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2023年,展望后疫情时代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2-12-22
手机版

  张亚东回顾当年制作朴树的第一张专辑时说:“那时候我们写歌叫《我去2000年》,大家对2000年充满了期待,觉得一切都会变很好。结果……好吧,我们都老了。”

  去年12月,小景发文《如果明年疫情结束,你准备好如何投资了吗?》。我们期待这疫情早日结束,希望基金能够帮大家多挣一些钱,结果疫情又整整困扰了我们一年。

  13日0时起,行程码正式下线。终于告别每日核酸、出行扫码,转折点似乎已经到来,我们再一次满怀期望地对新一年做出展望。

  经济:短暂冲击后,有望进入持续复苏通道

  虽然防疫政策迎来持续优化,但感染的风险仍困扰着我们。

  刘苏判断:“根据海外疫情恢复的经验,中国经济可能会在防控措施优化后出现感染人数上升导致短暂冲击,然后进入持续复苏通道。”姜雪婷认为,2023年我国或将全面进入时代, 尽管过程中可能会面临阵痛但是长期方向已经明确。

  邓敬东认为,受益于复苏预期的投资与受益于场景恢复的消费是明年增长最大的动力。

  2023年经济增长或有望超市场预期。地产政策调整有望使地产产业链在2023年触底反弹,疫情政策的有序调整或将降低经济活动的摩擦成本,两者共同为明年经济注入活力。海外方面,美国加息周期进入后半场,国际冲突也被市场充分消化,市场风险偏好将逐步回暖。从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受益于复苏预期的投资与受益于场景恢复的消费是明年增长最大的动力。

  杨锐文认为,尽管出口可能会承受压力,但是,经济的主动权还是在我们手上。随着疫情影响的减弱,我们受压制的消费和投资都会推动经济的恢复性增长。

  梁荣认为,海外的放开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从近期加强老年人疫苗接种、各地放松密接隔离和核酸要求、宣传引导群众降低恐慌心理等情况来看,预计后续的优化会有序推进。虽然过程中不排除会有反复,但大的方向还比较明确。参考海外疫情放松后的情况,消费场景的复苏有望带动经济的恢复。

  刘彦春认为,随着疫情防控以及地产领域政策的调整,经济不确定性下降,系统性风险降低,未来6-12个月,市场有望迎来持续的估值修复。

  “2023年看好相对底部区域布局机会。从市场节奏来看,预计整体会经历由当前的估值修复到明年二季度前后的盈利改善。短期来看,当前的弱现实也倒逼政策加码发力,中期经济发展有望逐步回归正轨。” 余广认为。

  刘苏认为,综合考虑流动性、企业盈利基本面和市场估值水平,我们认为明年权益市场或较2022年更乐观一些。韩文强认为,2023年,随着疫情管控政策的不断优化和完善,宏观经济预计会向上修复。海外加息进入末段,全球流动性压力减小。综合来看,倾向于市场会走出类似于2016-2017年的行情。

  “当下宏观经济或已呈现见底特征,库存的去化进程过半,在经历4-5个季度的收缩经营,上市公司的经营现金流出现明显改善。新的库存上行周期有望随之开启,经济及社会的转型也将带来发展的新动力,当前股票市场整体估值或处于极为有利的位置,无论从相对估值还是绝对估值都具有相当高的投资性价比。新冠的影响在逐渐降低,国内经济将企稳,美元加息进入后半场,看好2023年股票市场的投资机会。每次经济复苏的进程都不会一蹴而就,复苏初期的持续性和强度需要得到基本面的逐步验证,市场表现仍存在较强的结构性和阶段性特征。” 张靖认为。

  鲍无可认为, 2023年仍是一个比较好的投资时点,整体来看,在当前估值较低以及经济有望修复的背景下,投资者仍然可考虑加仓。但是加仓哪些方向,这个需要特别注意,不能继续抱着老思路。具体理由如下:

  1. 长期来看(以十年计),现金是相对较差的资产,特别是在股票市场估值较低的时刻。现金类资产将受到通货膨胀的侵蚀,而股票资产天生跑赢通货膨胀。这个结论在过去100多年,各个主要国家都是成立的,其中一些国家经历了二战这样灾难性的事件。

