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未成年人玩游戏,禁止刷短视频,以后建议禁止未成年人出生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3-07-31
手机版

  最近一位全国人大代表的提议引起了网络热议,并冲上了微博热搜第一位。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也尤为关注这一话题,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时,她建议国家全面停止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看到这个建议,我们先不看建议内容,“全面停止”这四个字格外的刺眼。

  大家上学的时候,很多人做选择题都有一个小技巧,如果选项中有“全面禁止”“绝对”这种词语,一般来说这种选项,基本都是错误的。

  按照小学知识,就可以初步判断,这个建议是有极大问题的。

  而且“全面停止向未成年人提供服务”意味着一刀切,

  孔子在几千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看来这位人大代表对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并不了解,全国如此多的青少年,居然想一刀切。

  “全面”一词,也显示出提出建议的这位女士思考方面的懒惰,并不想根据实际情况给出具体的解决办法。

  这个建议就和“全中国成年人主食只能吃大米”一样离谱。

  接着我们来看这位提出建议女士的履历。

  没有一项经历和未成年有明显的关系。

  这也是我们社会一个很大的问题,不知而说,不懂又要说。

  既然提游戏和未成年问题,

  未成年的心理、成长、教育,还有游戏的发展史,游戏对于未成年人到底有哪些影响,至少都要了解一下吧,这才能提出建议吧?

  他们不,他们只是根据自己的一厢情愿来说来做,把所有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而不管这些适不适合如今的时代,适不适合自己的孩子。

  从这一点来看,她甚至不愿意去了解自己的孩子,连一个合格的母亲都做不到。

  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现状是怎样的?

  很多家长为了维持自己的家庭,必须将绝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从而没有多余精力照看自己的孩子;

  还有很多家长由于自身的知识问题以及阅历限制无法正确地照看孩子;

  还有更多家长因为各种其他原因不能好好照看好自己的孩子。

  对于这些孩子而言,游戏是最廉价的娱乐方式,尤其是偏远地区。

  可见这位为人民提出意见的代表,根本不了解人民。

  堵住一条路,就应该给其他出路。

  所以我们面对这条提议,我们应该回答以下问题:

  1.全面禁止游戏后,未成年人有没有其他娱乐“替代品”?

  2.“替代品”是否会有更大的“副作用”?

  回顾人类发展,娱乐是作为一个人的基础生理需求,根据考古证据,数千年前,人类文明还在襁褓之中时,人类社会中就已经有娱乐活动了,那时娱乐就已经成为生存之外的主要诉求之一了。

  即使是一个成年人,在完成996的工作之后,在遵纪守法的情况下,也是需要有娱乐来释放压力的。

  孩子也是人,也有娱乐的需求,

  如今大面积的出现抑郁,这是这个社会的问题,是我们这些成年人的问题,不是孩子的问题。

  除了游戏,还有很多成年人提出未成年过度沉迷短视频,之前有一个调研就揭露了这个问题,

  不让孩子娱乐,不让孩子玩游戏、看。

  沉迷游戏、短视频固然有坏处,但没有任何方式是完美的。

  如果孩子不能玩游戏、刷短视频,自然会将娱乐转向现实世界,而现实世界可比虚拟世界危险的多。

  很多80后,90后应该清楚,没有游戏、短视频的童年是怎么过来的,很多孩子为了追求刺激,打架、斗殴、偷窃、抢劫,欺压同学,还有上山、下河。

  水库附近的农村,那一年会少谁家孩子又掉下没了的消息?

  如今未成年沉迷游戏、短视频,至少这类信息少了很多。

  所以游戏、短视频是如今未成年最安全、门槛最低的娱乐方式了。

  如果想要未成年不沉迷游戏、短视频也行,

  无论是城市的,还是农村留守儿童,

  给那些孩子们修建滑雪场、高尔夫球场、赛马场;

  定期开展帆船比赛和滑翔伞体验活动;

  旅行社免费组织前往挪威观赏极光、前往澳大利亚研究野生动物,参观法属圭亚那航天中心;

  邀请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与儿童对话,指点人生方向;与帕瑞纳天文台建立合作关系,指导留守儿童使用甚大望远镜,探索天文奥秘;

  开展留守儿童与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对话,探讨世界和平与发展话题;

  呼吁民族企业设相关立项目,为留守儿童业余时间提供比赛及课外活动。

  这样,谁还有时间沉迷游戏和短视频啊。

  绝对根治。

  “多年媳妇熬成婆”的道理体现在方方面面,自己成长起来后,就忘记了自己曾经的经历。

  成年人长大后就忘记了自己小时候是希望大人怎么对待自己的,这些成年人终究也变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模样。

  忘记了自己的来路,背叛了自己的过去,所以我们的教育,家庭关系很多都是一团糟。

  如果能想起自己小时候的模样,能够和自己的孩子换位思考,很多问题就会好很多。

  加上我们的文化一直强调的都是“存天理,灭人欲”,

  对待孩子,不让游戏,不让娱乐,只让学习,

  但可惜这种死板的教育方法在未来AI的冲击下将毫无意义,就像15世纪在神学院刻苦学习在如今看来毫无意义。

  什么时候我们的社会能将未成年首先当做一个人,当做一个主体来看待?

  正视未成年的需求和发展,而不是将成年人的一厢情愿强加给未成年人。

  如果再这样下去,禁止未成年打游戏,禁止未成年刷短视频,接下来禁止未成年人的一切娱乐活动,

  那么以后就禁止未成年人出生吧,别来这样的世界遭罪。

  事实上出生率也是这样的,我们只用了六七年的时间,出生率就下降了近一半,

  这么点时间就走完了其他国家几十年的路程。

上一篇:【普法课堂】姓名是想改就能随便改的吗?
下一篇:00后也看《灌篮高手》?这到底是谁的青春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