噩耗:刚刚中国痛失巨星!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2-12-21
手机版

  

  华人星光原创

  作者:华人星光

  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三年抗疫,初见曙光,

  可是刚刚,

  曾奔赴武汉抗疫的“重症八仙”中,

  杜斌教授、邱海波教授,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创始人,

  刘大为教授,

  他们知道了一个噩耗:

  三人共同的恩师,

  中华医学界一位巨星陨落!

  

  自新冠疫情爆发,

  重症医学为全社会瞩目,

  武汉抗疫“重症八仙”成为民族英雄。

  可是你知道吗,40年前,

  国内很多医生不知何为重症医学,

  是一个叫陈德昌的人,

  背负着这一学科从无到有,

  再到如今遗泽中华,

  他是英雄背后的英雄!

  上世纪五十年代,

  重症学科在欧美问世,

  十年后,

  重症监护室(ICU)建设在全球展开。

  然而这场新医学理念的兴起中,

  没有中国人的身影。

  北京协和外科泰斗曾宪九,

  不甘心中国重症医学就这样落于人后,

  于1979年送自己最得意的弟子陈德昌,

  到法国巴黎学习危重病医学,

  在那里,

  陈德昌认识到中国医学和国际水平之间,

  到底有多大的差距,

  尤其一片空白的危重症领域,

  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作为当时唯一的临床医学留学生,

  陈德昌做到了常人不能做到的全部。

  他拿到了法国最大的公立医院团体:

  “巴黎公立医院医师”资格证书,

  在法国能得到这类许可的外国医生,

  数量极少,

  必须要通过法国卫生部、

  高教部、教育部、劳动部等,

  重重审核文凭鉴定,

  当时中国被视为落后国家备受歧视,

  他能于千军万马中成为被筛选的精英,

  该是何等不易。

  

  在法国立足后,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想尽办法,

  帮助法国医学代表团,

  和中华医学会取得联系,

  并在该代表团访问中国期间,

  全程作为翻译陪同。

  这次交流,

  为中国推开世界医学大门,

  此后每年举办“中法医学日活动”,

  为我国培养医学人才、学科带头人,

  做出举足轻重的贡献。

  两年后陈德昌学成归来,

  中国医学命运因他而改变。

  1981年,

  他和恩师一起创建中国第一个ICU,

  从最开始只有一张床位,

  到三年后在北京协和成立了,

  国内第一个重症医学临床科室:

  加强医疗科,

  有七张床位,

  配备呼吸机、监测仪等新设备,

  陈德昌为第一任科主任,

  但这条路比想象中更难走。

  

  重症医学在国内一开始并不被接受,

  陈德昌和搭档挨个科室去游说,

  把危重症病人转到ICU,

  一个屋,一张床,

  两人24小时轮流倒班。

  他说:“接诊的患者都是弥留之际,

  再不然就是各科室诊断不了的。”

  放现在来讲,人们说ICU的病人,

  都是一只脚踏进鬼门关,

  在以小时和分钟计算生命,

  但ICU也是一个神奇的科室,

  在白驹过隙的一瞬间抓住转机,

  就能创行起死回生的奇迹,

  在刚建科时,

  陈德昌就和搭档马遂合作完成了,

  北京协和第一例肺动脉漂浮导管插管,

  从死神手中夺回生命,

  他们让医学界看到了重症医学的力量。

  

  1982年,北京协和医院外科ICU的唯一一张病床。

  1984年,在国家卫生部委托下,

  他开设了重症医学学习班,

  各地医生纷纷来协和进修,

  他还招收第一批重症医学研究生,

  后来他们到各地医院建立重症医学科,

  “大家围着抢病人,管理患者,

  甚至把护士的活都做了,

  包括吸痰、测血压、量体温等。”

  大家热忱的心,

  让陈德昌顿觉豪气万丈:

  让重症医学在中国土地上开花结果,

  挽救生命!

