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造假?这个瓜你真的吃明白了吗?
作者:闵
新冠疫情转眼已经三年,新冠核酸检测几乎成为我国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然而最近有曝光部分检测所的核酸结果造假,甚至有“250家检测所涉嫌造假被国家查处”的新闻被疯狂转发,内容中煞有介事的提及“涉嫌‘假阳性’争议”引起了吃瓜群众的大量转发与讨论。
在这里我想从技术角度与各位聊一聊这个惊天大瓜是骇人听闻,还是有人在危言耸听。
什么是假阳性?
假阳性、假阴性实际上是评价检测技术的一项性能参数,是很常见的检测误差。两者含义也不复杂,就是字面意义,假阳性即指样本实际是阴性(或无突变)但检测结果却为阳性;假阴性则相反,指样本实际是阳性(或有突变)但检测结果却为阴性。
假阴性/假阳性与“造假”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检测过程中由于硬件、技术等因素不可避免产生的误差,是衡量技术性能的一项参数而非人为故意制造。
假阳性如何产生?
PCR技术与NGS二代测序技术是目前最常用的核酸检测技术,看过本人以前文章的读者对这句话会很熟悉,可能会觉得这不是肿瘤基因检测的技术么,怎么和新冠检测又有关系?
这是由于PCR与NGS的检测对象为DNA,而人类有DNA,细菌、病毒等也有DNA,因此根据不同的样本来源,这两种技术的应用领域可以覆盖传染病检测、肿瘤检测以及生殖检测等多个领域,而目前我国新冠病毒检测最常用技术即为PCR技术。
关于PCR技术,我以前也做过简单介绍(详见
《院内和院外基因检测的区别》
),大体原理是:对目标DNA序列的上游(前端)与下游(后端)设计特异性的引物序列,这两段引物负责在整个DNA长链中准确的找到目标序列并一前一后的将其抓取,随后在工作酶的作用下以被抓取到的目标序列为模板并用零散的ATCG核苷酸为原料,装配出与目标序列互补的产物序列,再通过一次一次的循环重复这个过程将产物富集,最终达到足够检测的量。
以新冠病毒检测为例,即以新冠病毒DNA上某段特征序列为目标设计引物,如果被采样的受试者样本中含有病毒,那引物就会特异性结合启动上述循环过程,合成出大量产物被检测到,这就被判定为“新冠病毒阳性”;若受试者样本中没有病毒,特异性引物找不到结合目标,启动不了合成循环,那相应的就不会有产物出现,也就不会被检测到,结果就是“新冠病毒阴性”。
理论上PCR技术有极高的特异性,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引物与目标的结合效率并非完全如预期、工作酶活性随着循环数增加以及温度变化可能出现下降,以及污染等等非人为主观因素,可能会出现少量非目标产物,而这些微量产物也会被探测到,因此使得原本阴性的样本被误判为阳性,导致假阳性的产生。
假阳性是目前PCR技术与相应试剂在技术条件限制下不可避免的误差,2020年我国湖北省有医院选取三款已上市的新冠检测试剂盒做性能验证,发现三款试剂盒的假阳性率分别为在12.5%-18.74%(n=16)。
注:假阳性率=“非COVID-19样本”阳性结果/“非COVID-19样本”总数
该研究的样本量较小可能导致假阳性率结果偏高,但根据此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假阳性是PCR技术固然存在的误差,并非是检测所故意为之。
既然假阳性结果有小概率出现且不可避免,那有什么办法可将其区分呢?通常采用的办法就是复核再检,再检的方式可能是更换新一批检测试剂(避免试剂污染)或者重新采样(避免样本污染),这也是为什么各位看到很多阳性病例的行程公布中经常出现“复核”字眼,这就是为了确认是否为假阳性,避免误判的过程。
另外PCR与NGS技术在肿瘤基因检测中同样存在假阳性与假阴性概率且两种技术在这两项指标上相差并不大,2018年Igor Letovanec等[1]对比了PCR与NGS对于非小细胞肺癌ALK融合突变的检测正确率,结果发现NGS技术的假阳性率为20.97%,假阴性率为15%,PCR则为12.90%与30%,尤其是NGS检测到的丰度≤0.5%的突变中即有可能为假阳性结果。
