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家临终关怀病区:不是慢性安乐死,让生命带着尊严谢幕
很多人走到生命的尽头时,都已经重病缠身,如癌症等不治之症,更是折磨着将死的病人,让病人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中痛苦不堪。
在手术和药物都已经无能为力,无法挽回病人的生命的时候,如何让饱受病痛折磨的病人们,在临死前的最后一段时光中,能够尽可能过的幸福和有尊严,这就是临终关怀的意义。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临终关怀、安宁疗护等临终医疗理念开始传入中国,在1995年,上海市静安区的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了上海首家社区临终关怀科室病房,此后二十多年间,无数即将走完生命历程的临终病人,都在这里感受到了温暖和关怀。
这家临终关怀病房,收治的都是经过医学专业评估后确诊生存期不超过半年的临终病患,也就是这家病房的病人们,所剩的生命最长也不超过半年,他们的生命,也带着尊严的在这里谢幕。
走进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临终关怀病房,首先就会感觉到这里的环境和普通的病房有着很大不同。
每间临终病房的采光都很好,即使是冬天,整个房间都能晒满暖暖的阳光,病房的色调也不是单一的白色,粉色的窗帘、粉色的墙壁、粉色的衣被都让人心情愉悦,室内的花瓶里放着娇艳欲滴的鲜花,墙上的电视机放着轻松的文艺节目,一切都有着家庭般的温馨。
整个病区安静优雅,环境宜人,院落内有着假山、喷泉、雪松、小亭和两边都是花木的石径,还有草皮覆盖的屋顶花园,别有一番疗养院的格调。
如果不是病房内有着一些老人在输氧补液打针吃药,这里绝对不会让人感觉到是一个医院的病房,而更像一个休闲度假乐园。
临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打造了临终关怀—安宁护理服务模式的特色品牌,建立了这种别具一格的病房环境,让在这里的病患,在生命的黄昏依然能享受最好的服务,感受生命中最美好、最珍贵的力量。
来到这里的患者,大多是生命走到尽头的患者,有的患者是难以逆转的老年衰竭症,有的是晚期癌症患者,其中许多人不乏“自知之明”,对自己的生命终结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在最后无助的绝望中,他们残存的生命之火也燃烧起渴望最后关怀的余焰。
这些进入绝症后期的病患们,身体往往已经透支,十分脆弱,难以接受加重身体负荷的治疗,很多人也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对于他们的照顾,面临着从饮食起居、疼痛管理再到心理抚慰的一系列难题。
在临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临终关怀病房,由责任护士、安宁护士和社工一起,共同组成了一张关怀细致的照护网,这张照护网不但为病人提供无微不至的护理和照顾,也为病人家属提供服务和心理支持。
有位身患肠癌、肺癌,癌细胞已经转移全身的老人住进临终关怀病房时,他水肿的小腿上,有着一个大约十厘米大的疮口,最深处连骨头都露出来了,老人难受得不停呻吟着,全身都发出难闻的臭味,连老人的家属们都难以忍受,一直捂着鼻子。
安宁护士面带笑容来到病床前,轻柔地将疮口上的腐肉慢慢清洗掉,然后敷上药,再小心的包扎好,老人的痛苦也得到了很大的缓解,最后安宁护士轻声细雨地安慰老人说:“别着急,创口慢慢会好的。”
安宁护士每天坚持为老人清疮换药,入住临终关怀病房一个半月后,老人小腿的疮口终于长出了新的肉芽,但令人遗憾的是,老人不久后还是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虽然老人的生命即将终结,但这不是对老人的痛苦置之不理的理由,临死之人要有尊严地离开人世,对临终关怀疗护人员来说,老人没有带着伤口走就是最大的安慰。
