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265xx.com/res/images/mobile.png)
睡前拖延症是怎么一步一步拖垮成年人的?
Via:pixabay以下为朗读小姐姐全文音频
作者 | Janosch Deeg翻译 | Caroline审校 | 酷炫脑主创朗读 | 鸽仔美工 | 老雕虫编辑 | 加薪
什么是睡前拖延症?它如何产生又如何影响我们的身体?
我很快就会睡着。我只需要再回复一条微信消息--并查看朋友圈、微博和抖音。我已经把手机抓在手里了,所以我相信自己可以马上就做完这些事。不一会儿,一个小时就过去了,甚至可能已经过去了两三个小时——早就过了我的睡觉时间。
你对上述描述是否感到熟悉?事实上,这种现象有一个名字,它被称为睡前拖延症。它意味着推迟睡觉时间,往往会导致睡眠不足的问题。这个术语在2014年由荷兰社会和行为科学家Floor M. Kroese首次使用。它被赋予了以下的正式定义:
第一, 入睡是主动推迟的;
第二, 缺乏一个有效的理由来熬夜;
第三, 能够意识到推迟睡觉时间可能会产生负面的后果,但还是这么做了。
当然,你不一定需要是因为看手机而晚睡才算拖延,电视或电脑可能也有同等作用--例如,你在看一集又一集的连续剧,或者无法从电子游戏中抽身出来。理论上,许多其他活动也可以阻止人们上床睡觉,例如阅读或锻炼。然而,这种现象只是在电视、手机和电脑出现后才上升到突出的位置。因此,专家们认为,电子设备及其多种娱乐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它的出现。
图源互联网
睡前拖延症发生的频率还不清楚,因为还没有关于这个问题的明确研究。但是克罗斯和她的同事在2014年在线发表的少数研究之一,至少表明这种行为是普遍存在的。他们中的许多人因此在两天或更多的日子里在白天感到疲劳。很多人都表示在一个或多个日子里比他们想要的更晚睡觉,他们自己的行为被评为不符合常态的。
来自美国的数据表明,不仅仅是荷兰人在睡觉前经常拖延时间。维也纳大学的心理学家Jana Kühnel和她的两位同事在《心理学前沿》上发表的一项2018年研究表明,睡前拖延症在德国也很普遍。根据这项研究,德国人推迟睡觉的频率与荷兰人一样。然而,现在做出任何结论性的声明还为时过早,因为Kühnel解释这项调查并不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人口样本。
虽然个体所需的睡眠量差别很大,但睡眠研究人员建议成年人每晚睡七到九个小时。据此衡量,近一半的18岁及以上的德国人晚上的休息时间可能太短,这是由Statista全球消费者调查公司在2021年对1000名参与者进行的调查所表明的。大约三分之二的受访者在工作日每晚平均睡5至7小时。15%的人得到了七到八个小时。只有3%的人在工作日达到8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儿童和青少年也没有足够的睡眠,正如德国的儿童健康基金会在3月发表的一份声明中所感叹的那样。该基金会说,八分之一的12至17岁的青少年,建议睡眠时间在8至10小时之间,但他们长期缺乏睡眠。
睡眠过少的原因可能有所不同。根据德国睡眠协会(DGSM)的数据,20%到30%的德国人患有偶尔的睡眠障碍,6%的人患有慢性的睡眠障碍。然而,对于其余的人来说,其他因素是负责任的,包括那些他们自己可以影响的因素。在2017年的一项德国调查中,最常提到的晚睡的原因是夜间的媒体消费。就其受访者实际上想早点入睡而言,这些人因此是在进行睡前拖延症。
睡前拖延有时被称为 "报复性睡前拖延",这个术语应该是起源于中国。但是Kühnel建议不要交替使用这两个术语。在她看来,报复性睡前拖延症与拖延症毫无关系。一般来说,拖延症描述的是将被认为是紧急和必要的活动或任务--例如打扫卫生或写论文,或是去做其他优先级较低、不那么必要的事情,例如玩电脑游戏或看电视的行为。相反,Kühnel认为报复性睡前拖延症是"有意推迟上床睡觉",这就是为什么她认为拖延症这个词在这里没有意义。据推测,在中国的情境下,加入 "报复 "一词是因为员工往往每周工作72小时,而晚睡是他们保持对自己生活控制的唯一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熬夜是对白天不能做事的 "报复"。
Via:《Adadventure time》
