗曾表示,新冠康复之后,很多人的身体状态回到以前还需要一两周时间,建议先不要开展剧烈运动。一些康复的人在回去上班后立刻投入到紧张忙碌的工作中,还是会感到有些疲惫、甚至头晕,身体状态还是不如以前。建议此时不要剧烈运动,一定要循序渐进,逐步地恢复到以前的活动量、工作量,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想着立刻把以前的工作赶紧补上、把以前落下的运动健身活动补上,一旦累了就要赶紧休息。
“建议开展一些适度的、相对温和的运动,比如从散步、到逐渐地快走,然后慢跑,慢慢地恢复运动。但是像一些竞技类的运动,比如足球、篮球、羽毛球、长跑这类激烈的运动建议先放一放。可以适度做一些广播操、健身操、八段锦等,康复早期的运动不能剧烈,而且要控制时间。”
要保持戴口罩勤洗手
注意进行健康监测
很多人想着,等康复之后一定要出去嗨、去大吃一顿,李侗曾说:“一定要注意,现在仍然处于冬季呼吸道感染病高发期,除了新冠之外,还有其他的呼吸道传染病,比如流感、普通感冒等,尤其是孩子还可能面临着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的威胁。因此,原来提倡的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多开窗通风等习惯要继续坚持。如果要出门的话,一定确保自己已经没有传染性。在人多密闭的公共场所坚持戴口罩,注意手卫生,要注意咳嗽、喷嚏等礼仪。”
李侗曾提醒,在刚刚恢复的这段时间,还是要加强对自身的健康监测。尤其是一些有基础病的人群,根据国外的相关报道,在新冠康复之后的一个月内,基础病可能会比之前有所进展或复发。因此,要重点关注有基础病的人员,包括家里的老人,更要对其在康复后的一到三个月内进行健康监测。
家中应经常开窗通风
避免喷洒酒精消毒
李侗曾表示,一般在室温条件下,物体表面的病毒两三个小时就没有传染性了。在一些通风不好的角落,或者是比较潮湿的地方可能存活的时间长一些,平时注意消杀即可。
家中消毒最好的办法是开窗通风,每天两到三次,每次半小时左右。开窗通风可以最大限度降低空气里的病毒数量。对于卫生间、厨房等重点部位,可以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擦完之后静置半小时,再用清水擦拭。一些小范围的位置消毒可以用酒精擦拭,比如手机、电脑、开关、门把手等等,但家中一定要避免喷洒酒精消毒,因为酒精在通风不好时遇火会燃烧甚至爆炸,家中也不要囤积大量的酒精。餐具、杯子等物品可以用高温蒸煮的办法进行消毒,衣物正常清洗、晒干即可。
“阳过”之后3-6个月
通常不会二次感染
李侗曾表示,人们在首次感染奥密克戎之后,短期内抗体水平比较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一般认为3-6个月不会二次感染。但如果病毒突变了,病毒免疫逃逸能力变强,二次感染的风险可能变大。因此,仍要保持好三年来养成的良好习惯,比如戴口罩、勤洗手、多开窗通风,保持社交距离、注意咳嗽礼仪等等。“阳过”之后家中有残留的病毒,也不会导致再次感染,人体的免疫系统是有记忆的,跟这个病毒接触过了,打过一仗了,就记住了,至少短期内不会感染同一个病毒。
“从国外数据来看,二次感染的人通常症状会更轻一些,恢复得也会更快。如果之前接种过疫苗,这次感染了,那么二次感染的风险低;如果这次感染了,过半年再接种疫苗,二次感染的风险就更低,因此仍要想尽各种办法尽量降低风险。”对于还没有感染的人群,李侗曾建议,要继续坚持以前的策略,还没有打疫苗的、没有完成加强针接种的,一定要尽早完成,尤其是老年人、有基础疾病人群等特殊群体,一定要尽早完成疫苗接种。同时,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聚会,多加防护。
来源:人民日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河南广播电视台、新华社、陕西日报、北京青年报
版权及插图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
最近更新热点资讯
- 谷歌AI聊天记录让网友San值狂掉:研究员走火入魔认为它已具备人格,被罚带薪休假
- 豆瓣9.4,姐弟恋、三人行,这部大尺度太厉害
- Genes, Intelligence, Racial Hygiene, Gen
- 【土耳其电影】《冬眠》电影评价: 宛如一部回归伯格曼风格的道德剧
- 陌生人社会伦理问题研究
- 理论研究|前海实践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 澳门刑事证据禁止规则
- 综艺普及剧本杀和密室逃脱助力线下实体店爆发式增长
- 日本小伙和五个小姐姐同居?看完我酸了!
-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考试期中试卷
- 高中必考的物理公式有哪些
- 这部大尺度的申奥片,却讲述了不lun恋...
- 心理语言学论文精品(七篇)
- 《贵妃还乡》 超清
- 专论 | 郭丹彤、陈嘉琪:古代埃及书信中的玛阿特观念
- 微专业招生 | 数字文化传播微专业列车即将发车,沿途课程抢先看!
- 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汇总十篇
- 原创因“18禁”电影登舆论顶峰,万千少女一场春梦:这一生,足够了
- 章鱼头
- 读书心得体会
- 考研考北京大学医学部或者协和是一种怎样的难度?
- 央媒评女主播编造“夜宿故宫”:让肇事者付出代价,理所应当
- 库欣病患者求医记(流水账)
- 《太平公主》④ | 地位越高,越要装傻
- 爱体检 安卓版 v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