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难的觉醒:善待自己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2-12-21
手机版

  生活中,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

  工作没有起色,责怪自己无能,对自己说“我怎么这么差”; 与伴侣有冲突,抱怨自己命不好,常说“我真是看走了眼”; 孩子成绩差,痛苦自己不会养娃,说“我不是个好妈妈”。

  其实,人人都会遇到困境和难题,人人都会有痛苦的时候,不会好好爱自己,才是问题的关键。

  《自我关怀的力量》里有个公式:折磨=痛苦×对抗。

  接纳自己,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

  一个人,苛责自己是本能,善待自己才是觉醒。

  

  自我批判,是一个人痛苦的根源

  研究表明,世界上78%的人都是对别人比对自己好,更喜欢苛责自己。

  深以为然。当亲人和朋友遭遇困难或挫折时,我们总能理解、支持和安慰他们。

  可当自己遭遇同样境遇,却往往深陷情绪低谷:我真差劲,为什么别人都做得好,我却不能?

  就像有句话讲的:“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

  日常生活中,很多痛苦,都源于不善待自己。

  

  知乎上曾看过一个医学问题答主的分享。

  有次他接诊了一个急性心衰患者,经过一系列检查后,却发现并不是心机梗塞。

  问清情况后,才发现这其实是情绪引起的病理反应。

  原来,这个中年人前不久刚离了婚,孩子被妻子带走,还被公司开除,于是情绪崩溃,忍不住就开始了强烈地自我批判。

  其实,很多生活里的苦,大多是情绪种下的毒。

  身边有个朋友,一点小事没做好就会难过好几天。

  即使别人夸奖也很难高兴,反而觉得“对方是真夸我,还是客气话,我真的有那么好吗?”

  内夫博士在《自我关怀的力量》中说,就像仇恨无法克服仇恨,自我评判也无法停止自我评判,只会让人不断强化痛苦。

  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两个小人”:

  一个是批评者,它对我们充满敌意,总会说些刻薄消极的话;还有一个是抚慰者,它往往会用包容性的话语,安抚我们的心。

  你喂养哪一个,哪一个就能强大。

  自我批评无助于解决问题,苛责自己也不会引人进步,只会让痛苦加倍。

  与其用评判的眼光去看待眼前的一切,不如停下来,换一种方式去改变它。

  

  与自己和解,是我们一生的修行

  阿德勒曾说:“每个人的一生都在追求价值感和归属感。”

  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总是被苛责,就很容易产生自我批判和否定。

  书中有两个故事,让我感触很深。

  内夫博士的儿子罗文患有自闭症,时常会因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而大发脾气。

  很多人会误解罗文是个被宠坏的孩子,而内夫是个不善管教的妈妈。

  最初,她会感到很难过,反复问自己,为什么是我?为什么其他妈妈的孩子都很正常?进而陷入抑郁消沉 。

  而内夫博士的朋友埃米莉也遇到了同样的情绪问题。

  孩提时,埃米莉有些笨手笨脚,还极其害羞。

  她的妈妈为此感到尴尬,总会责怪她:“你为什么总是蜷缩在角落?为什么不能学学你大姐?”

  长大后的她深受影响,变得敏感自卑,总是怀疑和否定自己,最后连男友也忍无可忍,与埃米莉分了手。

  后来,经过长期心理学方面的学习和实践,内夫博士和埃米莉开始学着用正向的方法鼓励和接纳自己。

  内夫开始把自己当做一个普通妈妈,换个角度想,自己和其他妈妈只是面临不同教育困境而已;

  而埃米莉也学会了自我鼓励和关怀,对自己说:

  我知道这很难,但没关系,我可以把这感觉转变为正向力量。

  随着自我价值感的提升,她们逐步与自我和解,不再纠结过往的伤痛。

  

  作家史铁生,由于疾病二十多岁就双腿瘫痪,身心还要经受巨大的病痛折磨。

  最初,他无法接受,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抱怨命运的不公,对生活失去希望。

  直到母亲突然发病离世,痛定思痛后,他终于开始重新思考人生,认识自己。

  最终,他选择了与人生和解:

  接受自己的无能为力,理解了母亲的辛酸和苦心。

  在与自己的对话中,他停止了自我攻击,受伤的心也得到疗愈。

  每个人都可能会遇见一地鸡毛的情况:生存压力大,工作不顺心,婚姻不美满,孩子成绩差。

  面对这些,我们很容易觉得是自己的问题,但实际上你并不需要为此负责。

  难受的时候,记得对自己说一句“没关系”,把自己从自责中解放出来。

  与自己和解,是人生的一场修行之旅。

  学会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世间的风雨于你而言,皆是历练。

  

  爱自己,从学会自我关怀开始

  知乎上有个问题:你见过自愈能力强的人是怎样的?

  很喜欢一个网友的回答:懂得爱自己,不让自己陷入狼狈与沮丧,能够时刻保持元气十足。

  幸福是一项内心工作,爱自己不需要理由。

  如何爱呢?需要从自我关怀开始,认真呵护自己,给予自己支持和关爱。

  它有三个核心要点需要把握:

  1.静观自己,感受当下

  静观,简单理解就是保持清醒,不加批判地觉察和接纳自己。

  比如当我们感到愤怒时,不是简单地感觉到愤怒,而是察觉到“我正在感到愤怒。”

  难过时,发现并接纳情绪:“我此刻正感到难过”。

  好好照顾你的忧伤,就像照顾一个受伤的朋友。

  当我们不再与情绪对抗,而是选择如实反映,才能更理智地解决问题。

  

  2.理解失败是人类的共有体验

  如果我们能在跌倒时提醒自己,失败是人类共有体验的一部分,那么归属感也会随之而来。

  陷入负面情绪时,告诉自己:

  这是一个苦难的时刻,苦难是生活的一部分。 此刻,我要对自己好一点,我需要给自己一些关怀。

  这样想,有助于建构内心的联接感和安全感,让你不会因困境而感到孤立。

  3.善待自己,与自己友好

  就是要以友爱的方式理解我们自己,而不是严厉地自责。

  比如看不到自己的点滴进步,总觉不如别人,于是脱口而出“怎么这么笨,这么差”等等。

  自我对抗越少,我们受的折磨越少。

  内夫博士建议我们:

  我们可以把内心批评者的话语用亲切、友好、积极的方式重新编排。

  比如,把批评变成“我有很多优点,我值得被爱。我能做的很好。”

  最后,学会关怀自己,源源不断地给自己支持和陪伴。

  

  这个充满压力的社会,自我关怀是人们普遍缺少的一种心理能力,更是生命馈赠给每个人成长的礼物。

  它教会我们在最应该给予自身接纳与关怀的时候,不再忽略自己的感受,也不给情绪和生活雪上加霜。

  王尔德曾说:“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人生路上,除了你,没有谁会陪你一生。

  人只有先照顾好自己,才能和全世界温暖相拥。

上一篇:更“快”的肿瘤新抗原质谱鉴定技术, 加快双特异性抗体的研发
下一篇:每天仅需坚持运动2分钟,长寿又少病,事实真的如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