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专练!
老师说
今天给同学们整理了: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专练,语文学习贵在积累与应用,非一日之功,望大家能沉心学习,坚持不懈。
文末附电子版领取方式,获取电子版,请拉到文末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结合“澹澹”和“竦峙”两个词语,赏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一句。
2.写景与抒怀相结合,是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试分析本诗写景与抒怀相结合的特点。
3.阅读《观沧海》,回答以下各题。
(1)这首诗的“水何澹澹……洪波涌起”主要是写诗人眼前所见之景。此处写景,动静结合。诗人先写_____,再写_______,写景由动到静;然后由写山岛上静态的丛生的树木、茂盛的百草,转到写萧瑟秋风中汹涌起伏的波澜,这是由_____到_______。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诗极富想象力。请你用自己的话将这几句诗在头脑中呈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观沧海》选取的景物都具有宏大的特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是远观之景。远望沧海的波澜,仰望天上的星月,眼界为之开阔,胸怀为之宽广。
5.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诗歌中画线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6.诗人所观的大海具有怎样的特点?
7.“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8.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9.两诗中画线句的抒情方式各有什么不同?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0.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写了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B.诗中融情于景,突出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随君直到夜郎西。”
C.全诗抒发了诗人对朋友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心,以及深深的担忧之情。
D.“左迁龙标”和“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龙标”都是地名,是王昌龄降职远调之地。
1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2.诵读诗歌要根据诗歌表达的情感进行,恰当的诵读往往更能让人理解诗歌蕴含的情感。请体会诗歌前两句蕴含的情感,说说前两句应该如何读才能把这种情感读出来。
13.请赏析这首诗借月抒怀诗的最后两句。
14.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
诗歌,语言精妙,意蕴深远,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5.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意象?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16.诗人为什么要寄“愁心”与“明月”?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7.诗歌以描写“杨花”“子规”起笔,有什么用意?
18.对于诗歌的最后两句,清代沈德潜评论说:“即‘将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怀’意,出以摇曳之笔,语意一新。”分析这两句“新”在何处。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9.请体会“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20.“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全诗抒发了诗人_______的情怀?
21.阅读古诗,回答下列各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2)从修辞、炼字、内容等任一方面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2.请选出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2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甲]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①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释)①“安史之乱”中长安被攻陷,岑参写作此诗时长安尚未收复。
24.关于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诗人的漂泊羁旅之情。
B.甲诗颈联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C.乙诗前两句写重阳节诗人遭遇战乱,但依然想要登高、饮酒的愉悦心境。
D.甲乙两诗中都有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但乙诗还寄托了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25.阅读画线诗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在你头脑中呈现的画面。
26.“青山”“绿水”常常出现在古代诗歌中,请你再写出一句含有“山”或“水”字的诗句。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7.下面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别致,写诗人在北固山外的驿道旁做客,又要在镇江之北乘船前往其他地方,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B.颔联描绘了一幅的美好和谐画面: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
C.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并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给人以乐观、向上的力量。
D.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通过描写冬末春初自己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的壮丽之景,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28.“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既描绘了时序交替的景物之美,又蕴含新陈更迭的哲理之味。我们还学过哪些写景叙事中也寄寓着丰富道理的古代经典诗句,请举出一例古诗标题与具体诗句。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9.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画面。
30.“小桥流水人家”的景物与“断肠人在天涯”的情感色彩是否一致?联系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1.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古道西风瘦马”中的“瘦”字。
32.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3.阅读《天净沙·秋思》和《枫桥夜泊》,完成下面题目。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两首诗均为诗人身处人生困境时的作品,都刻画了______的游子形象,并通过多个意象渲染出一种______的气氛。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问题。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日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4.从古典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散曲中的________,“天净沙”属于________名。
