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硕真题|客观题~题源Day33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3-07-30
手机版

  凯程法硕带你进入破解真题的原始视角——从考试分析中去寻求答案,追本溯源。看本文就等于做真题查阅《考试分析》找答案。除已经从最新版考试分析删除的考察内容外,我们提供的答案都是考试分析原文,把题与源联系起来,你将有柳暗花明之感。

  18.甲公司的董事长乙,指使公司经理丙欺骗银行,使公司获得贷款800万元用于经营。但因经营不善,造成银行 500万元贷款无法收回。关于本案,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2013单)

  A.甲公司、乙、丙构成共同犯罪,乙是主犯

  B.甲公司构成单位犯罪,乙与丙构成共同犯罪

  C.甲公司不构成犯罪,乙与丙构成共同犯罪

  D.甲公司构成单位犯罪,乙与丙是单位犯罪中的直接责任人员

  18.【解析】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是指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本罪中的骗取贷款行为与贷款诈骗罪的界限,其根本差别在于,贷款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本罪中的骗取贷款行为不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只是为了骗取贷款。另外,贷款诈骗罪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而本罪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贷款诈骗罪的犯罪对象是贷款,而本罪的犯罪对象中除了贷款以外,还包括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金融票证。(分析原文)

  【答案】D

  19.下列情形中,符合假释的罪刑条件的是( )。(2013单)

  A.甲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 年

  B.乙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 年

  C.丙因危险驾驶罪被判处拘役 6个月

  D.丁因参加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19.【解析】我国刑法规定的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因前述情形和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被减为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后,也不得假释。(分析原文)

  【答案】B

  20.甲公司明知乙受贿,仍提供银行账户帮助乙将受贿所得兑换成美元,汇往境外,并收取乙支付的高额“手续费”。对甲公司的行为应认定为( )。(2013单)

  A.受贿罪

  B.洗钱罪

  C.非法经营罪

  D.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20.【解析】洗钱罪是指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采用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的方法,从而使其“合法化”的行为。注意区分洗钱罪与窝藏、包庇罪以及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界限。洗钱行为实际也是窝藏、包庇罪以及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一种形式,但是,由于刑法已经将洗钱行为单独规定为一种犯罪,所以,洗钱行为只以洗钱罪定罪,而不再以窝藏、包庇罪或者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定罪。(分析原文)

  【答案】B

  41.下列选项中,属于犯罪不作为成立条件的有( )。(2013多)

  A.行为人负有特定义务

  B.行为人没有实施任何行为

  C.行为人未履行特定义务

  D.行为人能够履行特定义务

  41.【解析】不作为构成犯罪相对于作为构成犯罪,需要具备以下的前提条件:1.行为人负有某种特定的义务。这种义务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上的明文规定。(2)行为人职务上、业务上的要求。(3)行为人的法律地位或法律行为所产生的义务。(4)行为人自己先前行为具有发生一定危害结果的危险的,负有防止其发生的义务。2.行为人能够履行义务。3.行为人不履行特定义务,造成或可能造成危害结果。(分析原文)

  【答案】ACD

  42.下列选项中,符合刑法关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规定的有( )。(2013多)

  A.未成年人犯罪不构成累犯

  B.未成年人犯罪符合缓刑条件的应当宣告缓刑

  C.未成年人犯罪都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未成年人犯罪的可适用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42.【解析】犯罪发生时,犯罪人已满18周岁,这是构成累犯的主体条件。(A对)犯罪主体具有上述条件,而且是不满18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或者已满75周岁的人,就应当宣吿缓刑。(B对)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对)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D错)(分析原文)

  【答案】ABC

  43.甲于深夜到某办公大楼行窃时,被保安王某发现,王某拦住甲,甲将王某打昏,致其轻伤,随后逃跑。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2013多)

  A.入户盗窃

  B.犯罪既遂

  C.故意伤害罪

  D.抢劫罪

  43.【解析】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行为人实施盗窃、诈骗、抢夺行为,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具有下列几种情形之一的,以转化型抢劫罪定罪处罚:(1)盗窃、诈骗、抢夺接近“数额较大”标准的。(2)人户或者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盗窃、诈骗、抢夺后在户外或者交通工具外实施上述行为的。(3)使用暴力致人轻微伤以上后果的。(4)使用凶器或者以凶器相威胁的。(5)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分析原文)抢劫罪不以是否抢到了钱财为犯罪既遂的要件,只要主观上有非法占有财物的目的,客观上实施了暴力劫取的行为就是犯罪既遂。