缺乏自制力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使人难以早睡?睡前拖延症也可能与性格有关。例如,Kroese和她的同事在2014年的论文中已经提出,睡前拖延和自控力之间存在联系:研究人员写道,自我调节能力较差的人也报告说睡前拖延的情况较多。
此外,研究人员发现,特别是那些睡前拖延的人还倾向于以其他方式拖延事情。克罗兹和她的同事在2016年出版的《拖延、健康和幸福》一书中指出,对此最简单的解释是一个共同的潜在人格特征,即低自制力。低自制力会导致推脱乏味的任务,而倾向于去完成更有趣的活动。许多其他出版物也涉及缺乏自我控制的概念,并将其作为睡前拖延的一个主要原因。
如果自我调控失败,就会出现 "意图-行为差距",即意图和实际行为之间的差距。当涉及到促进健康的行为时,这种情况相对经常发生--想想那些真正想多运动、吃得更健康或戒烟的人,但却没有这样做。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人员已经多次研究过 "意图-行为差距"。
Via:《Adadventure time》
睡眠时间型的影响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相信睡前拖延症仅仅是一个自我控制的问题。在2018年的《心理学前沿》研究中,Kühnel和她的两位同事调查了来自不同行业的总共108名员工的自控力对睡前拖延的影响。这三位心理学家还仔细研究了另一个因素:测试对象的时间类型。
结果显示,晚期时间类型比早睡类型更容易在工作日出现睡前拖延症。Kühnel说,晚睡型的人必须在早上早起去工作,他们被迫适应实际上更适合早睡型人的时间表。但由于他们在晚间会感到疲劳,他们发现更早入睡更难,Kühnel补充说。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最终更经常地经历睡前拖延。"她解释说:"我们的发现与普遍的观念相矛盾,即睡前拖延主要是缺乏自我调节资源的结果。
2019年,两位波兰研究人员寻找了可能促进睡前拖延症的其他可能影响因素。研究人员发现,其发生与他们的研究参与者的居住地、教育水平或家庭状况(如是否与伴侣或孩子一起生活)之间没有显著关系。然而,女性倾向于推迟入睡的频率比男性略高,学生的情况也是如此。
图源互联网
严重后果
从临床角度来看,睡前拖延并不总是有问题的。只有当当事人因其行为而经常睡眠过少时,这一现象才会对健康产生影响。晚上休息太少的影响在第二天是最直接明显的:一个人感到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身体和精神上的表现都会下降。然而,更严重的是长期影响:长期睡眠不足会促进心血管疾病、肥胖、糖尿病或抑郁症。
研究还表明,即使是轻微的睡眠不足也会损害免疫系统。青少年也需要足够长的夜间休息,以使大脑正常发育。睡眠太少会导致他们长期的认知问题。此外,睡眠不足会恶化自我调节,这会进一步增加拖延的倾向,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来自中国的研究提供了证据,大学生中抑郁症状的高比例也可能与睡前拖延有关。根据2020年的一项研究,中国有抑郁症症状的人推迟睡眠的次数明显多于没有症状的人。特别是,严重的抑郁症症状显示与睡前拖延有明显的联系。
2021年的另一项中国研究显示,过度使用智能手机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与睡眠质量和抑郁症状相关。而同年的一项研究显示,有 "智能手机成瘾 "的男女学生更有可能与抑郁症和焦虑症作斗争,更有可能推迟上床。那些自制力低的人尤其受此影响。
图源互联网
行为与意图相一致
那么,当下一集电视剧在深夜向你招手,或者手机上有那么多诱人的信息滚滚而来时,你该怎么办?Kroese和她的同事们在2016年的书中写道,你的目标不需要是每晚至少睡8个小时或总是在12点前睡觉。相反,明智的干预措施应该帮助患者使他们的行为与他们的意图相一致。在这样做的时候,首先要承认晚睡会产生负面影响。Kroese和她的合著者建议提高对睡眠不足对健康和幸福的后果的认识。虽然许多人报告说晚上休息时间太短,经常感到疲倦,但他们通常不认为早睡是一种解决办法。所以应该提醒他们,即使是这样一个相对简单的行为改变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Kroese还建议改变晚上的生活习惯和睡眠偏好。例如,你可以问自己,你到底什么时候想睡觉,你打算做什么。在此基础上,可以为睡觉时间设定具体目标。
