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不退,我们不退!” 致敬坚守武汉的重症“八仙”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2-12-22
手机版

  4月3日晚,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布微博:8位专家组成员进驻7家重症定点医院,与各医疗队一起,在武汉攻坚最后的“重症堡垒”。华西医院称他们称为“重症八仙”“顶配阵容”。4月7日,华西医院更是在微博中称这8人为“中国重症领域的豪华顶配阵容”。

  

  (图源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他们分别是: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邱海波(左四)

  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右三)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重症医学科主任杜斌(右一)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管向东(左二)

  东部战区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 赵蓓蕾(右四)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康焰(左一)

  北京宣武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姜利(右二)

  苏北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郑瑞强(左三)

  八仙之邱海波

  

  邱海波,我国著名重症医学专家,东南大学特聘教授(二级),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卫计委“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东南大学重症医学研究所所长、东南大学重症医学系主任。

  

  汶川地震中参与救治的邱海波(右一)

  作为卫生部专家,邱海波曾参与SARS战疫、防治四川省猪链球菌感染、5?12汶川地震、重症甲型禽流感、青海玉树地震、南京7?28事件、7?23温州动车事故和昆山8?2爆燃事件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医疗救治工作,为重症患者的救治做出突出贡献。

  武汉疫情发生后,刚结束出差的邱海波几乎没有停歇的就动身前往武汉,投身到重症病人的救治中。一天要跑三四家医院,巡诊危重症病例,了解病人的情况,他的身影时时刻刻穿梭在病房之间。

  面对每天都在快速增长的重症病例,邱海波向中央指导组提出建议,增加集中收治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迅速扩充重症病床。意见很快被采纳。

  

  定点医院建起来了,重症病人也开始集中收治,各地精锐医疗力量汇聚武汉,不同学科协同作战。而邱海波也奔波在各个重症医院间,会诊疑难病例,指导诊疗规范,在病房里一待就是一整天。

  为了能让病人休息好,邱海波每天查房,还会根据病人的治疗情况调整治疗方案,要求医护人员要配合好病人的时间,尽量让病人休息好,“只要对病人恢复有好处,我们辛苦一点不要紧。”这也是邱海波常挂嘴边的一句话。

  八仙之童朝晖

  

  童朝晖,男,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呼吸危重症专家,主要从事呼吸系感染性疾病、呼吸危重症、呼吸内镜及介入诊治技术、间质性肺疾病、哮喘等方面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

  2003年在抗击非典中,童朝晖临危受命成为SARS病房主任,收治的100余名SARS患者无一例死亡。

  作为卫生部应急专家,童朝晖被派到全国各地救治重症H5N1、H1N1、H7N9、青海鼠疫、央视火灾、兰州石化、南京塑料厂、平顶山矿难、安徽宿州光气中毒等患者。

  

  会诊中的童朝晖(右)

  1月18日,童朝晖和北京一批专家抵达武汉展开疫情救助。在过去这些天里,童朝晖一直坚守在金银潭医院救治危重患者,每天查房、指导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治疗,医院里到处是他忙碌的身影。

  作为呼吸危重症专家,童朝晖的主要任务就是关注危重症患者。在金银潭医院,童朝晖和其他专家一起通过密切观察危重病人优化治疗流程和方案,同时调配危重症专业和呼吸危重症等相应专业的医生和护士,集中展开救治。

  八仙之杜斌

  

  央视新闻截图

  杜斌,医学教授,北京协和医院ICU主任,国际亚太危重病医学协会秘书长。

  2003年以来,多次参与国内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SARS,人感染猪链球菌,H5N1禽流感,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H1N1甲型流感,玉树地震,雅安地震,H7N9禽流感等)的医疗救治工作。

  

  1月19日,杜斌接到国家卫生健康委指令,加入国家高级别专家组,指导调研武汉疫情防控工作,成为北京协和医院驰援武汉第一人。之后,杜斌教授一头扎进了武汉重症治疗第一线,在武汉市各大医院巡视指导重症抢救,为前线共同奋战的一线战士们提供了“协和经验”。

  随着我国疫情形势的好转,新增确诊病例不断减少,但在杜斌看来,仍不能放松警惕,他说:即便疫情结束了,即便新发病例数回到了0,仍然会有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会有一部分危重病人在接受治疗。对于这些从事重症医疗的的医生和护士来说,我们总是要坚持到最后,等到这些病人的情况真正得到稳定,我们才会离开武汉、离开湖北。

  八仙之管向东

  

  管向东,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ICU主任,从事重症医学临床及研究20余年,从事危重病医学临床及研究15年,对外科危重病人的全面管理有较深造诣。擅长于外科复杂、危重、疑难并发症处理,外科危重病人的循环、呼吸衰竭治疗、营养支持,SEPSIS与ARDS诊治、危重病人评估,危重病人血流动力学与氧代谢的临床应用,肝移植术后ICU综合管理等。

  2月2日上午,中华医学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管向东教授作为国家级专家组成员赶赴武汉执行紧急医学救援任务,“能够成功救治更多患者,是一件很欣慰的事。”他如是说。

  

