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如何为自己的健康负责?说说我帮我老板确诊新冠的经历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2-12-22
手机版

  

  国内防疫大调整,目前更新到新十条。不确定之后还会不会大改,但即便按新十条,实质也处于急速开放,与病毒共存的道路。

  我理解很多人三年来的压抑,长期看我公众号的读者也知道我很早就说需要关注维持零疫情导致的次生灾害,也很早就说应通过引进高效疫苗、抗病毒药物,完善老年人免疫基础来应对新冠,而非一味严防死守。

  但即便开放,也不应为开放而脱离科学事实。强调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这种话听上去漂亮,实际上却颇为危险。无论何时,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但能否有效负责,负好责,负对责,取决于个人的健康认识、能力等各方面。如果仅需个人负责就好,还要各个卫生机构做什么,甚至还要医院做什么?

  每个人对医学、健康的认识程度不同,把更多责任转给个人应与提升公民科学素养配合。不应把个体承受不了的担子甩给老百姓,更不应为了把责任甩给个人就宣传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例如列什么新冠感染七天的病症流程,号称奥密克戎没有后遗症,90%无症状。

  我所在的地方早已开放,但开放不是躺平,仍然有针对新冠的各种健康建议与措施。我周围也有不少人感染过新冠,最近还非常巧合地帮我老板确诊了新冠。把这个经历记录下来,也以此为例分析一下在与病毒共存的开放时代,该如何去考虑、实践个人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上周二(11月29日),我看到我老板突然戴了N95,很诧异,问您这是啥意思啊?美国这里很早就取消了口罩令,工作单位戴口罩的人极少。几个月没戴口罩的人突然戴个N95出现在你面前,自然有点吓人。她说今天头痛发烧,安全起见就戴个口罩,但她觉得不是新冠,说是前两天天挺冷还出去爬山,估计是感冒。

  我也没多想,就说祝你早日康复,顺便说起就算是新冠也没啥,毕竟我们这里都接种过疫苗,大部分人还是低危人群,更何况没感染过的也没剩几个了。

  后来她和另一个同事讨论开会的事情,说想临时换个大一点的会议室,她可以离大家远一点。这时我突然想到我在办公室留了一个抗原试剂盒,就说我这里有个检测盒,要不你测一下吧,测了没事也安心,不用再纠结。我老板立刻说好,拿了试剂盒一测,阳性,虽然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感染,但确实感染了,转成线上参加会议,第二天开始进入隔离。

  一个礼拜后我和她线上开会,我问你怎么样,她说还没全好,而且抗原测了还是阳性,不过阳性的线浅了很多。可第二天还有几个会议比较重要,她还是想到场。如今公司的规定是至少隔离5天,如果检测抗原两次阴性那可以恢复症状,如果没有,也能回来但必须严格戴口罩。她想问问大家有没有人觉得她回来不安全,担心被感染。我说我没意见,这些做好防护就没什么问题。于是,今天抗原仍然阳着的她就回来开会了,但一直戴N95,然后开会离大家隔得老远。

  这件事我觉得很贴合中国防疫转型后大家该如何分析面对的个人风险,以及有哪些措施需要考虑。

  第一,随着社区传播的普遍,很可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暴露于病毒之下,也就是没法通过我和谁接触了或者去了什么地方来推测可能被感染了。像我老板,完全不知道什么时候感染的。

  这种情况下个人要对症状有警觉性。一旦有症状,出于谨慎要严格地戴口罩,万一确实是感染新冠,严格的防护措施就能避免病毒进一步传播。以我老板为例,有症状,虽然不太相信是新冠,但还没检测时就戴了N95,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后续其他人的暴露风险。

  第二,开放了,不那么在意感染病例数,不是说就不要检测了,个人仍然要想办法尽快检测确认感染。像我在我老板感染这件事上,提供了检测的试剂盒,也算是不小的贡献,因为很快确诊让后续的隔离、保持社交距离都更及时。

  我手上的试剂盒是哪里来的呢?美国政府送的。是的,我是借花献佛。社区传播比较普遍的时候,能及时检测非常重要。可是要做到及时检测,需要个人与社会的配合:个人要有检测的意识,有症状了之后要想到可能是感染,要去寻求检测;社会或者说政府需要帮助提供方便的检测机会。现在各地非常积极地裁撤核酸检测,以往的全民核酸确实不适合社区传播较多时的个人检测,但不是说没有检测需求了,社会要想办法提供更适合当下环境的检测方式。

  第三,个人警觉+及时检测,不可能彻底阻断传播,但能延缓传播。还是我老板感染这个例子,她很警觉,一有症状就戴了口罩,而且当天就检测确诊,开始社交隔离。但我们有没有完全阻断传播的可能性?没有。因为在症状出现前一两天就是有传染性的。她周二有症状,那么甚至在周末和她接触的人实际上也完全有可能是密接,有感染风险。

  所以,这里没有完全消灭传播风险。但由于较早采取防护措施与检测,后续的传播风险就被有效切断了。如果我老板有症状后不是出于小心戴口罩,而是说觉得未必是新冠先不管,那我作为密接,现在可能就要记录自己的感染经历,不是我老板的感染经历。

