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第九版《诊疗指南》修改了核酸检测标准,上海会多出24万复阳者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2-12-21
手机版

  昨天的文章,讲了一份发表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国家科学评论》)上的研究。研究结果的重点是:没有发现复阳的新冠感染者有传染风险![1]

  32461660863686180

  图:这是一份合作研究,研究团队包括广州国家实验室钟南山院士团队、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唐小平/李锋团队、广东疾控中心李艳/柯昌文团队和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卢洪洲团队。

  但是,感觉上篇文章没有讲透。

  今天想重新发挥一下,从另外一个侧面来讲一讲这篇文章的结果。

  下面这个图,是文章补充材料里的图,放在非常不起眼的地方,但是我觉得非常重要。

  69931660863686264

  这张图所显示的数据,是复阳患者的发现“复阳”后核酸检测的Ct最高值。

  核酸检测的Ct值反向对应病毒量的多少,Ct值越高,病毒量越少。

  根据这张图,66.73%的复阳者,Ct大于或等于35;26.85%的复阳者,Ct值在30至35之间;6.42%的复阳者,Ct小于30。

  大白话解释一下,只有很小一部分人(6.42%)病毒载量较高(Ct低于30)。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研究是德尔塔疫情时的研究,复阳的标准,使用的Ct阈值是40: 只有核酸检测的Ct值低于40,才算复阳。

  今年3月1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与之前的《诊疗方案》相比,新版里有一个重要的改变: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中,Ct阈值已经调整为35,只要连续两次(间隔至少24小时)检测结果为阴性(Ct不低于35),感染者就可解除隔离或出院。

  因此,目前是否复阳,要看Ct值是否比35低。

  今年流行的病毒变异株,是奥密克戎。假设奥密克戎和德尔塔感染者的复阳情况相似,那么我们可以很清楚地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

  由于66.73%的复阳者Ct大于或等于35,使用第九版《诊疗方案》标准,复阳者的人数减少了66.73%。

  复阳者人数减少了三分之二,不是因为“复阳者”情况发生了变化,只是因为我们的标准改变了!

  那么,这个政策的改变,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

  今年的奥密克戎疫情,自3月以来,仅仅在上海就导致60万阳性感染者。如果奥密克戎感染者也有同样的复阳率,按照之前广州德尔塔疫情的数据(阳性感染者包括无症状感染者),如果沿用之前的复阳标准,有60%的感染者会复阳。

  仅仅在上海,复阳者就会有36万!

  使用第九版的标准,复阳者将减少至12万!

  这仍然还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但是,上海还是有24万人免去了“复阳”的烦恼。

  这个放松的标准,是否让疫情变得难以控制呢?我们看到,虽然很艰难,但是上海在经历60万人感染之后,还是做到了清零。

  艰难不是因为有“复阳”的人在社会面流动,而是因为奥密克戎的传染力太强。

  我们也看到,在动态清零之后,在8月7日中、高风险地区清零之后,上海又出现了疫情,又出现了中、高风险区。但是,这也不是因为“复阳”的人所导致,而是因为这个世界上的病毒太多太猖狂。

  所以,第九版的这个Ct标准,是一个进步,科学地减少了不必要的折腾。

  是否还有提高的空间?肯定会有。

  从数据上看,复阳的人没有传染的风险。即便还是要管控复阳者,哪怕只是将复阳的Ct值调整到30,上海的复阳者也将减少到4万人左右。防疫成本、受到影响的人,会进一步大大减少!

  第九版中还有一个比较矛盾的事,就是Ct值的“双轨制”:筛查、初诊的Ct阈值,还是40。这是全球最严格的标准,基本上就有中国在使用这个标准。

  在北京冬奥会时,实施了Ct值35的国际通用标准,结果并没有发现冬奥会发生了不可控的疫情,说明这个过高的标准并不必要。很遗憾,这个标准在第九版中没有改进。

  麻烦来了,如今筛查是一个Ct标准,复阳又是一个Ct标准,很多城市目前每周都要求有多次核酸检测报告,否则无法出门,甚至会被处罚。那么,曾经感染过新冠的康复者怎么办?

  在有的地方,他们需要到指定的医院进行检查。如果不小心参加了社区的筛查,初愈者大概率会出现阳性结果,引发恐慌。

  当然,各地的执行会有所不同,如果有读者了解实情,请留言分享。

  世界很多国家都基本放弃了大规模核酸筛查。中国是唯一认真执行的国家,在短期内也不会改变这个政策。

  但是,感觉现在很有必要出台一个第十版《诊疗方案》,希望看到Ct阈值能得到修改,至少能同步到35。

  尤其在上海的疫情贡献了60万感染者数据之后,我们面对疫情应该更有信心,不应该恐慌。

上一篇:“阳过”“阳康”,你需要知道这些
下一篇:北京发热人数激增16倍,山东连出2大招应对疫情:来不及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