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下的北京中年》,这篇文章你还记得吗?
我是槽叔,《你的第一本保险指南》的作者。
还记得这篇文章吗?↓
这篇火爆朋友圈的文章,距今已经两年了。
作者记录了岳父从流感到肺炎、从门诊到ICU,29天阴阳两隔的经历。涉及就诊、用药、开销、求血、插管、人工肺(ECMO)等信息。
简直是当下的翻版:
流感发生后,必须隔离家人(尤其是孩子); 看似只是个感冒,但从流鼻发烧到肺部大面积感染,发展迅速; 心电监护仪、ICU、ECMO(人工肺)堪称救命必备;
1.
《北京中年》这篇文章,回答了一个问题:
治疗一位严重流感病人,到底需要多少经济成本和医疗资源?
我统计了一下,涉及到的医疗资源和成本主要有这几类:
1. 隔离所需的宾馆住宿费
作者执行力很强,第一时间把家人安排到宾馆隔离居住,这当然会产生数额不小的住宿费,但却非常必要。
2. 基本家用防护措施费
作者写道,不要小看几分钱一个的医用口罩,全家人戴好遮住口鼻,坚持戴,对于阻断流感非常有效。没有这口罩,我很可能就写不了这篇文章了。夫人淘宝买了300个,开玩笑说可以用一辈子,结果我们用、亲戚用,白天用、晚上用,屋里用、屋外用,20天用完了。
3. 治疗流感所需药品
作者回顾了购买处方药达菲的艰辛与困难,辗转多家医院,才勉强买到。
以流感为例,在突发疾病开始广泛传播时,很多药物都变得一药难求。
类似的情景,此次疫情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记得财新在英雄李医生的报道里写道:
财新记者:这些治疗措施都要自己花钱吗? 李医生:免疫球蛋白是自费买的,有的是药店送过来,有的是同学帮忙买的。到现在花了五六万元,还不知道能不能报销。有企业搞了针对医务人员感染的救助计划,本来准备申请,但是核酸结果阴性,估计就不行了。
财新记者,公众号:财新网
4. 重症后所需的ICU资源
ICU一床难求,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ICU的价格。
每天8000-20000元的开销,让作者在文中自我安慰道,要努力挣钱,白天投资茅台,晚上杠杆炒币。
5. ICU所需的心电监护仪
也许是电视剧看多了,我总觉得急救室里的设备永远不会匮乏。人都进ICU了,怎么可能还遇到“想用却用不上”的情况呢?
真相是,有了ICU还远远不够。在“有朋友的情况下,才能借到一个心电监护仪”。
6. ECMO的高昂成本
这次新冠肺炎,很多人了解了ECMO的厉害之处。
除了昂贵,ECMO还很稀缺。
我 ,我也是在这部纪录片里第一次了解了ECMO的前生今世。但当时也没有想到这个东西会这么稀缺、这么昂贵。
我记得前几天在新闻里听到福建(还是山东?忘记了)的驰援医疗队负责人说:
我们这次可以说是倾尽全力,连ECMO都带到湖北了。
可以想象,在急诊抢救中,ECMO的地位到底有多高。
以上,就是我大概总结的治疗流感病人的所需资源。
现在,我们把对这六类资源的需求(对隔离的需求,对口罩的需求,对ICU的需求,对医疗设备的需求、对医护人员的需求),放大上万倍。
这,就是新冠肺炎爆发后的需求,这就是疫情爆发时,我们面临的客观事实。
2.
很久以来,我对“流感”二字没什么特别的认识,总觉得流感和感冒是一个疾病。
为什么流感能这么快就致命呢?为什么治疗费用这么高昂呢?
其实早在《北京中年》那篇文章刚刚刷屏之时,医学人士就做出过详细的解读和科普。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一生詹庆元等大夫,在知名医学自媒体“呼吸界”上,详细科普了这几个知识点:
重症流感要早识别,早治疗,不能硬抗,尤其是老人; 激素的治疗,效果是有限的; ECMO不是万能的,因人而异。
如果懒得读文章,那一定要看看华山医院感染科张文宏大夫的这个演讲。
流感,是老虎;而感冒,是苍蝇。
推荐每个人花十几分钟 看看张医生的高水平科普
其实,了解的越多,我越不恐惧。但另一方面,我也开始认真思考下面这个问题:
进入秋冬季,在人群集中的公共场合戴口罩,会不会成为未来我们生活中的常态?
以前去日本旅游,经常见到大街上戴口罩的民众,觉得他们有点过于敏感了。不戴口罩,顶多就是被传染感冒而已。
即使避而不谈这次新冠肺炎,我们也应该出于对流感的敬畏,而多戴口罩,改掉生活里的陋习。
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我们来说,尤其如此。
3.
我想摘录几段《北京中年》里让我印象深刻的描述。
(1)
一位朋友建议去呼吸科实力很强的朝阳医院看急诊,先把病情稳定住。(次日)21点来赶到北京朝阳医院。此前,我一直觉得朝阳医院就是区级医院,没想到这么NB。
朝阳医院的呼吸科,全国知名。这次援助湖北的第一批医疗专家,就有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
作为呼吸科的专家,他也是这次抗击疫情中央指导组专家组的成员。
顺便提一下,朝阳医院的重症监护室,业内也很有名。
还记得民航医院的伤医事件吗?记得被病人无情戕害的杨文医生吗?事发后,嫌疑人的家属的转诊目的地,就是朝阳医院的重症监护室。
(2)
当时就感叹,不能让孩子学医
这是在目睹了ICU中医生高强度压力后,作者发出的感慨。
作者也许不会想到,《北京中年》发表后两年,同样是在朝阳医院,发生了骇人听闻的伤医事件,年轻有为的眼科专家陶勇被病人暴力砍伤。
这是刚刚一个月前发生的事情,是不是感觉已经很久远了?有时候事件就是会冲淡很多记忆。所以我们需要不断重提,重提,再重提。
两年前,舆论在不断传播“不让孩子学医”这种观念。两年后的今天,事情有所好转吗?
