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阳了。”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2-12-22
手机版

  

  文 |?刘娜

  来源 |?闲时花开(ID:xsha369)

  “我阳了”。

  这句话,现在非常火爆。

  不管是王石、刘强东这些的大佬,还是男明星、女网红这些自带流量的偶像,抑或仅仅是朋友圈的素人,只要说出“我阳了”,瞬间就会引发巨大的流量和关注。

  这背后,藏着怎样的社会现象和心理动机?

  作为一个总想带领更多人透过迷雾看见真相,透过热闹看出门道的写作者,我很想和大家说道说道——

  我阳了,你也会阳,

  我们是一样的。

  社会学和心理学都有个词,叫“社会认同”。

  “社会认同”的核心之一是:

  我们会根据他人的行为,来判断自己怎么做才合适。

  尤其是,当我们觉得,这些人和我们最终有着相似命运的时候。

  举个例子。

  我在医院照顾生病的父亲时,发现性格内向的他,和同病房里的其他病号,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我父亲做完手术,从重症监护室出来,浑身插满管子,依然鼓励临床等待做手术的病友:

  “你看我,这不从鬼门关闯过来了吗?不要怕,你肯定没事儿的。”

  那病友双眼含泪地握着我父亲的手:

  “谢谢你啊,老哥哥,你能好,我也行。”

  同病相怜,就是典型的“认同”心理。

  

  大疫三年,我们每个人都活在“社会认同”里。

  前三年,因病毒彪悍,政策严格,我们的社会认同是:

  “不能乱跑,不要被感染,不能给家人和社会添乱。”

  现如今,国家慢慢放开了,越来越多的专家站出来说:

  病毒变弱了,但传播力更强,最终每个人都会被感染。

  这时候,我们的社会认同变成了:

  “我会阳,我会被感染,就像大多数人那样。”

  于是,这几天,最先感染的那波人,比如名人大佬,比如明星网红,比如朋友圈的素人,宣布“我阳了”的消息后,瞬间就吸引很多人的目光:

  同样“阳”了的人,会在同病相怜中,去印证自己是否和这些人症状一样。

  没有“阳”的人,会在不确定的恐慌和探寻中,去寻找可以借鉴的方案和信息。

  “我们终将都会阳”的社会认同,让“我阳了”成为自带流量的热点话题。

  另外——

  我阳了,

  你是否,还会爱我。

  心理学家马斯洛说:

  人类最普遍的心理需求,就是期望自己被重视,被认可,被关爱。

  后来的心理学家们,用不同的表述,将马斯洛这句话定义为:

  每个人生来都需要的两个礼物是——安全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

  这个也不难理解。

  小孩子,还有陷入恋爱的男女,都特别爱问一句话:“你爱不爱我?”

  身边的人如若回答“我爱你,永远永远爱你”,他们就会非常高兴,觉得自己是这世上最幸福的人。

  身边的人如果没有回应,冷漠以待,甚至说出“我不爱你”,他们就会非常难过,非常失落,甚至痛不欲生。

  为什么?

  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被忽略,被轻视,他们丧失了安全感,进而觉得自己不重要。

  

  回到疫情这个主题上。

  大疫三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因为惧怕病毒,对早期感染者,持有极大的偏见和误会。

  看见他们,避之不及,仿佛看见了什么不祥之物。

  这种偏见,也让早期感染者,陷入“被轻视,被诋毁”的痛苦里,不敢说“我阳了”,甚至不敢承认患过新冠肺炎。

  简而言之:

  早期感染者,虽然得到了医疗层面的救治,但没有得到精神层面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现在不同了。

  当感染成为大部人的宿命,而不是小部分人的羞耻,“我阳了”的宣言,就像“我病了,我需要你的爱”一样理直气壮。

  面对“阳”的人,送上安慰,送上关心,送上祝福,让他们得到治愈的同时,也让我们也得到欣慰:

