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脾肾入手,一个妙方就恢复身体“元气”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2-12-22
手机版

  前言

  冬日畏寒肢冷,从培补肾阳、固本培元入手,帮助身体恢复元气。

  时值十年一遇之寒冬,又是小寒时节,正是近些年最为寒冷的时段,俗语说:

  小寒大寒缩成一团

  ,对许多人来说,特别是女性朋友,

  畏寒肢冷

  现象明显加重,严重者甚至影响睡眠及日常生活工作。

  

  畏寒之症,因多发病日久,非一日之寒,许多人虽饱受其苦,但未能一窥全貌,甚至有认为是

  生理现象或天生体质

  所致,事实上,畏寒是一个复杂的症候,需要

  辨证思考

  对待。

  畏寒肢冷多半是“元气虚衰

  ”所致

  畏寒,以患者自觉怕冷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

  形寒肢冷、面色苍白

  、倦怠喜卧喜暖、口不渴、舌淡苔白,甚者呕吐清水、下利清谷、筋脉拘挛、局部冷痛等。

  冬主收藏,万物以静为贵,人体阳气潜龙勿用,脉络气血缩紧,四肢失于温煦而畏寒本为正常生理现象。

  但倘若畏寒太过,发展为困扰生活之病症,则属于中医学寒证中的畏寒症,临床上阴盛实寒之畏寒少见,多是因

  饮食不节或外感寒邪所致,绝多见者是机体元气虚衰症状为主。

  

  元气具有强大的温煦功能,通过温分肉,充肌肤,肥腠理而司腠理的开泄,调节人体的体温,适应自然界的寒暑气候变化。

  因此,元气的正常运动可以维持体温的恒定,使机体脏腑经络能够正常进行生理活动,故医家普遍认为畏寒的主要病因病机是

  元气的功能低下,气血不足,机体失于温煦,不能抵御阴寒之气,故又称为虚寒。

  正如《素问·刺志论》云:气虚者,寒也,《质疑录》:气为生人之火,立命之本也。

  从培补脾肾、固本培元入手帮助身体恢复元气

  综上面所述的原因,

  元气的虚衰

  先天之精气与后天之水谷精微

  ,根据虚衰部分不同,所引起的畏寒之症也不尽相同,治疗之法亦大相径庭:

  1、诸寒收引,皆属肾阳

  对于畏寒之虚证,临床上又以

  肾阳虚衰

  常见,肾深藏一身之精,肾中元阳是人体一切机能活动的原动力,肾阳振,肾气足,则脏腑得以温养,百骸得以温煦,精神充沛,百病不生。

  肾为阳气之根,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失于温煦,则畏寒肢冷,故《素问·至真要大论》曰: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肾阳虚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膝酸软而痛;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宫寒不孕;畏寒肢冷,浮肿,腰以下为甚,下肢为甚;面色白,头目眩晕;面色黧黑无泽、小便频数,清长,夜尿多;舌淡胖苔白,脉沉弱而迟。

  临床上主要治法为

  温肾补阳、固护先天

  ,主方可选金匮肾气丸,而部分医家亦认为真阴不足,真阳生化无源,用阴中求阳之法,于方中加地黄、山萸肉一类,以达少火生气、温补肾阳之目的,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2、脾阳不振,寒从内生

  而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又主身之肌肉,《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指出:元气之充足,皆有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

  脾阳运化后天精华提供脏腑运行之能量

  ,使其脏气充盈,人体精神充沛,活动自如,又滋养四肢百骸,使其充实健运,不畏寒邪。

  倘若

  脾阳不振

  ,运化不足,气血无源,机体失于温煦,不能抵御阴寒之气,而寒从内生,即《诸病源候论·冷气候》曰:夫脏气虚。则内生寒也。

  脾阳不振之临床表现主要有食少不化、呕吐、泄泻、四肢清冷、怠倦、面色萎黄、头晕、唇淡,舌胖嫩,苔厚浊,脉虚大等,治疗上主要

  参苓白术丸

  ,可酌情加干姜、肉桂类以增补火助阳之功。

  

