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基因产业全球周报第65期:检测试剂盒大卖,华大基因回应“月赚12亿”传闻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2-12-21
手机版

  

  

  

  剑桥大学新冠病毒变种报告第一作者:无证据表明病毒起源武汉

  日前,CGTN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采访了新冠病毒变种报告第一作者彼得·福斯特(Peter Forster)博士,就研究内容进行了解答。福斯特表示,研究表明新冠肺炎的首例感染病例可能是由蝙蝠传到人,并发生在2019年9月13日到12月7日之间。因此2019年12月24日从武汉采样的病毒基因组根本不能准确地告诉我们疾病的起源。

  中科院院士:病毒溯源难度大 历史上很多疾病来源至今仍是谜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赵国屏研究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尽管全球科学家都在苦苦探寻,目前看来,新冠病毒的起源依然扑朔迷离。事实上,不只是新冠病毒,人类历史上很多疾病,如艾滋病、SARS等,对其源头的探索,虽然有了很大进展,但至今还在继续。病毒溯源本身就是个科学难题,很复杂,需要较长时间,而且存在不确定性。

  

  复旦研究显示:早期多动症症状引发后期睡眠问题的基因结构

  近日,复旦大学与国外大学合作在多动症与睡眠障碍共病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发现早期多动症症状引发后期睡眠问题的脑影像学证据,并提示相关分子生物学过程。3月31日,这一研究成果以《多动症和睡眠障碍有何联系?基于大规模随访队列对纵向关联和脑结构开展多模态研究》为题在线发表于《生物精神病学》(Biological Psychiatry)杂志。

  83岁医学遗传学家、中南大学教授李麓芸逝世

  医学遗传学家、该院遗传中心首任主任、顾问,产前诊断中心主任李麓芸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4月15日上午10时36分在湘雅医院逝世,享年83岁。据悉,李麓芸教授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国内建立染色体病的遗传咨询门诊,到1998年已为10808人作了染色体检查,发现了75种世界上未曾报导的染色体异常核型,均被载入《国际人类染色体异常核型登记库》。

  复星医药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获美国FDA紧急使用授权

  根据美国FDA网站信息,4月17日,复星医药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获得FDA签发的紧急使用授权(EUA)。FDA发布的公告中还显示,该检测的紧急使用仅限于授权实验室。据悉,这款核酸检测试剂盒由复星医药控股子公司复星长征自主研发,此前已取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并获得欧盟CE认证。

  检测试剂盒大卖 华大基因回应“月赚12亿”传闻

  最近有机构预测华大基因新冠病毒检测试剂月赚12亿元的消息。4月16日晚,华大基因披露公告称,经核实,网络传闻是基于产能数据而非实际销售数据进行的业绩预测。此次新冠肺疫情持续时间无法准确估计,市场对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的需求未来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且市场上同类检测试剂盒产量不断增加,在疫情趋于缓和后,上述检测试剂盒产品可能会面临市场需求减缓和价格波动的风险。

  继欧美日后 华大基因新冠病毒检测产品再获澳大利亚注册

  4月16日,华大基因发布公告,全资子公司澳洲华大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获得澳大利亚药物管理局(简称TGA)的注册。澳大利亚被公认为是世界上药品管理严格、市场准入难度较高的国家之一。

  京东健康开通全国首个新冠核酸检测在线预约服务

  近日,京东健康与北京金域医学实验室达成合作,上线“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在线预约服务,成为全国首个提供核酸检测服务在线下单及预约的平台。据悉,北京金域医学实验室是北京市卫健委公布的面向团体和个人提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官方指定机构之一。

  基因编辑“剪”出肉多黄颡鱼 国际首次敲除水产养殖鱼类基因

  中国水产科学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李凯彬课题组与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赵庆顺课题组以及南京尧顺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采用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培育出生长快速、肉质量高和规格大的新品系黄颡鱼。这是国际上首次实现水产养殖鱼类的基因敲除,该成果已发表在《水产养殖》杂志上。

  番茄茎秆变粗的关键基因被发现

  近日,《实验植物学杂志》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叶志彪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鉴定了调控番茄茎秆发育的关键基因SD1,并从遗传和进化角度解析了番茄茎秆发育的遗传基础及调控机制。论文通讯作者叶志彪介绍,番茄茎秆的加粗不仅有利于增产,还能提高番茄的机械抗性,使其适应免搭架的轻简栽培。而目前对番茄等重要园艺作物茎秆发育调控的研究十分有限。

