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了抑郁症”?其实,心理疾病都是假病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2-12-21
手机版

  作者:赵小明 文字:邢娟 编辑:崔贯利

    小明语录

  人们每天从新闻中获得对生活的基本焦虑感,用来置换自己内心的指向未来的焦虑,预期管理的目的就是将焦虑预期,转向期望预期。

  这是心理养生,延缓衰老的法宝。

    家长提问:

  我觉得自己孩子没有自信,而且不仅没有自信,我还觉得他有一些对自己的轻视、漠视,甚至对自己的一种惩罚。

  有的时候他还会用小刀在自己的手上比划比划,虽然割出来的是很浅的印记,但是这些东西都让我感到十分的焦虑。

    01 心理疾病和生理疾病的区别

  一般来说,心理工作者看到这样的案例,都会有一种想法:这是抑郁症。

  其实抑郁症只是一种标签。

  现在我们所有的临床精神病、心理疾病的诊断标准和我们平常认为的生理疾病诊断标准并不完全相等。

  很多人一听说小孩儿诊断出什么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或者是一种心理的精神疾病,马上认为他是一种很严重的问题,大多数人都把心理疾病和生理疾病混为一谈。

  如果我们要诊断一个生理疾病,就会根据各种各样的检查结果,不管是血液检查结果,还是各种各样的影像观察结果,都可以找到具体的病灶。

    也就是说在生理医学上找到的每一个疾病,都是有一个病理性的可以检测出来的结果,它不是推测的结果。

  但心理疾病不一样,心理疾病找不到生理上的病灶。没有任何可以检测出来的一种真实的结果,它只是一种推论性的症状,对人的症状的描述。

  心理疾病是一个症状学的描述,就是说你有了某些行为表现、外在的一些状态就有这样的一个标签。也就说它把一个人的一种表现等同于这个人有某种疾病的标签。

  这种诊断的方法是心理疾病特殊的诊断方法,是大多数普通老百姓不懂的,甚至包括很多普通的心理咨询师,都完全误会了心理疾病和生理疾病诊断上的根本差异,家长们就更不用说了。

    02 理解差异

  这一点如果大家不理解的话,大家就不能够明白:

  第一,不能明白什么是心理疾病?

  第二,也不明白如何能够帮助自己的孩子来解决这些问题?

  换句话说,真正的生理疾病你可以认为它是真正的疾病,但是心理疾病你可以认为它不能被当做是像生理疾病一样的疾病去看待。

  其实人的心理状态是动态的过程,它不是一个静止过程。比如今天给你做个临床上的某种量表,诊断出你有某一种心理疾病,但是可能过几天你就好了。

  但生理疾病你想要一个已经发现的病灶、已经发现的生理检查结果完全的消失,那可不容易。

    03 心理疾病是一种假病

  其实可以认为每一个人都曾经在某一个时间、某一个地点、某一种特殊条件下产生某一种在临床上认为的、症状学的心理疾病。

  就是说每个人都可以被认为得过心理疾病,而且绝大多数人不用管,它也会自己康复。这就是心理疾病的特点。

  我说心理疾病,实际上都是假病,生理疾病才是真病。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病实际上就是心理疾病,因为本质上讲它是假病。

  但是这种假病并不代表不会对人造成危害,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人就是把假病当成了真病,然后就产生了更严重的后果。

    也就是说不管是对于心理工作者,还是各位家长来说,大家都要认知到:

  第一,心理疾病它是一种假病。第二,这种假病在心理学里面叫做心理现实。也就说它虽然是假病,但它会产生真实的、严重的后果。另外一方面,每个人的心理素质有高有低是不一样的,这个心理素质高低既和先天遗传有关系,也和后天是否经历过很多磨难有关系。  有些人心理素质好,在遇到某一些条件刺激情况下,他可能反应比较轻;有些心理素质差,在遇到压力环境下他会表现比较严重。

    04 设置压力环境

  也可以认为任何人得心理疾病,如果能够减少外界环境对他的刺激,实际上多多少少都有助于减轻他的问题。也就是说减少压力,待在一个更宽松、愉悦、快乐的环境,心理疾病都会康复。

