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重疾险起源看重疾险的作用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2-12-22
手机版

  一说到购买保险,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重大疾病险。另外,对于一般家庭来讲,由于重疾险保费最高、周期最长、条款众多,而网络上关于重疾型保险产品测评和评论更是铺天盖地,对于一个想买重疾险的人来说,如果一头扎进去,很容易迷茫。因此,我希望通过《帮你了解重疾险》系列博文,能帮助朋友们正确认识重疾险,真正实现“保险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初衷。

  今天首先来说说重大疾病险(简称重疾险)的来源以及重疾险是要帮助解决什么问题。

  一、重大疾病险的问世——一个有使命感的南非医生的故事

  本故事的主角叫马里优斯·伯纳德(Marius Barnard)是一位南非著名的心脏外科医生,早在1967年11月3日就和哥哥克里斯蒂安·巴纳德(Christiaan Barnard)一起成功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例心脏外科移植手术,这一天恰好是他的40岁生日。因此,他们的声名远播全球。随着手术经验的积累,兄弟俩的心脏移植成功率逐渐提高,经过他们手术的患者少则能够存活数年,多的能够达到十几年、几十年,他们的一位病人术后最长存活达23年之久。到1983年他们已经为170多名病人完成心脏移植手术。也正是在这一年,伯纳德医生的两位病人彻底改变了他的职业生涯,促使他从一名心脏外科医生改行成为一名重大疾病保险业务人员。

  促使他改行的第一位病人:一位34岁的单亲妈妈,独自抚养两个孩子。这位单亲妈妈得了肺癌,伯纳德医生成功地为她实施了癌细胞切除手术,并告诉她只要安心休息、好好调养,很快就可以恢复健康,至少可以再活10年。然而两年后,这位单亲妈妈再一次成为伯纳德医生的病人,并在两个月后,离开了人世。

  经过了解,伯纳德医生得知,这位单亲妈妈本来在手术后应该用更多时间去好好休息、好好养病,但是因为需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要去赚钱去交房租、养活两个未成年孩子、要解决两个孩子的上学经费以及家庭的日常生活开支,所以只能在手术后没多久,就马上投入到紧张繁重的工作中,导致后来肺癌复发、转移。

  促使他改行的另外一位病人:是一位患心脏病的男士,伯纳德医生先后为他做了六次心脏移植手术,也就是他在术后存活了23年。在最初几年,这位病人每次来医院复诊时,情绪很好,没有任何抱怨。但到后期,每次来医院复查都情绪低落,抱怨没有钱继续治疗。因为手术后的康复费用支出持续不断,他的家庭也因此卖掉了自己的房子、丢掉了工作以至于尊严,他的整个家庭也因此陷入穷困潦倒的境地。不久后,这个病人放弃治疗、离开了人世。

  这两件事情对伯纳德医生触动非常大。他意识到这些被他救治的病人,虽然活着,但是在经济上陷入了困境。重病后失去工作导致家庭收入中断以及高昂的手术费、术后康复费、日常家庭开支、子女教育费用等等,让这些患有重大疾病人的家庭陷入沉重的经济负担之中。

  针对这种情况,他说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作为医生,我只能拯救一个人的生理生命,却不能拯救一个家庭的经济生命。因此,他认定需要有一种新的保险产品来保障这些在罹患重大疾病后进行治疗的人。

  于是伯纳德医生极力游说各家保险公司,并成功地与南非Crusade人寿保险公司合作,在1983年成功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张重疾险保单。虽然这张保单的病种只有冠状动脉搭桥术、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中风四个病种吗,但他带来的影响甚大。

  二、重大疾病险在国外的发展

  自1983年重大疾病险诞生以后,重大疾病保险先后被引入到英国、美国、东南亚、欧洲大陆、中美洲等国家和地区,并得到了迅速发展。

  1983年,重疾险南非诞生;

  1986年,被引入到英国;

  1987年,被引入到澳大利亚;

  1988年,被引入到美国、加拿大;

  1989年,被引入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中国香港;

  1990年,被引入到欧洲大陆的瑞士;

  1991年,在欧洲大陆德国、荷兰、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相继传播;

  1992年,被引入到我们的近邻日本;

  1993年,被引入到东欧等国;

  1995年,被引入到中国大陆。

  三、重大疾病险在我国的发展

  重大疾病险自1995年被引入中国大陆以来,其在国内发展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初期引入阶段(1995年-2000年)

