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容易“地动”?“阳伏不出,大地必动”,到底是啥意思?
人类在与大自然的对抗中,产生了很多信仰,而这些信仰也是人们对大自然的一种屈服。在无可奈何之下,只能寄托于上天或者祖先,于是就产生了很多古老的节日。即便是如今,在“地动”面前,人类依然无计可施。那么大地为什么会动?什么时候容易动?到底有没有规律可循?来看看古人的经验是怎么说的?
地球绕着太阳公转,从而形成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由于地球的运行轨道是一个巨大的椭圆形,这就导致了所有的天体距离地球的位置时远时近,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其中太阳和月亮是对地球影响最大的天体。
正因为太阳在四季中的位置和角度不同,才形成了春暖夏热,秋凉冬寒的季节交替。而季节的交替,就是五行的交替,五行的交替也就是“气”的变化规律。一年有十二个节,十二个气,就组成了二十四个节气,分布于四季之中。
在一年之中,任何一个时间点的五行之和都是相等的,彼此之间为此消彼长的关系。一种力量的增强,必然导致另一种力量的减弱和消耗。立春之后,木气显现,水气隐藏,随着木气的增长,隐藏中的水气也在不断减弱,这个过程就是冬水生春木。
等到隐藏中的水气耗尽之时,木气也就不再增长了,并且开始隐藏,此时就到了辰月。所以辰为水库,是水气彻底结束之地。随着木气的隐藏,火气又开始显现了,也就是火气上升,木气隐藏,一升一降。到了立夏节气,木气彻底隐藏,火气完全显现。
如果把一年比作一个圆圈,在这个圆圈中的任何一个时间点,力量的总和都是一样的,无非是木增水减,火增木减,或者水增金减等。简单来说就是阳多阴少,或者阴多阳少,但无论多少,其力量之和都是相等的,这种变化的过程就是太极图。
阳和阴的增长规律
阳气的增长为不断扩大和发散,而阴气的增长为不断收敛和下沉。比如冬至一阳生,此时初生的阳气处于隐藏状态,也就是在地底下。冬至是太阳南行的极致,过了冬至之后,太阳开始逐渐北返,地底下的阳气逐渐往地面上升,但是这个上升的过程是隐藏的。
到了立春节气之后,阳气才冲出了地面,此时就为少阳,阳气已经显现出来了。万物的生长都是在阳气的催动下才发生的,立春之前,阳气处于隐藏的上升过程,也是万物积蓄力量的过程,等到春季阳气显现之后,植物就抽出了新芽。
所以新芽并不是突然间出现的,而是在冬至之后,隐藏中的阳气上升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的结果。等到隐藏中的阳气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将植物的新芽顶出来了,是一个徐徐渐进的过程。
也就是说阳气从隐藏中冲出了地面,植物的新芽也就显现出来了,但是显现之前的力量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没有之前力量的积累,也就不会突然发芽。当然河面解冻,大地变暖,都是在这种隐藏的力量上升的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的。
这种力量就是气的变化,也就是五行的变化,是古文化的核心内容。比如冬至是阴气最强的时候,而阴气的增长是不断收敛和下沉,此时地面是寒冷的。如果往地下挖,挖到一定深度之后,地底下的土壤就是温暖的,而这个深度就是阴气下沉的极点。
冬至之后,地底下温暖的土层深度会逐渐升高。比如冬至要往下挖两米才会温暖,到了春季,只需要往下挖半米,就已经温暖了。到了夏季,表面的土壤也已经温暖了。这个热气上升的过程,就是阳气上升的过程,同样阴气的下沉也是一样。当然这只是个比喻。
那么“阳气”在没有冲出地面之前,就处于隐藏状态。刚刚冲出地面,就为少阳,等阳气升至最强时,就为老阳。之后在阴气收敛的力量之下,阳气开始被阴气压迫着下沉,最终被压到了地面之下,冬至时,阳气就被压到了地面之下最深处。
那么冬至之后,一阳初生,也就是地面之下隐藏的阳气开始上升了,这时候的表象就为“震”,也就是“坤”下面变为阳了。这股力量会不断往地面上升,在冲出地面的那一刻,就变成了雷,此时就到了惊蛰节气,以雷声惊醒万物。
假如这种力量被阴气压制而无法冲出地面,就会在地底下不断增强,结果就会“爆炸”。就像人们吹气球一样,当气球撑不起里面的气压之时,就会“爆炸”。这种爆炸反映在阳气的上升之时,就会导致“地动”。但是引发爆炸的力量有很多,比如天体的力量,月亮的“强引力”等。
所以在古人看来,地动其实就是隐藏中的力量被束缚,增强到一定程度而引发的。古人将这种现象称之为阴阳交错。比如《史记》中记载:“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填阴也”。
也就是阳气被阴气压制在地下,其力量不断堆积而增强,就像吹气球一样,最终阳气爆炸的那一瞬间,大地就动了。所以说:阳伏不出,大地必动。
什么时候容易地动?
