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万人研究显示,最常运动的人,新冠重症和死亡率大幅降低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2-12-21
手机版

  原创 转网 转化医学网

  本文为转化医学网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Mia

  导读: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大流行是一个多世纪以来对人口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截至2022年9月,全球有640万人死于COVID-19。随着新突变的进化,病毒显然不会在短期被消灭,因此需要制定管理COVID-19患者生活的策略。

  截至2022年冬天,很明显,接种疫苗、常洗手、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的建议已不足以避免感染。尽管大多数完全接种了COVID-19疫苗的人感染COVID-19的症状较轻,但仍有部分人出现了包括重症和死亡在内的不良后果。如今应考虑采取其他行为,以减少感染者出现严重后果的几率。

  近日,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期刊发表了一项研究,该研究以20万新冠患者为样本,揭示了不同运动量与COVID-19结果的关系。

  DOI:https://doi.org/10.1016/j.amepre.2022.10.007

  研究背景

  01

  目前已有25项研究和一项荟萃分析报告了体育活动或健身与COVID-19感染者不良结果的关系。例如,南加州凯撒医疗(KPSC)之前的一份报告将患者分为持续运动(即每周≥3次至少150分钟的体育活动)、持续不运动(每周≥3次小于10分钟的体育活动)或有时运动(介于前两项标准之间)。持续不运动的患者的住院、接受重症监护和死亡的几率,比持续运动或有时运动的患者的几率要更大。

  有规律的体育活动可以降低心血管代谢疾病和过早死亡的风险,改善免疫功能,并减少炎症反应,而所有这些都可以解释体育活动与较轻的COVID-19结果之间的一致关联。

  然而,尽管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体育活动的益处,我们还需了解与较轻的COVID-19结果相关的体育活动量。因为那些在感染前体育活动较多的人可能有较低的潜在慢性疾病患病率,易导致不良后果。此外,管控COVID-19大流行的核心问题是社会人口不平等。老年人口可能是最大的风险因素,且男性比女性更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后果。因而,重要的是要确定体育活动对COVID-19结果的明显益处是否适用于不同年龄、性别、种族和民族人口亚群体。

  较低体育活动患者的不良结果几率更高

  02

  研究选取了194,191名在2020 年 1 月 1 日至 2021 年 5 月 31 日期间COVID-19检测或诊断呈阳性的KPSC成年患者。在这些患者中,大部分是西班牙裔,共占61.3%,其中白人占21.4%,黑人占7.3%,亚洲或太平洋岛民占6.8%。超过一半的患者BMI≥30 kg/m2,21.8%诊断为高血压,9.2%诊断为心血管疾病。

  随后,根据每周运动时间,15.0%的人完全不运动,43.0%的人为几乎不运动(每周0-60分钟),21.9%的人为有时运动(每周60-150分钟),14.3%的人为持续运动(每周150-300分钟),5.8%的人为总是运动(每周>300分钟)。

  在研究期间,12530例(6.3%)患者住院,5943例(3.1%)患者经历恶化事件,5427例(2.8%)患者在COVID-19诊断后90天内死亡。在较低的体育活动患者中,COVID-19不良结果的几率更高;完全不运动的患者住院、病情恶化或死亡的发生率最高。重要的是,这项研究结果在不同年龄、性别、种族和民族人口亚群体基本一致。

  具体数据显示,与运动量每周>300分钟的患者相比,有时运动即每周运动60-150分钟的患者,住院率增加43% (OR=1.43;95% CI=1.26, 1.63),病情恶化率增加83%(OR=1.83;95% CI=1.49, 2.25),死亡几率增加92%。而完全不运动的患者比运动量每周>300分钟的患者住院率高出91% (OR=1.91;95% CI=1.68, 2.17),病情恶化率高出139%(OR=2.39;95% CI=1.94, 2.94),死亡几率高出291% (OR=3.91;95% CI=3.01, 5.07)。

  亚组间缺乏身体活动和COVID-19结果的关联

  研究总结

  03

  总之,这项研究显示,运动时间越不足,COVID-19不良结果的几率越大。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增加身体活动对COVID-19患者有益,即使是那些风险最高的人群,也具有公共卫生意义。研究人员表示,应鼓励成年人,无论其人口统计学类别或慢性疾病状况如何,增加运动时间,作为另一项COVID-19缓解策略。

  参考资料:

  DOI:https://doi.org/10.1016/j.amepre.2022.10.007

  注:本文旨在介绍医学研究进展,不能作为治疗方案参考。如需获得健康指导,请至正规医院就诊。

  阅读原文

上一篇:小宝宝在家发烧怎么办?家长别慌张,可以这样护理
下一篇:患者为何复阳?一论文披露6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