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量增大,如何避免扎堆甚至聚集感染,有什么举措?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2-12-21
手机版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谢春晖 盛锐 黄伟芬 章然

  今天(12月15日)下午3点,浙江省召开第一百二十二场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

  出席发布会的有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陈重,省经信厅副厅长许小月,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夏时畅,省医保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徐伟伟,浙大一院感染病科主任盛吉芳,发布会由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赵磊主持。

  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现在不少医院的发热门诊就诊量增大,如何避免扎堆甚至聚集感染的问题,省里在这方面有什么举措?

  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夏时畅回答——

  针对发热门诊量增大的情况,刚才陈重副秘书长介绍了发热门诊扩容有关情况,下面我就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等向大家做介绍。

  一是发布“发热门诊查询”应用,方便群众就近就快就医。12月14日省卫生健康委在“浙里办”“支付宝”“健康码”“健康浙江微信公众号”等主要服务入口上线发布“发热门诊查询”应用,向居民提供全省发热门诊、发热诊室的机构检索和路线导航功能。目前,在杭省级医院以及杭州市部分医疗机构已率先开通发热门诊当前叫号情况和候诊的数字显示,为居民就近选择较为空闲的医院提供参考。该功能将陆续拓展延伸至更多医疗服务机构。

  二是实行按病情分类处理,快速分流发热患者。指导医疗机构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发热门诊空间,优化抗原检测、医生问诊、检查、配药等流程,缩短患者等待时间。按照快速分类处理原则,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进行抗原检测和病情处置。也就是就诊高峰时段,医疗机构可对未进行抗原检测的、病情较轻的发热患者进行对症治疗,配药后及时离院。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快速分流患者,避免人群聚集。

  三是加大互联网诊疗服务供给,满足发热患者居家看病就医需求。要求互联网医院和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开设新冠咨询、发热咨询等通道,可以依托互联网医院平台对出现新冠肺炎相关症状的患者进行诊疗,在线开具处方,并将由第三方将药品配送到患者家中。目前,全省已有902家医疗机构开通互联网医疗服务,有需要的群众可以在线上咨询问诊。目前,我们也密切关注全省发热患者就诊的趋势,如发热患者持续增加的情况下,也将推动各地继续扩容发热门诊和发热诊室,确保发热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省医保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徐伟伟回答——

  为了方便患者线上就医,我们紧急推出了“患者在线就医、药品线下配送、医保线上支付”就医新模式。12月7日,省医保局会同省卫健委召开了全省工作推进会,12月8日,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互联网+医保”发展的通知》,对发热、咳嗽和高血压、糖尿病等12种常见慢性病,先行开展互联网诊疗加医保结算。具体有以下四方面:

  一是扩大“互联网+医保”定点范围。通俗的讲,就是扩大线上就医配药可以报销的医院、药店范围。按照“自愿申请,愿开尽开,容缺受理”原则,只要是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机构、零售药店,申请即可纳入“互联网+医保”定点。目前浙大附属第一医院、浙大附属邵逸夫医院、省人民医院等已经开通。

  以浙大邵逸夫医院为例,支付宝上搜索“浙大邵逸夫医院”,找到“浙江省邵逸夫医院互联网医院”,按需选择“新冠通道”或“在线复诊”,按提示信息操作医师开方后选“互联网医保支付”,就完成了医保线上配药支付。据统计,全省医院有意愿加入“互联网+医保”的定点医疗机构(主要是医院)1123家、定点零售药店2849家。医院、药店和医保部门正在全力改造信息系统,预计12月底能够开展“互联网+医保”业务的定点医院可覆盖全省11个市。

  二是当前重点针对发热咳嗽以及慢性病实行线上支付。我们优先将治疗发热、咳嗽等医药费用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12种慢性病治疗费用纳入“互联网+医保”。通过电子处方网上流转的形式,高血压、糖尿病等12种常见慢性病配药量可以达到12周,而且要求定点医药机构提供药品配送到家服务。后期,我们将有序扩大“互联网+医保”的直接结算范围。

  三是积极支持检查检验结果线上互认。为推动定点医疗机构间影像检查检验数据结果在线共享互认,医保部门已出台配套政策充分支持“浙医互认”,调动医院的积极性。

  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老百姓可以少跑医院,减轻费用负担,减少交叉感染。

  此外,全省已经实现医保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全覆盖。比如,最常见的医疗发票报销,老百姓可以登陆“浙里办”APP-“浙里医保”-“我要报销”,选择相应的报销类别,通过上传医疗电子票据、门诊病历等材料,全程在线完成医疗发票报销申办。这一事项也支持委托代办,一老一小不会用手机的,可通过亲属在线代办模式申请,切实减少医保办事大厅的排队等候人群。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举报/反馈

上一篇:支付宝里每天有90000000人自以为买了保险!
下一篇:阳性人员转阴后,能不能继续接种新冠疫苗?专家解读新冠疫苗接种热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