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卡片关注公众号,后台发送【蛤蟆先生】,即可获取本书的电子版下载链接。仅供
法国哲学家萨特说过:他人即地狱。
先哲们深刻的理性思考中,总是蕴涵着无数实质为心理学的问题。
确实,我们身处复杂的人际社会中,随时都会遇见令我们头疼上火、甚至发疯崩溃的人。
这些人里面,有的可以轻易回避,有些则可能永远也逃不开,比如血缘至亲。
但我们常常意识不到大多时候真正难以相处的,是我们自己。
01
英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戴博德写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讲述的是一个深受抑郁折磨的蛤蟆求助心理医生的故事。
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一本写给孩子看的童话故事,如果你细细品读,就会发现它是一本非常有深度的心理疗愈读物。
蛤蟆先生一向大大咧咧、爱笑爱闹,却一反常态地郁郁寡欢、闭门不出,甚至产生了自杀的念头。
最终,蛤蟆在咨询师苍鹭的带领下,勇敢地探索了自己内心自卑、软弱、抑郁的情绪究竟来源于何处,在逐渐找回快乐、希望与自信的过程中,也让我们见证了治愈和改变的奇迹。
蛤蟆先生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我们的绊脚石就是自己。
要想踢开绊脚石拯救自我,不用花哨的技巧,只需直面自己内心的勇气。
正如《被讨厌的勇气》书中所说:我们之所以不幸,并不是因为过去或者环境,更不是因为能力不足,只不过是缺乏勇气,缺乏正视自己以及做出正确改变的勇气。
而心理咨询师就是给予我们勇气,帮助我们对自己当前困境负责的灵魂人物。
02
讳疾忌医,是人们的通病,谁都不承认自己有病。
蛤蟆先生也是如此。
被朋友“强迫”来做心理咨询的蛤蟆,和大多数第一次进行心理咨询的人一样,对咨询师的能力心存疑虑。
苍鹭直视蛤蟆的眼睛说: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魔,或大或小、或新或旧、或内敛或张狂,不管以什么形态出现,这些不速之客总会找上我们。
所以,如果你在蛤蟆先生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既是巧合,也不是巧合。
应试教育的惯性,总是让我们习惯于从问题中寻找标准答案。
而我们人生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
我们期待的心理学也不会有标准答案,心理咨询师那里更不会提供包治百病的解忧良方。
我们没法逃避痛苦,只能承认和面对。
但是,千万不要气馁。
尽管我们改变不了任何已经发生的问题,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看待问题的态度。
03
蛤蟆先生的问题或许有些严重。
苍鹭咨询师模拟用一根有10个刻度的温度计,对蛤蟆的内心感受进行评估。
最低为1,代表感觉非常糟糕,可能有自杀的想法;
中间是5,代表你觉不算太糟;
最高为10,表示非常愉悦。
蛤蟆毫不犹豫地在1和2中间做了记号。
尽管在蛤蟆看来,它的抑郁,全都是受周围人的影响。
但在苍鹭看来,蛤蟆之所以郁郁不欢,是因为它正处在“儿童自我状态”。
不管是蛤蟆的快乐、深情,还是愤怒、悲伤与恐惧,都是“儿童自我状态”的表现。
人们进入儿童状态后,他们的感受和行为都和小时候的自己如出一辙,与实际年龄并没有关系。
蛤蟆先生之所以进入“儿童自我状态”,是因为它在小时候深受父母的影响。
虽然大多数父母会尽最大努力养育孩子,很少有父母要故意伤害自己的孩子。
可是,父母也是人,会不可避免地把他们的观念和行为传递给后代。
婴儿和小孩子不会有意识地用逻辑思考,但是却能发展出一套行为来应对父母的行为,这些最早期的经历将会塑造人格的雏形。
蛤蟆先生面对严厉而正直的父亲、顺从而溺爱的母亲,无法逃避,只能选择顺从和屈服。习惯于顺从行为的蛤蟆,把依赖当成生活方式,也永远都没有真正地长大成人。
04
父母去世后,蛤蟆年龄上虽然长大成人,但是心理上却依然是个孩子。
而且,身边还存在一个父亲的影子——老獾。
老獾作为父亲的老朋友,却没有自知之明,处处对蛤蟆的生活指手画脚。
一次竟然强硬的要求蛤蟆退出村庄学校的董事会,蛤蟆气的差点上蹿下跳,却连说话都不敢大声。
当蛤蟆把爆着粗口把事情经过告诉苍鹭后,这位咨询师竟然没有替蛤蟆打抱不平,反而毫不留情地指出蛤蟆是与老獾“共谋”。
所谓“共谋”,是一个心理游戏,弱者会偷偷地或无意识地配合对方,来给自己制造不快,而在游戏里输的人才算是赢家,
很显然,作为弱者的蛤蟆,是这场“共谋”游戏的赢家,他无意识中总在迎合老獾的批评,保护懦弱的自己。
尽管老獾不是故事的主角,但是它和蛤蟆一样,都处于“父母自我状态”。
“父母状态”包含了自出生起,我们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所有价值观和道德观,以及对生活的是非评判标准。
处于“父母状态”的人就像一个法官,一直在控诉、批评别人,给别人定罪,然后顺理成章地惩罚他们。
蛤蟆和老獾都是处于“挑剔型父母状态”的法官,不同的是老獾审判对象是蛤蟆,而蛤蟆的审判对象是自己。