35.曲中的“断肠人”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思”就是指在秋天里的思绪情感。
B.“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C.“古道西风瘦马”是对游子生存状态的具体描写。
D.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7.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被《中原音韵》誉为“_____”为历代所传诵。
38.“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39.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1.“澹澹”是水波荡漾的样子,是动景;“竦峙”是高耸挺立的样子,是静景。两句动静结合,写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2.本诗借景抒情,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抒发了诗人渴望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分析】
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句意为: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澹澹:水波摇动的样子。竦峙:高高耸立。这两句是曹操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在这水波“澹澹”动态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静景,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大海的壮阔。
2.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写景与抒怀相结合的特点。诗歌开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借景抒情,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3.(1) ???海水????山岛????静????动
(2)火红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每天仿佛从宽广无垠的大海上冉冉升起,傍晚时分又缓缓落入到大海的怀抱;星光灿烂的银河,横贯在深蓝的夜空中,它那远远的一端垂向海面,也仿佛发源于大海之中。
【详解】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写作手法的把握。
“水何澹澹”一句描写了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写出了海水的动态。“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写出了山岛的静态;“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山岛上静态的丛生的树木、茂盛的百草,“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萧瑟秋风中汹涌起伏的波澜,这是由静到动。
2.本题考查诗歌画面描绘。
解答此类题型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划线句的意思: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注意在此基础上发挥想象,把月亮、太阳的升落以及银河的灿烂景象描绘出来。语言要简洁,不能遗漏画面内容。
4. ???日????月????星????汉
5.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展现出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分析】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在《观沧海》中,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英雄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诗中选取的景物都具有宏大的特点,如“日月”“星汉”等,都是远观之景。设想我们处在这样的情境中,所观之景尽是宏观之景、浩大之景,远望沧海的波澜,仰望天上的星月,眼界为之开阔,胸怀为之宽广。这就是壮美的感觉。据此回答即可。
5.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这几句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有虚写部分,从而引发豪情万丈。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展现想要建功立业的志向。
6.示例:雄浑壮阔,气势非凡,有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7.示例: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对象;“观”字统领全诗,体现了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分析】
6.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水何澹澹……洪波涌起”动静结合,写出了大海的辽阔威严和宏伟气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海面上的秋风和洪波,实写大风大浪的景象,声势令人惊心动魄,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日月之行……若出其里”虚写了诗人眼前的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可据此作答。
7.本题考查诗句的作用。“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意思是: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以下几句皆由此展开,具体写登山之所见所思。体现了这首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的特点。
8.画面: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自然中枯朽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9.《观沧海》画线句运用间接抒情,《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画线句运用直抒胸臆(直接抒情)《观沧海》中画线句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宏伟的抱负;《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画线句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进取向上、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
【分析】
8.本题考查诗句画面的描绘。解答此题需结合诗句的意思。再加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即可。此句意思为: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
示例:残破下沉的孤舟旁,一艘艘新船正乘风破浪,一面面风帆正迎风前行;枯老衰败的病树旁,一株株新苗正蓬勃生长,一棵棵大树正欣欣向荣。
9.本题考查诗歌抒情方式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观沧海》这首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这是虚写,作者运用想象,间接抒情,写出了自己的壮志情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意思是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这是直接点明酬赠题意,抒发胸怀,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10.C
11.示例1: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示例2: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示例3: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分析】
10.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写了杨花和子规鸟,称为“颔联”有误;