  我们来举个例子,军训每一年会把士兵集中在一个地方,每一次在三个月的军训里面都会有一些心理素质稍微差一些人。

  他平时在家里没有任何事儿,看不出来。

  因为一个人是否心理素质高低,或者是否会产生这种应激性的一些心理疾病,必须要在压力环境下才能看出来,在心理学里面有个术语叫做压力测试。

  军训就相当于是对一个人的压力测试,看你适不适应这种环境。

  在这个压力测试环境下,总会有个别人在这个环境下不适应,就会产生一些心理疾病,甚至还会产生严重的精神问题。

    05 特殊时刻看心理素质

  06年我们导师接了个项目,把我们派到一线的对台作战部队去做了很多调研。台海那时也在发生危机。调研中就可以看到在危机情况下,人的心理素质有高有低,有些人就没事儿,有些人就会出现问题。

  任何人在比较宽松愉悦安逸的环境下,都产生不了什么严重的心理问题,你也看不出这个人心理素质高低。

  但是一旦到了压力环境下,一个人先天的心理素质好坏马上就出来了。这个和人长得身体健壮、肌肉健壮没关系。因为心理强大和身体强大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有的人文文弱弱的,但他心里却很强大。有的人好像身体、力量很强大,实际上可能心理很脆弱。

  感觉很脆弱的一个小姑娘,可能在某些压力环境下比一个大男孩儿、比一个身体强壮的大男人承受压力的能力都强,这都是有可能的,所以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是完全不同的。

    06 家长的误区

  现在大多数的家长都误会了一件事情,因为现在孩子从小大都在学校里面长大,在家里面待的时间都不多,在家里面也就写作业,几乎所有的精神世界和生活都与学校相关。

  家长看到孩子整天在学校里面忙着写作业,在学校里面生活、成长,误以为孩子各方面都挺好的,其实不然。

  因为一个孩子只有在学校以外的、更丰富的社会场景下,才能看出这个人真正的心理素质好坏高低。

  为什么有些孩子平时看不出来问题,可能还是个学霸,名牌大学毕业,到了工作岗位几天之后就出问题了,或者得了心理疾病,或者就退回来躺平了呢?就是社会生活的压力环境跟学校是没法比的。

  但是很多家长都以为孩子在学校里面能承受学习压力就能承受社会压力,这是最大的误区。

    07 给孩子创造更多场景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我才建议大家,孩子不能光在学校环境中成长,必须得把孩子带到学校以外更丰富的环境中。

  而且从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到大学都要让他们不断地通过更丰富的社会环境,学校外的环境不断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

  随着他们身体的成长,心理素质也会慢慢提高,这样才能应付未来更加严酷的社会压力环境。

  如果家长不注意社会压力环境,仅仅是把孩子当做一个学习的机器、考试的机器去培养,等他离开学校之后,这个孩子该出的问题一个都不会少,慢慢都会出来。

    08 最终解决之道

  所以就像这个家长提问,今天给大家补充了这么多常识就想告诉大家:

  第一个,人先天有心理素质的好坏高低,每个人心理素质不一样,这和遗传、和后天环境都有关系。第二个,不管你孩子心理素质高低如何,现在的孩子几乎都只有学校的单一压力环境,对其他的压力环境是承受不了的。所以我们才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多安排丰富的成长环境,这样有助于孩子心理素质提高。  一方面了解心理素质是怎么回事儿,另外一方面要明白心理疾病不是医学疾病,心理疾病随着人的心理素质提高慢慢就会减少,就会消失。

  所以家长们不要把孩子有一些心理疾病的苗头,就把它当做真实的生理疾病去看待,要了解人的心理状况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而且要重视孩子在学校压力单一环境之外的其他的压力对他们的影响,要重视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

  听一听小明老师系列微课→「链接」

    小明语录

  这个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理由与借口,这个世界上最值得珍惜的就是,理由与借口轰炸下的自我坚持。

上一篇:尼曼匹克病虽然并不常见,但其具有遗传性会威胁着子孙后代的健康
下一篇:市慈善会救助 信息平台11月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