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误杀》男主你会怎么做?
《误杀》是一部最近上映的国产悬疑犯罪烧脑片(柯汶利导演、陈思诚监制、肖央男主),改编自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
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位在泰国的中国普通父亲在得知女儿“误杀”侵犯自己的官二代男生后,做出一系列帮助女儿隐藏罪证,带领一家人与警察烧脑对决的故事。鉴于影片刚刚上映不久,不再做过多剧透,大家可以自己去电影院细细品味。
但是我们这里会根据电影故事做一个假设讨论:如果你是片中的父亲,自己的女儿被官二代侮辱,而官二代又意外被女儿不小心“误杀”,母亲也就是你的妻子又把尸体掩埋,当你知道一系列情况后,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和举动呢?这里父亲的定位是一个普通的个体户,没钱没权没背景,但是为人比较老实,在身边邻居朋友那里口碑也不错,还有一个兴趣爱好就是看电影。
先来看看男主的选择。
首先,他决定隐瞒真相,并“瞒天过海”,因为他害怕女儿和妻子会因此而坐牢。事实上直接自首举报的话,女儿作为未成年的女学生而且是自卫“误杀”大概率是从轻判罪或者无罪释放的,而妻子的掩埋尸首可能作为包庇犯罪判刑,但是刑罚应该不会太重而且是自首,这样看来感觉事情发展会比较轻缓。
但是现实角度来说,被“误杀”的可是警察局长的儿子,作为父亲的警察局长必定会具有愤恨、报复的心理(自己的儿子被杀死,谁会善罢甘休呢?),所以一种可能是警察局长尽自己所能徇私枉法,隐瞒儿子的错误在先,从而加重女孩和其母亲的刑罚,还有可能就是就算公办公事之后,警察局长也一定不会让女孩和她一家人好过的,可能会直接买凶杀人报复或者不断折磨他们,毕竟人性本恶。
我想男主作为父亲,就算女儿没有“误杀”官二代,他也不会轻易让这个事情就这么算了,稍微负责任点的父亲就一定会想方设法维护自己女儿的权利,那换个角度思考,同样作为父亲的警察局长,面对自己儿子的死一定不会善罢甘休。由此我们可以推论,从现实角度来说,就算男主直接让女儿自首举报,这件事情的发展一定会逐渐向官二代、警察局长靠拢,因为警察局长本身更具权力和背景,有足够的资源和实力维护自己的儿子。
很多官二代或富二代犯事之后选择通过“钱权”私了的例子比比皆是,虽然大家可能会说现在舆论的力量是可怕的,但是舆论只是“媒体引导、大众盲从”的一种外部力量,可能最终也会以舆论的形式平息,但是具体解决的过程和结果,吃瓜群众真的很关心吗?他们会全心、全力投入改变事件发展吗?
显然(大多数)不会,因为事不关己,新闻和社会性事件是具有时效性的,只有事件直接关系人(受害者、犯罪者、审判者等)才会真的去全身心投入,并且事件本身会对他们的人生产生持续性的影响。只有“我们看到的”、少部分事件是真的由舆论影响甚至决定事件发展走向的。(我们所能看到的东西往往是最“耀眼”的,但不代表世界的全部)所以我们这里只从人性本身出发讨论事件当事人可能的行为、反应和具体影响所导致事件的多个不同发展路径。
男主选择隐瞒真相,初衷很简单,避免家人再受到各种各样的伤害,利用自己以前看电影所学到的“犯罪技能”,销毁罪证,带领家人制造不在场证明,并教导他们如何反制警察审讯,最终让警察死无对证无法判罪和追究。这一个选择我们可以称之为瞒天过海、忍辱偷生(毕竟后半辈子家人都要生活在这个阴影和谎言之中,这也是对于内心的折磨和考验),换来的是人身的自由和安全。
但是影片并没有就此结束,虽然男主成功带领家人瞒天过海,但是男主最后心里实在过意不去、承受不住巨大压力,也可能出于对女儿教育、未来的考虑,最终选择向警方摊牌,把所有罪名揽在自己头上,等待接受审判。这里毕竟是电影,要让故事更加戏剧化,并且传播一种更具道德感的人脸画像。但是笔者试问:如果真的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会选择再次自首呢?为什么不再一开始就承揽所有罪名,还要做这么费力、“完美”的抗争呢?