B.杨花“漂泊无定”,子规叫着“不如归去”,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因此突出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杨花落尽子规啼”;
D.“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龙标”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故选C。
11.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要求从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中任选一个角度。
拟人:句子的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赋予明月以人的情感行为,希望它陪伴好友,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李白在这首诗中运用奇特的想象,托月寄情,把明月想像成知心人,让它作为自己的替身或知己,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所在。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情景交融:明月本是自然界的景物,诗人在诗句中将自己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赋予明月,让明月化身为自己的知己,伴随友人到被贬之地。将明月随人移动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巧妙地交融在一起。
12.第一句,“杨花”“子规”渲染出伤感的气氛,应该读得轻而缓慢。第二句,“闻道龙标”要轻读,“过五溪”要重读。“五溪”在当时是偏远之地,要传达出诗人为朋友的不幸而悲伤的情感。
13.示例:这两句诗想象奇特。诗人和王昌龄天各一方,不能当面向王昌龄诉说自己的关怀,但明月当空,千里可共,于是自然想到让明月把他的“愁心”带到“夜郎”去。这就将明月人格化,诗人把它看成友好的使者,认为它了解自己此刻的心情,愿意承担这项使命。
【分析】
12.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所以朗读时要深沉低缓,表现出伤感之意。“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突出道路之艰难。所以“过五溪”要重读,以突出遥远之意,表达作者对友人的牵挂之情。
13.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思念。
1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运用夸张修辞方法,抒发的格调高昂,更显出诗人在与友人惜别之时的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寄情于景,更多地表现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与同情。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人抒情手法的能力。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写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这两句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是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意思是,我将自己对你的一片情思寄与明月,希望这千里共有的明月光带着我的思念随你直到你远谪的偏远之地,聊慰你孤寂的身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借明月以抒发旅思乡愁怀旧念远的感情,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忱的关怀,表达了诗人对朋友远行的思念和祝福。
15.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16.借此抒发对友人的担心、思念和关切之情。(意对即可)
【分析】
15.此题考查了学生故事内容及诗句理解。“杨花落尽子规啼”的意思是:杨花落尽子归鸟声声哀啼。其中用到了杨花和子归鸟两个意象。这一句侧重于写景,景中暗含节令,杨花漫天飞舞,飘泊无定;子规(杜鹃鸟)一声声“不如归去”,鸣声凄厉,所以,作者通过写?“杨花”和“子规”两种景物渲染烘托了暮春时节的令人限悲凉感伤的气氛。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16.考查对诗文写作技巧和主旨的理解。在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背景和主旨分析作答。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诗人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陪伴在友人身边,采用了寄情于景的方法,既对友人劝勉宽慰,又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牵挂、担心和思念之情。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17.表明事情发生的时令;二者都是有形之物,给读者以画面感;杨花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卜,子规暗喻诗人关怀友人王昌龄,希望他早日归来。
18.新在诗人想象奇特上,诗人和朋友天各一方,便将明月人格化,把它看成友好的使者,表达了对朋友的牵挂、思念、慰藉之情。
【分析】
17.本题考查意象的理解。前两句的意思是: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因此,作用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悲凉的气氛,表达关切之情。
18.本题考查手法的理解。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故而有新意。
19.“阔”是“宽广”的意思。传神地表现了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广阔浩淼。营造了一种恢弘阔大的境界。
20.设问????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分析】
19.本题考查诗句中词语的赏析。
“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传神地刻画出广阔浩淼的意境。
20.本题考查诗句表达方式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一问一答,是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方式。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因为是“客路”,又值旧年将尽、新年到来之际,自然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1.(1)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和风吹来,恰好把帆儿高悬,船一路顺风驶去。
(2)示例:1.修辞方法:这两句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两两对仗,词性相同,句式工整,形象生动,朗朗上口。“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时间的交替。
2.炼字:“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生动形象的描写了一个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与新旧相接时光荏苒的场景。
3.内容: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3)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和亲人的思想感情。
【分析】
(1)本题考查再现诗中画面的能力。“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句意:潮水上涨,两岸之间更显宽阔;顺风吹来;一条白帆正好高悬。要展开想象,结合意境,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为: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和风吹来,恰好把帆儿高悬,船一路顺风驶去。
(2)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意思是: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从内容上看,这两句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
