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阳了。”
文 |?刘娜
来源 |?闲时花开(ID:xsha369)
“我阳了”。
这句话,现在非常火爆。
不管是王石、刘强东这些的大佬,还是男明星、女网红这些自带流量的偶像,抑或仅仅是朋友圈的素人,只要说出“我阳了”,瞬间就会引发巨大的流量和关注。
这背后,藏着怎样的社会现象和心理动机?
作为一个总想带领更多人透过迷雾看见真相,透过热闹看出门道的写作者,我很想和大家说道说道——
我阳了,你也会阳,
我们是一样的。
社会学和心理学都有个词,叫“社会认同”。
“社会认同”的核心之一是:
我们会根据他人的行为,来判断自己怎么做才合适。
尤其是,当我们觉得,这些人和我们最终有着相似命运的时候。
举个例子。
我在医院照顾生病的父亲时,发现性格内向的他,和同病房里的其他病号,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我父亲做完手术,从重症监护室出来,浑身插满管子,依然鼓励临床等待做手术的病友:
“你看我,这不从鬼门关闯过来了吗?不要怕,你肯定没事儿的。”
那病友双眼含泪地握着我父亲的手:
“谢谢你啊,老哥哥,你能好,我也行。”
同病相怜,就是典型的“认同”心理。
大疫三年,我们每个人都活在“社会认同”里。
前三年,因病毒彪悍,政策严格,我们的社会认同是:
“不能乱跑,不要被感染,不能给家人和社会添乱。”
现如今,国家慢慢放开了,越来越多的专家站出来说:
病毒变弱了,但传播力更强,最终每个人都会被感染。
这时候,我们的社会认同变成了:
“我会阳,我会被感染,就像大多数人那样。”
于是,这几天,最先感染的那波人,比如名人大佬,比如明星网红,比如朋友圈的素人,宣布“我阳了”的消息后,瞬间就吸引很多人的目光:
同样“阳”了的人,会在同病相怜中,去印证自己是否和这些人症状一样。
没有“阳”的人,会在不确定的恐慌和探寻中,去寻找可以借鉴的方案和信息。
“我们终将都会阳”的社会认同,让“我阳了”成为自带流量的热点话题。
另外——
我阳了,
你是否,还会爱我。
心理学家马斯洛说:
人类最普遍的心理需求,就是期望自己被重视,被认可,被关爱。
后来的心理学家们,用不同的表述,将马斯洛这句话定义为:
每个人生来都需要的两个礼物是——安全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
这个也不难理解。
小孩子,还有陷入恋爱的男女,都特别爱问一句话:“你爱不爱我?”
身边的人如若回答“我爱你,永远永远爱你”,他们就会非常高兴,觉得自己是这世上最幸福的人。
身边的人如果没有回应,冷漠以待,甚至说出“我不爱你”,他们就会非常难过,非常失落,甚至痛不欲生。
为什么?
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被忽略,被轻视,他们丧失了安全感,进而觉得自己不重要。
回到疫情这个主题上。
大疫三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因为惧怕病毒,对早期感染者,持有极大的偏见和误会。
看见他们,避之不及,仿佛看见了什么不祥之物。
这种偏见,也让早期感染者,陷入“被轻视,被诋毁”的痛苦里,不敢说“我阳了”,甚至不敢承认患过新冠肺炎。
简而言之:
早期感染者,虽然得到了医疗层面的救治,但没有得到精神层面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现在不同了。
当感染成为大部人的宿命,而不是小部分人的羞耻,“我阳了”的宣言,就像“我病了,我需要你的爱”一样理直气壮。
面对“阳”的人,送上安慰,送上关心,送上祝福,让他们得到治愈的同时,也让我们也得到欣慰:
爱和被爱,是人类的终极需求。
今天你“阳”,我给予你体谅和温柔,明天我“阳”,愿你也给我照顾和接纳。
当病毒不再被妖魔化,“我阳了”就不再是羞耻。
人类会在平和与善意中,前所未有地理解同胞,温暖同类。
除此之外——
我阳了,
但他这样的人,才会指引你。
就在“刘强东阳了”上热搜时,我朋友圈里一个熟人T先生,也宣布自己阳了。
但很快,“刘强东阳了,分享感染经历和感受,呼吁把医疗资源留给有需要的人”,迅速蹿上热搜。
而我朋友圈的T先生,除了得到极少数朋友的关心和问候,信息很快被淹没在人群中。
这,关乎心理学上的“权威效应”。
“权威效应”,是指一个人地位高、有影响、有权威,那么他说的话,做的事,就容易引起他人的重视和关注。
