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光合季:科技与人类未来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3-07-29
手机版

  遇事不决,量子力学;风格跳跃,虚拟世界;解释不通,穿越时空;不懂配色,赛博朋克;脑洞不够,平行宇宙;画面老土,追求复古;不清不楚,致敬克苏鲁。

  一、科学与技术

  科学是旁观,技术是控制和应用。科学是了解自然规律,技术是对规律的应用。

  科学和技术都是自古就有的。概括地说,科学是人类探索自然(后来也包括社会和人本身)寻求规律(真理)的过程和结果,其过程为科学研究活动,其结果为科学理论体系;

  而技术是人类为满足生活需要(由简单的衣食住行到后来复杂的社会需要)而改造自然的方法和手段,其方法即为技艺,其手段即为工具。

  原则上说,如冯·卡门所说的科学是探索已有的事物,技术是创造还没有的事物(大意),或者说科学追求的是发现,而技术追求的是发明。

  二、物竞天择

  自然选择→定向选择

  1、自然选择:

  自然法则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两种特性,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更容易留存,并将这种有利变异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

  人类已经有四万到五万年没有生物学意义上的变化了。我们用不变的身体和头脑建立起了所有的文化与文明。——古生物学家史蒂夫·古尔德

  自然选择的周期漫长,且受时空环境的限制。是否是有利突变,也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进化不可逆,一旦“误入歧途”,代价很可能是灭绝。

  2、定向选择:

  定向选择就是指生存环境的方向性选择(自然选择)或品种的人工定向选择。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随机的,但也绝非漫无方向,它与生存环境、生态功能以及生物的体制等均息息相关。

  亚当,我们没有给你任何固定的位 置或专属的形式也没有给你独有的禀赋。??你不受任何限制的约束,可以按照你的自由抉择决定你的自然,我们己把你交给你的自由选择?…你既不属天也不属地;既非可朽亦非不朽;这样一来,你就是自己尊贵而自由的形塑者,可以把自己塑造成任何你偏爱的形式。——皮科《论人的尊严》

  三、技术与伦理

  刘慈欣说过:技术对身体入侵产生的道德体系的改变难以想象。科学是中立的,技术的应用绝对不是中立的。

  2018年11月26日,贺建奎透露编辑婴儿基因。实验过程可以简单理解为,敲掉基因链的部分片段并对其做出修改。进一步引发了科技与伦理的思考。基因编辑带来的隐患:

  1、伦理

  2、脱靶

  3、被编辑的基因将随着遗传进入整个人类社会。

  4、木桶原理的打破,基因优选技术滥用。超级宝宝的诞生,个人私心和对优选技术的把控,家族垄断会否成为新常态。

  四、后科技时代哲学

  基础物理学理论发展的停滞,是否表明教育也有奇点临近。人类对技术的根本担心,是不可预见/意料之外的后果。

  概念补充:

  科林格里奇困境:除非一项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否则其影响不可被完全预测。如果一项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那么它就难以控制了。

  例如:

  1、特氟龙涂层:真实事件改编电影《黑水》

  2、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药 抗凝剂

  3、法国 协和 超音速

  自动机制 战略核轰炸机

  北美防空计算机 失控 终结者

  雪莱夫人 :《科学怪人》

  —·—·—·—·—·—·—·—·—·—

  奇点临近

  引用 @Pecker

  奇点理论(Singularity),科技的发展是符合幂律分布的。前期发展缓慢,后面越来越快,直到爆发。

  人工智能按照先进程度分为三种: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和超级人工智能。

  70年前,人类发明了第一台计算机,占地四室一厅,每秒能计算5000次。今天一只带在手腕上的苹果手表,计算速度都比第一台计算机快十几万倍。世界的变化越来越快,最终到达一个爆发的极点,在数学上,就叫做“奇点”。库兹韦尔在《奇点临近》中预测,“奇点”会在2045年到来。

  反对者认为,技术发展有极限,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停止。比如著名的摩尔定律:芯片的计算力每18个月翻一番,价格降一半。这个定律左右了科技界很多年,但最近也因为遇到物理极限,开始放缓。

  运用:我们今天应该做些什么?

  · 保持健康

  要保持健康,活到2045年,看看“奇点”那时候究竟会不会到来。

  · 努力赚钱

  万一2045年人工智能真的统治了地球,说不定要买伊隆·马斯克的船票,移民火星。

  · 关注科技

  科技让生活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商业人士一定要关注科技,才能抓住机遇。

  小结:认识奇点临近

  我们谈到人类生存的问题,话题虽远,但当这么多顶级精英都在讨论这个问题时,也许我们也应该至少开始了解,甚至关注。

  —·—·—·—·—·—·—·—·—·—

  参考资料:

  文献

  郁喆隽[1]《科技与人类未来》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宗教学系副主任,德国莱比锡大学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哲学与宗教学。因为讲课生动风趣,充满智慧,他被同学称为复旦大学“哲学小王子”。著有《神明与市民:民国时期上海地区迎神赛会研究》

  朱高峰:论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后续内容:

  揭秘:爱因斯坦E=mc2生命方程式

  肉体是最原始的状态

上一篇:《老友记》里瑞秋为什么不能接受罗斯 we were on a break 这个理
下一篇:原创38岁的佟丽娅气质真好,身穿深蓝长袖刺绣旗袍,复古优雅又有韵味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