  2. 中国企业的竞争力还在不断提升,在很多高端领域中国企业开始崭露头角,不断提升全球市占率。

  3. 当前中国部分股票资产的估值比较低,特别是我配置的一些公司,这些公司基本面稳健,估值偏低,长期来看有较大的上涨潜力。

  郭琳认为,对2023年权益市场保持乐观,主要基于基本面修复、估值水平和流动性改善三大因素。基本面改善来自2022年多重因素导致的低基数,2023年有望企稳回升,经济基本面步入正轨;A、H股的估值水平在悲观情绪充分消化后已经具备较强吸引力;全球流动性环境预计在海外加息周期进入拐点后有所改善。

  11月以来板块表现的分化,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市场对于未来的态度。这一轮反弹中大盘蓝筹相对表现突出,上证50指数涨幅16.46%、沪深300指数反弹12.68%。食品饮料、房地产、建筑材料、商贸零售及家用电器指数涨幅居前,反弹幅度均超过20%。(数据来源:Wind,2022.11.01-2022.12.12,申万一级行业指数)

  刘苏表示,有持续增长能力的品牌消费品、高端制造业与服务业仍是我们长期重点布局的方向,另外政策有所转向的背景下,经营处于底部且估值相对较低的部分行业如互联网与地产链也值得关注。同时对于景气处于底部的周期品,如部分化工、有色品种,明年也会迎来布局时机。

  “我们的布局将沿着这两方面(投资复苏与消费场景恢复)展开,选取宏观敏感度较高的制造业投资和上游原材料,以及场景修复带来业绩弹性的消费品与服务业。” 邓敬东表示。

  余广看好性价比高的核心消费与景气度高的新兴成长板块。后续市场的表现仍然需要后续政策的落地、经济转好的信号等实质性转变来驱动,尤其是国内的房地产和消费等领域的政策支持对于主要矛盾的改善成效能否体现。配置思路方面,建议关注受益于宽信用、景气度边际改善的行业,此外,建议择机增配业绩确定性相对较强的消费龙头以及估值相对合理的具备中长期景气度的优质成长品种。

  詹成认为,A股和港股消费、医药、互联网等行业的核心资产估值消化的比较充分,已经具备中长期的配置价值,同时,成长方向去伪存真后,顺应产业趋势的真成长方向是比较好的配置机会,同时我们将重点挖掘科技创新和消费升级产业方向上相关公司的投资机会。

  近期反弹中,成长风格相对落后。数据显示, 11月1日以成长风格指数涨幅仅3.79%,落后于消费(17.82%)、金融(15.90%)等风格指数。具体看,国防军工指数下跌5.89%,电力设备、通信、计算机等板块指数阶段涨幅不到4%。

  杨锐文认为,当前世界正在面临着转折点,全球化进程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战争与冲突可能会不断上演和升级。这意味着投资的大背景也发生了改变,市场风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变化。世界在急剧变化,全球化的进程遭到破坏,过去全球化带来的增量机会很多,但是,未来的增量机会将急剧变少,更多或许是存量结构调整的机会。

  站在当下,比较明确的机会可以归纳为三类:

  一、安全。安全包括国家安全(军工)、能源安全(传统能源、风光车储等)、粮食安全和产业安全(芯片、软件、新材料等自主可控)等。

  二、存量结构的变化。增量机会在变少,存量的变化将是主轴,例如燃油车向新能源车的转变,消费升级与消费降级同时发生,欧洲产业往中美迁移等。

  三、新技术新方向的星星之火,这包括了AR/VR、机器人、元宇宙等。这里之所以称星星之火,主要还是这些新技术和新方向都处于非常早期,短期内还看不到行业大爆发的可能性。

  董晗对2023年国内股票市场持乐观判断。结构上除了新能源、高端装备、新材料、军工在内的一些长期方向,受益于国内经济复苏的盈利弹性品种也会有阶段性的机会。

  展望2023年,李进总体判断权益市场或存在不错的投资机会。看好以下领域的投资机会:

  1、受益于经济复苏的制造业;

  2、大安全和国产替代;

  3、新能源里面的新技术和新方向;

  4、医药:中药和医疗器械。

  姜雪婷主要看好以医药高端制造业为代表的相关个股, 中国制造的比较优势以及国产替代的产业趋势依然是我们明年最看好的投资主线。在疫情防控政策优化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看到民营医疗以及药店对医疗体系更明确的补充作用,相关的标的也可能成为市场波动中一个比较好的避险方向。

