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歌苓:作品被改编我有产后抑郁症 不期待十三钗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0-02-29
手机版

  

  严歌苓

  

  严歌苓新书

  严歌苓笑言对电影《金陵十三钗》不敢抱有期待:

  从《天浴》、《小姨多鹤》到《幸福来敲门》、《金陵十三钗》,严歌苓笔下的故事常成为影视剧改编的“香饽饽”。对此她表示,“有时候作品拍完后你根本不认识它。作品没人来买未必是坏事,买去了也未必是好事,唯一的好处是带来一笔收入。”

  严歌苓用“寄居者”来形容自己当下的状态,“我就像一只文学候鸟,几乎每年都要飞回祖国,休养生息,然后再飞走。”

  文/记者林芳图/扎西梅朵周米

  严歌苓是个多产的作家,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手快、脑子也快,“精力过剩”。眼下《金陵十三钗》的高潮还未完全掀起,她又推出了一部讲述家族史的小说《陆犯焉识》。

  “虽然我在国外生活二十多年,但瓤子还是中国人”

  小说讲述的其实是一个名叫陆焉识的人的故事,人物原型是她的祖父。严恩春20岁出国留学,25岁获得博士学位,是《德伯家的苔丝》中文版第一任译者。饱读诗书的他,怀揣教育救国的梦想,却不喜欢那时的圈子,不愿意结党营私。家庭生活也不甚如意,40岁时自己结束了生命。

  “祖父表面驯服,内心叛逆,内心和外表的冲突就让他活不了。”严歌苓说:“书中10%的篇幅是我对爷爷的印象和理解。”为写好这部小说,严歌苓三年来多次往返于主人公陆焉识盛年时流连的华盛顿、上海和其后半生的流放地西北大荒漠体察生活。

  《陆犯焉识》是严歌苓迄今为止最长的一篇长篇小说,她将之“归咎”为电脑创作的结果,“它是我第一部用电脑来写作的作品,电脑写作有一个特点,就是手不受脑子控制,打着打着就变成了40多万字,吓了我一跳,后来自己删了几万字。我想以后自己还是要回到原始写作时代,用铅笔在纸上一个字一个字写。”

  严歌苓说,这本书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在父亲离世前出版,“我爸爸在临死之前说,很想读到这部作品,一直到最后没有勇气给他看,现在我把这本书印漂亮了捧在手里看,但他已经去世了。”

  严歌苓的外表很“洋派”,但作品中中国味极浓。对此严歌苓笑称,“虽然我在国外生活二十多年,但整个瓤子还是中国人。我很喜欢写的是一段民族历史投射在小人物身上,相同的历史下不同人的命运和生活,这是我最感兴趣的东西。”

上一篇:感冒、流感、新冠肺炎傻傻分不清?
下一篇:《驴得水》原班人马用《半个喜剧》告诉我们,爱情不是请客吃饭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