“假阳性”与“核酸造假”
再回到这个敏感的话题,核酸“造假”更多的是为了达到某些目的,对于已经确认的核酸检测结果人为操作修改,或改为阴性、或改为阳性,也许更有甚者连实验都不做就随意出报告。在三年抗疫过程中,也许有部分检测所由于行为不端,为牟利或者其他目的为某些人员伪造核酸结果,在群众中造成极坏影响,但毕竟只是个别害群之马,并非整体。
很明显,出现假阳性结果并不等同于核酸造假,“假阳性”与“核酸造假”虽然都带有“假”,但两者性质完全不同,各位不要被标题党误导。
再谈所谓“250家检测所被国家查处”
只能再提醒各位警惕网络谣言,最近这个新闻在各个群疯狂转发,很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对此发表评论,我也去搜了搜相关内容,结果并未在官媒找到类似报道与通告,大部分链接点进去后则是煽动性的文字,随后放了部分检测所的营收表,如下图
图片来源自网易
暂且不谈“查处”事件的真假,单就谈谈一张营收表怎么能和“造假”扯上关系?总不能因为这些检测所通过核酸检测业务盈利就判定他们造假吧,这不就是因为人胖就怀疑别人吃了两碗粉么?
也许在核酸造假的相关事件报道后,国家会对其他第三方医学检测所进行相关检查审核,不代表被检查的公司就是有问题的,这就类似班级里有一名同学抄作业被发现,班主任老师下令检查班上所有同学的作业,大家都被检查了总不能说所有人都抄作业了吧,合格正规的公司经得起检查。
相信各位都能看出其中证据链的缺失以及逻辑的跳跃,大浪淘沙是真金还是黄沙,还是让子弹飞一会儿吧。
后记
在所谓“250家核酸造假的检测所”中,有的病友看到了给自己做肿瘤基因检测的检测所,对检测所的信心受到打击,怀疑自身肿瘤基因检测结果真实性。
个人建议先保持冷静,结合前文分析,搞清楚自家检测所是真的涉嫌造假,还是被媒体博眼球的报道无辜波及,若是后者则不必增加无谓的焦虑,耐心等待后续报道。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自网络,侵删
上一篇:元旦新年读诗:古诗里的年年岁岁,可不止一句年年岁岁花相似
下一篇:{今日杂谈}南昌hpvtct检查要多少钱,南昌hpv病毒哪个医院[公开排名前十]
最近更新热点资讯
- 谷歌AI聊天记录让网友San值狂掉:研究员走火入魔认为它已具备人格,被罚带薪休假
- 豆瓣9.4,姐弟恋、三人行,这部大尺度太厉害
- Genes, Intelligence, Racial Hygiene, Gen
- 【土耳其电影】《冬眠》电影评价: 宛如一部回归伯格曼风格的道德剧
- 陌生人社会伦理问题研究
- 理论研究|前海实践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 澳门刑事证据禁止规则
- 综艺普及剧本杀和密室逃脱助力线下实体店爆发式增长
- 日本小伙和五个小姐姐同居?看完我酸了!
-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考试期中试卷
- 高中必考的物理公式有哪些
- 这部大尺度的申奥片,却讲述了不lun恋...
- 心理语言学论文精品(七篇)
- 《贵妃还乡》 超清
- 专论 | 郭丹彤、陈嘉琪:古代埃及书信中的玛阿特观念
- 微专业招生 | 数字文化传播微专业列车即将发车,沿途课程抢先看!
- 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汇总十篇
- 原创因“18禁”电影登舆论顶峰,万千少女一场春梦:这一生,足够了
- 章鱼头
- 读书心得体会
- 考研考北京大学医学部或者协和是一种怎样的难度?
- 央媒评女主播编造“夜宿故宫”:让肇事者付出代价,理所应当
- 库欣病患者求医记(流水账)
- 《太平公主》④ | 地位越高,越要装傻
- 爱体检 安卓版 v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