从炼字上看,作者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作者虽是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中蕴含理趣。海日生于残夜驱尽黑暗,江上景物呈现“春意”闯入旧年,赶走严冬,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从修辞上看,这两句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海日”“江春”,“生”“入”,“残夜”“旧年”两两相对,句式工整,形象生动,朗朗上口。而且,“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字“入”字赋予“海日”和“江春”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时间的交替。(3)本题考查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次北固山下》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22.D
23.抒发了思乡之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分析】
2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D.“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说法错误,应该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故选D。
23.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分析。
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写作者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24.C
25.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波平浪静,一叶白帆迎风飘扬,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
26.示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解析】
24.C.错误,乙诗前两句“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共度佳节。所以,“无人送酒来”句,实际上是在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表现出强烈的无可奈何和浓郁的思乡情绪。故选C。
25.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画面的描述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景物“潮水”“阔”“风”“帆”的特点,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即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为: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船行江中,和风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
26.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所写诗句含有“山”或“水”字即可。
示例: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7.A
28.示例一:《游山西村》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示例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解析】
27.本题考查诗文内容理解。
A.“客路”是指旅人前行的路,并非是指诗人在北固山外的驿道旁做客;故错误;
故选A。
28.本题考查知识迁移。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本诗的哲理句,哲理句往往景物作为意象具有特殊意义。
示例一:《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示例二:《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
29.黄昏时,归巢的乌鸦落在绕满枯藤的老树上。小桥下,流动着溪水,潺潺水声,清脆悦耳。旁边还坐落着几户人家,古旧的道路上,萧瑟的西风中,走着一匹孤寂的瘦马。
30.一致。“小桥流水人家”呈现的是一种清雅、安适的景象,衬托(反衬)出游子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分析】
29.本题考查对诗歌中画面的描述。解答此题,要在理解原句的基础上,运用联想和想象,然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画面进行描绘。此外,“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由九个意象组合而成,在描述时要根据诗歌的主旨展开想象,进行描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意思是:天色黄昏,一群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华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描述时,要忠于原诗,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30.本题考查对诗句感情的理解。“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幽静而甜蜜的景象,画面中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依稀袅起炊烟的农家小院,这种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这一切,不能不令浪迹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在这里,运用“反衬”的手法,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小桥流水人家”,不过是极常见的普通景色,但当它与“断肠人在天涯”同处于一个图景之中时,便不再是孤立的景物,而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使图景带上悲凉的气氛,所以“小桥流水人家”的景物与“断肠人在天涯”的情感色彩是一致的。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31.瘦的不只是马,更暗指马上的人因奔波而消瘦,一个“瘦”字,将游子浪迹天涯的悲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32.表达了游子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感情。
【分析】
31.本题考查炼字。“古道西风瘦马”的意思: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瘦”是用来形容马的,在马之前下一‘瘦’字,妙在欲写人之瘦而偏不写人,由写马之瘦而衬出其人之瘦,其人之清贫,路途跋涉之艰辛,求功名之困苦。
32.本题考查体会情感。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这首小令勾勒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愁肠百结,不知归宿何方,透露了游子怀才不遇的悲凉、孤寂、愁苦的情怀。“断肠人在天涯”点明主旨,直接抒情,“断肠”二字形象表现了游子思乡的程度。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33.漂泊孤独????凄清伤感
【详解】
《天净沙·秋思》此曲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渲染出无限凄凉悲苦的气氛,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枫桥夜泊》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渲染了凄清伤感的氛围,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孤独之感表达出来。据此,两首诗都通过多个意象渲染出一种“凄清伤感”的气氛,刻画了“漂泊孤独”的游子形象。
34. ???小令????曲牌
35.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36.D