  为了这一个宏伟的梦,

  1997年,他领导筹备了,

  国内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

  这是国内重症医学界,

  第一个全国性的学术组织。

  2012年,在他不断协商下,

  欧洲危重病医学会学术年会上,

  中国重症医学界,

  第一次登上全球顶级学术会议讲台。

  

  殚尽竭虑二十年,

  陈德昌带着北京协和ICU,

  共收治危重患者3760名,

  将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下降22%,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力挽狂澜二十年,

  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

  他多次挺身而出。

  在海拔4500米的西藏,

  他带领医疗队开展外科、妇产科手术。

  2003年,“非典”爆发,

  71岁的他“挂帅出征”,

  多次参加危重病人会诊,

  建议集中治疗“非典”危重患者,

  以降低病死率。

  在他之前,

  国外重症学科没有我们一席之地,

  国外相关学术会议没有一个中国人。

  有他之后,

  重症医学于荒芜中崛起,

  我国成为亚太重症医学联盟会员,

  成为世界重症联盟成员......

  曾经,

  傲慢的国外医研究排除中国人,

  如今,美国、欧洲人坐了下来,

  认真听我们分享重症医学科研成为常态。

  没有多少人知道他做过的这一切,

  更没有多少人知道,

  在这条艰难垦荒的路上,

  他差点就丢了性命。

  一次长途出诊没地方住,

  他就在羊圈里蜷缩一夜,

  第二天醒来一看,

  自己已经被夜里下的大雪埋住,

  幸好口鼻呼出的热气,

  把积雪吹出了一个洞,

  他才没有被憋死。

  2010年冬,他突然生了一场大病,

  先后输了17次压缩红细胞,

  贫血仍继续加重。

  他开玩笑说,

  我体内肯定有个怪物,

  贪婪地吞噬着我的红细胞。

  但怪物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楚,

  他想自己可能熬不到春天,

  看不到国内重症医学更上层楼了。

  直到半年后,怪物终于原形毕露,

  是50多年来潜伏着的结核杆菌。

  他后来查阅文献,

  获悉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溶血,

  全世界只有10例报道。

  大家都心有余悸,他还开玩笑安慰别人,

  可能是死神记性不好,将他遗落人间。

  

  以前很多人不理解他,

  为何要执着于空白的领域,

  他的老师是协和外科泰斗,

  凭他外科医学的本事,

  足以独当一面成业界大牛,

  不用背负这沉重的、

  垦荒重症医学的“包袱”。

  直到步入21世纪,重症医学,

  在突发灾难救治方面成了主角,

  2003年非典疫情、

  2008年汶川地震、

  2019年新冠疫情,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抢救工作,

  已经离不开重症医学救治。

  而武汉“重症八仙”中的杜斌教授、

  邱海波教授,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创始人,

  刘大为教授,

  还有从各地赶来的重症医学科医生,

  这些力挽狂澜的人,

  他们都是陈德昌的学生。

  白衣逆行,护国为民,

  此时此刻人们终于明白,

  作为中国重症医学奠基者、拓荒者、

  领路人的陈德昌,

  为民族创下了怎样巨大的医学财富,

  为中华铸就了怎样宏伟的生命长城,

  为国家培育了怎样布满天下的桃李!

  陈德昌说,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他完成了从零到一的壮举,

  步入晚年,

  从一到一百的继续,

  接力棒交给了门下桃李。

  而他们不负他的期许,

  支撑起了,

  今天中国重症医学界的半壁江山!

  他是英雄身后的英雄,

  2021年12月8日,

  陈德昌荣获“荣耀医者”生命之尊奖。

  

  前人在风霜雨雪中的艰难开拓,

  织就成如今巨大的保护伞,

  为我们遮风挡雨。

  他自称笨拙的拓荒者,

  却一步一个脚印,

  为后来者打开了一条路,

  通往“重症医学春天”的大道。

  如今疫情已现曙光,

  真正的春天就要到来,

  可我们永远失去了他。

  2022年12月10日,

  89岁的重症医学奠基人,

  中国医学界一代巨星陈德昌,

  与世长辞......

  不负人民,不负国家,

  斯人恩泽,长佑中华,

  英雄的故事,我们终将铭记,

  陈老千古,一路走好!

  

  

上一篇:调查数据显示:约80%的女性都感染过HPV,别怕!只需做好这3件事
下一篇:2023年特色日历大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