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公益慈善之城 烟台救助患者3.32万人发放药品5.03亿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2-12-22
手机版

  9月2日上午,烟台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烟台市慈善事业发展及第七个“中华慈善日”主题宣传的相关情况。

  

  发布会上,烟台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培杰介绍,慈善事业是惠及社会大众的事业,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2016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正式实施,并将每年9月5日确定为“中华慈善日”,标志着慈善事业发展进入法制化时代。今年,烟台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打造公益慈善之城。

  近年来,烟台市深入贯彻落实《慈善法》,市县两级慈善组织加强与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衔接,畅通社会各界参与慈善事业发展渠道,先后实施了一大批慈善精准救助扶贫项目,发挥了慈善在民生保障、社会治理和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

  慈善在抗击疫情中担当作为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市县两级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活动20余次,共募集款物2.6亿多元。市慈善总会接收社会各界捐赠从1分到2000万元,对8292笔捐款账单逐一核对、无一遗漏、无一差错,账目清楚、及时公开。社工机构发挥专业优势,提供疫情防控知识普及、危机干预、社会心理支持、心理疏导等服务。

  2022年春季疫情期间,烟台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由39名专业社工组成的心理咨询服务团队,众多志愿服务力量积极协助社区开展防疫宣传、人员排查、物资发放等工作,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65万小时。

  慈善募捐社会化水平稳步提升

  时刻秉承“发动社会办慈善,办好慈善为社会”方针,建立了以社会化募捐、冠名基金建设为主体的募捐工作体系。

  慈善募捐载体建设得到加强。全市在公益事业、教育发展、青少年关爱、文化发展等领域成立19家慈善组织。其中,13家具有公开募捐资格,7家具有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2019年开展“党建引领·慈善惠民”慈善工作站进社区(村)活动,推动慈善资源下沉、服务群众前移,全市已设立14支社区慈善基金。

  积极应对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烟台先后为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四川雅安地震、云南鲁甸地震、西藏聂拉木地震等提供3.8亿元资金和物资援助。

  募捐形式不断创新发展。主要形成了全民募捐、长效募捐、应急募捐为主要内容的募捐机制。其中,爱心捐助活动自2002年开展以来已累计接收捐助资金20多亿元,重点用于扶老、助残、助学、助困以及脱贫攻坚。联合原市扶贫办设立扶贫捐赠专户,建立“孝德基金”,救助全市建档立卡困难群众,累计拨付善款2252万元;按照自愿原则,多家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在市慈善总会设立144个慈善冠名基金,募集资金6500余万元;争取中华慈善总会支持,实施中慈药品援助项目,发放格列卫、特罗凯和多吉美等6种药品,已救助烟威地区肝癌、肾癌、肺癌、白血病患者3.32万人次,发放药品价值5.03亿元,多次争取到美国LDS慈善协会的轮椅、助行器等爱心物资援助。

  

  慈善救助项目化实施更加多元

  《慈善法》颁布实施以来,市县两级慈善组织不断拓宽救助范围、丰富救助形式,全市先后实施210余个救助项目,受益群众达到120余万人次。

  打造精品项目。市县两级慈善总会持续开展“爱心救助”“慈善爱心桥”“爱心复明”“温暖烟台”等23个品牌救助项目,救助帮扶困难群众106.5万人次。市慈善总会的“爱心复明”白内障手术救助项目免费让3382名贫困白内障老人重见光明,“温暖烟台”救助项目为2.8万户困难母亲、学子、劳模、环卫工人、残疾儿童等送去温暖,12家慈善爱心超市让3.7万户困难家庭、困难学生从中受益。