【分析】
34.本题考查题目的理解及诗句内容的把握。小令是词调体式之一,指篇幅短小的词。通常以五十八字以内的短词为小令,如《十六字令》、《如梦令》等。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曲牌名。
35.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由诗句“古道西风瘦马”可以理解骑在马上的人就是下文的“断肠人”,也就是“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作者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36.D.有误,“枯藤老树昏鸦”不是诗眼。诗眼是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诗人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故选D。
37.秋思之祖。
38.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苦凄凉以及对亲人的思念。
39.断肠人在天涯表达了游子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感情。
【分析】
37.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这首曲子的题目叫《秋思》,是一篇悲秋的作品。全曲无一个“秋”字,却描绘出一幅动人的秋郊夕照图,表达旅人凄苦的心境,这首小令被《中原音韵》誉为“秋思之祖”。
38.本题考查诗词写作手法的分析。“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幽静而甜蜜的景象,画面中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依稀袅起炊烟的农家小院,这种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这一切,不能不令浪迹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在这里,运用“反衬”的手法,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小桥流水人家”,不过是极常见的普通景色,但当它与“断肠人在天涯”同处于一个图景之中时,便不再是孤立的景物,而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使图景带上悲凉的气氛。
39.本题考查诗词情感的理解与分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眼前的景色真是满目凄凉,藤是枯萎的藤,已经没有了生命。树是千年老树,飒飒的西风在吹着它走向风烛残年。道是荒凉的古道,马是体弱无力的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飘零在天涯海角的人,面对如此萧瑟的景色怎么能不断肠呢。“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直接抒情,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表达了游子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感情,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出来。据此,两首诗都通过多个意象渲染出一种“凄清伤感”的气氛,刻画了“漂泊孤独”的游子形象。
34. ???小令????曲牌
35.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36.D
【分析】
34.本题考查题目的理解及诗句内容的把握。小令是词调体式之一,指篇幅短小的词。通常以五十八字以内的短词为小令,如《十六字令》、《如梦令》等。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曲牌名。
35.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由诗句“古道西风瘦马”可以理解骑在马上的人就是下文的“断肠人”,也就是“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作者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36.D.有误,“枯藤老树昏鸦”不是诗眼。诗眼是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诗人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故选D。
37.秋思之祖。
38.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苦凄凉以及对亲人的思念。
39.断肠人在天涯表达了游子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感情。
【分析】
37.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这首曲子的题目叫《秋思》,是一篇悲秋的作品。全曲无一个“秋”字,却描绘出一幅动人的秋郊夕照图,表达旅人凄苦的心境,这首小令被《中原音韵》誉为“秋思之祖”。
38.本题考查诗词写作手法的分析。“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幽静而甜蜜的景象,画面中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依稀袅起炊烟的农家小院,这种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这一切,不能不令浪迹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在这里,运用“反衬”的手法,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小桥流水人家”,不过是极常见的普通景色,但当它与“断肠人在天涯”同处于一个图景之中时,便不再是孤立的景物,而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使图景带上悲凉的气氛。
39.本题考查诗词情感的理解与分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眼前的景色真是满目凄凉,藤是枯萎的藤,已经没有了生命。树是千年老树,飒飒的西风在吹着它走向风烛残年。道是荒凉的古道,马是体弱无力的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飘零在天涯海角的人,面对如此萧瑟的景色怎么能不断肠呢。“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直接抒情,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表达了游子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感情,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如何获取文章电子版
点击下方名片,然后发送??初中语文12月
◆ 文章由初中语文编辑,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上一篇:百万人次线上聆听!第二届中国心理咨询师职业发展大会在青岛市城阳区召开
下一篇:新冠病毒无法彻底消除?某地人与动物交叉感染,张文宏果然没说错
最近更新热点资讯
- 谷歌AI聊天记录让网友San值狂掉:研究员走火入魔认为它已具备人格,被罚带薪休假
- 豆瓣9.4,姐弟恋、三人行,这部大尺度太厉害
- Genes, Intelligence, Racial Hygiene, Gen
- 【土耳其电影】《冬眠》电影评价: 宛如一部回归伯格曼风格的道德剧
- 陌生人社会伦理问题研究
- 理论研究|前海实践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 澳门刑事证据禁止规则
- 综艺普及剧本杀和密室逃脱助力线下实体店爆发式增长
- 日本小伙和五个小姐姐同居?看完我酸了!
-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考试期中试卷
- 高中必考的物理公式有哪些
- 这部大尺度的申奥片,却讲述了不lun恋...
- 心理语言学论文精品(七篇)
- 《贵妃还乡》 超清
- 专论 | 郭丹彤、陈嘉琪:古代埃及书信中的玛阿特观念
- 微专业招生 | 数字文化传播微专业列车即将发车,沿途课程抢先看!
- 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汇总十篇
- 原创因“18禁”电影登舆论顶峰,万千少女一场春梦:这一生,足够了
- 章鱼头
- 读书心得体会
- 考研考北京大学医学部或者协和是一种怎样的难度?
- 央媒评女主播编造“夜宿故宫”:让肇事者付出代价,理所应当
- 库欣病患者求医记(流水账)
- 《太平公主》④ | 地位越高,越要装傻
- 爱体检 安卓版 v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