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头条:鲨鱼的确会睡觉证据首现,患抑郁症原因或出在肠道,8000岁最古老木乃伊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2-12-22
手机版

  1

  1

  中国学者发现全人源纳米抗体 或实现雾化给药抗新冠病毒

  近日,中国学者发现并筛选到抗新冠病毒的全人源纳米抗体,该抗体可同时靶向病毒上两个不同的“极隐蔽”部位,并高效中和包括奥密克戎病毒在内的各种流行变异株。该抗体的优良特性使其有望被制成广谱全人源纳米抗体药物,并实现雾化给药,用于新冠肺炎的特效治疗。目前,该抗体已在新冠病毒感染的轻症和重症模型中显现出很好的疗效。

  1

  中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四号02星

  北京时间3月17日15时09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四号0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提供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信息服务。

  中科院大气所团队: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存在巨大碳汇

  3月17日,“碳中和”“固碳端”的主要贡献者为陆地生态系统碳汇。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气所)刘毅研究团队最新研究通过增加不同数据处理方式的敏感性试验,得出结论均表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存在巨大碳汇。

  一颗小行星在大气层中爆炸

  3月11日,一颗微型小行星与地球相撞,但好在没有造成任何危害。在天文学家首次发现它的几个小时后,该小行星在北极上空的大气层中爆炸。据《新科学家》报道,这颗名为2022 EB5的太空岩石由匈牙利布达佩斯Konkoly天文台的天文学家Krisztián Sárneczky于格林威治时间晚上7点20分在Piszkésteto站天文台首次观测到。

  “中华水塔”青海省年平均气温升温率高于亚洲升温率

  青海省气候中心16日表示,根据最新监测数据显示,1961年至2020年,青海省年平均气温呈显著增温趋势,每10年升温为0.36摄氏度,升温率高于亚洲的升温率。地处世界屋脊的青海省,平均海拔4058米,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

  2021年度气候变化十大科学事件发布

  为及时反映国内外气候变化科学研究领域热点事件和国内外气候变化领域前沿科学进展,2022年初,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于启动 “2021年度气候变化十大科学事件”评选活动。专家组在初步遴选的基础上,通过函评方式邀请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内气候变化领域知名专家(包括IPCC评估报告主要作者、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主要作者等)对候选事件进行了评选,评选出“2021年度气候变化十大科学事件”。

  “马约拉纳零模”现象证据发现

  微软Azure量子系统朝着创建拓扑量子位迈出了关键一步,其研究人员发现了被称为“马约拉纳零模”现象的证据,构建了可扩展的拓扑量子比特,这是其建造通用量子计算机计划的关键,或将为拓扑量子计算铺平道路。

  全国非常规水源利用量2025年将显著提高

  近日,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十四五”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确保到2025年,全国非常规水源利用量超过170亿立方米,预计比2020年增加33%。

  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开工建造

  由我国自主设计建设的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3月16日在山东青岛开工。该项目首次应用的多项技术将填补我国海洋工程领域空白,助力我国深水超大型海洋油气装备自主设计建造和集成能力取得新突破。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在三亚挂牌

  在更多盐碱地种上水稻并实现高产高效是袁隆平院士的梦想之一。3月16日,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在三亚挂牌,将推动提升我国粮食科技创新和盐碱地生态修复能力,为我国突破“藏粮于地”空间、拓展“藏粮于技”储备开辟新路径。

  1

  云南天文台在太阳日珥研究方面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抚仙湖太阳观测与研究基地研究人员利用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NVST)以及其他空间望远镜的数据,针对太阳日珥中精细结构及其动力学过程进行研究,探讨了日珥中大尺度上升羽状物(plume)的形成物理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期发表在《天文学与天体物理》(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上。

  6000份样本告诉你: 患上抑郁症,问题或出在肠道

  肠道和大脑,这两个器官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虽然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是协同工作的,但由于其背后机制无法说清,因此“肠脑轴”被提出很长时间以来,都被视为“玄学”一般的概念。不过近日,来自芬兰的一份样本量达6000多人的研究表明:肠道中的某些微生物特征或许与抑郁症相关,其背后的传导机制则与基因有关。

