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险批量下架,老用户“阳”了后却不能理赔?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2-12-22
手机版

  天底下的稀奇事可真不少,最近有网友反映,本来想买个新冠确诊险给自己和家人多一份保障,结果万万没想到,自己明明已经“阳了”,找到保险公司之后,理赔却遇到了问题,与此同时,防疫政策调整后,新冠确诊险批量下架,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到底还能不能理赔呢?别走开,今天听我好好说一说新冠保险。

  今年4月份,一个在上海定居的朋友跟我提到了这么一件事,因为上海疫情,他年初花了99块钱买的新冠保险产品触发了“封控两周以上”的理赔条件,简单申请之后,保险公司就向他赔付了2800元的隔离津贴,这笔钱真可谓是意外之财,如果自己确诊得了新冠,赔付金额高达一万元,不得不说,这个保险买的真划算。

  几个月过去了,也有人买了类似的新冠保险产品,但运气显然没有我朋友那么好。

  

  12月5日,有位网友在微博上爆料说:自己买了某人寿的新冠保险产品,但在“阳”以了后申请理赔的过程中,却被保险公司拒不赔付,理由听上去“离了个大谱”,保险公司说:奥密克戎不是新冠。

  这件事情很快在网上发酵,登上热搜,据说,第二天这家人寿的客服电话就被打爆了,可见,买了这款产品的人不在少数,随着“阳”性确诊的人数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保险产品触发理赔条件,那么,这家保险公司为什么拒绝理赔呢?难道真的是因为“奥密克戎不是新冠”吗?官方的说法又是什么呢?

  很快有人联系这家保险公司进行了确认,得到的反馈却有所不同,某人寿说:公司没有推出过专门针对新冠肺炎的保险产品,前期销售的产品,主要是在原有重疾险产品的基础上,增加了由新冠导致重疾的内容。

  

  一般而言,保险公司如果对保险条款责任范围的内容进行调整,都会在官网上进行公示,果不其然,在这家人寿的官网上,确实也存在对应的相关内容,官网的公示信息显示:该保险公司一共有54款产品的重疾险保险责任扩展到了新冠,原文是这样表述的:被保险人在有效期内经医院确诊初次发生新冠病毒肺炎的,且临床分型为重症或危重型的,可以进行赔付。

  那么,问题又来了,什么是临床确诊的重型或者危重型呢?

  公告里也明确了相关的内容,以危重症为例,往往在临床上表现为三种情况,第一,患者出现了呼吸衰竭,需要呼吸机等仪器设备来辅助呼吸;第二,患者出现了休克;最后,出现了其他器官功能衰竭的情况,并且进入了ICU监护治疗。

  

  同时,这家保险公司的相关人员也澄清了一点,保险的赔付不会按照具体的新冠毒株来进行分类,“奥密克戎不是新冠”的说法应该是误传,完全站不住脚,保险公司赔付看的是新冠引发的症状,而不是具体的毒株类型,不是德尔塔就更牛一点,而奥密克戎就不行,具体怎么判断该不该赔付,保险公司说了不算,客户自己说了也不算,而是要二级以上的公立医院出具相关证明才可以。

  这样一来,事情就基本清楚了,大多数市面上的新冠相关的保险,不会因为毒株不同出现不能赔付的情况,具体能不能赔付,要看感染之后的临床表现,而这个临床的表现,需要二级以上的医院出具证明。

  言下之意是什么呢?防疫政策调整之后,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数量会逐渐增多,其中绝大多数的人属于轻症或者无症状,都不需要到医院去就诊,自己在家做好隔离,慢慢恢复就可以,那么对于这些患者来说,可能就不符合主流新冠保险赔付的条件了。

  

  当然,除了像某人寿一样约定了新冠确诊并达到重症或危重症才可以理赔之外,市面上不少风格激进的保险公司推出的产品可以说是花样百出。

  比如我朋友购买的这款新冠保险产品,不仅约定出现集中隔离或封控就能赔付,只要确诊,不需要出现重症或者危重症等情况,就能一次性获得一万元的理赔;

  再比如蚂蚁旗下保险代理平台销售的,一款保险产品,价格只需要29元,保障条款当中约定只要被保险人因新冠住院或者进入方舱,每天可补贴100元,重症和危重症病人也可以一次性获得10万元的赔付,29块钱现在已经干不了什么了,用来撬动这个杠杆却非常合适,万一真中了呢?