还有一种人处于“养育型父母状态”,他们习惯把虚情假意的“我这是为你好”挂在嘴边。
总之,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
曾经抑郁的蛤蟆,就是在自己的世界里自我折磨,甚至差一点施以自我了断的极刑。
05
此时的蛤蟆,已经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它甚至可以思考那些曾经让自己焦灼和抗拒的想法。
蛤蟆第一次迫不及待地想要走出“共谋”的处境,他第一次思考如何不再配合别人谴责自己。
最后,蛤蟆虽然还不敢直接面对老獾,但它给老獾写了一封信,拒绝辞去学校董事。
至此,蛤蟆已经跨过“父母自我状态”进化到了“成人自我状态”。
在“成人状态”下,蛤蟆先生不再被脑子里父母过去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
在人生里,蛤蟆先生经历的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也是我们的必经之路。
它们已经演化了千百年,所以每一种状态都对生存有重要价值。
在儿童状态时,我们会体验到童年的感受、过去的情绪,好的坏的都有。
在父母状态时,我们用父母那里学来的观念,反复地挑剔、教育别人,让别人接受自己的价值观。
在成人状态时,我们会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负责,会意识到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环境,去积极改变。
06
正如苍鹭告诉蛤蟆的话,在人生的坐标里有四种情况:
我好,你也好;
我好,你不好;
我不好,你好;
我不好,你也不好。
我们必须找到自己的人生位置,否则就会滑落到生活的边缘。
一旦我们在童年决定用哪种态度和观点,我们就会在随后的人生里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
我们将基于这些选择,自己建构出一个世界,不断确认和支持这些信念和预期,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自证预言”。
那些“我不好,你好”坐标的人,总觉得自己很差劲,别人都比自己强,会变得很抑郁,甚至可能走向极端。
那些“我好,你不好”坐标的人,总需要攻击或者谴责别人来满足自己,同时把自己内在的恐惧投射到别人身上。
那些“我好,你也好”坐标的人,会秉持非常接近于人本主义的内心信念:信自己,信他人。
蛤蟆与苍鹭的10次谈话,帮助自己逆转了人生。
蛤蟆终于打破从童年延续而来的因果循环,让真实的自我摆脱过去经历的束缚,它在自由中成为真正的自己。
蛤蟆从与老獾“共谋”谴责自己的怯懦卑微,到向苍鹭“移情”来对抗沿袭父母的感情依赖,最后学会与朋友们“共情”分享彼此的快乐,这何尝不是我们的成长足迹。
一生很长,路途难免会有坎坷。愿我们都能像蛤蟆先生一样,能从悲伤和不幸中重新振作,从独立个体走向共情共生。
上一篇:市关工委打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品牌
下一篇:刚刚!王力宏工作室紧急声明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
- 获奖影评赏析|《阿丽塔·战斗天使》
- 人生必看十部好看的纪录片(十部必看的现实主义纪录片)
- 日本十大禁欲动漫盘点:唯美霸道下的污镜头
- 墨西哥大麻即将合法化,美媒:美国夹在两个“卖大麻的邻居”之间
- “和合”文化背景下昭君文化的价值生成
- 马来酸阿法替尼片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
- 原创《满城尽带黄金甲》:喧哗与沉静的戏台,道德与伦理的悲歌
- 裴旖旎
- 隐适美附件又掉了,从第一天掉了2颗,第二天掉了1颗,今晚我还戴牙套吗?
- 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好作品是如何炼就的
- 狗头萝莉出摊卖煎饼大家怎么看?
- 记者的职业伦理:我该何时放下相机
- 绝命毒师电影,「蚁人」改造DNA,首部Netflix华语剧...10月流媒体片单
- 这是一部非常独特的「成人动画」,少儿不宜
- 高分电影推荐!六部直击人性黑暗面的韩国片!部部引人深省!
- 2022天津解放军464医院整形美容中心整形价格表(价目表)全新发布
- 精 [电影推荐]一再婚女人因拯救女儿,让两个家庭面临人性考验,此电影令人感动
- 缓冲晶体溶液与生理盐水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影响:SPLIT随机临床试验
- 未成年人千万别看这部片子,简直太变态了!!!
- 生态在文学中的位置
- 与3800多名女性发生过关系,世界小电影之王,终于那啥了
- 新加坡电影《爸妈不在家》爆冷获多项金马奖
- 调查称52%受访者认为国产电影色情暴力问题严重
- 红楼梦初中读书笔记
- 家庭伦理剧,小品剧本《家庭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