  首款能“听见”声音的织物问世

  英国《自然》杂志16日发表一项研究报告,报道了一种含有特殊纤维的织物,其能有效探测声音。这种织物以我们耳朵的精密听觉系统为灵感,可以用来进行双向交流,辅助定向倾听,或监测心脏活动。

  我国科研团队排出了二维异核单原子阵列

  我国科研团队在实验中排出了二维异核单原子阵列。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近日以编辑推荐论文和物理特色论文形式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詹明生研究员团队通过精确调控激光的失谐和功率,并运用一种新的算法,排出了15个铷-87加15个铷-85的异核单原子阵列。这为基于异核单原子阵列的量子计算、量子模拟和超冷分子阵列的研究开辟了新途径。

  我国发现一新属种有甲类恐龙——科氏玉溪龙

  3月16日,云南大学生命科学院的脊椎动物研究团队,在国际生物学著名期刊《eLife》上报道了一件基干有甲类恐龙的化石骨架,依据其头骨、脊椎和肢骨的自近裔特征,认为是一新属种,取名为科氏玉溪龙(Yuxisaurus kopchicki)。

  距今约8000年!最古老木乃伊“现身”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14日报道,考古学家们在最新一期《欧洲考古学杂志》撰文指出,他们对一些大约60年前拍摄的照片进行分析后发现,在葡萄牙萨多山谷出土的人类遗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木乃伊,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比在智利发现的木乃伊还早1000年。

  新研究:胎儿生长迟缓与成年后血压升高风险相关

  西澳大利亚大学日前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胎儿在子宫内生长迟缓与成年后血压升高风险之间存在关联。相关论文发表在美国《高血压》杂志上。研究团队利用西澳大学雷恩研究所收集的数据,对1440名处于母亲孕15周到即将分娩间不同阶段的胎儿生长发育的超声检查结果,以及其中680名胎儿长大成年后的血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鲨鱼的确会睡觉证据首现

  鲨鱼睡觉吗?这一古老问题终于有了确定答案。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14日报道,澳大利亚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鲨鱼的代谢率,首次证明鲨鱼会睡觉。该发现有望为研究其它鲨鱼物种的睡眠打开大门,甚至可让科学家们更深入揭示人类睡眠的秘密。

  1

  清华大学成立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

  3月10日,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成立。中心主任刘惠琴表示,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致力于成为全球卓越的研究生教育研究机构,主要任务包括:开展研究生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战略规划与政策研究、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及研究生教育国际比较研究。中心聘请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王战军为学术委员会主任。

  西湖大学今年首次开招本科生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新型研究型大学教育科技改革试验田作用,探索建立与新型研究型大学培养目标相契合的本科生招生培养机制,经教育部批准,西湖大学于2022年面向浙江省开展“西湖大学创新班”小规模本科招生试点,选拔立志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愿意投身基础科学领域,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为实现重大科学理论突破及核心技术攻关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未来引领者。创新班首届招生人数不超过60人,高二、高三学生均可报考。

  1

  李兰娟院士荣获国际大奖

  3月14日晚,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赤道几内亚国际生命科学研究奖”颁奖仪式上,中国科学家李兰娟院士因在人工肝、微生态及传染病防治领域取得卓越成就,荣获该奖项。此前,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也曾获得该奖项。

  1

  曾为中国初代导弹造“眼睛”,陈敬熊院士逝世

  3月1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电磁场理论和天线设计专家陈敬熊,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作为新中国第一代航天人,陈敬熊院士的一生,有近七十年时光献给了国防科研。陈敬熊曾研究过“1059”导弹天线。“1059”是以苏联“P-2”导弹为原型,结合国内实际仿制的第一代国产导弹,而陈敬熊研制的导弹天线,是导弹的“眼睛”和“指挥棒”。

上一篇: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的区别
下一篇:不懂就问:洗头不吹干竟会导致全身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