  

  这些产品现在看上去风格很激进,有网友甚至说,按照这个赔法,保险公司还不赔个底朝天。

  这只是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过去的问题,实际上,在几个月之前,保险公司可不会想到,防疫政策会出现重大变化,正所谓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保险公司追求的当然也是利益最大化,在设计产品的时候,保险公司的精算师就会对各种情形发生的概率进行测算,确保一定不会赔本,除了有精算师,保险公司的律师团队也很强大,不管是重疾险还是新冠确诊险,保险条款的内容就多达几十页,很多时候合同上的一句话,你是这么理解的,但保险公司客户经理跟你一解释,你就发现自己的理解好像不对,最后说到底,保险公司总有一百种办法来拒绝你的理赔申请。

  人算不如天算,最近国内防疫政策出现了调整,各个地区的阳性病人都在增加,当时激进营销,想好好赚一笔的保险公司,却发现卖出去的产品出了大问题,很快,在各大平台上,和新冠相关的保险产品,出现了大范围紧急下架的现象,用保险公司自己的话来说,这些产品要是还在卖,家底多厚都不够赔的。

  

  产品下架的同时,导致的赔付纠纷和消费者投诉也越来越多,前几天看到这样一则新闻,上海的一位女士在今年3月初花了 59元购买了一份某安保险产品,产品条款中明确:如果被保险人成为了新冠患者的密接,或者处于中高风险区地区,而被集中隔离或者居家隔离的,可以获得200元一天的隔离津贴,最高6000元封顶。今年二季度上海疫情严重,发生了什么事情大家都清楚,这位女士一想,自己符合理赔的条件了,而且还可以拿到封顶6000元的隔离津贴,随后她就在平台上提交了理赔申请,理由是自己居住的小区被长时间封控。没想到的是,保险公司二话没说,直接拒绝了她的申请,理由也很明确,当时的上海并没有中高风险地区的说法。最后两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经过协商,保险公司同意赔付三天隔离津贴,合计600元,比6000元整整少了一个零,你说冤不冤。

  防疫政策已经迎来了重大变化,大家在防病毒的同时,也要做好经济上的“安全防护”,我身边就有不少朋友,想要通过购买保险来减轻感染病毒后带来的经济损失,可一时大意没留心看,最后买错了产品,不仅不能理赔,还把买保险的钱给赔进去了,要想不做冤大头,普通人又该怎么做呢?给大家提两个建议:

  

  首先,盲目买保险肯定不可取,保险合同一旦签署,就具有法律效力,一旦未来和保险公司就理赔出现谈不拢的情况,是可以向法院起诉的,因此,拿到保险合同千万不要着急签字,要先重点了解保险合同的条款,特别是赔付条件,再对照自己家的情况,看是不是符合。

  其次,还要重点留意保险合同中的免赔条款和除外责任,这些内容都是保险公司给自己开的后门,将来就是他们用来解决理赔的黄金理由,一定要引起注意,举个例子,比如他们要求赔付的条件必须提供国内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开的证明,如果你去的是私立医院,不管开什么证明,不好意思,都达不到理赔条件。

  过去三年中,各种各样的新冠险层出不穷,出尽了风头,在政策转变期,却集体退潮,闹出了不少的笑话,值得肯定的是,这场闹剧结束之后,老百姓的保险保障意识和法律意识也在不断的提高,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同样推动着保险行业的变革。

  举报/反馈

上一篇:新冠病毒会在夏天自然消失吗?权威解答来了
下一篇:官方发文!乐普云智整体解决方案,助力方舱医院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