  1、1995年,重疾险作为寿险的定期附加险出现;

  2、1996年,中国人保推出了中国大陆第一款重大疾病主险产品;

  由于这个阶段,人们普遍缺乏重大疾病医疗保险意识,同时国内也缺乏重大疾病保险产品定价所需的疾病发生率统计数据基础,所以重疾险在当时的影响非常小,产品承保病种数量有限,大多产品只保障7种重大疾病(恶性肿瘤、心肌梗塞、脑中风、冠状动脉搭桥术、尿毒症、瘫痪和重大器官移植术),多的也就10种左右。

  (二)市场快速发展阶段(2001年-2006年)

  1、中国加入WTO以后,受潜在的巨大保险市场诱惑,国外保险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光大永明、首创安泰(中荷人寿前身)、中英人寿、中意人寿、海康人寿(同方全球前身)等相继在国内开业,促进了重疾险产品在大陆的发展。

  2、受外资背景保险公司的影响,新华、泰康、华泰、中国平安等中资保险公司也加快在国内布局的步伐。

  这期间,重大疾病险承保病种不断增加,但各保险公司关于重疾释义各不相同,理赔标准不统一,保险市场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如分红型重疾险叫停、友邦重疾险集团诉讼等)。

  (三)行业规范发展阶段(2007年-2012年)

  1、在一系列案件的影响下,中国保监会和中国医师协会联合发布《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简称“使用规范”)。

  2、使用规范统一规定了25种常见的重症疾病定义,并规定必保发病率最高的6种重疾。六种发生率最高的疾病包括:恶性肿瘤,不包括部分早期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永久性的功能障碍;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须异体移植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须开胸手术);终末期肾病(须透析治疗或肾脏移植手术)。

  25种疾病统一了标准定义后,保险理赔界限清晰,最大程度地减少保险公司与消费者之间的纠纷,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

  (四)市场多样化发展阶段(2013年——)

  2013年8月,中国保监会正式启动人身保险费率改革,进一步推动了国内保险市场多样发展:

  1、预定利率市场化,3.5%预定利率重疾险上市;

  2、重疾险承保病种数量大幅增加并突破百种;

  3、出现重疾分组多次赔付;

  4、出现互联网保险平台。

  四、重疾险的作用

  虽然,重大疾病保险引入到中国已有25年的历史,但时至今日,仍有很多人对重疾险作用的认识不够准确。

  从重疾险发明起源上看,“重疾险”=“收入损失险”。

  很多人以为重疾险就是为了解决重大疾病的治疗费用问题。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我们来看看重疾险创始人伯纳德(Marius Barnard)医生是怎么说的:我的病人是一位单身妈妈,她并不是付不起医疗费用,而是出院之后至少需要经过5年时间身体才能康复,但她当时的经济压力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她要继续支付自己的康复费用,二是她要承担孩子的教育费用及家庭日常开支。在巨大的经济压力下,她没办法好好休息,恢复身体。事实上,她真正需要的是有一笔钱能帮助她度过艰难的五年。

  素有中国重疾险之父美誉的丁云生(中国医师学会健康管理与健康保险专业委员会委员,重疾风险管理专家,被香港《文汇报》誉为“中国重疾险之父”,他也曾是一名心脏外科医生)也强调,重疾险从诞生之日起,它就不是一个为解决医疗费用而存在的,而是要解决工作收入损失的问题,是要帮助患者,尤其是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患者,挺过五年康复期问题。

  可见,重疾险要解决是因患有重大疾病,不能正常工作导致家庭收入减少或收入中断的风险问题。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国银保监会提倡建立家庭保险保障的“双十原则”:就是用家庭年收入的10%,购买相当于家庭年收入10倍的重疾险保额。

  当然,凡事都不可墨守成规。毕竟重疾险创立的初衷是为了给患者家庭提供一个可靠的经济来源,使患者不因财务的压力而影响后续的康复过程。因此,重疾保险资金不仅可以用来解决患病后家庭收入的减少和中断情况下的康复费用、子女教育费用、日常生活开支,也可以用来偿付家庭房贷、车贷等刚性负债,甚至可以用来对于年迈父母的赡养费用。

  举报/反馈

上一篇:国家卫健委:加强医疗资源储备 以地市为单位将方舱改造为亚定点医院
下一篇:新冠转阴后,居家还有哪些中医康复方法?520赠您一束“健康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