  【答案】BD

  38.甲创作了一首歌曲,乙经甲授权后演唱并将该首歌曲收录在由丙公司为其录制的唱片中。丁网站站未经任何人许可,擅自将该唱片中的所有歌曲上传供网民免费下载。根据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丁网站( )。(2013单)

  A.侵犯了甲、乙的发表权

  B.侵犯了乙、丙的播放权

  C.侵犯了甲、乙、丙的复制权

  D.侵犯了甲、乙、丙的信息网络传播权

  38.【解析】著作权,亦称版权,是指著作权人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各项专有权利。著作权除具有知识产权的共同特征外,还具有权利内容的双重性和权利自动产生的特点。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表演者,包括演员、演出单位或者其他表演文学、艺术作品的人。表演者对其表演享有邻接权,表演者的邻接权包括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许可他人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表演并获得报酬。录音录像制作者对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享有许可他人复制、发行、出租、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并获得报酬的权利。(分析原文)甲有著作权,乙有表演者权,丙有录音制作者权,三人都有信息网络传播权。

  【答案】D

  39.市政公司在挖掘的坑道两侧设置了障碍物和夜间警示灯。某夜,甲酒后驾车,撞毁障碍物和夜间警示灯后逃逸。次日凌晨,乙骑自行车经过时摔入坑道受伤。乙的损失应当( )。(2013单)

  A.由市政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B.由甲承担赔偿责任

  C.由市政公司和甲承担连带责任

  D.由乙自己承担

  39.【解析】在公共场所或者道路上挖坑、修缮安装地下设施等,没有设置明显标志和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施工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分析原文)本题中,虽然是甲酒后驾车撞毁了市政公司设置的障碍物和夜间警示灯,但市政公司没有及时修复,保证他人行驶安全,可认定未及时采取安全措施,存在过错,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答案】A

  40.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下列情形可以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是( )。(2013单)

  A.某公司连续一年未发工资,致职工甲忧心忡忡

  B.某学校违反合同提前解聘教师乙,致其痛苦不堪

  C.某行政机关公布对工作人员丙的处分决定,致其精神萎靡不振

  D.某医院因失误致产妇丁抱错孩子,其抚养15年后发现真相痛苦万分

  40.【解析】侵权行为的精神损害赔偿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1.自然人因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人格尊严权和人身自由权遭受非法侵害时,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也可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精神损害赔偿。2.非法使被监护人脱离监护,导致亲子关系或者近亲属间的亲属关系遭受严重损害,监护人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3.自然人死亡后,其近亲属因下列侵权行为遭受精神痛苦,也可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精神损害赔偿:(1)以侮辱、诽谤、贬损、丑化或者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姓名、肖像、名誉、荣誉;(2)非法披露、利用死者隐私,或者以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隐私;(3)非法利用、损害遗体、遗骨,或者以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遗体、遗骨。4.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因侵权行为而永久性灭失或者毁损,物品所有人可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分析原文)

  【答案】D

  46.甲出国前将古琴、油画及电脑交乙保管。后乙将古琴出借给丙,将油画赠送给丁,将电脑出质给戊。甲回国后发现以上事实。甲有权( )。(2013多)

  A.要求丙返还古琴

  B.要求丁返还油画

  C.要求戊返还电脑

  D.要求乙承担违约责任

  46.【解析】保管合同,是指保管人保管寄存人交付的保管物,并返还该物的合同。无权占有是指欠缺本权的占有。《物权法》第34条规定,当所有人的财产被他人非法占有时,所有人或合法占有人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请求不法占有人返还原物,或请求法院责令不法占有人返还原物。质权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或财产权利交给债权人占有或控制,以此作为履行债务的担保,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得以该动产或财产权利的价值优先受偿的权利。(分析原文)甲乙之间形成保管合同关系,乙擅自处理保管物,无法归还,当然构成违约。乙将古琴借给丙,丙对古琴的占有是无权占有,同样油画的赠送也因缺乏物权所有者的肯定而是无权占有。善意取得要通过合理的价格取得,故此情形不属于善意取得。物权所有者甲可以行使返还原物请求权向丙、丁索回所有物。但根据债权的相对性,只有非法转质人乙可以向戊要回电脑,甲无法越过乙行使该权力,但甲可以要求乙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答案】ABD

