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265xx.com/res/images/mobile.png)
10种常见的逻辑陷阱
你听过匹诺曹的故事吗?故事中说,一旦匹诺曹开始说谎,他的鼻子就会变长。
那么,如果匹诺曹说“我的鼻子会变长”会发生什么呢?
如果匹诺曹的鼻子变长了,说明他说了真话,但好像也能证明他说了假话,那么,事实到底应该是怎样的?我们很难给出明确的答案,因为这属于逻辑陷阱。
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其实会遇到很多逻辑陷阱,它们不易被察觉,但是经过仔细思考之后就会发现漏洞。所以,熟知逻辑陷阱是一种非常关键的沟通必备技能,学会甄别沟通中的逻辑陷阱,才能尽量避免在沟通中被对方“牵着鼻子走”,或是当对方提出一个问题时,我们明知道是谬论却无力反驳。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常见的十大逻辑陷阱。
以偏概全,是指只看到了事物的局部,却以此来概括事物的整体。
比如我们熟知的成语典故:盲人摸象。
这个故事中说,有的盲人摸到了大象的牙齿,就认为大象长得像萝卜;有的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耳朵,便说大象长得像簸箕;还有的盲人摸到了大象的头部,就以为大象长得石头……
很明显,这些答案都不对,我们不能只了解事物的某一部分,就胡乱猜测,很轻率地对整体做出判断。
以生活中的例子来说,如果我们遇到了一个不负责任的老师,便认为所有的老师都没有责任心,这种想法就是典型的以偏概企。
预设谬论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逻辑陷阱,它公让你不自觉地陷人“坑中”。
比如,你已经是35岁的女性了,还没有孩子,是不是很苦恼?
这个问题看似在询问“是不是很苦恼”,但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已经设下了一个谬论:35岁的女性不应该没有孩子。
还有许多男性同胞会比较苦恼的问题,比如,女朋友会经常说:“我减肥又失败了,该怎么办?”一般情况下,十分耿直的男生会顺着对方的逻辑回答:“无论你多胖都很好看。”
听到这种答案,对方并不会很开心,因为你的回答中隐含了一层意思:你现在的确很胖。
所以,遇到这类逻辑陷阱要注意避开,可以参考的回答是:“你一点都不胖。”
不当类比, 是将两个部分相似的事物,当作完全相同的事物做出类比。
例如,当公司正在考虑是否要挑战一个有风险的项目时,可能有人这样说:“乌龟把头伸出龟壳外才能前进,同理可得,公司只有敢于冒风险才能发展壮大。”
这句话很明显是一个不当类比式的逻辑陷阱,因为乌龟和公司并不是可以直接拿来做比较的两种事物。
按照这样的逻相,我们可以反驳:“公司是否也应该像乌龟一样,行动缓慢,遇到问题就把头缩进壳里?”
简单归类,就是把本是系统且金面的东西过分简单化。例如,当我们吃到一份美味的火锅时,便问厨师:“用的什么火锅底料做出这么好吃的味道?”
这句话很明显是将非常专业的问题,过分简单化了。火锅好吃并不仅是因为火锅底料,还要涉及食材、火候、器具、烹饪技巧等。
就像摄影师不会喜欢被人问:“这张如此好看的照片,是用什么品牌的相机拍摄的?”
因为一个专业的摄影师在摄影之前,会布景、采光、构图,考虑主体物的特征,以及想要表达的主旨,这并不是单凭一个相机就能完成的。
乱赋因果,是指将那些有先后顺序的事情,强行连接在一起当作因果关系。
这个逻辑陷阱在朋友圈中很常见,比如许多“疯传”的文章。有这样的标题:“不转不是中国人!”
