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鸠摩罗什:被人囚禁17年,2次被逼破色戒,圆寂后化为舍利子

栏目:娱乐资讯  时间:2023-07-31
手机版

  原标题:鸠摩罗什:被人囚禁17年,2次被逼破色戒,圆寂后化为舍利子

  佛学文化,在如今的中国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地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工作节奏越来越快,也越来越发现了自己内心世界和精神层面上的空虚。为自己的精神找一个寄托,为自己的生活找一份信仰,是很多人能够坚持下去的一个很大原因。而在现实的佛教徒心中,对佛学文化的信仰也许就可以支撑着他们闯过人生路上的许多难关。

  而说到佛学文化,最开始它诞生于古印度,后来在三教合一的潮流当中流入中国,并且传播开来。佛学文化在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一个人的推动作用,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高僧鸠摩罗什。鸠摩罗什出生在龟兹国,他从出生之日起就与佛学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从七岁开始出家,鸠摩罗什一直致力于佛学文化的传播。

  他被人囚禁在凉州整整17年,两次被逼着破掉色戒,前半生可谓是颠沛坎坷。但是他一直坚持本心,死后肉身也化为了舍利子,得后人供奉。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位高僧鸠摩罗什的故事。

  鸠摩罗什的出生,对于他的父亲来说,也许是一个错误。他的父亲是印度一位非常有名的得道高僧,一心向佛,对红尘俗事没有半点兴趣。可是偏偏在一次游历龟兹国的过程当中,他的父亲被龟兹国国王给看上了。

  国王有一位很疼爱的妹妹,貌美如花,聪慧端庄,国王一直想为妹妹寻找一个如意郎君。而眼前这位高僧,就是个非常好的选择。于是国王就把他扣留了下来,逼着他和妹妹成了婚。就这样,鸠摩罗什出生了。

  作为佛教徒的儿子,鸠摩罗什的出生并没有得到他父亲的祝福。不过,也许遗传这个东西真的是骗不了人的,仅仅只有两三岁的鸠摩罗什,就对佛学展现出了莫大的兴趣。更关键的是他还很有天赋,小小年纪就能够博览群书,对一些佛学道理也有自己的见解。

  恰恰在他七岁的时候,他的母亲选择了出家。与佛家结下的不解之缘的鸠摩罗什,也决定跟随母亲一起出家。于是就这样,鸠摩罗什成为了当时寺庙中最小的孩子。不过,虽然年纪小,他的表现却是最突出的,也在最快的时间内把自己的名号传遍了民间。

  宣传佛学文化,普度众生,一直被鸠摩罗什当成是自己的责任。所以成年之后,他就一直游历于世界各地,开设佛学讲座,向普罗大众宣传佛学文化。由于他自己的修行很高,而且言行高度一致,所以有越来越多的人逐渐信任鸠摩罗什。

  可是他的这段经历,在凉州戛然而止。原本当时统一中国北方的苻坚想要邀请鸠摩罗什来进行讲经,方便他控制人民的思想。可是在走到凉州的时候,苻坚却已经去世了。于是被派出去邀请鸠摩罗什的吕光,就在凉州这一带自立为王。

  而鸠摩罗什,自然而然也就被困在了凉州。他对老百姓的思想影响程度是很重的,所以吕光根本不敢随便把鸠摩罗什给放出去,只好变相的将这位得道高僧软禁起来。这一来二去,鸠摩罗什就在这里待了整整17年。

  在凉州的时候,鸠摩罗什丝毫没有觉得身陷囹圄,更没有恐惧和不安的情绪。既来之则安之,鸠摩罗什就在这里就地取材,把能够找到的佛学文献都找出来,自己进行翻译和解释。等到空闲之时,他又会请求吕光把自己放出去,继续他宣讲佛学的工作。

  长此以往,凉州当地的百姓都知道了鸠摩罗什这个人的存在。听过几回他的讲座之后,人们被这位高僧的人格魅力深深折服,高僧说什么就是什么。这种另类的思想统一,让吕光感受到了莫大的威胁。他必须要让鸠摩罗什出丑,毁掉对方的名声,他才心满意足。

  于是,吕光开始逼着鸠摩罗什亲近女色。因为他知道,对于他们这种出家之人来说,色戒是最重要的一个戒律。既然想要从人格上折辱鸠摩罗什,那让他破掉这个戒是最好的。

  在吕光的逼迫之下,鸠摩罗什别无选择,只能和对方硬塞给他的女人结婚。于是在那一天,鸠摩罗什破掉了色戒。不过这并不影响他内心的坚定,他既然是得到高僧,就绝不可能因为外界的变化而动摇自己的心。心如磐石,不可转也。

  即便是已经成亲,鸠摩罗什平素的生活习惯仍然和僧人一样,翻译佛经和宣传佛学文化的工作,他也仍然在继续进行着。

  后来被另外的人押送到长安之后,鸠摩罗什看到了更多的文献,他也有了更多的事情要做。本来当时长安的领袖是很欣赏他的,但是由于鸠摩罗什的名声实在传扬的太快,同样的忌惮心理又再一次出现了,鸠摩罗什又遭了殃。

  这一次,他被迫收下了十个美人,而且还因为别人的疑心病,生下了两个儿子。这种世俗意义上的家庭,也并没有困住鸠摩罗什追求自己目标的脚步。

  在鸠摩罗什的努力之下,数十本佛学经典被精细的翻译成了中文,中国人也能从这些书籍当中进一步感受佛学文化的魅力。而那些为了宣传佛学经典而开设的讲座,也让鸠摩罗什在平民百姓的心中成为了不可替代的高僧。

  于是,人们将他封为德高望重的四大高僧之一,也对他表示了无限的崇敬。鸠摩罗什在中国圆寂之后,他的肉身竟然化为了舍利子,这是只有真正最接近佛学本真的人才可以做到的。

  他的徒弟们,小心的把这些舍利子收集起来,供奉起来。鸠摩罗什的贡献,也被历史给记住了,没有消失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

  作为一名得道高僧,鸠摩罗什的半生,可谓是坎坷。为了能够延续自己的理想,他做了很多僧人不能做的事情。虽然是被逼无奈,想必他的心中也定有委屈。

  但高僧之所以能成为高僧,就是因为他把个人的委屈置之度外,心中有的只是普度终身的理想,只是对佛学文化最坚定的追求。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

上一篇:经法心理 | 再见“分离焦虑”
下一篇:“蝴蝶”变形记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