  张雪薇判断,2023年半导体有望走出谷底,迎来上半年的估值修复和下半年的盈利反转。长期而言,全球半导体受益于电气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趋势,需求增长将持续高于GDP。而中国半导体作为所有高端制造产业卡脖子领域,或将受益于补短板政策的推进,进入国产替代2.0时代。未来本土半导体的替代将进入深水区,从设计、制造、材料到设备零部件,都会带来数倍甚至十倍以上成长机遇。

  周寒颖看好2023年港股和A股权益市场机会。从行业的角度,消费、服务业和地产产业链受益于疫情后复苏,消费互联网、餐饮旅游博彩、医疗服务、运动服饰、白酒家电房地产建材等行业机会已经展开,后续更多随着疫情波动展开。港股上游资源股与宏观敏感度高,供给弹性小,对美联储流动性敏感,若经济好转弹性也更大。A股方面具有制造业集群优势,兼具创新发展和安全的标的弹性更大,工业机床、半导体、储能、信创、军工受益于国产替代率提升和政策刺激,有望迎来基本面拐点和主题机会,值得深入研究和持仓。此外,核心竞争力强的、承担国之重器平台类角色的国企央企,若提高分红比率和市场沟通能力,或也有估值提升机会。

  郭琳看好科技创新在不同细分赛道的结构性机会,例如数字经济主线和军工信息化主线。优选中长期高景气度叠加渗透率提升、国产替代空间大的方向,包括军工、半导体、信创、智能制造等;经济复苏叠加平台经济政策监管逐步出清,互联网、软硬件方向或具备布局时机。

  市场风格难以避免具有时代的底色,当疫情终将远去,投资会迎来哪些变化?我们需要积极拥抱变化,做好充足的准备迎接将至的机遇与挑战。

  以上市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具体的投资建议,投资需谨慎。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是一种长期投资工具,其主要功能是分散投资,降低投资单一证券所带来的个别风险。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等能够提供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当您购买基金产品时,既可能按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

  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本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景顺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做出如下风险揭示:

  一、依据投资对象的不同,基金分为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基金中基金、商品基金等不同类型,您投资不同类型的基金将获得不同的收益预期,也将承担不同程度的风险。一般来说,基金的收益预期越高,您承担的风险也越大。

  二、基金在投资运作过程中可能面临各种风险,既包括市场风险,也包括基金自身的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和合规风险等。巨额赎回风险是开放式基金所特有的一种风险,即当单个开放日基金的净赎回申请超过基金总份额的一定比例(开放式基金为百分之十,定期开放基金为百分之二十,中国证监会规定的特殊产品除外)时,您将可能无法及时赎回申请的全部基金份额,或您赎回的款项可能延缓支付。

  三、您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者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四、特殊类型产品风险揭示:

  1. 如果您购买的产品为养老目标基金,产品“养老”的名称不代表收益保障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收益承诺,产品不保本,可能发生亏损。请您仔细阅读专门风险揭示书,确认了解产品特征。

  2. 如果您购买的产品为货币市场基金,购买货币市场基金并不等于将资金作为存款存放在银行或者存款类金融机构,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

  3. 如果您购买的产品为避险策略基金,避险策略基金引入保障机制并不必然确保您投资本金的安全,基金份额持有人在极端情况下仍然存在本金损失的风险。

  4. 如果您购买的产品投资于境外证券,除了需要承担与境内证券投资基金类似的市场波动风险等一般投资风险之外,还面临汇率风险等境外证券市场投资所面临的特别投资风险。

  5. 如果您购买的产品以定期开放方式运作或者基金合同约定了基金份额最短持有期限,在封闭期或者最短持有期限内,您将面临因不能赎回或卖出基金份额而出现的流动性约束。

  五、景顺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景顺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提醒您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您自行负担。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或保证。

  六、本基金管理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约定申请募集旗下基金,并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许可注册。相关基金的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已通过中国证监会基金电子披露网站http://eid.csrc.gov.cn/fund和基金管理人网站www.igwfmc.com进行了公开披露。中国证监会对基金的注册,并不表明其对基金的投资价值、市场前景和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也不表明投资于基金没有风险。

  投资人应当通过景顺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或具有基金代销业务资格的其它机构购买和赎回基金,具体代销机构名单详见各基金《招募说明书》以及相关公告。

  投资人进行投资时,应严格遵守反洗钱相关法规的规定,切实履行反洗钱义务。

上一篇:多地医院报告医护减员严重,较重的可休息,阳性无症状也必须工作
下一篇:“阳过”之后啥时候可以返岗?感染后不到一周就“复阳”,咋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