但我们是中国人的事实,并不会因为是否转发这篇文章而改变,这就是强行将没有任何联系的事情关联在一起, 构成一个逻辑陷饼。
再比如,当我们正在观看比赛时,同事突然也坐在一旁观看, 接着这场比赛便输了。于是,我们将“比赛输了”这个结果强行安在同事身上,因为你突然过来,所以比赛输了。
其实,这两者之间只有先后顺序,并没有逻辑关系。 生活中,我们在与朋友开玩笑时,会经常使用这个方法,但在职场中与人对话时要避免落进对方的圈套中。
树稻草人,意思是先将对方的观点曲解,再进行反驳,就像是攻击一堆毫无还手能力的稻草人一样。
例如,观点是啤酒厂的广告让未成年人开始喝酒,但许多未成年人在饮酒后,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所以,电视台不应该播放啤酒厂的广告。回答是人们是不可能放弃喝酒的,人类饮酒的历史很长,全世界的人民都爱喝酒。
这个回答中的“稻草人”就是“人们应该放弃喝酒”。
观点中并没有要求所有人放弃喝酒,只是要求电视台禁播啤酒厂的广告,以免让未成年人学会喝酒,但在回答中,直接将意思曲解为“所有人都不应该喝酒”。
这种逻辑陷阱在沟通中经常出现,所以要在沟通中仔细倾听对方发言,快速找出对方的破绽,跳出逻辑圈套。
人身攻击,可以直接从字面意思来理解,也就是根据个人的主观判断,对他人进行言论攻击,通过抹黑和贬低对方的方式,证明对方一定是错的。
例如,当我们的公司里发生盗窃案时,排除外人作案的可能,收嫌疑人锁定在内部员工中。如果按照人身攻击的逻辑来思考,就会首先把公司中经济条件不太好、工作不努力的人作为怀疑对象。比如, “他没有钱,工作也不认真,还是个酒鬼,一定是他做的。”
这种逻辑陷阱,是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尽量避免的,很容易给他人造成严重的伤害。
滑坡谬误,是指用一种非常夸张的方式,将因果关系连接起来,把“可能”变为“绝对”,喜欢把事情往最极端的方面去引导。
相信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小时候许多父母都会这样教育子女:如果你这次期末考试不能进入全班前5名,就无法进入重点高中,那样就会考不上理想的大学,也找不到一个好工作,最后只能去工地做苦力。
这样的逻辑在生活中经常遇到,许多人会顺着这个逻辑陷入恐慌里,但其实,这就是一个滑坡谬误式的逻辑陷阱。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许多,比如,上司对你说:“这个月的业绩完成不了,你就是部门里的最后一名,最后一名是无法在公司生存的,既然在公司待不下去,那就根本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只能混吃等死,被人瞧不起。”
虚假两难,是指将事物的其他可能性全都排除了,只提供两种选择。
说到这个逻辑陷阱,不得不提到一个令所有男士都害怕的问题:
“我和你妈同时掉进水里,你先救谁?”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虚假两难式的逻辑陷阱,如果在实际生活中真的遇到这种状况,我们可能会有不少解决方法。但这个问题却利用了逻辑陷阱,屏敝了其他选择,要求对方仅在两者之间做出抉择。
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尽量不要在两个答案中选择一个,而是要跳出逻辑陷阱,提出一个新的观点。
诉诸权威,是在提出想法时,加上“某专家”“某专业机构”,给自己的观点背书。
这种逻辑陷阱比较常见,因为大多数人都会信服权威。例如,许多不严谨的网络文章中会经常提到“据权威认证”“专家指出”“马云曾说”……
但实际上,这些提到的“权威”跟文章中讲到的内容毫无关联,许多观点也并非出自这些专家、名人之口。但这类权威很容易迷惑住读者或听众,让人产生信任感。
以上就是我们常见的十大逻辑陷阱,熟知这些逻辑陷阱中的“坑”能让我们在与人交往时避免掉人对方的圈套里。但要谨记,切勿使用这些逻辑陷阱去欺骗他人,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我们都要以诚为本。
—end—
本文转自《精准表达:把话说到心坎里》,作者庞金玲。
上一篇:七四年属什么生肖?解析1974年农历生肖甲寅虎年
下一篇:土星云盘手机版下载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
- 获奖影评赏析|《阿丽塔·战斗天使》
- 人生必看十部好看的纪录片(十部必看的现实主义纪录片)
- 日本十大禁欲动漫盘点:唯美霸道下的污镜头
- 墨西哥大麻即将合法化,美媒:美国夹在两个“卖大麻的邻居”之间
- “和合”文化背景下昭君文化的价值生成
- 马来酸阿法替尼片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
- 原创《满城尽带黄金甲》:喧哗与沉静的戏台,道德与伦理的悲歌
- 裴旖旎
- 隐适美附件又掉了,从第一天掉了2颗,第二天掉了1颗,今晚我还戴牙套吗?
- 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好作品是如何炼就的
- 狗头萝莉出摊卖煎饼大家怎么看?
- 记者的职业伦理:我该何时放下相机
- 绝命毒师电影,「蚁人」改造DNA,首部Netflix华语剧...10月流媒体片单
- 这是一部非常独特的「成人动画」,少儿不宜
- 高分电影推荐!六部直击人性黑暗面的韩国片!部部引人深省!
- 2022天津解放军464医院整形美容中心整形价格表(价目表)全新发布
- 精 [电影推荐]一再婚女人因拯救女儿,让两个家庭面临人性考验,此电影令人感动
- 缓冲晶体溶液与生理盐水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影响:SPLIT随机临床试验
- 未成年人千万别看这部片子,简直太变态了!!!
- 生态在文学中的位置
- 与3800多名女性发生过关系,世界小电影之王,终于那啥了
- 新加坡电影《爸妈不在家》爆冷获多项金马奖
- 调查称52%受访者认为国产电影色情暴力问题严重
- 红楼梦初中读书笔记
- 家庭伦理剧,小品剧本《家庭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