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人,2021年这些惠民利民人道救助项目启动!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2-12-21
手机版

  为大病患儿点燃希望

  圆寒门学子大学梦

  爱心守护多胞胎困难家庭

  ……

  2021年

  福建省红十字会

  多个惠民利民的

  人道救助项目

  启动啦

  快来了解一下

  

  

  6月24日,福建省红十字会召开媒体通气会,推介2021年度福建省红十字会将要启动的多个惠民利民的人道救助项目。

  分别是为救助家庭困难罹患重特大疾病儿童的福万通少儿大病救助项目、为资助家庭困难被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录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的爱·助学项目、为救助生育多胞胎困难家庭的项目。

  通过这些救助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扩大人道救助受益群体的覆盖面,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福万通少儿大病救助项目

  

  福万通少儿大病救助项目由福建省红十字会联合省农信联社共同发起,致力于精准对接救助我省低保家庭、建档立卡贫困户(含已脱贫未脱策)、重度残疾人家庭及困难家庭罹患肿瘤等重特大疾病的0—14周岁的儿童,为他们得到及时医疗救治提供人道救助。

  项目遵循“定点医院、定病种,坚持量入为出、分档救助”的原则,同等条件下,依照申请顺序受理。定点医院为省立医院等10家省内三级甲等公立医院,救助病种为恶性实体肿瘤等五大病种。

  该项目实行分档救助,具体为:救助对象在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以出院结算时间为准)住院治疗而产生的大额医疗费用,扣除现行医疗保障制度及补充医疗保险、以及个人商业保险报销后的个人负担总费用,超过5000元、小于1万元(含),给予救助5000元;超过1万元、小于2万元(含),给予救助1万元;超过2万元,给予救助1.5万元。

  救助申请受理截止时间为2022年1月31日。以定点医院收到申请资料时间为准,逾期不予受理。

  救助流程

  申请人须在定点医院进行医治,方可提出该项目的救助申请。救助流程图如下:

  

  2021年度福万通少儿重特大疾病

  医疗人道救助定点医院名单

  1.福建省立医院

  2.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3.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4.泉州市第一医院

  5.厦门市第一医院

  6.莆田学院附属医院

  7.漳州市医院

  8.三明市第一医院

  9.南平市第一医院

  10.龙岩市第一医院

  2021年度福万通少儿重特大疾病

  医疗人道救助病种

  (一)儿童恶性实体肿瘤:肝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恶性畸胎瘤、生殖细胞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骨肉瘤、尤文氏肉瘤。

  (二)消化系统:先天性肠闭锁、肠穿孔,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肛门闭锁、胆总管扩张症

  、食道裂孔疝

  、膈疝、环状胰腺、肠重复畸形、泄殖腔畸形、直肠和肛门先天性瘘。

  (三)泌尿系统及生殖系统:尿道下裂、先天性肾积水、膀胱输尿管返流、先天性巨输尿管、肾与输尿管发育畸形、脐尿管畸形、性别发育异常、后尿道瓣膜、尿道上裂、膀胱外翻。

  (四)肌肉骨骼系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马蹄内翻足、并指、多指、骨软骨发育不良、脊柱侧弯。

  (五)呼吸系统:漏斗胸、鸡胸、气管和支气管先天性畸形、肺先天性畸形、纵隔肿瘤。

  所需申请材料

  一、申请人须向县(市、区)红十字会提供下列相关材料

  1.由患儿或其法定监护人填写《福建省红十字会福万通少儿重特大疾病医疗人道救助申请表(2021年度)》。

  2.身份证明材料。证明患儿与其法定监护人关系的户口簿和身份证复印件,或者其他证明监护关系的材料原件;

  3.家庭经济困难证明。低保证、建档立卡户、重度残疾人家庭[二级(含)以上]证明材料复印件,或救助对象户籍所在地的乡镇、街道及以上相关部门出具的困难家庭证明原件;

  4.患儿本人的银行卡或银行存折信息。

  县(市、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现场核验,填写“初审意见”并加盖单位公章。

  二、申请人须向定点医院提供下列相关材料

  1.已经户籍所在地县(市、区)红十字会审核通过的《福建省红十字会福万通少儿重特大疾病医疗人道救助申请表(2021年度)》和身份证明、家庭困难证明等材料;

  2.定点医院出具的疾病和治疗证明材料。包括:患儿病情诊断证明、住院病历、出院小结等原件(或加盖医院公章的复印件);

  3.合规的医疗收费票据原件(发票、清单);

  爱?助学项目

  

  爱·助学项目旨在资助我省2021年被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录取的低保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含已脱贫未脱策)、重度残疾人等困难家庭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帮助他们圆大学梦。

  项目遵循“公开透明、尊重捐方意愿、坚持量入为出,实施定额资助”的基本原则。

  该项目资助标准为2021年参加高考,并被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本科)录取的高中毕业生(军校、师范及委培等免费生或民办高校、独立学院除外)每人一次性资助5000元;被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大专、高职)录取的高中毕业生(军校、师范及委培等免费生或民办高校、独立学院除外)每人一次性资助3000元。