由上可知,隐藏中的阳气不能冲出地面,就容易导致地动。那么立春节气就是阳气刚刚显现之时。惊蛰节气时,阳气已经冲出了地面,所以惊蛰的本意就是以雷声而惊醒万物,也就是开始打雷了。
如果惊蛰之后,阳气还没有冲出地面,就会在地下堆积而增强,就容易导致土动。时间越往后,其力量也就越大。所以惊蛰之后,就是“地动”的时候,也就是春夏之际,阳气上升的时候。所以当年的汶川,玉树,福岛,唐山等,都出现在春夏之际。以农历的四五月份最为频繁。
同样秋季也是阴气不断压迫阳气的时候,也是容易发生的时候。所以秋季大旱高温,就是阳气不沉,就容易土动。那么南半球与北半球正好相反,但无论哪个地方,都是阳气上升的时间段,才容易出现这种现象。
其实《易经》本身就是来源于最初的八卦,而八卦反映的就是大自然的八种现象,所以《易经》反映的就是大自然的规律,知道了这种规律,也就知道了其变化特点。比如再过五天月亮圆,有月食,那并不是算出来的,而是大自然的变化规律。
#传统文化#
举报/反馈
上一篇:知识帖
下一篇:记忆中,市场情绪崩溃的时刻
最近更新热点资讯
- 谷歌AI聊天记录让网友San值狂掉:研究员走火入魔认为它已具备人格,被罚带薪休假
- 豆瓣9.4,姐弟恋、三人行,这部大尺度太厉害
- Genes, Intelligence, Racial Hygiene, Gen
- 【土耳其电影】《冬眠》电影评价: 宛如一部回归伯格曼风格的道德剧
- 陌生人社会伦理问题研究
- 理论研究|前海实践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 澳门刑事证据禁止规则
- 综艺普及剧本杀和密室逃脱助力线下实体店爆发式增长
- 日本小伙和五个小姐姐同居?看完我酸了!
-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考试期中试卷
- 高中必考的物理公式有哪些
- 这部大尺度的申奥片,却讲述了不lun恋...
- 心理语言学论文精品(七篇)
- 《贵妃还乡》 超清
- 专论 | 郭丹彤、陈嘉琪:古代埃及书信中的玛阿特观念
- 微专业招生 | 数字文化传播微专业列车即将发车,沿途课程抢先看!
- 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汇总十篇
- 原创因“18禁”电影登舆论顶峰,万千少女一场春梦:这一生,足够了
- 章鱼头
- 读书心得体会
- 考研考北京大学医学部或者协和是一种怎样的难度?
- 央媒评女主播编造“夜宿故宫”:让肇事者付出代价,理所应当
- 库欣病患者求医记(流水账)
- 《太平公主》④ | 地位越高,越要装傻
- 爱体检 安卓版 v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