  积极探索新型慈善项目。在福山区、莱山区、牟平区、莱州市和莱阳市等地设立5家“肾友中心”,按照市县两级慈善总会和医院共同减免一定医疗费用的模式,已免费为低保家庭尿毒症患者透析12.6万人次;创设关爱老兵慈善公益基金,为符合条件的老兵开展“眼健康-免费白内障治疗手术,牙健康-免费镶装全口义齿,耳健康-免费佩戴助听器”系列公益活动,与286名退役老兵建立诊疗联系。在全省创新开展“优居工程”献爱心活动,针对部分脱贫享受政策户、部分低保家庭等特殊困难群体,通过建立困难群体基本信息和需求清单,动员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爱心人士等力量进行结对认领,帮助其中有需求的对象进行基本生活设施改造、换新。目前,“优居工程”已发放2000余件、累计价值160余万元的生活物资,为1406户困难家庭改善了生活环境。省市县三级慈善总会共同组织实施了“护佑健康”孤困儿童大病保险项目,为烟台户籍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点困境儿童购买重大疾病保险,保障30种常见重大疾病,推动形成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衔接机制,提升孤困儿童生活品质。

  慈善与志愿服务实现融合发展

  按照“制定办法、建立组织、发展队伍,开展服务”的思路,在全省最早成立义工服务组织,大力推行“慈善+志愿服务”互为补充的发展模式,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慈善的积极性。

  截至目前,全市在各区市、驻烟高校、大型企事业单位等设立义工管理中心32个,工作站145个,成立义工服务队269个,发展慈善义工7万多人,设立义工服务项目20多个,成立义工艺术团15个,广大慈善义工已深入到军营、社区、养老机构等开展演出1200余场次,服务时长达2000多万小时。

  为更好的保障义工权益、颂扬义工精神,烟台设立了“关爱义工慈善公益基金”,长期救助遭遇大病、突发性困难的慈善义工;建立“义工保险”回馈制度,平安财险每年捐赠3万元为全体慈善义工购买团体险;烟台市毓璜顶医院、烟台山医院、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烟台市口腔医院、烟台市奇山医院、烟台市爱尔眼科医院、烟台市白石肛肠医院等7家医院作为义工定点关爱医院,定期为优秀义工开展免费体检、口腔保健、健康讲座等公益活动;坚持开展“暖义工”慈善救助活动,为困难义工累计发放救助款物40万元;每年12月5日召开“纪念国际义工日” 暨义工晋星、义工组织表扬活动,让广大义工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慈善的温暖和凝聚力。

  慈善监管日趋规范透明

  建立健全理事会监督、政府监督、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监督体系,着力打造透明慈善、阳光慈善。

  严格财务管理。各级慈善组织严格在“慈善中国”网站备案后开展募捐活动,及时公开相关信息,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控制管理费用支出比例。通过年报审查、第三方审计评估、公布捐赠监督举报电话等方式,多角度加强对慈善组织的财务监管。在捐赠款物收支上,各级慈善组织通过设立专户,实行专户储存、专账管理、专款专用。截至2021年底,市慈善总会已连续十三年举办“社会公开周”“慈善开放日”活动,活动期间,社会公众可随时查阅财务账目,调阅救助、捐赠档案,核对财物发放情况等。

  畅通慈善信息公开渠道。重点围绕“慈善中国”信息平台,建立健全慈善信息发布制度,形成慈善信息公开长效机制。加强同财政、税务、行政审批等有关部门沟通,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及时公布慈善组织登记认定、注销、公开募捐资格审批、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确认等重要事项变更信息,同时,指导慈善组织在“慈善中国”信息平台及本组织网站、官方微信微博等平台对相关信息进行公开。

  慈善事业是改善民生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的崇高事业,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城市内涵水平的重要标识。烟台将进一步普及慈善知识,弘扬慈善精神,努力让向善行善的氛围更加浓厚,让“人人可慈善、慈善为人人”的慈善精神更加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凤凰网山东 邵杰)

上一篇:新冠感染者达到此条件,可认为不具传染性!多人"转阴"不久又"复阳"?
下一篇:判断健康的六大指标,如何掌握自己的健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