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守护了武汉397例危重症患者?他们号称“重症八仙”
原标题:谁守护了武汉397例危重症患者?他们号称“重症八仙”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刘玫妍 孙欢)“炎症风暴”侵袭、氧合指数跌落、心脏骤停……新冠肺炎危重症让患者命悬一线,守住重症患者就是守住了新冠肺炎患者的未来。截至4月1日24时,全国重症病例400例,其中武汉397例。事实上,在武汉有八位从全国来驰援的重症医学科主任,坐镇7家定点医院,他们被临床医生们称为“重症八仙”。
他们是:北京协和医院内科ICU主任杜斌、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副院长童朝晖、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ICU主任姜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ICU主任康焰、中山大学附一院ICU主任管向东、东南大学中大医院党委副书记邱海波、东部战区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赵蓓蕾、苏北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郑瑞强。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重症医学科主任杜斌:ICU应是有人文关怀、有温度的地方
潜心科研,心系病患,杜斌教授常说:“我们要从崇尚技术的热潮中脱离,转而去探索疾病本身的诊断和治疗,要从技术至上转变到怎样以病人为中心,使ICU从一个充满冰冷机器和设备的场所,变成一个有人文关怀、有温度的地方。”
2005年,杜斌教授在北京协和医院创建内科ICU,至今已有15个年头。由他主持创建的中国危重病医学临床研究协作组(CCCCTG)自2009年成立以来,已经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多篇文章,成为中国重症医学界唯一符合国际临床试验规范的协作组织,并代表中国加入了多个国际临床研究协作组织。
1月19日,杜斌接到国家卫生健康委指令,加入国家高级别专家组,指导调研武汉疫情防控工作,成为北京协和医院驰援武汉第一人。之后,杜斌教授一头扎进了武汉重症治疗第一线,在武汉市各大医院巡视指导重症抢救,为前线共同奋战的一线战士们提供了“协和经验”。
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我是老兵,一定完成任务!
17年前,童朝晖教授在北京临危受命,担任SARS病房主任,收治近百例非典患者,无一例死亡。
17年后的今天,他再次请缨来到疫情一线,他在朋友圈写道,“你们的关心和爱护给了我无比的温暖,是我努力工作的动力!我是一个老兵,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
童朝晖教授从事呼吸与危重症医、教、研工作32年,开展了大量创新性临床诊疗及科研工作。他在国内最早将ECMO技术应用于呼吸支持,救治了大量严重呼吸衰竭患者。近年来创下了多个第一:2008年发现了北京市第1例H5N1禽流感患者、2013年诊治了北京市第一例H7H9患者、2019年发现并成功救治北京市第1例H5N6禽流感患者等。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姜利:救治患者是我能做的最实在的事
“只有充分了解患者病情,才有可能给出合理的治疗方案”。姜利是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也是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
1月25日,姜利就赶赴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开展救治工作。她负责的南六病区,是由普通病房改造的ICU病房。为了尽早让患者得到良好有效的救治,姜利和她所在的医疗团队,深入病房逐一了解患者情况,认真梳理治疗流程以及管理办法,在隔离病房,姜利总是身先士卒。她发挥30多年重症医学临床工作经验,每天给患者吸痰、调呼吸机、翻身、换药,并完成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高危操作,还多次进行俯卧位通气、肺复张、血液净化治疗、液体复苏抗休克治疗等。
姜利说,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非常具有挑战性,而她所做的ICU工作就像“加固一所房子抵挡暴风雨”,帮助患者撑住,争取时间恢复防御系统,进而打败病毒。“当前疫情下,尽力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就是我能做的最实在的事。”这是3月5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姜利说出的生日“感言”。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康焰:这是一种职业驱使,怕是真的不怕。
“这是一种职业驱使,怕是真的不怕。”康焰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麻醉与危重医学教研室副主任,也是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病理生理暨危重病医学会常委。
2月7日,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两个病区,80张病床,已经有77个新冠肺炎病人了。康焰分队进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对77个病人做筛检分类,找出真正有死亡风险的病人。他们将病区分为绿区、黄区、红区,每个区域分别收治症状程度不同的病人。“以这样的方式,把轻症病人快速治好转走,集中精力来治这些重症病人,争取让他们存活的希望大一点。”
作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长。截至3月底,他已经在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重症病区奋战了近2个月的时间。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管向东:我们重症医学人其实不是看病的,是救命的。
“我们重症医学人其实不是看病的,是救命的。”管向东教授是著名的重症医学专家、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
管向东说,站在病床前,他希望努力再努力,多救活病人。
自2月2日抵达武汉,管向东教授一直在一线,他的职责被形容为“灭火队长”“最强大脑”,他总是出现在那些有难题的病人床前。作为国家专家组成员,管向东的任务包括到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医院进行指导、巡查,并筛选出重型和危重型患者,转院进行集中救治。这一个多月来,他的足迹遍布武汉各家医院,后期又到湖北各基层县市进行业务指导。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邱海波:重症病人在哪儿,我就在哪儿!