想象一下,在现实生活中,如果男主自首,他在身边朋友、邻居心里的“好人”人设大概率崩塌,这对于他的女儿、家人其实没有太多好处,反而也会让妻子失去丈夫、女儿失去父亲,未来他的家人也会生活在身边的议论之中,毕竟家里有一个“杀人犯”,虽然是一个“过失杀人犯”,但是还是做到“完美欺骗的杀人犯”,相信这一家后面的日子不会好过到哪里去,反而这件事可能成为一个世世代代的“污点”(毕竟公之于众了)。
如果男主作为父亲、作为家族的传承发展者,我相信现实生活中他大概率选择继续“忍辱偷生”,事件过后家里人对此事不在提起,家庭还是完整的,以后家族的传承可以相对稳定健康的继续,和周边朋友邻里也会相处融洽。笔者认为这会是一个相对现实的选择。
再退一步说,男主的自首也具备一定的可选择性。我们可以看到电影结尾部分,采访普通吃瓜群众,大家都觉得男主是没有错的,或者说是值得原谅的,换做是自己也会去维护自己的女儿,可以推断,就算男主自首了,家人可能会相对受到社会的理解,只是家庭的完整性会被破坏。
而让笔者匪夷所思的是,电影居然为了站在道德制高点,引导大众“所谓的正义”,居然在片尾安排女儿和母亲纷纷自首,这一切瞒天过海的过程大概率反而会加重女儿和母亲的刑罚,最重要的是,小女儿就是孤独一个人,她的未来又会在哪里呢?作为她的家人,忍心让她一个人孤苦伶仃的开始自己的人生么?
这样一来,虽然看起来每个人的罪孽都得到了解放,让警察作为社会治理层对外界有了一个圆满的交代,但是男主一家人作为个体,反而成为了一种牺牲品,难道现实生活中的人类会有如此之高的道德水准么?笔者认为,现实社会中,人性是本恶的,趋利避害的,一定是先维护家庭和个体的利益,再考虑社会和国家的,最关键的是,父亲和母亲往往都会为了自己的孩子做出最大的牺牲,让他们受到更少的伤害,更好地成长。电影终归是电影,是一种艺术表现,或者是一种理念(道德、认知)输出,现实终归是现实,人们总想更好地活着。
试想一下,作为观众或者读者的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
今天我们所讨论的内容只是价值观的分享和交换,没有所谓的道德制高点,旨在探讨真实的人性所驱使的一系列行为和反应。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有的只是人们各自站在不同角度、不同高度、为了不同利益所做出的种种举动,而人们的种种举动和行为的交互作用,就构成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社会。
从事件本身角度来说,可以避免发生的根源还在于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官二代家庭应该减少对于孩子的溺爱、规范其言行举止,男主家庭应该帮助孩子树立起自我保护意识,多与孩子交流沟通,把孩子的安全和健康发展放在第一位。
上一篇:真正“杀死”边天扬的正是母亲陈冲,《误杀》你真正看懂了吗?
下一篇:《天气之子》破120亿日元,预定年度冠军,但已不能超越《你名》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
- 获奖影评赏析|《阿丽塔·战斗天使》
- 人生必看十部好看的纪录片(十部必看的现实主义纪录片)
- 日本十大禁欲动漫盘点:唯美霸道下的污镜头
- 墨西哥大麻即将合法化,美媒:美国夹在两个“卖大麻的邻居”之间
- “和合”文化背景下昭君文化的价值生成
- 马来酸阿法替尼片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
- 原创《满城尽带黄金甲》:喧哗与沉静的戏台,道德与伦理的悲歌
- 裴旖旎
- 隐适美附件又掉了,从第一天掉了2颗,第二天掉了1颗,今晚我还戴牙套吗?
- 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好作品是如何炼就的
- 狗头萝莉出摊卖煎饼大家怎么看?
- 记者的职业伦理:我该何时放下相机
- 绝命毒师电影,「蚁人」改造DNA,首部Netflix华语剧...10月流媒体片单
- 这是一部非常独特的「成人动画」,少儿不宜
- 高分电影推荐!六部直击人性黑暗面的韩国片!部部引人深省!
- 2022天津解放军464医院整形美容中心整形价格表(价目表)全新发布
- 精 [电影推荐]一再婚女人因拯救女儿,让两个家庭面临人性考验,此电影令人感动
- 缓冲晶体溶液与生理盐水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影响:SPLIT随机临床试验
- 未成年人千万别看这部片子,简直太变态了!!!
- 生态在文学中的位置
- 与3800多名女性发生过关系,世界小电影之王,终于那啥了
- 新加坡电影《爸妈不在家》爆冷获多项金马奖
- 调查称52%受访者认为国产电影色情暴力问题严重
- 红楼梦初中读书笔记
- 家庭伦理剧,小品剧本《家庭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