  47.甲为自己房屋使用的便利与乙签订地役权合同,约定五年内乙不得加盖楼房,甲支付5万元。合同签订后,双方办理了登记手续。三年后甲去世,房屋由丙继承。同年,乙将楼房卖给丁,随后丁加盖楼房,遭丙阻止。在本案中( )。(2013多)

  A.丙无权制止丁加盖楼房

  B.地役权由丙享有

  C.地役权不因甲死亡而消灭

  D.丁有权要求乙承担违约责任

  47.【解析】地役权是指不动产的权利人,如所有权或使用权人,为自己使用不动产的便利或提高自己不动产的效益而利用他人不动产的权利。地役权的从属性意味着地役权不得脱离需役地而存在,不得单独处分,必须与需役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一同转移。《物权法》规定,地役权合同应当采取书面形式,地役权自地役权合同生效时设立。当事人要求登记的,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地役权登记;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分析原文)本题中,甲乙签订了地役权合同,甲对乙的楼房享有地役权,又办理了登记手续,可对抗不特定的善意第三人。甲去世后,丙继承了房屋,基于地役权的从属性,丙亦享有对乙楼房的地役权,乙将房屋卖给丁,由于该房屋已办理了地役权登记,因此丁亦需要继续负担地役权,现丁盖加楼房,丙有权以地役权人的身份加以阻止。

  【答案】BC

  48.甲因借款与乙签订房屋抵押合同,未办理抵押登记。其后甲又因借款将该房屋抵押给丙并办理了抵押登记。现甲不能偿还对乙、丙的欠款。根据我国民法相关规定( )。(2013多)

  A.甲、乙之间的抵押合同成立

  B.甲、丙之间的抵押合同成立

  C.乙享有抵押权

  D.丙享有抵押权

  48.【解析】合同的一般生效要件是:(1)当事人缔约时有相应的缔约能力。(2)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强制性法律规范及公序良俗。以不动产、不动产权利以及正在建造的建筑物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登记,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立。(分析原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十五条规定:“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第一百八十七条规定:“以本法第一百八十条第一款第一项至第三项规定的财产或者第五项规定的正在建造的建筑物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登记。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立。”本题中,甲与乙只签订抵押合同,未办理抵押登记,则房屋无法认定抵押于乙名下,但抵押合同有效;甲与丙签订抵押合同,并办理抵押登记,抵押合同生效,抵押权亦成立。

  【答案】ABD

  46.下列关于我国法律渊源的说法,正确的有( )。(2013多)

  A.少数民族的习惯是非正式的法律渊源

  B.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在澳门属于根本法

  C.我国已经加入的国际条约具有正式法律渊源的地位

  D.按照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国际惯例属于正式的法律渊源

  46.【解析】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渊源。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属于基本法律,它不同于一般法律的特点在于它只适用于特别行政区。当代中国的法律渊源比较复杂,对作为主体,即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内地的法律渊源而言,可以概括为以宪法为核心、以制定法为主的法律渊源。正式意义上的渊源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的法律、行政规章、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等。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那些具有法律意义的准则和观念,这些准则和观念尚未在正式法律中得到权威性的明文体现,如正义标准、理性原则、公共政策、习惯、学说等。(分析原文)

  【答案】ACD

  47.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社会法部门的有( )。(2013多)

  A.彩票法

  B.知识产权法

  C.劳动合同法

  D.法院组织法

  47.【解析】社会法是指调整国家在解决社会问题和促进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的主要功能是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事业发展。该部门的法律规范主要包括: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规范,如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等;维护社会稳定的法律规范,如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法律规范,如环境保护法、能源法、自然资源保护法、生态法等;促进社会公益的法律规范,如社区服务法、彩票法、人体器官与遗体捐赠法、见义勇为资助法等;促进科教、文卫、体育事业发展的法律规范,如教师法、科技进步法、义务教育法、教育法、卫生法,等等。(分析原文)

  【答案】AC

  48.关于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之间的区别,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2013多)

