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心理咨询:“我总怀疑自己得了新冠肺炎”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2-12-22
手机版

  “老师,我总怀疑我得了新冠肺炎......”

  “我好累,扛不住了......”

  “只有听到你的声音,我才安心......”

  1月23日,武汉封城。即日起,一条24小时免费心理咨询热线正式开通。湖北心理咨询师协会常务秘书长杜洺君成为首批心理咨询师之一。

  据杜洺君向红星新闻介绍,截至13日,该团队202位心理咨询师共接听了800多通求助电话,每次通话时间约从15至90分钟不等。其中95%的求助者为非医护人员。同时,求助者多为健康人群,疑似和确诊病人约占20%。

  杜洺君说,他们的心理危机工作实行三级工作制,一级为在线干预,干预内容为因疫情而起的直接心理应激反应,实施比例约为50%。问题比较简单,基本上15分钟左右的热线就可以给到他想要的支持。

  在一级干预的基础上,如果发现求助者还有因疫情引发的既往心理问题、与疫情有关的身体不适反应,则由另外的心理咨询师回拨给求助者,进入30-90分钟的二级干预。实施比例约为40%。

  “在这当中,如果咨询者需要长期跟进,就进入三级干预。”杜洺君说,“比如他们碰到一些实质性的问题:有没有就医、家人的情况有没有得到缓解等,我们会提供持续的心理支持。比例约为10%。”

  

  湖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常务秘书长杜洺君。受访者供图

  据介绍,这202名心理咨询师是该协会从报名的900多位心理医生中选出。“两个标准:一是年龄40岁左右。因为会面对各种年龄段的求助者,有人生阅历的中年人比较适合。二是要有200个小时以上面对面的咨询经验。”杜洺君说。

  不到5%的医护咨询 “倾诉对医护非常必要”

  “我不能大声讲话,因为我的同事熬了夜在休息。”

  这天,来电求助的是一位武汉的呼吸科医生,电话那头声音低弱,“我现在就在休息室里,我只有几分钟的休息时间,但是我很难受,所以我想打电话过来跟您聊一聊。”

  杜洺君了解到,求助者和丈夫都是一线医生。疫情当前,夫妻俩把几岁的孩子送到父母家,投入到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当中。

  “她一方面要履行自己的职责,一方面要面对内心的害怕。我给了她一些支持、理解和肯定。她听了很感动,叹口气说,是的,我们也会尽全力去做。”杜洺君说,“实际上他们需要的是倾诉。通过安全和专业的辅导,她也能得到想得到的支持。”

  短暂的交流后,这位医生重新投入到工作中。但即使是短短几分钟的咨询,对不少医护人员来说,都是难得的机会。“其实大家都是自己在扛,也不允许松懈下来。等疫情结束时,他们才是需要我们去面对面辅助的人群。”

  

  资料图。1月24日,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隔离病房,医护人员为病人治疗。新华社发

  杜洺君坦言,目前医护人员最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为医疗资源不足,二为超负荷的压力。她认为,在此情形下,“他们太需要整个社会对这个行业的尊重、褒奖和认同。”而这,关乎他们的生命安全、职业尊严、社会价值。

  另一个让杜洺君印象深刻的求助者,是一位感染了新冠肺炎的90后护士。

  这位护士大学毕业后,在武汉某医院ICU工作。“她非常内疚。密切接触者全部是她的战友,他们也有被感染的危险。同时,也可能把感染带给室友。她说,如果我真的去世了,父母怎么办?不能跟父母讲。她先想到别人,再想到自己。这时她是很迫切地需要心理支持的。”

  杜洺君安慰这名护士说:“你本身在医院,可以得到非常及时的照顾。同时,你的身份是护士,你护理过那么多病人,你平时怎么教他们营养、怎么乐观,现在就调转一个方向面对自己。现在也许是一个好的机会,你太累了,要用这个时间来休息一下。”杜洺君回忆说:“然后再给她一些方法,她就相对来说稳定下来了。”

  回忆起那些曾经求助心理热线的医护人员,杜洺君喟叹,“他们平时是隐者,现在是勇者。他们的自律、他们对职业的信仰,他们的组织性和纪律性,非常让人敬佩。”