有一位身患前列腺癌的老人住进安宁护理病房时,已经咽不下任何食物了,因为营养不良,他全身水肿,连止痛针也都打不进他的体内。
在这种情况下,安宁病房的医务人员们,不顾肮脏,采取肛塞的方法,用手将止痛药送入老人的体内,老人在生命最后一段时间里,痛苦也得到了很大的缓解,最终离去时候也很安详。
临终关怀安宁护理的精义,就是以“老吾老及人之老”的一片赤诚,伴随老人们走完生命最后一刻,让他们能善始善终,走得安乐。
虽说人生自古谁无死,但当真的面临死亡时,无论是病人还是家属都很难从容面对,这也是人之常情。
如何抚慰临终者及其家属的情绪,也是摆在临终关怀医护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关于生死与人生的一幕幕,也不断在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临终关怀病房内上演着。
76岁的武尚老人在病房里曾拒绝静脉补液,他身边没有什么家人亲友陪伴,这也让他烦躁不已,他最害怕的就是孤零零地一个人死去,医护人员们在他情绪最紧张的时候伸出了援手,年轻的护士柔声细语的告诉老人:“我会陪伴您,做您的好朋友。”
老人在医护人员的陪伴下,感觉自己不再孤单,这也支撑了他求生的信念。
92岁的冯先生耳背得厉害,却又喜欢聊天,于是,临终关怀病房的护士们就成了他“听话的小孙女”,有事没事跟他絮叨几句,老人也在聊天时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有位老婆婆住进临终关怀病房后,他的儿子有一个多月没来看她了,这也让她茶饭不思、黯然神伤,贴心的医生明白了她的心思,连打了十多个电话把他儿子请来,让老人的思念也得到了宽慰。
除了病患本身,临终关怀病房所照顾的,还有他们的家属。
王阿姨(化名)的丈夫才五十多岁就患上了不治之症,在这样的年龄就要面对死亡,对王阿姨来说,也是很难接受的事实。
在王阿姨的丈夫刚刚进入临汾路街道的临终关怀病房时,还无法接受丈夫即将去世的王阿姨,整日以泪洗面,排斥与医护人员和其他病患家属交流,如同一个浑身是刺的刺猬一样,把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
对这里的医护人员来说,除了减轻王阿姨丈夫的痛苦,让他能走得更有尊严一些,他们还要考虑如何抚慰王阿姨的情绪,让她独自走好今后的人生。
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和王阿姨夫妇闲谈时发现,这对恩爱一生的夫妻,却有一个巨大的遗憾一直没有弥补,就是他们两人在结婚是没有去拍过结婚照。
得知这个消息后,细心的医护人员去了解了王阿姨夫妻的结婚纪念日,发现他们结婚31周年的纪念日马上就要到了,于是就为他们准备了一场专门的纪念仪式。
在纪念仪式上,医护人员联系好的志愿者,带着专业的摄影设备来到了临终关怀病房,为这对即将被死亡分开的夫妇,补拍了结婚纪念照,弥补了两人多年的遗憾。
当时,王阿姨和丈夫一直都在流泪,现场的医护人员也感动得从头哭到尾,从这天之后,王阿姨的心情和态度都有了很大的转变,她和医护人员一起,努力让丈夫的最后一程走得开心而有尊严。
王阿姨在照顾丈夫的同时,也会热心的帮助医院的工作人员们,她闲下来就帮助打理病房里的花花草草,和大家一起筹备端午节的包粽子活动,在病房里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端午节。
王阿姨的丈夫去世后过了几个月,王阿姨给关心她的医护人员发了一条信息,告诉大家自己已经从丈夫死亡的悲伤中走了出来,重新融入了社会,她还找到了一份幼儿园保育员的工作,这也让她一起送别死者的医护人员们欣慰不已。
为了让临终关怀病房不要终日笼罩在愁云中,医护人员们也绞尽脑汁,想了很多办法,他们尝试与周边中小学合作,让年轻的生命为安宁病房带来欢乐与慰藉。
为了让身怀绝症、时日无多的临终病患们忘记死亡的阴影,在有限的时间里燃起对生命的热情,医护人员让中学生们写下自己在生活中的困惑,请这些人生阅历丰富的病人们帮忙解答,解答完以后,病人可以请孩子们完成一项心愿,比如想听孩子唱一首歌等等。
这种别开生面的形式也很受周边中小学的学生们欢迎,有的学生问,我总是减肥失败该怎么办?病人幽默地回答他:“生命多么美好,想吃就吃!”
