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3-07-29
手机版

  摘要:多年来,我校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跨世纪新人,立足实际、主动协调,与社区两委会、关工委凝心聚力,充分发挥“五老”的作用,在内容上密切配合,在资源上有机整合,在思想上和谐融合,有计划、重落实、求实效地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活动。

  关键词:导师制 教育基地 国学精髓 留守儿童

  一、学生成长导师制,为健康成长导航助力

  为了帮助一些特殊学生能够健康成长,我校创新了“学生成长导师制”,特邀有德望的社区老者做为“校外导师”,参与特殊学生的帮扶教育工作。如社区关工委王老先生得知四年级的小男生一位学生因为无人看管而第三次离家出走时,主动提出了当他的“校外导师”。王老先生既承担了这位学生的校外生活导航人,也主动找到他父母的工作单位,凭借自己的人格魅力与工厂老板协商,为他的父母争取到一定的工作时间差,方便照顾他,使得一家三口有了正常的天伦时间……而学校的辅导教师则针对这特殊学生的成因进行循循诱导,使这位学生得到有效的转化。

  二、开放教育基地,丰盈少儿假日生活

  为了更好地做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让他们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做到长假短假有活动、活动有场所,在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在社区关工委的积极配合下,学校集资100多万元,建立了图书馆、绿色网吧、文艺排练室、棋类室和塑胶跑道、硅PU篮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健身场等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基地。每逢节假日,学校都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教育、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的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而且为每个参与其中的孩子与家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互动平台,使他们在活动中进一步地体验交流与合作的乐趣,收获爱与被爱、助与被助的感动,结下了更深的友情和亲情。

  三、学习国学精髓 传承中华孝道文化

  几年来,我校从学国学入手,围绕“孝”文化,从诵国学、创孝境、践孝道、争孝章等方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既促进了高霞学子的健康成长,也提升了校园的文化品味。2002年,我校就全面开设国学经典诵读课,一至六年级分别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孝经》《增广贤文》和《论语》。此外,学校独辟蹊径,创编了以现代文明和国学经典为歌词蓝本,以古典乐曲为背景音乐,以“三字歌”为诵读形式的大课间操――“国学礼仪操”。“国学礼仪操”,融入了许多文明礼仪动作,如端坐、慎思、捧读、笑迎、恭送、挥手、举手提问等,学生在边诵边操的过程中,既感受文明的深蕴,养成文明的习惯,也起到了强身健体的功效。

  为了加强有关“孝”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思想阵地的占领,我校多渠道全方位地进行了相应的建设,营造了浓厚的“孝”文化氛围,使学生处身“孝”文化的环境里。一是每周三,学校通过红领巾广播站播送孝行格言、道德模范事迹,并让身边的孝星轮番登场,让学生以实际行动对父母行孝。二是利用校园改造之契机,把“二十四孝”、“弟子规”等宣传板画布置于校园的多个显眼墙壁上,让学生认识到千古传颂的孝行只要能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就是尽孝。三是每年学校都会隆重地为一年级新生举行“开笔礼”。让学生知道做人首先要堂堂正正地立身,要像“人”字那样顶天立地。四是大张旗鼓地举办“孔子诞辰纪念日”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中的孝悌忠信廉耻。

  为了表彰先进,树立榜样,全面推进“孝”文化教育,学校结合“雏鹰争章”活动,设立“孝星章”,每学期评选出若干名孝敬小标兵,授予“孝星奖章”,并组织相应的主题演讲或事迹报告会,号召全体师生向他们学习。

  四、成立社区留守儿童服务中心 保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

  为切实关爱城乡留守儿童,做好城乡留守儿童服务工作,确保留守儿童得到全面教育和管理,高霞社区成立了留守儿童服务中心,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生活保障,确保留守儿童合法权益不受侵害。通过建立学校,制定科学管理制度,选拔综合能力较强的优秀教师,开设专业班、综合班、全托班、特长班等教学班,广泛开展城乡留守儿童调查,建立规范的留守儿童档案,开展留守儿童教育研究,关注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和建立“家长”责任制,有效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真正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学校和老师则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注、鼓励、帮助。在安全上,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多予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大班级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

  五、三位一体凝心聚力,谱写文明建设新篇章

  为了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我校找准结合点,依托社区、家长学校、校董会等途径,提高认识,强化责任,工作互动,典型引路,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和谐氛围。如策划“未成年人保护法集中宣传日”活动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专题宣讲活动,联合社区居委会、关工委、老人会,组织校园小记者、志愿者,面向学生、教师、家长、社区分发宣传资料,不同层面开展学习宣传活动,推动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知识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形成全社会都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未保法》的良好社会氛围。社区关工委曾先后深入学校给学生做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小公民道德规范”等12个讲座,把500本家教材料和自编的“树五心,会十讲”等教育孩子的材料印发给家长。让家长明白,在家庭教育中,不能以家长的主观意愿要求、评价、衡量孩子的言行,要善于发现孩子自身的特点和优点,不要一味要求孩子做第一,只要孩子做正确的唯一;要做孩子精神世界的引领者,做孩子的指路明灯。为了保证每一个高霞学子(包括)不因贫困失学,学校联合社区两委会、关工委,以“走三门”(即走进病困生家门、走进学困生家门、走进问题学生家门)的形式真切地关爱着每一个高霞学子。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关工委为贫困生办理资助91人次,金额7万多元;为两名外地重病生送去慰问金6000元;为社区残疾人的子女送去助学金近4000元,帮姐弟俩顺利完成学业……这些充满温情的举动深深地温暖着每一个高霞学子的心灵,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个高霞学子的家长。此外,对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学校总会高调地把光荣榜、奖状、奖品等送到他们家,关工委也不例外,他们常为学优生购买奖品,为考入大学的青年、应征入伍的青年、全国竞赛中获得好成绩的学生以及到高霞社区参加社会实践的武汉大学学生赠送纪念品,勉励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种“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营造出浓浓的全社会关心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和谐氛围,有效地促进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教育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让未成年人的天空阳光普照!

上一篇:且以永日:安妮宝贝散文精粹 情爱世界邂逅神圣
下一篇:重大突发医疗纠纷事件应急预案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