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中途岛》:136分钟的战斗 没时间留给爱情
“希望拍出《珍珠港》的升级版。”“我只要能看到激烈的海战就满足了。”“希望别来个爱情戏、我最讨厌战争片中爱情戏占主导了。”……讲述二战中太平洋战场经典战役的《决战中途岛》将于11月8日在中美同步公映,而很多影迷早早就按捺不住自己的期待和忐忑,在国内影评网站豆瓣上留下担心和期盼之语。
二战题材作为电影创作的“富矿”,在过去的大银幕上已体现良多。而作为太平洋战场走向胜利的转折之战,中途岛战役也在不少影视作品中出现过。那么,曾经拍出过《后天》《2012》和《独立日》的罗兰·艾默里奇,又会拍出怎样不同的中途岛之战?影片前晚在广州进行了一场针对影院经理的试映,答案随之浮出水面:没有什么“别出心裁”,因为艾默里奇这次的野心远比“拍出不同”要大得多。从前因到后果、从己方到敌方,从个体到集体——他呈现的是一个前所未有全面和壮观的中途岛之战。
与其担心爱情戏,不如担心你的脸盲症
《决战中途岛》中有爱情吗?当然有。它就藏在士兵们掩盖思念的玩笑里,或从后方妻子们焦虑而故作镇定的身影中一闪而过。但就像“回家”是每个士兵不会说出口的祈祷,爱情也只是《决战中途岛》中那些支撑着人们战斗到底的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并未喧宾夺主。
事实上,影片从1941年12月7日的日军偷袭珍珠港事件之前讲起,一直讲述到1942年6月初的中途岛战役结束之后——在别的影片中需要展现120分钟的珍珠港事件,在这里只是一个大场面的引子而已;而重头戏的中途岛战役也绝不仅仅是3天的惨烈战斗,影片还拍出了美军复杂的战术指挥决策过程,包括战场指挥官与华盛顿方面的意见不统一;至于战役本身,更有多条视角,其中称得上主线的就有三条——以美军飞行员们为主角的空中视角,以海军情报官和密码破译员为主角的情报工作视角,以及以山本五十六、山口多闻、南云忠一等日军将领为主角的敌方视角。爱情戏,在如此庞大的叙事体系中实在难占一席之地。事实上,中国观众或许更应该关心自己的跨种族面孔识别困难:特别是影片前半段,在一水儿的制服之下,要分清谁是谁还真有些难度。
以少胜多之战,连细节都遵循时间顺序
在中途岛战役发生几十年后的今天,导演艾默里奇坚信这些故事仍然关乎当下:“最初,他们不想涉入战争,但珍珠港改变了一切。那是个更单纯的年代,但也是一个你必须为理想而将生命置之度外的年代。”这种精神在今天很稀缺,在当时却极其必要,因为中途岛战役是一次经典的以少胜多之战——最初日军的力量几乎碾压美军。这也正是为什么这场战役天生就是拍电影的好题材,毕竟在很多战争片中,我们对美军的印象就像《决战中途岛》中日军将领所说的:他们都很惜命。此外,影片也对当时的日军尤其是作为战役地方总指挥的山本五十六展现了一些非同以往的视角——他曾经预见到日本在癫狂之后的覆灭,甚至一度想力挽狂澜,但最终还是只能被失控的军国主义裹挟着走向万劫不复。
故事的动人,更多并非来自那些美式主旋律的刻意煽情。相反,艾默里奇坚持影片在所有细节上都尽可能保持“精确”。编剧韦斯·图克透露:“罗兰坚持银幕上发生的故事要和历史事件一样真实,且遵循时间顺序。” 在调研过程中,他们欣喜地发现了一批全新的学术资料,里面前所未有地用英文讲述了战役中日方的情况。此外,故事中绝大多数的主角,都在影片结束时交代了原型和他们的结局。监制马克·谢泼德表示,罗兰·艾默里奇想要拍摄《决战中途岛》的愿望持续了20年: “在这次令人难以置信的海战中,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全力奋战——罗兰一直痴迷于他们背后的故事。”