  抵达武汉的当晚,管向东就前往金银潭医院开展救治工作。接下来几天时间里,他辗转金银潭医院、武汉协和医院西院、汉口医院、武汉中心医院、武汉人民医院东院、武汉蔡甸区人民医院等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医院,进行指导巡查,并筛选出重型和危重型患者。

  截至4月7日,管向东已经在武汉两个月了,虽然现在湖北地区仅存的危重病人减少,但是他仍然选择留在武汉,疫情一刻不退,他便不会返回。

  八仙之赵蓓蕾

  

  赵蓓蕾,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重症监护协作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工作,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呼吸危重病的救治、机械通气、肺真菌病及肺部感染诊治等方面有较深的造诣。

  从农历正月初三开始,赵蓓蕾就驻扎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ICU,参与救治工作。“这里做事很果断,从不犹豫。上午查房,医生说某患者病情恶化,需要插管或体外膜肺支持治疗(ECMO),然后马上就做,没有任何拖沓。这一点对于ICU的病人救治来说至关重要。”赵蓓蕾说。

  赵蓓蕾到武汉的第一站是金银潭医院,他与先期抵达的邱海波、童朝晖、杜斌3位专家,走进了已经收满危重患者的3个ICU病区。疫情早期,武汉的病亡率居高不下。赵蓓蕾发现了新冠肺炎的怪异之处,坚持对重症患者给出了激素使用的治疗建议,成功救治了患者。

  八仙之康焰

  

  康焰,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麻醉与危重医学教研室副主任,曾任外科住院医师、外科及ICU主治医师、ICU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教授,从事危重病治疗与研究,研究方向为重症病人脏器功能监测与支持,在MODS基础研究与临床诊治、重症感染、临床营养支持、镇痛、镇静治疗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重症病房的康焰(左一)

  2月2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为增援武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派遣的第二支医疗队伍,康焰是其中的一员。

  作为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康焰在重症病患紧急救助和治疗上有着丰富的经验。

  截至3月底,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长、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康焰带领队员,已经在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重症病区奋战了近2个月的时间。医疗队全力以赴,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凭借过硬的专业能力,打造了科学有效的救治模式,提高了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截至目前,华西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累计收治危重患者180余人,目前收治危重症患者15人,其余大部分已转为轻症离开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

  八仙之姜利

  

  (央视新闻截图)

  姜利,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副主任,从事重症医学的临床工作27年余,在重症患者的脏器支持技术,特别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急性肾功能衰竭、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当前疫情下,尽力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就是我能做的最实在的事。”这是3月5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姜利说出的生日“感言”。

  1月25日,作为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姜利赶赴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开展救治工作,负责由普通病房改造的ICU病房的南六病区。

  

  讨论病人病情的姜利(右二)

  为了尽早让患者得到良好有效的救治,姜利和她所在的医疗团队,深入病房逐一了解患者情况,认真梳理治疗流程以及管理办法,“只有充分了解患者病情,才有可能给出合理的治疗方案”。姜利如是说。

  从1月25日到达武汉至今,姜利已经在金银潭医院奋战了两个多月。工作紧张而忙碌,但对于从事重症医学临床工作近30年的姜利而言早已习惯。

  而今,姜利仍然坚守在武汉,为疫情最后的全面胜利战斗到底。

  八仙之郑瑞强

  

  郑瑞强,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3月29日,为着力发现掌握、提拔使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干部,扬州市委组织部拟任郑瑞强为苏北人民医院副院长。

  郑瑞强师从我国著名危重病医学专家邱海波教授。在苏中地区率先并常规开展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多脏衰病人、胃镜引导下经皮穿刺胃造瘘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心源性休克,ARDS肺开放与肺保护性治疗,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规范化治疗等项目,填补扬州市多项空白。

  1月23日,郑瑞强临时接到国家卫健委的援汉任务,动身前往驰援武汉疫情救治工作。他也是国家卫健委最早派往武汉支援当地医院的4名专家之一。第二天,郑瑞强便投入到武汉市肺科医院的抢救之中。武汉市肺科医院是武汉当地最早收治新冠肺炎的三家定点医院之一, 这里的ICU收治了全武汉病情最重的新冠肺炎患者。

  

  来到武汉后,郑瑞强联合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李绪言、武汉市肺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胡明在武汉市肺科医院ICU形成了一整套建立在临床经验与医学理论基础上的完整科学的危重症患者救治流程。

  截至3月底,武汉市肺科医院长期保持着入ICU后14天和28天病亡率全市最低水平的记录,截至3月9日,武汉市肺科院治愈率达70%。

  援鄂以来,在 " 离死神最近 " 的危重症病房,郑瑞强和战友们,通过最先进的医学设备和最高的治疗水平,与死神博弈,救治众多危重型病人。

  疫情渐息,重症“八仙”依然坚守武汉阵地,誓要战斗到疫情结束的最后一刻,向伟大的白衣天使致敬!

  来源:视讯中国·为民网编辑综合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百度百科等

上一篇:深圳8所大学+超20家实验室终于出手!又一大批科研成果、重大项目落地!【国际科技
下一篇:武汉封城两周年,新冠疫情将以何种方式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