同时,大众也会在“权威效应”的影响下,不自觉服从模仿权威人物,进而得到确定性和安全感:
“大强子和家人都没事儿,我和家人也会没事儿。”
——补充一句,“权威效应”不仅仅适用于疫情引导,也适用于男女关系。
权威人物的桃色事件,之所以比普通人更令人关注,也是“权威效应”在发挥作用。
“明州一夜”就是最好的例证。
理解了“权威效应”,你就懂了为啥名人大佬说“我阳了”,如此备受关注,你也懂了为啥张兰阳了后,躺在床上也要直播。
而很多短视频博主,不管“真阳”还是“假阳”,都纷纷宣布:
“我阳了。”
除了按捺不住的分享欲,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
哪里有“阳”,哪里就有流量,哪里就有关注。
为了博取关注,有些人是能够做到“没有阳,创造条件也要阳”的。
从这一点上出发,我对那些“阳”了后,默默承受,安静疗愈,隐忍扛过的素人,心怀敬意。
他们没有流量和话语权,也不会用“阳”大做文章,但他们才是人群中沉默坚韧的大多数。
最后,分享一个小故事——
我阳过,我要活成光,
和你一起走出黑暗。
某天,大街上突然出现一个失明的人。
他的眼睛看起来完好无损,但眼前一片白茫茫,什么也看不见。
紧接着,出现了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同样患者……
一种会传染的失明症,就这样在城市中爆发,蔓延,传染给每个人。
失明症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恐慌和灾难。
一开始,一批又一批的人被集中隔离。
但很快,这种做法就失去了效力。
因为领导者和决策者也都被感染。
组织崩溃,城市混乱,文明与尊严变得稀薄又脆弱,道德和体面完全不复存在,所有人都陷入比失明瘟疫,更绝望的苦难境地。
这座城里,只有一个女人,没有被感染,她是医生的妻子,她是幸存者,她能看得见。
她的眼睛,成了被瘟疫笼罩的世界里,唯一的理性和光明。
她凭借自己的力量,发动身边的感染者,在黑暗和失明中,寻找食物,互帮自救,团结合作,葆有良知,等待黎明。
熬过漫长又可怖的混乱后,病毒终于开始撤退。
最先感染的那波人,突然看见了光明。
越来越多的人康复了,能看见这个世界了,整座城市又从废墟之上,拔地而起,忙碌喧嚣。
这个故事,就是自学成才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萨拉马戈的小说《失明症漫记》。
小说中,有这么一句话,我很想分享给更多人:
“如果你能看,就要看见,如果你能看见,就要仔细观察。”
是的,亲爱的。
如果你阳过,余生就要活成光,如果你活成光,就会带更多人一起走出黑暗。
*作者:刘娜,80后老女孩,情感专栏作家,文艺也理性,温柔也死磕。新书《见字如面》全网热销中。本文来源闲时花开(ID:xsha369)。
最近更新热点资讯
- 谷歌AI聊天记录让网友San值狂掉:研究员走火入魔认为它已具备人格,被罚带薪休假
- 豆瓣9.4,姐弟恋、三人行,这部大尺度太厉害
- Genes, Intelligence, Racial Hygiene, Gen
- 【土耳其电影】《冬眠》电影评价: 宛如一部回归伯格曼风格的道德剧
- 陌生人社会伦理问题研究
- 理论研究|前海实践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 澳门刑事证据禁止规则
- 综艺普及剧本杀和密室逃脱助力线下实体店爆发式增长
- 日本小伙和五个小姐姐同居?看完我酸了!
-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考试期中试卷
- 高中必考的物理公式有哪些
- 这部大尺度的申奥片,却讲述了不lun恋...
- 心理语言学论文精品(七篇)
- 《贵妃还乡》 超清
- 专论 | 郭丹彤、陈嘉琪:古代埃及书信中的玛阿特观念
- 微专业招生 | 数字文化传播微专业列车即将发车,沿途课程抢先看!
- 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汇总十篇
- 原创因“18禁”电影登舆论顶峰,万千少女一场春梦:这一生,足够了
- 章鱼头
- 读书心得体会
- 考研考北京大学医学部或者协和是一种怎样的难度?
- 央媒评女主播编造“夜宿故宫”:让肇事者付出代价,理所应当
- 库欣病患者求医记(流水账)
- 《太平公主》④ | 地位越高,越要装傻
- 爱体检 安卓版 v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