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混管阳性的楼栋不再封控、没有症状的居家感染者不需要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2-12-22
手机版

  红星新闻网12月8日讯今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进一步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国家卫健委:没有症状的居家感染者不需要治疗,做好自我健康监测

  12月8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介绍,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隐匿传播,但是随着病毒变异,在临床特征上,绝大多数的感染者是轻症或者无症状感染者,重症比例比较少。因此为了统筹做好医疗资源的布局和利用,重点是要做好新冠感染者重症和有重症风险因素等人群的医疗救治工作和管理,对新冠肺炎病毒的感染者进行分级分类救治。

  首先,对于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没有基础性疾病或者基础性疾病处于稳定期的人群,可以进行居家自我照护。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对居家照护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一方面,感染者居家进行自我健康监测和对症治疗,特别要强调的是,没有症状的就不需要治疗,做好自我健康监测。有症状的,比如发烧、咳嗽等,做好对症治疗,如果有需要,可以联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者是通过互联网医疗的形式,由医生进行专业指导。另一方面,因为大部分感染者可以居家进行隔离治疗,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公开咨询电话,同时对于独居老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以及孕产妇特别是血液透析的特殊人群建立台账,做好医疗服务保障工作。医院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医疗的方式进行线上服务,医务人员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也可以提供上门等多种形式的专业服务,同时要求各级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备齐常用药品以及抗原检测试剂,能够满足居家治疗人员健康监测和用药的需求。

  重症或者有重症风险的患者要收治到定点医院,为了确保重症或有重症风险这部分患者的救治,国家卫健委要求要选择综合能力强、救治水平高的医院作为定点救治医院,同时配足配强医务人员。医务人员团队还要做到多学科,因为既要保证新冠肺炎的治疗,更要保证基础性疾病的治疗,所以对定点医院要求要提升医疗救治的能力,保证患者的救治。

  还有一部分患者,本身有基础性疾病或者是以其他疾病为主,到综合医院或者专科医院进行就诊。在就诊过程当中,有可能检测以后是阳性,对于这部分人群,国家卫健委都已经要求综合医院还有专科医院,无论是在门诊、急诊还是在住院区域,都要设立缓冲区,保证这部分的患者得到救治,满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的需求。

  郭燕红特别强调,在秋冬季节,呼吸道传染病比较多,包括流感等,很多都有发热症状。所以要求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必须,同时要公开电话、地址,方便老百姓能够就近到发热门诊进行就诊。同时也要求发热门诊要扩大接诊空间,配齐医护力量、提升接诊能力,不能够随意关停,保证诊疗工作能够平稳有序地开展,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

  专家:大部分感染者可以居家观察 这五种情况需要就医

  当个人身体出现不适的情况下,什么情况可以选择自己居家观察,出现怎样症状之后需要到医疗机构进行就诊?在今天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表示,患者居家观察需要一些基本的条件,包括有独立房间居住,没有严重的基础疾病等。大部分的新冠病毒感染者都是可以居家的,只有少部分有严重基础病的需要到医疗机构就诊。他表示,居家观察强调观察和治疗,一方面要定期测体温、观察自己的各种症状,同时,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各种症状可以对症服药。

  如果出现下面五种情况,王贵强建议跟社区医生联系,如果病情比较重,可以联系120到医院进行诊治。

  第一种情况是出现呼吸困难或气短。

  第二种情况是经过药物治疗以后,仍然持续发烧,超过38.5摄氏度,时间超过3天以上,就应该到医院。

  第三种情况是原有基础病明显加重,比如高血压用药控制不住,糖尿病用药控制不住或者出现其他急危重症的风险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救治。

  第四种情况是儿童出现一些嗜睡、拒食、腹泻、呕吐等等情况,治疗以后不缓解,时间超过两天以上也要到医院救治。

  第五就是孕产妇出现头痛头晕、心慌气短或者出现胎动异常等等情况,也要到医院进一步诊治。

  中疾控:检出混管阳性的楼栋不再封控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表示,当发现混管阳性以后,相关部门会尽快通知到混检人员,让他落实就地隔离措施,同时也会尽快安排人员上门采样复核。跟混检人员同楼栋、同单元的人员不需要临时封控。当复核结果都是阴性以后,混检人员马上解除隔离措施,如果上门复核出现阳性,这个时候要及时落实管控措施,根据现场流调和风险研判结果.及时管控密接,划定风险区,做好相关的疫情处置工作。

  国家疾控局:8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三剂疫苗后死亡风险下降9.3倍至1.5%

  国家疾控局卫生免疫司司长、一级巡视员夏刚介绍,80岁以上老年人,如果一剂疫苗不接种,有研究表明,死亡风险14.7%,接种一剂死亡风险降到了7.16%,如果接种三剂疫苗死亡风险就降到1.5%,与没有接种疫苗相比,接种三剂疫苗,死亡的风险下降了9.3倍。

  夏刚介绍,老年人接种疫苗顾虑主要包括三类:

  第一类是不敢打。老年人基础疾病比较多,健康情况也比较复杂,所以担心接种新冠疫苗后,会出现不良反应。

  第二类是认为没必要打。部分老年人认为自己活动范围不大,感染风险比较小,认为自己没必要接种疫苗。

  第三类是客观上存在困难。部分老年人由于身体原因或者交通不便,可能出行确实存在困难。

  据研究,65岁以上老年人,75岁以上老年人,85岁以上老年人,相较于年轻人来讲,重症感染新冠肺炎以后,重症的风险分别是5倍、7倍、9倍,死亡的风险分别是90倍、220倍和570倍。80岁以上老年人,如果一剂疫苗不接种,有研究表明,死亡风险14.7%,接种一剂死亡风险降到了7.16%,如果接种三剂疫苗死亡风险就降到1.5%,与没有接种疫苗相比,接种三剂疫苗,死亡的风险下降了9.3倍。

  我国老年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失能、半失能人员长期居住在家,很少外出,但是在亲属陪伴或者亲属走访过程中,仍有可能感染导致发病,甚至重症、死亡,所以还是有必要接种疫苗。同时,考虑到这些老年人行动不便,为了使他们能够更加方便接种疫苗,我们延续之前的一些好做法,包括使用流动接种车、开设老年人接种专场和开通老年人接种绿色通道等措施,同时也提出各地可以选派诊疗和接种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组成接种小分队,携带接种后观察期间所需要的常用设备和药品,为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提供上门预防接种服务,让这些老年人足不出户即可以完成疫苗接种。

  针对不敢打的情况,我们要求为老年人接种疫苗时,要认真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严格按照预防接种规范工作要求进行操作,做好医疗保障,配备急救设备,加强老年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映监测和处置,关注老年人身体状况。

  针对认为没必要打的情况,我们要求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制作一些通俗易懂的宣传材料,大力宣传疫苗接种的必要性,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和动员老年人接种。

  针对客观存在的出行困难等情况,我们要求优化预防接种服务,细化各种便民措施,打通老年人接种的最后一百米,提升预防接种服务的温度。在这里我也希望老年人积极主动接种疫苗,为自己的健康护航。

  国家卫健委:十条优化措施出台 各地迅速制定落实举措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表示,十条优化措施出台后,各地迅速行动,制定具体的落实举措,高风险区、优化核酸检测、调整隔离方式,按规定取消查验核酸阴性证明,取消健康码和行程码等。要按照国家防控措施科学精准抓好落实,畅通渠道,群众反映的问题第一时间回应解决,要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慢阻肺、慢性肾病、肿瘤、免疫功能缺陷等疾病的老年人,进行健康情况摸底,分级分类提供健康服务。

  米锋说。

  国家疾控局: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

  十条优化措施明确要进一步缩小核酸检测的范围,减少核酸检测的频次,关于这一点,具体的措施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国家疾控局传染病防控司一级巡视员贺青华在12月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条优化措施强调核酸检测要聚焦感染风险较高的区域和人员,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缩小了核酸检测的范围和频次。

  一是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二是除了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的阴性证明;三是不再对跨地区流动的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者健康码,不再开展;四是根据防控工作需要,可开展抗原检测。

  贺青华介绍,高风险岗位主要包括入境人员、物品环境直接接触的人员,还有集中隔离场所的工作人员,定点医疗机构和普通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以及商超、快递、外卖等从业环境密集,接触人员频繁,流动性强的人员。

  满足群众就医需求,发热门诊、急诊、透析等不能关停

  新措施发布之后,如何既做好新冠患者的救治,又不影响日常诊疗的秩序,满足疫情处置期群众的就医需求?

  对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介绍,首先要科学精准做好医疗机构的疫情防控,。

  她还表示,对确有风险需要进行处理的区域,也要做到,以最快的速度恢复正常的诊疗工作。

  第二,要加强信息公开和沟通工作。郭燕红表示,要求发热门诊和医疗机构的情况要及时向社会公布,让老百姓能够了解相关信息。

  第三,要求基层社区对高龄合并基础疾病、孕产妇、定期透析的特殊人群,实行台账式的管理,保障好慢性病患者的用药的需求,指导社区与医疗机构建立畅通就医的绿色渠道,做好服务的衔接。

  第四,还要求医疗机构要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极危重症抢救制度,不能以任何原因推诿或拒诊,同时也要发挥医联体、医共体的作用,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进一步充实和科学调度院前急救力量,让120能够打得通,送得到,能够保证服务到位。

  国家卫健委:最大限度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

  医护人员长期工作在抗疫第一线,他们感染后是居家隔离还是继续上岗?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十条中特别提出要对感染者进行科学分类,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可以选择采取居家隔离治疗的方式,也可以自愿选择集中隔离的方式。医务人员群体由于岗位的特殊,每天接诊大量的患者,因此面临感染的风险最高,可以说是不可避免的。

  郭燕红表示,如果发生了职业暴露,一旦医务人员感染新冠病毒,应当遵循新十条有关的要求。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我们对医疗机构的管理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

  她介绍,首先,要加强对一些重点区域风险比较高的区域管理,要落实好关心、关爱医务人员的各项措施,做好医务人员的疫苗接种、健康监测,特别是要根据疫情防控的形势和临床救治工作的需要,优化和调整医务人员的医疗力量的配备和工作班次的安排,能够确保医务人员的力量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

  (本文综合自北京日报、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

  举报/反馈

上一篇:大公司产品哪款好?12款国寿重疾险测评分析
下一篇:现在抢断货的连花清瘟胶囊,不仅清热解毒,还可治疗这5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