“对ICU医生来讲,重症病人在哪,你就在哪!ICU医生是为重症病人而生的,这里(武汉)有这么多重症病人,那我就应该在这,我就应该坚守在这。”邱海波教授是我国第一位重症医学博士,2000年创建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担任主任。如今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已成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ICU,是江苏省乃至全国的重症患者救治中心。
在从事重症临床的30年里,他曾冲在抗击非典、甲型H1N1流感的“最前线”。此次新冠肺炎,邱海波1月20号就去到了武汉,在一个个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在与病毒一次次的较量中,找寻突破口和诊疗路径。邱海波坦言,头一个月摸索治疗的过程是相当艰苦的。
东部战区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赵蓓蕾:重症病人在哪儿,我就在哪儿!
“诊疗方案必须有循证证据作为基础,盲目使用激素非常危险,诊疗方案保护了绝大多数患者。”赵蓓蕾说,正确使用激素,前提是要会看片子,“心里要有杆秤”,这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
赵蓓蕾是东部战区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危重症学组成员。
今年55岁的赵蓓蕾是一名铁骨铮铮的军人,除夕夜,他接到紧急通知,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抽调专家即刻动身赶赴武汉。1月26日一早,G1545次高铁的一节车厢里只有5名旅客。武汉到站的唯一旅客就是赵蓓蕾。
赵蓓蕾到武汉的第一站是金银潭医院,他与先期抵达的邱海波、童朝晖、杜斌3位专家,走进了已经收满危重患者的3个ICU病区。疫情早期,武汉的病亡率居高不下。赵蓓蕾发现了新冠肺炎的怪异之处,坚持对重症患者给出了激素使用的治疗建议,成功救治了患者。
苏北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郑瑞强:从保护年轻医生的角度考虑,我们都是自己上。
对于一线医护人员来说,ECMO、气管镜、气管插管等都是高危操作,极易近距离与病人的的气道分泌物接触,而病人喷射的气溶胶携带病毒的可能性非常大。“从保护年轻医生的角度考虑,我们都是自己上。”郑瑞强这样说。
郑瑞强是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是国家卫健委最早派往武汉支援当地医院的四名专家之一。他曾获得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还是江苏省第三批、第四批和第五批333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
作为一个经历过非典的医疗老兵,大年二十九,郑瑞强临时接到卫健委的援汉任务,只身从扬州前往武汉,抵汉后,郑瑞强被安排至武汉市肺科医院坐镇ICU,该院是最早的三家收治新冠肺炎定点医院之一。
在疫情初期,郑瑞强负责肺科医院危重症病人的救治方案,还要不定期前往定点医院巡查,筛选出危重症患者,提高救治的精准和成功率。郑瑞强针对自己援助的武汉肺科医院重症患者多的实际,在征得指导组专家同意后,利用“魔肺”技术,对肺功能可逆的患者,采用ECMO(人工心肺机)替代人工肺,为患者提供循环和呼吸支持,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最近更新热点资讯
- 谷歌AI聊天记录让网友San值狂掉:研究员走火入魔认为它已具备人格,被罚带薪休假
- 豆瓣9.4,姐弟恋、三人行,这部大尺度太厉害
- Genes, Intelligence, Racial Hygiene, Gen
- 【土耳其电影】《冬眠》电影评价: 宛如一部回归伯格曼风格的道德剧
- 陌生人社会伦理问题研究
- 理论研究|前海实践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 澳门刑事证据禁止规则
- 综艺普及剧本杀和密室逃脱助力线下实体店爆发式增长
- 日本小伙和五个小姐姐同居?看完我酸了!
-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考试期中试卷
- 高中必考的物理公式有哪些
- 这部大尺度的申奥片,却讲述了不lun恋...
- 心理语言学论文精品(七篇)
- 《贵妃还乡》 超清
- 专论 | 郭丹彤、陈嘉琪:古代埃及书信中的玛阿特观念
- 微专业招生 | 数字文化传播微专业列车即将发车,沿途课程抢先看!
- 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汇总十篇
- 原创因“18禁”电影登舆论顶峰,万千少女一场春梦:这一生,足够了
- 章鱼头
- 读书心得体会
- 考研考北京大学医学部或者协和是一种怎样的难度?
- 央媒评女主播编造“夜宿故宫”:让肇事者付出代价,理所应当
- 库欣病患者求医记(流水账)
- 《太平公主》④ | 地位越高,越要装傻
- 爱体检 安卓版 v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