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堡垒》的出生是否就是个错误?这三点全面分析这部电影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0-02-29
手机版

  在《上海堡垒》开始宣传之际,网评就开始对该片有了两极化分明的评价趋势,一面是鹿晗粉丝的荧光棒支持与母爱,一边是大众的对流量明星“糟践”国内电影市场的愤恨与调侃。

  那么,在口水仗打了这么久的今天,《上海堡垒》带着答卷出现在各大电影院,我们能从上映初日看出究竟谁说得更有理呢?

  从今日上映,豆瓣评分的4.0分一路颓势跌至3.5,近百分之六十用户给出一星评价,对于长期在流量明星领域霸榜的鹿晗以及电影团队来说,确实不是一个好消息。而短评也一边倒向对该片的指责。

  其实《上海堡垒》第一天上映有如此惨淡的表现,笔者认为是多重原因的叠加产物。

  首先第一点,该片宣传主打灾难末日,然而面世后却与宣传大相径庭。看过的小伙伴心里一定不禁怀疑自己进错放映间。怎么成了爱情片,早知道就带着女友来了。

  事实确实如此,全片看下来之后,爱情戏份占到了七成之多,末日灾难之说已经由主题变为了陪衬“鹿晗追舒淇”的凄美苦情戏。

  第二点:选角错了吗?

  某种程度上来说是错了,某种程度上来说又没错。为什么错了?

  近些年,娱乐圈多出了“流量小生”这个词,恰好鹿晗就是该词代表之一,致使天生自带尴尬光环;前日,流量明星一词上了央视可算是让全国人民都认识到了;因某明星微博转发破亿事件导致全国网名纷纷声讨流量明星演技差、唱得难听,词写得烂等等。在这种时间点确实让网评难以理性,你演得好也就算了。演得不好,就会把主演身上的一些光环与电影本身相连,导致影评看起来不够客观。为什么说选角也没什么错呢?确实,鹿晗本身近几年可谓是在娱乐圈点了一把又一把的火,热度十足,从流量角度来考虑,鹿晗确实是最佳人选,有哪个导演在一部大制作影片里会用一个小演员呢?

  第三点:导演

  由于电影本身内容爱情戏分过多,外加著名爱情导演滕华涛(失恋33天、蜗居、王贵与安娜导演)的执导,让《上海堡垒》的气氛更加重于爱情向。这可能也是观众对该片态度不满的又一因素之一。 都说鱼与熊掌不可得兼,想要将科幻、灾难、爱情等同时拿捏到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会让电影倾向变得非常模糊,观众看了一个半小时,不知道究竟是该怀着何种心情走出影院。

  《上海堡垒》的制作究竟是不是败笔?

  都说2019是中国科幻元年,春节档大哥,国产科幻代表作《流浪地球》为中国科幻甚至影史写下了一个又一个的传奇,而《上海堡垒》拿到了科幻的接力棒,同样是2017年拍摄,六年准备,男女主的坐镇;可谓是下足了心思,要在中国科幻这块嗑出点血来。

  即使片方本身不会不自量力的去与《流浪地球》比肩,国内观众也会去联想的。这样的内外因素外加本身大陆的观众近几年对电影的态度以及对电影质量的不断提升,让这种新题材在国内立足的条件越来越变得苛刻,要么就是一飞冲天,口碑票房双丰收,要么就是双惨淡,回本都要成了天方夜谭。

  让我们来从制片角度看一下《上海堡垒》所面对的种种考验

  该片在科幻主题中加入了战争元素,有一定的枪战及战场镜头,而主创团队竭力在特效上做到震撼逼真,这对于演员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们要拿着道具在绿背前拟真并没有代替品的“敌人”,要将情感、动作混入场景中,对于演员演技的要求无疑是很高的。

  对于鹿晗的“爱情戏”,则是他的又一个门槛。要在地球毁灭的大背景下,对于一面是一见钟情的指挥官,一面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影视经验较少鹿晗能否拿捏得好这个角色,也是一次巨大的考验与突破。

  结语:《上海堡垒》上映的第一天交出如此答卷,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抛开电影本身不说,该片能在内外因素如此复杂的环境下上映,可能还需要更长时间的耐心等待来看下一阶段票房及口碑的走势。

  不论怎样,在中国科幻电影的道路上,《上海堡垒》是先驱,也是勇者,不论最终结局怎样,中国科幻电影发展这一仗,我们要支持他们,中国科幻电影才会一步步登上世界舞台。

上一篇:世界上唯一禁止人们出生和死亡的城市 距北极点仅1300千米
下一篇:流行病启示录: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死亡5000万人,给我们的启示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