  确诊患者的求助 48小时的心理支持

  2月8日深夜11时许,杜洺君接到朋友留言,她和丈夫都确诊,当时尚未就医。“她非常焦虑和紧张,说她喘不上气来,快休克了。在最初的48个小时里,每隔半个小时她就会给我打电话。”到第二天早晨,杜洺君接了她近20个电话。朋友对杜洺君说,“我没有人可以讲,只有听到你的声音,才能稍微让自己平静下来。”

  除了接受电话咨询,杜洺君还帮她联系了媒体及政府相关部门。第二天上午,“她接到了当地卫健委打来的电话。这一天开始她就稳定一点,同时也一直在给我电话,比如问,‘他们什么时候来接我?到楼下了吗?’我说你做好准备,你这根本就是轻伤。放下电话后,你去煮口稀饭行不行?”

  煮饭,看似一个寻常举动,却是恢复日常生活节奏的开始,也是逐渐建立内心秩序的开始。“在心理学上叫‘打破状态’。”杜洺君介绍,“现在她已经入住了方舱医院。不发烧了,咳嗽也好多了,稳定下来了。”

  

  资料图。2月9日,医务人员在武汉雷神山医院为新冠肺炎患者做CT检查。新华社发

  相比这位朋友,其丈夫没有这般焦虑。“其实最初她丈夫的情况比她严重,但心态比她好一些。现在她丈夫是已经查出来是转阴性,平时在家,治疗时去医院。”

  疫情期间咨询注重求助者是否有危险

  针对疫情,1月27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与服务中心紧急筹备开通了心理支持热线和网络辅导服务,在疫情期间为全国民众提供专业心理支持服务。1月28日,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各省级教育部门组织高校相关力量,组建专门队伍,开展心理支持服务。同时,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和全国示范心理咨询与服务中心,单独进行心理支持服务。

  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百余所高校开通了心理支持热线和网络心理支持服务。

  雷光辉是华中科大大学生发展研究与指导中心副主任、校心理咨询师。他告诉红星新闻,1月26日,华中科技大学开通了面向全校师生的免费心理咨询电话及QQ咨询。雷光辉介绍,目前心理求助大部分和疫情有关,恐慌和焦虑的主题比较多,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担心生病;二是难以适应长期不外出的生活方式。

  据雷光辉介绍,他接触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严重”,目前还没有遇到本人或父母确诊的案例,也没有遇到想自杀等极端个案。他认为这和求助对象有关,“学生本身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强”。

  

  华中科技大学大学生发展研究与指导中心副主任雷光辉。受访者供图

  让雷光辉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本科生杨某。几年前,杨某以高分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后,成了村里的名人。而这次疫情,却让他受到了委屈。原来,回到老家后,杨某主动给村里上报自己的行踪,14天隔离期后并无症状。然而,第16天,村里一位女性村民感冒了。据该村民回忆,自己感冒前,和杨某说过几句话。

  “对方到处说被他感染了,很快村里、乡里领导到他家了解情况。但一些不实的传言,给了他和家里人很大的压力,他非常委屈,奶奶也因此和邻居吵了一架。”雷光辉说。

  当日,杨某和雷光辉在电话里交流了30多分钟。事后,杨某看书、做菜,“转移了一些注意力,没有最初那么强的情绪反应。”第二天,杨某再次与雷光辉沟通,表示自己现在情绪好多了,那位村里感冒的女性也查明是普通感冒。

  “疫情期间的咨询,跟普通意义上的心理咨询是两个概念,”雷光辉告诉红星新闻:“平时的咨询可能会涉及内在的创伤,或者人格的重建。但目前更多的是聚焦于求助者当前有没有什么实际问题、有没有危险?如果对方情绪稳定或者得到平复、没有危险的话,咨询就相当于结束了。”

  雷光辉进一步解释说,这类似于一个包扎伤口的动作,“至于包扎好之后,要三五天能够康复,这个(后续的)事情我们一般都不会有太多关注。如果有需要,开学后来找我们就行了”。“当然我们先是评估了求助者的危险性。”他说。

  红星新闻记者 王春 彭莉

  编辑 张寻

上一篇:惠州男科医院哪家好“男科热搜排名”[惠州]
下一篇:终身重疾险是什么?有必要买吗?要怎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