  申请受理截止时间为2021年9月30日,以县(市、区)红十字会收到申请资料时间为准,逾期不予受理。

  申报流程

  (一)申请对象向户籍所在地的县(市、区)红十字会提交《福建省红十字会爱·助学项目申请表》及相关材料。

  (二)县(市、区)红十字会对申请人提供的资料进行审核,按申请人提交合格申请资料时间先后顺序依次排列。将符合条件的材料报送设区市红十字会复核,不符合申请条件的,需向申请人告知理由并做好解释工作。

  (三)设区市红十字会对申请人材料进行复核,汇总后报送省红十字会。

  (四)省红十字会对申请对象情况进行终审,确定资助名单及资助金额,并通过省红十字会门户网站公示5天,接受捐赠方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公示无异议后省红十字会将资助金汇入资助对象指定的账户。

  温馨提示:

  1.申请人必须保证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如发现有不实情况,红十字会将不予受理或收回资助金并追究相关责任。

  2.申请时必须提供申请人本人姓名的银行卡或存折账号,资助金将由省红十字会直接汇入此银行账户。为便于接受社会监督,符合条件的受助对象及资助金额等将通过省红十字会网站公示,受助对象的其他情况因工作需要也将通过相关媒体对外公布。

  2.本申请表的接收并不代表一定能获得资助。受理申请和评审认定可能需要进一步要求您补充提供相关证明。申请资料一经受理将不予退回。如您符合条件并获得了资助,请在收到资助金后,及时告知受理申请的红十字会。

  3.获得资助的申请人,有责任和义务为红十字会提供必要的配合相关宣传活动的文字、照片、影像等资料,并同意使用所提供资料。

  申请人需提供以下材料并按顺序粘贴:

  1.身份证明材料:

  申请人的身份证复印件(或户口簿首页及本人页复印件);

  高中毕业证(复印件)

  高校录取通知书(复印件)

  2.困难家庭证明材料:

  低保证件、残疾证等困难家庭证件的复印件;

  申请人户籍所在地的村(居)委会或街道(乡镇)及以上相关部门出具的家庭困难情况证明材料原件。

  3.申请人本人银行卡或存折复印件。

  

  多胞胎困难家庭救助项目

  

  多胞胎困难家庭救助项目旨在对福建籍生育多胞胎的困难家庭实施人道救助,帮助和改善多胞胎困难家庭的生活境况。按照同等条件依申请顺序受理,坚持量入为出、实施定额救助。

  该项目资助标准为福建省户籍婚内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以出生证明日期为准)合法生育三胞胎以上(含三胞胎)的困难家庭,困难家庭需是低保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含已脱贫未脱策),或者重度残疾人困难家庭[二级(含)以上],或者其他特殊困难家庭(需提供街道或乡镇以上政府部门出具的家庭困难情况证明)。每胞胎救助3000元,每个困难家庭原则上救助一次。

  申请受理截止时间为2022年1月31日,以县(市、区)红十字会收到申请资料时间为准,逾期不予受理。

  救助流程

  (一)拟救助对象向户籍所在地的县(市、区)红十字会提交《福建省红十字会多胞胎困难家庭救助申请表》及相关证明材料。

  (二)县(市、区)红十字会对申请人提供的资料进行审核,按申请人提交合格申请资料时间先后顺序依次排列。在 5 个工作日内将符合条件的材料报送设区市红十字会复核。不符合申请条件的,需向申请人告知理由并做好解释工作。

  (三)设区市红十字会在 5 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材料进行复核。按各县(市、区)红十字会报送先后顺序统一造册汇总后报送省红十字会。

  (四)省红十字会对申请对象情况进行终审,确定救助对象及救助金额,并通过省红十字会门户网站公示 5 天,接受捐赠方和社会各界监督。

  (五)向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拨付救助金。原则上救助金每季度集中拨付一次。

  福建省红十字会多胞胎困难家庭救助申请表

  

  说明:1.复印件材料经经办人对原件进行核实后提供。2.此表一式3份,县级红十字会、地市级红十字会、省红十字会各留存一份。

  须提交材料:1.申请人及配偶的身份证、结婚证、户口本复印件。2.申请人本人银行卡或存折复印件。3.生育孩子的《出生医学证明》、户口本(已落户的)复印件。4.家庭困难材料情况证明复印件。5.其他困难证明材料(如生育孩子的相关住院病例、诊断书等)复印件。以上材料附在申请表后面随申请表一起提交。

  ▌来源:建瓯市红十字会

  编辑/巫雨蓉

  责编/黄永健

  审核/郑卫华

  监制/魏剑生

上一篇:这5种重疾险千万别买,买了就相当于浪费钱
下一篇:重症高风险、普通人群怎么做好健康防护?——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专家回应防疫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