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编辑部只剩三人还有生产力,今天头条我来代班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2-12-22
手机版

  文/迷宫

  导语

  大家多保重

  我们亲爱的黑猫老师因为感染新冠而发烧,已经回家修生养息,今日头条由我来代班。游戏茶馆编辑部现在也是重灾区,目前包括我在内只有三位编辑还坚持在岗位上。

    大数据专家们,根据各地区百度“发烧”指数,推算出全国各省市第一波感染高峰到来时间。嗯,我争取苟到下周一(19)之后。

    今天就不聊游戏了,我们来聊聊新冠疫情下的这段特殊时段的一些自我防护。

  01

  关于疫苗

  如果现在还没感染的,且还未接种加强针的朋友,我还是建议接种加强针。毕竟真实世界的数据显示,接种三针新冠疫苗后,将死亡率几乎压至零。而且我也观察到周围的朋友中,接种三针的多数病程较短,症状也相对较轻。

  目前我国第三针除了提供灭活疫苗外还提供多种选择,包括腺病毒载体疫苗(吸入式、肌注式)和重组蛋白疫苗。而且多篇论文数据提示,序贯接种带来的保护力更高。

  近期《柳叶刀》传染病子刊刊发一篇来自香港大学的研究。这项研究随访了今年1~5月,香港疫情期间8636名市民,统计了他们疫苗接种情况以及感染情况。论文数据显示,接种了三针科兴灭活疫苗后,预防有症状的Omicron感染保护力为41.6%;而接种了三针辉瑞mRNA疫苗(大中华区商品名复必泰)后,预防有症状的Omicron感染保护力为50.9%。科兴疫苗虽然保护力看起来较弱,但也差距并不大。需要指出的是,这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对照实验组,不能完全比较直接比较两组数据。但基于真实世界的统计数据,依然能说明问题。

    而关于序贯接种受益更高的研究来自中科院微生物所,这篇研究预印版发布在biorxiv上。

  微生物所比较了实验者接种两针灭活疫苗后,再分别接种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加强后,所产生的中和Omicron抗体滴度水平。数据显示,接种三针灭活疫苗中和抗体水平NT50是113,而接种一针重组蛋白加强针则提升至207。看起来混打效果更佳。

  目前国内还没有Omicron多价疫苗获批,但研发中的候选疫苗已在临床试验中显示积极结果,预计将会很快获批。

  而对于已经感染的朋友,可以不必着急打新疫苗,毕竟你已经获得了免疫加强,而且效果比疫苗更好。

  02

  关于不幸感染后

  如果不幸感染新冠病毒,也不必太紧张,放平心态有助于恢复。

  无症状或轻症可以居家隔离等待自愈。如果发烧至38.5°C以上,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烧;如果出现喉咙痛可以吃些润喉糖缓解;如果出现流涕可以服用氯雷他定;如果出现咳嗽可以服用溴已新等药物,如果没有也可以喝高糖水如蜂蜜、糖浆缓解。具体用药可以参考如下:

    最重要的还是休息好、吃好,多喝水,保持身体正常机能运转,让免疫系统能产生足够的抵抗力消灭病毒。如果出现恶心呕吐,也不必慌张,可以尝试少食多餐,保持营养支持。

  当然如果出现血氧低等症状的,或高烧超过39°C,且服用退烧药无效超24小时,应及时联系医院寻求救治。

  我也不认同新冠是“大号流感”的说法,从身边病例来看,症状虽说不重,但过程是真难受。这还是在接种了疫苗的情况下。我想多数人面对流感,度过得还算轻松吧。

  03

  关于后遗症

  我目前看到的海外关于后遗症的研究,主要还是根据患者个人主述,缺乏可观可量化的判断标准。

  WHO一项研究显示,感染新冠并有症状的患者中,约有6.2% 会经历新冠后症状(只要出现一种症状就算)。常见症状如疲劳、头疼、味觉嗅觉丧失等等。而这些症状在3个月后都会消失,持续超过3个月的比例为5.7%,持续达12 个月比例只有0.7%。

  而《柳叶刀》刊发的一份研究也指出,Omicron感染后留下后遗症的风险比德尔塔株更低,症状也相对更轻。

  因此,对于绝大多数康复者而言,新冠后遗症并不是大问题。

  我自己曾因自身免疫性脑炎合并继发性癫痫而住院一个月,出院后也经历了长达半年的康复。目前来看,除了手指略微震颤外,并无其他后遗症,也不影响生活。对比而言,新冠病程普遍在7天内,病情也不会危及生命,相信不会留下什么影响生活的后遗症。

  04

  写在最后的话

  国内疫情防控政策在上月底进行大幅调整,舆论风向也随之转向。近一个月以来,“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负责人”已经深入人心。

  国内外研究显示,Omicron毒株毒性相比原始毒已经大大下降,基本只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但由于其超强的传染性,每个人都易感。因此大家还是要做好防护,保护好自己,也保护好家人。

  虽然没人愿意生病,何况新冠症状并不好受。但动不动就封控、全城静默管理显然也不是长久之计。今天发布的11月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5.9%,低于10月5.4个百分点,同时低于市场预期。这已经是连续8个月的持续下降。所以不难理解国内政策转向的原因,以及昨(14)日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的背景。

    相信今年以来,不少从业者都历经了或长或短的封控,我们过往也做了记录报道。三年了,我们的生活终归是要摆脱病毒影响回归正常。

  目前我还是一位没有“杨过”的“郭襄”,希望能苟住平稳度过这一波疫情高峰,也希望我染病的同事们早日康复(头条不能只有我一人写啊),和衷共济愿大家都能挺过这段特殊的时段。

上一篇:15-20天后,阜阳疫情将达到高峰!
下一篇:增额终身寿掀停售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