  爱和被爱,是人类的终极需求。

  今天你“阳”,我给予你体谅和温柔,明天我“阳”,愿你也给我照顾和接纳。

  当病毒不再被妖魔化,“我阳了”就不再是羞耻。

  人类会在平和与善意中,前所未有地理解同胞,温暖同类。

  除此之外——

  我阳了,

  但他这样的人,才会指引你。

  就在“刘强东阳了”上热搜时,我朋友圈里一个熟人T先生,也宣布自己阳了。

  但很快,“刘强东阳了,分享感染经历和感受,呼吁把医疗资源留给有需要的人”,迅速蹿上热搜。

  而我朋友圈的T先生,除了得到极少数朋友的关心和问候,信息很快被淹没在人群中。

  这,关乎心理学上的“权威效应”。

  “权威效应”,是指一个人地位高、有影响、有权威,那么他说的话,做的事,就容易引起他人的重视和关注。

  同时,大众也会在“权威效应”的影响下,不自觉服从模仿权威人物,进而得到确定性和安全感:

  “大强子和家人都没事儿,我和家人也会没事儿。”

  ——补充一句,“权威效应”不仅仅适用于疫情引导,也适用于男女关系。

  权威人物的桃色事件,之所以比普通人更令人关注,也是“权威效应”在发挥作用。

  “明州一夜”就是最好的例证。

  理解了“权威效应”,你就懂了为啥名人大佬说“我阳了”,如此备受关注,你也懂了为啥张兰阳了后,躺在床上也要直播。

  而很多短视频博主,不管“真阳”还是“假阳”,都纷纷宣布:

  “我阳了。”

  除了按捺不住的分享欲,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

  哪里有“阳”,哪里就有流量,哪里就有关注。

  为了博取关注,有些人是能够做到“没有阳,创造条件也要阳”的。

  从这一点上出发,我对那些“阳”了后,默默承受,安静疗愈,隐忍扛过的素人,心怀敬意。

  他们没有流量和话语权,也不会用“阳”大做文章,但他们才是人群中沉默坚韧的大多数。

  最后,分享一个小故事——

  我阳过,我要活成光,

  和你一起走出黑暗。

  某天,大街上突然出现一个失明的人。

  他的眼睛看起来完好无损,但眼前一片白茫茫,什么也看不见。

  紧接着,出现了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同样患者……

  一种会传染的失明症,就这样在城市中爆发,蔓延,传染给每个人。

  失明症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恐慌和灾难。

  一开始,一批又一批的人被集中隔离。

  但很快,这种做法就失去了效力。

  因为领导者和决策者也都被感染。

  组织崩溃,城市混乱,文明与尊严变得稀薄又脆弱,道德和体面完全不复存在,所有人都陷入比失明瘟疫,更绝望的苦难境地。

  这座城里,只有一个女人,没有被感染,她是医生的妻子,她是幸存者,她能看得见。

  她的眼睛,成了被瘟疫笼罩的世界里,唯一的理性和光明。

  她凭借自己的力量,发动身边的感染者,在黑暗和失明中,寻找食物,互帮自救,团结合作,葆有良知,等待黎明。

  熬过漫长又可怖的混乱后,病毒终于开始撤退。

  最先感染的那波人,突然看见了光明。

  越来越多的人康复了,能看见这个世界了,整座城市又从废墟之上,拔地而起,忙碌喧嚣。

  这个故事,就是自学成才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萨拉马戈的小说《失明症漫记》。

  小说中,有这么一句话,我很想分享给更多人:

  “如果你能看,就要看见,如果你能看见,就要仔细观察。”

  是的,亲爱的。

  如果你阳过,余生就要活成光,如果你活成光,就会带更多人一起走出黑暗。

  *作者:刘娜,80后老女孩,情感专栏作家,文艺也理性,温柔也死磕。新书《见字如面》全网热销中。本文来源闲时花开(ID:xsha369)。

上一篇:技术资料检查要点
下一篇:享誉:云南治尖疣一般的费用是多少「前十名」云南治疗疣的医院「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