  以上所述

  脾肾之虚损

  在临床上往往并非独立事件,盖因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

  ,脾与肾的关系是后天与先天的关系,而后天与先天是相互资助,相互促进的,

  先天温养激发后天,后天补充培育先天

  ,肾阳虚衰,火不生土,脾阳亦衰。

  脾的运化,必须得肾阳的温煦蒸化,始能健运。肾精又依赖脾运化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才能充盛。脾气的虚弱往往是

  肾阳虚衰之渐,肾阳虚衰往往是脾阳不振之极

  ,故临床上多见脾肾阳虚齐头并进,而治疗之法以

  培本固元,脾肾同调

  为主,先天后天相互资生,相互促进。

  给大家推荐一个肾脾两补的良药--

  山药:补脾又健脾,又可脾肾同补。

  山药味甘则能补阳,又能补中益气,入脾、肺、肾经,为肺、脾二脏要药。据《本草纲目》记载,山药具有

  益肾气,健脾胃

  ,止泄痢,化痰涎,润皮五大功效。

  

  山药,以河南焦作怀庆出产的怀山药最为闻名,在《神农本草经》中为上品,主健中,

  补虚,除寒热邪气

  ,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是气虚畏寒之人上乘之选,日常补充元气不妨试试从食疗入手,常备

  怀山粉

  ,调理脾肾。

  

  而除了使用药物培本固元,健脾补肾之外,对于冬季畏寒明显之人,因血脉紧缩,有时内服药物难以温通四肢肌肉关节,往往可以采用

  外治手法来达到温阳散寒,培补元气

  的目的。

  ▌针灸:

  可采用温针灸,取任脉的气海、关元、膻中、督脉的命门、大椎为主穴,以人体强健穴如足三里、三阴交、肾俞等为配穴,施用提插捻转补泻手法,以补为主,同时气海、关元、命门、肾俞加红外线灯照射,从而加大补气、滋阴、壮阳、温经散寒的力度。

  ▌艾灸:

  可温和灸气海、关元、中极、肾俞、命门:气海、关元为临床常用组合,具有培元补气,壮阳固脱的功效;中极、肾俞、命门诸穴则为命门之火发生之地,肾气聚拢之处,温灸上述组合,可奏固本培元,引火归元之效。

  ▌按摩法:

  常揉按命门穴,神阙穴、关元穴

  ?命门穴:

  在第二腰椎棘突下,为元气之根本、生命之门户,故名命门。命门之火衰微,则寒邪易侵袭人体,出现畏寒、关节疼痛等症状,因此,此穴为壮阳补肾散寒的常用穴位。

  

  操作方法:擦法(用手掌的大鱼际、掌根或小鱼际附着在一定部位,进行直线来回摩擦)治疗,以透热为度,每日1~2次。

  ?神阙穴:

  在肚脐中,脐乃先天之结蒂,后天之气舍,是五脏六腑之本,元气归藏之根,可鼓舞一身之阳气,具有温通阳气、散寒通络的作用。

  

  操作方法:两手相叠,掌心对准并贴在神阙穴,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

  ?关元穴:

  位于腹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它是人身阴阳元气交关之处,并且能大补元阳,故名关元。关元穴具有温肾、散寒、益气的作用,是治疗真阳不足、肾阳虚衰、寒凝血结、阴寒内积的常用穴位。

  

  操作方法:擦法(用手掌的大鱼际、掌根或小鱼际附着在一定部位,进行直线来回摩擦)治疗,以透热为度,每日1~2次。

  如果你喜欢中医、文化、健康、养生,请点击右上角关注我们。这里有趣,不简单。

上一篇:1736例!广州3岁以下婴幼儿感染者均为无症状或轻型
下一篇:2022肌营养不良最新药物,中医复元奇方饮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