还有情窦初开的学生写道,我喜欢班上的女孩,不知道该怎么办,他请教的病人则爽朗一笑,让他大胆向喜欢的女孩表白。
通过这一问一答,这些本来只能无奈等候死亡的患者们,不再感觉自己对社会没有了贡献,孩子们纯真的笑容带给了他们成就感,
这也正是临终关怀的意义,这不是慢性安乐死,而是让生命带着尊严谢幕。
从上世纪九十年开始至今,在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走过二十多年的安宁疗护病区,已经到了要重新整修的时候了。
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这里送走了一位又一位病重的患者,见证了生命最后时刻的一幕幕动人场景,病房本身也因时光的流逝而变得陈旧,很多当年先进的设施已经跟不上时代了,墙面的油漆也开始剥落。
2021年3月1日,这家上海首个临终关怀病区,在装修翻新后重新开放,这次装修也让整个病房的色调变得更加明亮鲜活。
米黄色墙壁内嵌着一扇扇浅绿色门框,房顶的两条黄色光带衬得整个病房格外柔和,医院的设施也都更换一新,尽可能让患者最后的时光以最舒适的方式度过。
如今整个病区有着26张病床,大部分的床位都有患者入住,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临汾路街道的安宁疗护病房,有着一系列满足病患心理需求的方法。
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会为病患们举办生日、结婚纪念日,给他们准备鲜花,为他们创造机会表达爱、表达需求。
家属前来探望时,医护人员会提醒家属,尽量带本家庭相册来,多给病人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社工和志愿者们还会为患者制作生命纪念册,记录重要的生命节点。
“回忆的都是开心的、有纪念意义的事,可以让病人忘记快要死亡的恐惧。看了(照片)之后,他可能觉得这辈子也挺好的,死而无憾了。也会有病人受到启发,要处理未完成的事。”从2012年开始从事安宁疗护的医生黑子明说。
这两年的疫情原因,也给临终关怀病房带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波折和麻烦。
2020年,这里来了一位九十多岁的结肠癌患者,因为患者的年龄很大了,家属怕他受不了打击,并没有告诉他实话,患者也对自己的真实情况并不知情。
本来,他的儿子常来探望他,这位老人并没有觉得这里和其他医院有什么不同,但在疫情防控期间,家属的探视次数也按照规定减少了,见不到儿子的老人陷入了焦虑之中,他觉得自己没病,为什么还不能出院,儿子为什么要把他丢在这里。
为了缓解这位老人的焦急情绪,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想尽了办法,终于安抚好了这位老人,他们也会帮助每个家庭寻找合适的时间点,以可接受的方式告知病人真相。
在临汾路街道的临终关怀病房,病人平均住院天数约25天,有的甚至送进来没几个小时就走了,但这里的医护人员,都用自己的敬业和爱心,让他们在最后的生命里,能够感受到足够的陪伴和关怀。
《让生命享受最后一缕阳光》,《缓和医学理论与生命关怀实践》,2009年
《赵文蔷:让安宁疗护病房里开满鲜花》,新华社,2019年6月24日
《好好告别:安宁疗护病房里的沉默与对话》,澎湃新闻,2021年4月5日
举报/反馈
最近更新热点资讯
- 谷歌AI聊天记录让网友San值狂掉:研究员走火入魔认为它已具备人格,被罚带薪休假
- 豆瓣9.4,姐弟恋、三人行,这部大尺度太厉害
- Genes, Intelligence, Racial Hygiene, Gen
- 【土耳其电影】《冬眠》电影评价: 宛如一部回归伯格曼风格的道德剧
- 陌生人社会伦理问题研究
- 理论研究|前海实践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 澳门刑事证据禁止规则
- 综艺普及剧本杀和密室逃脱助力线下实体店爆发式增长
- 日本小伙和五个小姐姐同居?看完我酸了!
-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考试期中试卷
- 高中必考的物理公式有哪些
- 这部大尺度的申奥片,却讲述了不lun恋...
- 心理语言学论文精品(七篇)
- 《贵妃还乡》 超清
- 专论 | 郭丹彤、陈嘉琪:古代埃及书信中的玛阿特观念
- 微专业招生 | 数字文化传播微专业列车即将发车,沿途课程抢先看!
- 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汇总十篇
- 原创因“18禁”电影登舆论顶峰,万千少女一场春梦:这一生,足够了
- 章鱼头
- 读书心得体会
- 考研考北京大学医学部或者协和是一种怎样的难度?
- 央媒评女主播编造“夜宿故宫”:让肇事者付出代价,理所应当
- 库欣病患者求医记(流水账)
- 《太平公主》④ | 地位越高,越要装傻
- 爱体检 安卓版 v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