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针疫苗对奥密克戎保护力欠佳,全球疫情或将迎来第一波峰值丨新冠研究一周进展
来源:科技日报、科研圈、生物世界、学术经纬、丁香学术、生命科学前沿、梅斯医学等
德尔塔比奥密克戎引起的疾病严重程度更高
来源:medRxiv
近日,发表于预印本平台medRxiv的一项研究,比较了奥密克戎流行前后,美国5岁以下儿童(未接种疫苗)首次感染新冠病毒后的疾病严重程度。这是全球首个排除了接种疫苗的混杂因素,单纯对比奥密克戎与德尔塔毒力的研究。
结果显示:与德尔塔组相比,奥密克戎组的急诊科就诊次数减少29%,住院人数下降67%,ICU重症人数减少68%,使用机械通气辅助降低71%,表明奥密克戎组的疾病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德尔塔组。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2.01.12.22269179v1.full-text
第四针疫苗对奥密克戎的保护效力欠佳
近日,以色列Sheba医学中心公布了其关于接种第四针新冠疫苗(即第二针加强针)的试验的初步报告,结果表明接种第四针疫苗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保护效力欠佳。
数据显示,在接种第四针疫苗后,接种者体内的抗体水平略高于接种第三针后的水平,但这一抗体水平不足以抵抗奥密克戎毒株感染;此外,有不少奥密克戎毒株的感染者已经接种过四针疫苗。研究人员强调,目前只进行了初步研究,而疫苗对阿尔法和德尔塔等变异株的保护效力很好。
新冠病毒引起肺血管通透性增强和肺水肿
来源: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
1月12日,发表于《细胞死亡与分化》(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的一项工作中,研究人员通过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胞内活化caspase3活性情况,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过细胞核形态特征,活细胞成像动态观察过表达M蛋白细胞形态变化,证明SARS-CoV-2M蛋白会诱导细胞凋亡。
研究证实M蛋白通过介导肺组织细胞凋亡,导致肺血管通透性增强和肺水肿,并揭示其相关分子机制,拓展了新冠病毒及疾病致病机理的认识,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潜在的干预靶点。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18-022-00928-x
新冠感染8个月后免疫系统仍异常
来源:Nature Immunology
1月13日,发表于《自然·免疫学》(Nature Immunology)的一篇论文中,研究团队主要设法寻找血清样本中一些蛋白标志的变化,一共涉及了31种被判断可能和新冠起始有关的不同生物标志物,其中I型和III型干扰素会在病毒感染初期就持续升高。
在清除其他感染后,免疫标志物会随之消失,这些标志物会持续存在在他们体内。新冠患者的天然免疫细胞会被高度激活,但是缺乏初始T细胞和B细胞。8个月后,一些炎症调控分子,I型和III型干扰素和白介素6会形成特定的组合出现在患者体内。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0-021-01113-x
兰州大学发布2022上半年全球疫情预测
来源:MedRxiv
1月13日,MedRxiv预印本平台发布了兰州大学预测团队关于未来六个月奥密克戎变异株全球传播的季节预测研究文章。
预测结果表明,2022年1月下旬左右,全球疫情将迎来第一波峰值,预计每日新增感染人数将达到308万例,欧美国家疫情将进入快速增长期。其中,美国疫情发展最为迅速,平均每日新增感染人数将超过90万例;欧洲将会是本次疫情的重灾区。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2.01.13.22269198v1.full-text
感染新冠后嗅觉味觉失灵
来源:Nature Genetics
1月17日,发表在《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的一项研究,揭示了感染新冠肺炎后个体是否易产生味觉或嗅觉丧失症状的遗传风险因素。
UGT2A2是UGT2A1的较短转录本,这两个基因都在鼻子内的嗅觉上皮细胞中表达,并在气味代谢中发挥作用。它们产生的酶参与消除与嗅觉侦测有关受体结合的气味分子。这一发现为新冠肺炎相关的嗅觉或味觉丧失背后的生物机制提供了线索。
https://nature.com/articles/s41588-021-00986-w
三剂辉瑞疫苗能产生奥密克戎变异株抗体
来源:Science
1月18日,发表于《科学》(Science)的一篇论文,研究者使用51名两或三剂疫苗接种者的血清,测试其对在武汉发现的新冠病毒原始毒株,以及贝塔、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中和能力。