  A.法律原则的适用范围比法律规则更广

  B.法律规则一般较具体,法律原则比较抽象

  C.法律规则相互冲突时,法律原则可以成为解释法律规则的依据

  D.法律规则是司法裁判的依据,法律原则不能直接在司法过程中适用

  48.【解析】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在内容、适用范围、适用方式和作用上存在区别:在内容上,法律规则的规定是明确具体的,而法律原则不预先设定明确的、具体的假定条件,更没有设定明确的法律后果,其要求比较笼统、模糊。在适用范围上,法律规则只适用于某一类型的行为,而法律原则具有宏观的指导性,其适用范围比法律规则宽。在适用方式上,法律规则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的,如果一条规则所规定的事实是既定的,或者这条规则是有效的,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接受该规则所提供的解决办法。而法律原则的适用则不同,它不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的,当两个原则在具体的个案中冲突时,法官必须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及有关背景在不同强度的原则间作出权衡。不同强度的甚至冲突的原则都可能存在于一部法律之中。在功能上,法律原则是法律规则的本源和基础,它们可以协调法律体系中规则之间的矛盾,弥补法律规则的不足与局限,它们甚至可以直接作为法官裁判的法律依据。(分析原文)

  【答案】ABC

  49.2012年6月我国完成铁路运输法院移交地方的改革工作,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2013多)

  A.这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

  B.这有利于司法机关摆脱相关部门利益的干扰

  C.这符合宪法关于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的定性

  D.这符合宪法关于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原则

  49.【解析】铁路运输法院原来是独立的专门法院,现在移交地方,首先是有利于司法公正,有利于将铁路运输法院置于人民法院的组织系统监督之下,避免了利益部门的干预,因此AB 项正确。但铁路运输法院的改革并没有超出法院原有的组织系统,仍然是适用法律的专门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维护法律尊严,实现打击敌人、惩罚犯罪、保护人民、调解纠纷的国家职能。所以CD 项正确。

  【答案】ABCD

  50.下列关于法的价值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有( )。(2013多)

  A.法的价值影响人们的法律实践活动

  B.法律的各种主要价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

  C.与法律原则相比,法律规则更能体现法的价值

  D.除了正义、自由与秩序外,不存在其他法的价值

  50.【解析】法的价值是法存在的伦理正当性依据,它构成一个社会的法律主体尤其是法律职业人的精神存在的核心成分,直接决定着该社会的法律主体的法律思维方式与法律实践。法的各种价值包括基本价值之间有时会发生矛盾,从而导致价值之间的相互冲突。法的主要价值:秩序;自由;平等;人权;正义;效率。(分析原文)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一样能体现法的价值,且更体现法的价值。

  【答案】AB

  27.我国法律规定,国家建立基本养老、医疗、工伤等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力此项规定体现的宪法权力是( )。(2013单)

  A.劳动权

  B.财产权

  C.社会保障权

  D.休息权

  27.【解析】社会保障权是指社会成员为了维护人的有尊严的生活而向国家要求给付的权利。广义的社会保障权认为,社会保障权属于一般性的权利,只要是符合条件的公民都可以无条件享有,权能领域范围比较广,涉及医疗、养老、保险基本住房等基本生活领域。(分析原文)

  【答案】C

  28.下列关于中央国家机关职权或相互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2013单)

  A.最高人民法院对全国人大负责

  B.中央军委主席须向全国人大报告工作

  C.国务院制定行政法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

  D.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决定省级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

  28.【解析】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对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吿工作。(A对)中央军委主席对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从而确认中央军委在中央国家机关体系中从属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法律地位。(B错)国务院的职权也就是国家的最高行政权,根据《宪法》第89条的规定,有如下几个方面:1.法规制定权。包括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的权力。2. 提案权。3. 领导权。4. 管理权。5. 任免权。6. 行政区域划分权。7. 紧急状态决定权。8. 其他职权。(C错)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国务院有权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部分地区进人紧急状态。(D错)(分析原文)

  【答案】A

  29.下列关于国家主席的表述,正确的是( )。(2013单)

  A.国家主席由全国人大决定产生

  B.国家主席的任职年龄须年满40周岁

  C.国家主席缺位时,由副主席代理主席职位

  D.国家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活动

  29.【解析】国家主席、副主席必须年满45周岁。国家主席、副主席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AB错)根据《宪法》第84条的规定,在任期届满前,国家主席缺位时,由副主席继任;副主席缺位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补选;国家主席、副主席都缺位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补选,在补选以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暂时代理主席职位。(C错)国家主席对外代表国家,进行国事活动。(D对)(分析原文)

  【答案】D

  52.下列选项中,属于美国联邦政府宪法原则的有( )。(2013多)

  A.议会至上

  B.有限政府

  C.分权制衡

  D.联邦与州的分权

  52.【解析】在美国宪法正文中,主要体现了以下几项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和有限政府原则,权力分立和制约与平衡原则,联邦与州的分权原则,对军队的文职控制原则。

  【答案】BCD

  53.下列关于宪法优位的说法,正确的有( )。(2013多)