  放大到整个社会,这可能就是压平感染曲线和没压平感染曲线的差异,也可能是由于短时间内大量人员同时感染无法维持正常社会运转,与感染分布在较长时间对社会的冲击更缓和的区别:

  

  中国现在的防疫措施调整非常迅速。很多人或许在想现在是不是调整的好时机,是不是应该等一等,把老年人疫苗接种率提上去或者过了冬天这个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再调整。对这种看法我持反对意见,因为原来的措施在疫情升温后已经没有可持续性,调整是必须的,甚至可以说不是调整得早了,而是晚了。年初奥密克戎出现就应该准备转型。老年人疫苗接种率那么低,就是转型准备得晚造成的。

  可时机没有错不代表调整的速度以及具体方案就没问题。核酸检测裁了,但抗原检测跟上来了吗?没跟上不就留了检测的巨大漏洞?什么场所都开放,但如何应对感染激增准备好了吗?宣传机器一开,昨天说美国奥密克戎严重的媒体今天集体转向说奥密克戎没有后遗症,就是准备好了?老百姓听你宣传,病毒听你宣传吗?

  第四,新冠作为疾病,有较大个体差异,绝大部分人人是轻症无症状,不代表绝对的几天就好,存在固定流程。奥密克戎是活病毒,病毒感染必然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宣传什么七天新冠疾病流程,第一天怎么样,第二天怎么样,哪一天什么症状缓解,纯属胡说八道。

  别说一个活病毒不可能那么听话,就算是疫苗接种,能算得那么准,某个副作用是从第几天到第几天吗?只能说大部分人的副作用包括哪一些,某个副作用一般持续多久。每个人实际经历的副作用种类、表现都会有较大的个体差异。

  以我老板为例,她出现症状第一天是头痛感觉发烧,第二天我们线上开会,一看就不在状态,反应比平时慢很多。一个礼拜后听声音也知道还没全好。这当然不是重症,毕竟她之前打过四针疫苗,不到一个月前刚和我们说去打了奥密克戎的二价疫苗,重症风险非常低。可就算是感冒,在每个人身上的轻重、症状也有差异。

  中国开放以后社区传播必然增加,按一些专家的说法,预计第一波感染60%。那更应该让民众了解疾病本身的复杂性、异质性。不能昨天为了清零,凡事往大了说;今天为了开放,凡事往小了说。

  老百姓需要知道感染后有症状很正常,不舒服也正常,真正无症状的没有那么多,不少人也没那么快几天就转阴。我身边同事基本都感染过,5天抗原转阴几乎闻所未闻,有个同事整整10天才抗原转阴。还有个挺年轻,平时身体不错的同事,打过三针疫苗,夏天感染,康复回来后说感受是“knock me out for good several days”,连着几天动都不想动。但他太太同时间感染,反倒轻很多,基本没感觉。

  如今国内检测的力度下来了,感染可没有下来,离真正的高峰还差得远,参考香港、台湾、新加坡、美国等地第一波奥密克戎感染,两三个月20%的人感染很正常。当下一些城市离感染剧增的阶段以周计可能都是过于乐观,必须要赶紧让民众有合理的预期,不要再说什么90%无症状的蠢话——全世界就没那么高比例的无症状。

  宣扬什么都是无症状,有症状几天就好,等到老百姓感染了,发烧的都觉得自己是重症,往发热门诊跑,这不是在给医疗系统挖坑吗?然后说某一天某症状就好,没好的怎么办,还不觉得自己身体垮了,面临严重的心理压力?

  再强调一下,从我周围那么多感染病例的观察来看,轻症的病情也有很大个体差异,一些人是稍微久一些才能所有症状都消失,比如咳嗽,感染后几个礼拜还有点咳嗽的并不少见。如果你感染了,安心养病,不要觉得我哪一天还有什么症状,还没转阴,就不正常。个体差异很大,这些都很正常,不正常的是那些宣传某一天就会如何如何的人的脑子。

  最后,新冠阳性不是说绝对不能有正常社会生活,只是要考虑清楚风险,特别为周围的人考虑一下。像我老板,抗原还阳着就回来开会了。其实第一天测出来阳也是下班才走的,我们可没说你不能在这里呆了,必须回家或必须拉方舱。而是通过其它方式把传播风险给控制住了——感染的人戴N95,和别人保持距离,这就没什么风险了。至少不太可能说一个人把整个组给传染了,第二天大家都上不了班。

  另外,我们也注意了周围人的情况,我们这里都是接种过至少三针疫苗的,绝大部分人也没有严重的基础疾病,不是高危人群,不少人还都感染过了。这种情况下即便发生传播,有没有人可能是重症?几乎不可能。如果是一个养老院或医院,还能这么操作吗?显然不行。不要觉得因为你阳了,开门取个外卖都是罪过。但即便你前两天抗原转阴了,出门时也要想一下,公交车上坐你旁边的那位老太太,她万一感染重症风险有多高,万一之前的抗原是假阴性怎么办,是不是自己的口罩要戴得严实一点?

  新冠确实不可怕,但面对新冠极端的恐惧,或盲目的自信,却非常可怕。我们改变不了大浪将至的现实,但能通过科学降低风浪对我们的影响。

  举报/反馈

上一篇:重庆8月24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7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6例
下一篇:老年高发疾病帕金森病的诱因是什么?为什么年轻人也会得帕金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