  全基因组测序揭示喀斯特植物适应性进化机制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康明研究组冯超等科研人员完成了首个喀斯特植物怀集报春苣苔的全基因组测序。在此基础上发现该物种在经历了双子叶植物共有的γ基因组复制事件后,又经历了至少两次近期的全基因组复制事件,其中最近一次基因组复制事件为长蒴苣苔亚族植物所共有,发生在大约20.6-24.2百万年前(中新世早期)。

  我国科学家领衔发现野生小麦草中的保护性基因Fhb7可阻止镰刀菌枯萎病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中外研究人员在野生小麦草(wild wheatgrass)中发现了一种保护性基因,该基因有望阻止小麦和大麦作物患上镰刀菌枯萎病(fusarium head blight)。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4月9日在线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Horizontal gene transfer of Fhb7 from fungus underlies Fusarium head blight resistance in wheat”。在这篇论文中,他们描述了他们如何发现这个基因,以及它如何较好地抵抗测试作物遭受真菌感染。

  中外学者破译香菜基因组序列并搭建数据共享平台

  华北理工大学科研人员与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部、美国佐治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解析了国际上首个香菜基因组序列,相关论文发表在《植物生物技术期刊》。基于香菜、胡萝卜等伞形科物种基因组序列,研究人员搭建了香菜等伞形科作物多组学数据共享及分析平台(http://cgdb.bio2db.com/),相关论文4月1日刊登于《园艺研究》杂志。

  

  Cell:新冠病毒的基因组产物比我们想象中复杂得多

  《细胞》杂志上线一篇最新研究论文,为我们详细分析了新冠病毒的RNA,揭示出许多过去未知的特征。研究作者之一金娜蕊教授总结说:“我们不仅详细研究了 新冠的结构,还发现了许多新的RNA产物和RNA上多种未知的化学修饰。这项工作提供的新冠病毒高分辨率图谱,将有助于我们了解病毒如何复制,以及如何逃脱人类的防御系统。”

  特殊的细胞因子或能帮助包装流感病毒的基因组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向我们揭示了UAP56如何对无RNA的病毒核蛋白发挥作用,相关研究结果或能帮助我们深入分析病毒核蛋白介导的流感病毒基因组的包装机制,其对于病毒的生命周期及其引发感染的能力都至关重要。

  印度最新研究:新冠病毒发生了基因突变或阻碍疫苗研发

  在印度分离出来的一株新冠病毒发生了基因突变,有可能阻碍全球的疫苗研发。研究人员发现,该突变发生在刺突蛋白的受体结合域(RBD)中。报道称,尽管变异毒株早在1月就由印度国家病毒研究所从喀拉拉邦的一名患者身上取样,但完整的基因组序列上个月才向国际社会发布。这一延迟引起了一些研究人员的不满。

  携带老年痴呆症高危基因?不要慌,还有另一种基因可以保护你

  近日,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一项大型新研究中报告称,带有使他们处于阿尔茨海默症高风险的基因变异的人可以免受其衰弱的影响,如果他们也携带一个完全不同的基因变体的话。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4月13日的《美国医学会神经病学杂志》(JAMA Neurology)上。研究表明,在携带高危基因变异的美国人中,约有15%的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另一种基因变异的保护,不患老年痴呆症。

  全新新冠肺炎检测采用CRISPR基因靶向技术 只需45分钟普通人也能看懂结果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已经开发出一种低成本的拭子检测方法,可以在大约45分钟内诊断出COVID-19感染。科学家们说,基于CRISPR的测试使用了基因定位技术,不需要专门的设备,可以帮助缓解COVID-19在美国继续传播的测试积压问题。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还没有批准这项测试,但是正在进行临床评估,以便快速获得批准。4月16日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描述了这项测试。

  史上最大规模精神分裂症全基因组测序:“元凶”指向罕见结构遗传变异

  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们进行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精神分裂症全基因组测序研究,以更全面地了解人类基因组在这一疾病中所扮演的角色。该研究由北卡罗来纳大学基因系副教授、资深作者Jin Szatkiewicz博士共同领导,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该研究表明,罕见的结构遗传变异可能在精神分裂症中发挥作用。

  科学家成功绘制出单一癌基因中多个致癌突变的“功能蓝图”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题为“Landscape and function of multiple mutations within individual oncogenes”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日本国家癌症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绘制出了单个癌基因发生多个突变的蓝图并解析了相关的功能。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60954个癌症样本进行全癌分析,最终发现了14个全癌和6个癌症类型特异性的癌基因,在这些癌基因中,多个驱动突变的发生率要比预期的高。