  A.法律必须受宪法的约束

  B.行政法规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C.国家机关的行为必须有明确的宪法依据

  D.宪法优位要求在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的关系上遵循法律优位原则

  53.【解析】宪法优位。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法律必须受宪法拘束。也就是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必须受到宪法的约束,而不能与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这就是宪法优位。为了确保一个国家法制的统一,宪法优位还进一步要求在行政和立法机关之间的关系上要遵循法律优位原则,也就是说行政机关的一切行政行为或其他活动都不得与法律相抵触。作为抽象行政行为的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作出。(分析原文)宪法的规定是抽象的,多层次的,不可能每一国家机关的行为都有明确的依据,C项错误。

  【答案】ABD

  54.国务院制定的《个体工商户条例》第一条规定:“为了保护个体工商户的合法权益,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加强对个体工商户的监督、管理,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扩大就业中的重要作用,制定本条例。”该规定的宪法依据包括( )。(2013多)

  A.国家鼓励、指导和帮助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B.国家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C.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D.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54.【解析】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分析原文)

  【答案】BCD

  32.我国的奴隶制五刑为( )。(2014单)

  A.笞、杖、徒、流、死

  B.昏、墨、贼、赎、鞭

  C.墨、劓、剕(刖)、宫、大辟

  D.折杖、充军、刺配、迁徙、凌迟

  32.【解析】五刑起源的记载最早见之于《尚书》,其中认为五刑最早源于苗民的说法较为流行,《尚书?吕刑》说:“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杀戮无辜。”华夏族在征服苗民后,袭用其刖、劓、剕、黥等肉刑,加以损益,形成了墨、劓、剕、宫、大辟等五种刑罚,并使之成为常用的刑罚体系。(分析原文)

  【答案】C

  33.西周时,通过察言观色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审判方式称为( )。(2014单)

  A.三刺

  B.三赦

  C.五过

  D.五听

  33.【解析】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西周总结出一套"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的经验,即运用察言观色进行审讯,以判断当事人陈述的真伪。“五声"亦即"五听”。(分析原文)

  【答案】D

  34.下列关于《法经》的表述正确的是( )。(2014单)

  A.《法经》的作者是商鞅

  B.《法经》将“名例”列为首篇

  C.《法经》确立的九篇体例为后世法典所继承和发展

  D.《法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成文法典

  34.【解析】为保证变法的顺利进行,李悝“撰次诸国法",即考察各国成文法,吸收各国立法经验,制定颁布了成文法典《法经》。在篇目结构上,《法经》共有六篇:《盗法》《贼法》《网法》《捕法》《杂法》《具法》。《法经》作为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成文法典,在中国立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分析原文)

  【答案】D

  35.下列关于秦朝立法指导思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2014单)

  A.秦朝的立法强调“兼爱”“非攻”

  B.秦朝的立法强调“缘法而治”和“法令由一统”

  C.秦朝的立法体现“无为而治”的老庄核心思想

  D.秦朝的立法提倡“德治”“礼治”和“人治”

  35.【解析】秦朝的立法指导思想大致可概括为: 其一,“缘法而治”。强调以君主为至高无上的权威,以法律作为判断是非曲直、决定行止赏罚的唯一标准,主张君主依据法律治理国家,反对礼治原则。其二,“法令由一统”。全国实行统一的法律令,“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编",并且“法令出于一”,立法权掌握于君主。其三,严刑重法。秦朝推行“专任刑罚”的政策,使“法令诛罚,日益深刻”,通过“深督轻罪”使“民不敢犯”,达到巩固专制统治、“以刑去刑”的目的。(分析原文)

  【答案】B

  如果前期你已经做过真题一遍及以上,那么是时候跟着我们“升级”了。站在巨人肩膀上,你需要自己成为巨人!下功夫,训练自己;待上考场,一切都是轻车熟路!

  我们一个完整周期大概60天,范围包括06——19年的真题,复习量每天23个题(有时22个题)。如果你想加大复习量或加快周期,建议你自行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利用我们这篇文章,比如今天下午看一遍,明天再看一遍。希望你可以坚持下去,收获有多大全在于你自己,我们只能送你到这里了!

  考研咨询:

  薇薇学姐:kcfashuo666

  小在学姐:1159325447

上一篇:高血压的血压值一般分为几个等级,如何降血压?
下一篇:2017韩国理论《美丽的妈妈》 高清完整版免费在线观看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