再过两年呢?
(3)
插管后ICU的费用直线上升。预计插管能顶72小时,如果还不行,就要上人工肺了。人工肺开机费6万,随后每天2万起。我们估算了下,家里所有的理财(还好没有买30天以上期限的产品)、股票卖掉,再加上岳父岳母留下来养老的钱,理想情况下能撑30-40天。 那么40天以后呢? 要准备卖房吗?
《北京中年》里,冷冰冰的数字展现出治疗成本之高。
当时我也,并提出,这种成本是可以转嫁给保险公司的。
但坦白说,考虑到商业保险覆盖面有限,而且很多人潜意识里依然存在抵触情绪,所以更重要的问题是:
如何让这种开销,不要发生?
这并不是无法做到的事情。知名媒体财新,曾在2018年2月发表特别报道,复盘了《北京中年》事件背后的疾控漏洞。报道中写道:
辗转多家医院,用尽了各种复杂救治手段,患者和亲属痛苦不堪,救治费用令人咂舌。 刘佳英 马丹萌,公众号:财新网
在防范重症流感上,我们的疾控体系有两个问题。
第一,早治疗、早识别,做得不到位。
其实,不光普通民众对流感缺乏认识,基层医疗单位也是如此。
“并不是说医生态度不认真,但各地各级医院的诊疗水平确实有差距。”
“最早的用药时机似乎没能把握住”,“在第一家医院拍胸片的时候,病人已经出现呼吸困难……医生应该有意识要早用奥司他韦。”
第二,疫苗预防,做得不到位。
世卫组织说过,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方法。财新报道称,预防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但国内全民疫苗接种率只有2%左右,不及美国的二十分之一。
作为两岁孩子的爹,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每年我都会体会到带孩子打流感疫苗的那种挫败感——往往是N多家社区医院都表示没有疫苗了。去年我只能带娃跑到香港去打,费钱费力。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知道流感有多可怕,我怂。
总之,早识别,早预防,是减少潜在医疗支出的重要手段。
顺便安利一下财新的这篇报道,值得花钱看,全文干货。
(4)
有一天夫人跟我说:爸爸救回来身体也很弱了,以后你就是我们家的主心骨了。 我说:以前我挣的钱是你、你爸、你妈加起来的两倍,现在自己瞎折腾,也是你们加起来的总和。我不是主心骨? 夫人说:不是。家里你说了不算。 我认真反思了这个问题。 家里生活习惯不是由学历、专业、收入来决定的,而是由脾气决定的,谁脾气大谁说了算。 岳母和我们都很注意保养,但没有人想和岳父发生冲突,很多事情由他去。此次光膀子开窗、家人间的传染,我也有责任。如果家里我做主,这事从一开始就不会发生。
这段话我感触特别深。
我也是人到中年,有时候仔细想想,生活里的很多事,和你拥有多少医疗知识、是否做了风险规划、是否有医院的人脉和资源,可能都没啥直接关系…
你得先做到掌握你自己、掌握家人的命运。如果一个人说了不算,即使他掌握着真理,真理也不一定能派上用场。
这是一个更复杂的玄学,但这个玄学,我们必须得学。这次疫情,很多人就教会了老人戴口罩,很不错,大家继续努力。
文章最后,我想借用作家方方的那句话:
每个时代的灰尘,都是落在我们头上的一座大山。
只有保持对记忆的尊敬,才能让我们更加强大。
寥寥千字,是为感念。
(全文完)
本文涉及的原创文章如下
最近更新热点资讯
- 谷歌AI聊天记录让网友San值狂掉:研究员走火入魔认为它已具备人格,被罚带薪休假
- 豆瓣9.4,姐弟恋、三人行,这部大尺度太厉害
- Genes, Intelligence, Racial Hygiene, Gen
- 【土耳其电影】《冬眠》电影评价: 宛如一部回归伯格曼风格的道德剧
- 陌生人社会伦理问题研究
- 理论研究|前海实践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 澳门刑事证据禁止规则
- 综艺普及剧本杀和密室逃脱助力线下实体店爆发式增长
- 日本小伙和五个小姐姐同居?看完我酸了!
-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考试期中试卷
- 高中必考的物理公式有哪些
- 这部大尺度的申奥片,却讲述了不lun恋...
- 心理语言学论文精品(七篇)
- 《贵妃还乡》 超清
- 专论 | 郭丹彤、陈嘉琪:古代埃及书信中的玛阿特观念
- 微专业招生 | 数字文化传播微专业列车即将发车,沿途课程抢先看!
- 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汇总十篇
- 原创因“18禁”电影登舆论顶峰,万千少女一场春梦:这一生,足够了
- 章鱼头
- 读书心得体会
- 考研考北京大学医学部或者协和是一种怎样的难度?
- 央媒评女主播编造“夜宿故宫”:让肇事者付出代价,理所应当
- 库欣病患者求医记(流水账)
- 《太平公主》④ | 地位越高,越要装傻
- 爱体检 安卓版 v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