幕后揭秘
●为了还原战役中航母和战舰的细节,剧组去华盛顿特区的海军资料馆和国家资料馆,拿到了尽可能多的数据、建筑图纸和影像。
●影片得到了美国国防部的支持,其提供的拍摄便利包括在美军弓鳍鱼号潜艇上拍摄,使用福特岛和珍珠港上的设施等,而这些在平时都是禁用的。
●影片中大黄蜂号、企业号和约克城号上的餐厅全部是按原尺寸复原的,飞行甲板的尺寸也分毫不差。
●影片重建了两类不同的美国战斗机: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和蹂躏者式轰炸机。后者的原型已经不存在了,为此剧组只能按照文献资料去还原了一架博物馆级别的复制品。
●影片在真实搭景的基础上添加了不少必要的特效,譬如在甲板上制造狂风,模拟航母在太平洋上的航行,此外还用特效做出了那些因枪炮、轮船、迷雾和大雨等元素带来的画面混乱感。
●影片只用了20个特技演员,大多数动作艾默里奇还是要求演员们亲自表演。特技指导帕特里克·科滕透露:“罗兰不喜欢使用替身演员。”
●片中很多武器都早已消失了,譬如所有对空大炮都在1942年被扔进了大海。剧组进行了大量的机械制造工作。
●蹂躏者式轰炸机上安装了刻度盘、转换开关和无线电装置。这些细节,观众可能并不会注意,但对演员来说,他们会觉得自己是在真的开飞机而不是假装表演。
●今天我们所用的五金器具,当时都还没出现。所以片中所有的螺丝、螺母、螺栓这些小东西,都是美术部门一个个重新做出来的。
●电码破译员生活在地下室,用当时最先进的IBM,他们抽烟、熬夜,破译每天傍晚从情报站发来的报告。拍摄场景也是如此:空调开着冷风,所有人都穿着毛衣,烟灰缸里堆满烟头,咖啡杯里泡着咖啡。(记者 李丽)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
- 获奖影评赏析|《阿丽塔·战斗天使》
- 人生必看十部好看的纪录片(十部必看的现实主义纪录片)
- 日本十大禁欲动漫盘点:唯美霸道下的污镜头
- 墨西哥大麻即将合法化,美媒:美国夹在两个“卖大麻的邻居”之间
- “和合”文化背景下昭君文化的价值生成
- 马来酸阿法替尼片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
- 原创《满城尽带黄金甲》:喧哗与沉静的戏台,道德与伦理的悲歌
- 裴旖旎
- 隐适美附件又掉了,从第一天掉了2颗,第二天掉了1颗,今晚我还戴牙套吗?
- 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好作品是如何炼就的
- 狗头萝莉出摊卖煎饼大家怎么看?
- 记者的职业伦理:我该何时放下相机
- 绝命毒师电影,「蚁人」改造DNA,首部Netflix华语剧...10月流媒体片单
- 这是一部非常独特的「成人动画」,少儿不宜
- 高分电影推荐!六部直击人性黑暗面的韩国片!部部引人深省!
- 2022天津解放军464医院整形美容中心整形价格表(价目表)全新发布
- 精 [电影推荐]一再婚女人因拯救女儿,让两个家庭面临人性考验,此电影令人感动
- 缓冲晶体溶液与生理盐水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影响:SPLIT随机临床试验
- 未成年人千万别看这部片子,简直太变态了!!!
- 生态在文学中的位置
- 与3800多名女性发生过关系,世界小电影之王,终于那啥了
- 新加坡电影《爸妈不在家》爆冷获多项金马奖
- 调查称52%受访者认为国产电影色情暴力问题严重
- 红楼梦初中读书笔记
- 家庭伦理剧,小品剧本《家庭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