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不忍直视的电影,比韩国伦理片尺度更大!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3-07-29
手机版

  别看社长平时大大咧咧,老给你们推荐一些限制级电影。

  恐怖片、惊悚片、悬疑片、爱情动作片……什么都不在怕的!

  但其实,有一类型的电影,社长还真是不太敢碰。

  那就是——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

  这类电影往往批判现实、揭露人性。

  把真实社会的阴暗面一股脑儿的呈现出来。

  时刻提醒着所有人,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地方正上演着你我不曾知晓的痛苦和丑恶。

  比如韩国电影《熔炉》。

  而今天社长要推荐的这部电影,被豆瓣网友称作是「超越《熔炉》的存在」。

  豆瓣评分8.8,好于95%的剧情片,却仅有4000多人看过。

  绝对的冷门佳片。

  ▼

  《总有一天》

  Der kommer en dag

  电影时间设定在1967年,距离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还有两年。

  一个单身妈妈独自养育着她的两个儿子。

  哥哥自大张狂,但非常勇敢,尤其照顾、保护他的弟弟。

  弟弟的腿脚有些不方便,因此特别向往太空。

  他酷爱航天知识,希望成为一名宇航员。

  随着两个孩子的长大,他们也变得越来越调皮捣蛋。

  打架、偷东西,还责怪妈妈没有给他们零花钱。

  而妈妈的身体也每况愈下,渐渐无力继续照顾两个孩子。

  出于无奈,两人被送去寄宿学校。

  噩梦也从此开始了。

  这里的校长是一个信奉暴力的男人。

  他坚信,唯有通过武力,才能够令孩子们真正信服,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

  两兄弟第一天来到学校时还不能适应这个状况。

  但很快校长就给他们上了一课——

  当校长听到弟弟宇航员的梦想时,立马有人恶狠狠地抽了他一巴掌。

  校长让兄弟俩去田地里搬石头,哥哥以弟弟腿脚不方便想要帮弟弟拒绝。

  立马又是一巴掌。

  “校长说的任何事情,不能顶嘴。”

  他们这样说。

  在这里,要做的,就是绝对服从。

  除了校长,老师们也对这种「体罚教育」心照不宣。

  两兄弟想要逃出这个鬼地方,结果被逮了回来。

  校长在操场教育两个孩子,房间里的新老师听到动静,问其他老师发生什么事了。

  对方见怪不怪的回答她:校长让他们搞清楚。

  孩子身体不适送到校医那里去,校医态度敷衍,只是走个流程。

  在他看来,只要孩子不死,就没事。

  还有舍监,会对学校里的孩子进行性侵。

  有天晚上,他把毒手伸向了弟弟。

  为了让弟弟妥协,他甚至卑鄙地威胁弟弟:

  「如果你不愿意,你的哥哥将会受苦。」

  结果就是弟弟几乎没办法走路。

  学校的老师们却不约而同的想将这件事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舍监将罪过推到跟弟弟同住的男孩们身上,校医说他已经检查过了没什么大问题。

  而校长,仅用一句“这种事不能再次发生了”,就将此事带过了。

  不过,这部电影最可怕的,还是生活在寄宿学校里的这群孩子。

  在长时间的耳濡目染之下,他们对待虐待已经习以为常了。

  他们冷漠、暴力,甚至会将自己的乐趣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听到弟弟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宇航员,他们嘲笑弟弟,欺负弟弟,让弟弟爬到高处。

  而他们,则在下面对弟弟扔石头。

  兄弟俩逃跑被抓,同学们排队扇他俩耳光。

  还有弟弟因为尿床,寒冬腊月光着身子站在操场上瑟瑟发抖。

  窗边围满了看热闹的同学,却没有一个人对他伸出援手。

  这里有一幕让社长很震惊。

  在弟弟尿床的前一晚,有一个同学刚刚被舍监性侵。

  他的表情痛苦,行动也尤为不便。

  但当看到弟弟尿床被老师发现时,他很快凑了上去,跟着周围的人一起起哄,欢呼雀跃的看着弟弟受罚。

  他的表情太过阴鸷,完全不像是一个孩子应该拥有的表情。

  这些孩子都把自己内心中的悲愤,撒到了自己的同伴身上。

  这里的老师成功将这些孩子塑造成了一个绝对服从、没有自我意识的机器。

  尽管后来有人想要拯救他们,他们也依然选择保持沉默。

  ▼

  前面也说了,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

  影片中的学校叫Godhavn寄宿学校。

  在六七十年代,这个学校打着 “学校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学生好” 的幌子,对男孩们进行残酷的体罚、虐待及性侵。

  而这一切,直到多年后的一份调查里才被揭露。

  这部电影难免会让人想起同类题材的《感化院》、《熔炉》、《素媛》。

  但与这三部不同的是,《总有一天》没有那么多直接血腥、暴力的镜头,也没有让人对整个世界产生绝望。

  它带来的更多是心灵上的震惊和痛感。

  以及无限的思考。

  是什么让这种学校生存如此之久?

  不负责的父母。

  影片里的很多孩子,都是处于被父母“抛弃”的状态。

  父母工作繁忙,没时间照顾他们,没时间来探望他们。

  可能每个月会写信过来,但信件中也是寥寥数语。

  大概意思就是「我很忙,但总有一天我会来接你回家的」。

  走形式的检查。

  上面派人来学校“突击检查”,但实际上早已与学校校长沟通好。

  所有孩子的伤痕得到处理和掩盖,让他们换上自己最喜欢的衣服,集体站在学校门口迎接检察官的到来。

  检察官在校长面前问学生:你喜欢这里吗?

  学生大声响亮微笑着回答:非常喜欢!

  正是因为家长与当局的疏忽,才让这样的毒瘤在我们眼皮底下存活如此之久。

  也正是因为家长与当局的疏忽,才让这样的毒瘤直到现在,仍在生生不息的繁衍。

  杨永信的「网络成瘾戒治中心」就是其中一个。

  在家长眼中,他以独特的“电击疗法” 拯救了一个又一个的网瘾少年。

  但在孩子的眼中,他是他们一生中,敢怒而不敢言的噩梦。

  ▼

  电影最后给了我们一个相对美好的结局。

  但在现实中,痛苦和伤害仍将继续。

  电影的末尾有字幕写道:

  直到今天,大部分曾在这里就读的人,还在依靠药物,缓解抑郁与恐惧。

  电影叫《总有一天》。

  里面的成人总把「总有一天」挂在嘴上。

  总有一天,我会来接你。

  总有一天,你会明白,我是为你好。

  总有一天,一切都会变好。

  ……

  可是,“总有一天”是什么时候呢?

  电影中的孩子等不到这一天了,于是站起来反抗。

  那么现实中的我们呢?

  还要等待所谓的总有一天,然后让这样的悲剧一次次上演吗?

上一篇:因一句台词被马自达告上法庭的梁家辉,成了MAZDA CX-50行也代言
下一篇:夏天吃白萝卜好吗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