数据表明,两剂疫苗接种者血清对奥密克戎的中和滴度相比原始毒株减少了22倍。而在接种了第三剂疫苗一个月后,被试血清针对奥密克戎的中和滴度与两剂疫苗接种者相比提高了23倍,这一水平与两剂疫苗接种者血清对原始毒株的中和滴度相似。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n7591
冠状病毒药物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来源:mBio
1月18日,发表于《微生物学》(mBio)的一项研究,筛选并揭示了小分子化合物JIB-04抗新型冠状病毒和猪冠状病毒的作用效果及潜在机制。
研究发现,JIB-04能够广泛抑制猪冠状病毒PEDV、TGEV以及轮状病毒在细胞中的复制,且能够显著抑制新冠病毒在VeroE6和人支气管上皮细胞中复制,在体外具有广谱抗病毒效果。对控制新型冠状病毒和动物冠状病毒的流行和传播具有潜在应用前景和重要意义。
https://journals.asm.org/doi/10.1128/mbio.03377-21
胎盘能够保护胎儿不受来自母体的新冠病毒感染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1月18日,发表于《细胞·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的一项研究中,分析了孕期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的12名女性,结果显示,孕期的新冠病毒暴露会导致一种母体和胎儿细胞共同参与的胎盘炎症反应,但不会感染胎盘组织。
研究团队指出,这项研究结果增进了我们对感染新冠病毒后母胎免疫应答的理解,并提示从母体到胎儿的垂直传播可能极为罕见,但由于样本量较少,该结论应当谨慎解读。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1-27745-z
首个奥密克戎变异株刺突蛋白分子水平的结构分析已完成
来源:Science
1月20日,发表于《科学》(Science)的一项工作中,研究人员完成了世界上首次对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株刺突蛋白分子水平的结构分析。
结构分析显示,位于R493、S496和R498几个位点的突变在刺突蛋白和人类细胞受体ACE2之间产生了新的盐桥和氢键,这些新键可能增加了病毒与人类细胞的结合强度,而其他突变则降低了这种键的强度。此外,相比于之前的变体相比,奥密克戎对全部6种单克隆抗体显示出可测量的逃逸,并可完全逃逸其中的5种抗体。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n7760
《科技导报》创刊于1980年,中国科协学术会刊,主要刊登科学前沿和技术热点领域突破性的成果报道、权威性的科学评论、引领性的高端综述,发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完善科技管理、优化科研环境、培育科学文化、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决策咨询建议。常设栏目有院士卷首语、智库观点、科技评论、热点专题、综述、论文、学术聚焦、科学人文等。
最近更新热点资讯
- 谷歌AI聊天记录让网友San值狂掉:研究员走火入魔认为它已具备人格,被罚带薪休假
- 豆瓣9.4,姐弟恋、三人行,这部大尺度太厉害
- Genes, Intelligence, Racial Hygiene, Gen
- 【土耳其电影】《冬眠》电影评价: 宛如一部回归伯格曼风格的道德剧
- 陌生人社会伦理问题研究
- 理论研究|前海实践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 澳门刑事证据禁止规则
- 综艺普及剧本杀和密室逃脱助力线下实体店爆发式增长
- 日本小伙和五个小姐姐同居?看完我酸了!
-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考试期中试卷
- 高中必考的物理公式有哪些
- 这部大尺度的申奥片,却讲述了不lun恋...
- 心理语言学论文精品(七篇)
- 《贵妃还乡》 超清
- 专论 | 郭丹彤、陈嘉琪:古代埃及书信中的玛阿特观念
- 微专业招生 | 数字文化传播微专业列车即将发车,沿途课程抢先看!
- 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汇总十篇
- 原创因“18禁”电影登舆论顶峰,万千少女一场春梦:这一生,足够了
- 章鱼头
- 读书心得体会
- 考研考北京大学医学部或者协和是一种怎样的难度?
- 央媒评女主播编造“夜宿故宫”:让肇事者付出代价,理所应当
- 库欣病患者求医记(流水账)
- 《太平公主》④ | 地位越高,越要装傻
- 爱体检 安卓版 v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