此外,有证据表明,健康的睡眠卫生也有助于防止推迟良好的夜间休息。这种习惯包括睡前不做刺激性活动,并保持有规律的睡眠-觉醒节奏-所有这些对睡眠障碍也是有效的,在这些障碍中,患者要么发现难以入睡,要么经常醒来,长时间躺着。
对自己施加明确的规则也是有意义的。例如,你可以采取在卧室里不使用手机的规则,或者在一定时间后持续关闭所有电子娱乐媒体和灯光。一般来说,将环境设计成不总是存在诱惑的方式也有帮助--例如,总是将电脑放在书房或只在客厅设置电视。心理治疗师还建议在白天为愉快的活动和放松创造更多的自由空间,这样你就不必等到晚上通过过度的屏幕时间来恢复,因为第二天你就会为这种娱乐形式付出代价,从长远来看,这种代价会越来越高。
因此,关掉电视,收起手机,闭上眼睛吧。
Via:《辛普森一家》
参考文献(点击滑动查看)
1.Guo, J., Meng, D., Ma, X., Zhu, L., Yang, L., & Mu, L. (2020). The impact of bedtime procrastination on depression symptoms in Chinese medical students. Sleep and Breathing, 24(3), 1247-1255.2.Geng, Y., Gu, J., Wang, J., & Zhang, R. (2021). Smartphone addiction and depression, anxiety: The role of bedtime procrastination and self-control.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93, 415-421.3.Banks, S., & Dinges, D. F. (2007). Behavioral and physi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sleep restriction. Journal of clinical sleep medicine, 3(5), 519-528.
酷炫脑长期征集脑科学、心理学类文章,欢迎投稿
投稿请发邮箱:2829023503@qq.com
点这里,让朋友知道你热爱脑科学
上一篇:全是假的!这些涉沪谣言你信了吗?上海今年共查处造谣传谣人员258人
下一篇:湖南一县纪检组长与未成年人开房被双开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
- 获奖影评赏析|《阿丽塔·战斗天使》
- 人生必看十部好看的纪录片(十部必看的现实主义纪录片)
- 日本十大禁欲动漫盘点:唯美霸道下的污镜头
- 墨西哥大麻即将合法化,美媒:美国夹在两个“卖大麻的邻居”之间
- “和合”文化背景下昭君文化的价值生成
- 马来酸阿法替尼片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
- 原创《满城尽带黄金甲》:喧哗与沉静的戏台,道德与伦理的悲歌
- 裴旖旎
- 隐适美附件又掉了,从第一天掉了2颗,第二天掉了1颗,今晚我还戴牙套吗?
- 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好作品是如何炼就的
- 狗头萝莉出摊卖煎饼大家怎么看?
- 记者的职业伦理:我该何时放下相机
- 绝命毒师电影,「蚁人」改造DNA,首部Netflix华语剧...10月流媒体片单
- 这是一部非常独特的「成人动画」,少儿不宜
- 高分电影推荐!六部直击人性黑暗面的韩国片!部部引人深省!
- 2022天津解放军464医院整形美容中心整形价格表(价目表)全新发布
- 精 [电影推荐]一再婚女人因拯救女儿,让两个家庭面临人性考验,此电影令人感动
- 缓冲晶体溶液与生理盐水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影响:SPLIT随机临床试验
- 未成年人千万别看这部片子,简直太变态了!!!
- 生态在文学中的位置
- 与3800多名女性发生过关系,世界小电影之王,终于那啥了
- 新加坡电影《爸妈不在家》爆冷获多项金马奖
- 调查称52%受访者认为国产电影色情暴力问题严重
- 红楼梦初中读书笔记
- 家庭伦理剧,小品剧本《家庭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