  短期暴露于较低水平空气污染也会影响基因表达 增加癌症等多种疾病风险

  日前,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莫纳什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即使短时间暴露于低水平的空气污染中也会影响机体的基因表达,从而增加人群患多种疾病的风险,比如癌症、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等。

  揭秘KRAS基因突变在癌症发生和机体免疫反应中的双重角色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弗莱堡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KRAS基因的致癌突变同样也是诱发机体炎症的原因,改善对患者疾病症状的理解或能帮助临床医生开发新药来阻断患者机体白血病的进展。

  

  达安基因一季度净利预增逾5倍 核酸检测试剂盒需求大幅增长

  4月14日晚间,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业绩预告,预计一季度净利为1.86亿元-2亿元,同比增长558%-608%。原因是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市场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及核酸检测仪器、相关耗材的需求量大幅度增长,对公司业绩产生了积极影响。

  

  天广实完成11.3亿人民币C轮融资 从事基因工程抗体药物研发

  从事基因工程抗体药物研究和开发的公司天广实完成C轮11.3亿人民币融资,投资方为中金公司(领投)、中信证券(领投)、弘信资本等。据了解,天广实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发展至今已成长为具有完善的抗体药物开发和产业化技术体系的高科技生物技术公司。据不完全统计,天广实所属领域医疗健康本年度共有88笔融资。

  MOMA宣布完成8600万美元融资 开发下一代精密疗法

  16日,MOMA Therapeutics公司宣布完成8600万美元A轮融资,以开发靶向人体内微型“分子机器”的下一代精密疗法。尽管这家年轻的生物技术公司尚未宣布任何可开发的靶点,但新闻稿指出,该公司研发概念的治疗潜力已经被调节囊性纤维化(CF)转运蛋白的药物所揭示。从CF的致病基因分离到首款靶向它的药物获批用了23年的时间,而开发能够治疗绝大多数CF患者的药物又花了7年的时间。

  求臻医学获数亿元B轮融资 上海联和领投

  求臻医学近日宣布获数亿人民币B轮融资,本次融资由上海联和领投,和亚化医跟投,弘晖资本、幂方资本、达泰资本等上轮投资方继续跟投。求臻医学此前曾于2018年完成了近亿元的天使轮和A轮融资。据了解,本轮融资主要用于肿瘤多基因检测产品注册及IVD产业化,继续推进肿瘤伴随诊断检测和数据分析智能化,持续打造肿瘤精准医疗闭环。

  生物高科技公司诺辉健康完成2千万美元D轮融资

  诺辉健康近日完成2000万美元D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专注于医疗健康投资的PE基金Omniscience资本领投,老股东启明创投、软银中国和美国杜克大学资产管理公司等跟投。诺辉健康是一家创新型的生物高科技公司,专注于高发癌症居家早期筛查和基因检测服务。诺辉健康致力于通过生物科技手段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率先提出了癌症早筛的口号,并矢志不移地推动癌症早筛进入千家万户,让民众得以享受便捷高效的健康服务。

  

  2019年我国诊断及基因检测行业共发生私募融资交易65起 同比下降约18%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诊断试剂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据统计,2019年我国诊断及基因检测行业共发生私募融资交易65起,同比2018年下降约18%,但总融资金额与2018年相比仅略有下降,为约87亿美元。细分赛道中,基因检测类公司首屈一指,交易数量和融资金额分别占行业总和的36%和70%,其余赛道分布相对较为均匀。单看基因检测公司,肿瘤伴随诊断、肿瘤早筛早诊以及微生物新型检测是交易最为活跃的三个应用领域。

  

  

  2019年我国诊断及基因检测行业A轮融资占45%,C轮及以上为27%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诊断试剂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过去一年,行业私募融资领域的头部效应非常明显。仅3笔单笔融资金额大于1亿美元交易的总金额,就占据了年度交易总额的1/3。这3笔头部交易分别是华大智造2亿美元的A轮、燃石医学1.3亿美元的C轮以及世和基因1.1亿美元的D轮融资。

  

  

  2020-2025年中国基因治疗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2020-2025年中国基因测序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2020-2025年中国基因修饰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020-2025年全球DNA测序行业商业模式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上一篇:白茶,何以有益缓解轻症?
下一篇:研究称一系列鼻腔问题可能是感染新冠的早期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