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265xx.com/res/images/mobile.png)
工作该吃的苦一样不能少,不该吃的苦一个不要吃
吃苦的本质是扎根。
作者:洞见ciyu
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一生都在勤勉地工作。
在他60多岁的时候,每天仍然从早上4:30就开始工作,直到深夜。
在周末上午的经理会前,他通常凌晨3点就到办公室准备有关文件和材料。
当时媒体都盛赞他吃苦耐劳的精神,山姆·沃尔顿却摆了摆手说:“我只是吃该吃的苦而已。”
工作上有各种苦,有些苦我们得主动地吃、拼命地吃,因为里面蕴含改变命运的能量。
还有一些苦,我们得想方设法地远离。
01
稻盛和夫说:吃苦的本质,是长时间为了某个目标而聚焦的能力。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工作的目标是什么呢?
俗气地说,是升级加薪。
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吃的所有苦,应该是为了增值自己。
1. 吃提升技能的苦。
十年磨一剑,一剑号江湖。
很多人只醉心于后半句的辉煌,却忽略了前半句的煎熬。
这世上没有横空出世的高手,也没有一蹴而就的神话,有的只是苦苦地死磕。
企业顾问刘润,曾担任微软战略合作总监。
他能在台上口若悬河,给微软、百度等大企业讲过课;也能笔下生花,著有《底层逻辑》等畅销书。
但他这些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一点点打磨出来的。
比如说写作能力。
2003年,他就开始写博客,在写作这条路,他已经坚持了十几年。
比如说演讲能力。
他大学就开始参加辩论赛,是南京大学最佳辩手。为了给微软员工讲课,他又疯狂训练自己的口才。
比如说逻辑思维。
他在南京大学接受过极其严格的逻辑训练,与客户打交道时,也被迫地提升了逻辑能力。
为了加满自己的技能点,他每天无论多忙,都会坚持学习,无一日间断,只要有空余的时间,就会用2倍速听各种内容。
《霸王别姬》里有句话说得好:想要人前显贵,必先人后受罪。
风光背后,都是苦练。
2. 吃长期主义的苦。
主持人陈晓卿有一个朋友,餐厅开了十几年了,一直很火爆。
陈晓卿询问其原因。
朋友笑笑说,你只要做到每天6点亲自去菜市场挑菜,挑到12点才走人,坚持十多年就可以了。
用功譬若掘井。
如何挖好自己的那口井?
答案其实很简单:一直挖,挖到时间给你答案的那天。
为了写《人世间》,作家梁晓声进行过马拉松式的写作长跑。
每天早上,他削好一筒铅笔,在桌上摊开稿纸,便开始长达10个小时的伏案创作。
这样的工作强度,他坚持了5年。
最终,他写出了长达115万字,堪称“当代中国影像心灵史诗”的《人世间》。
不要高估一年的改变,也不要低估十年的积累。
锲而不舍地坚持,蜗牛也能走到金字塔的顶端。
耐住寂寞,沉住气,路再远,只要日拱一卒,终究能抵达。
3. 吃深度思考的苦。
心理学教授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写道:
“重复且长时间的无尽忙碌,只要条件具备,大部分人都可以做到。难的是思考。没有深入的思考,勤奋就没有意义。”
脑力的苦更甚于身体的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懒于思考。
可思考的深度,决定事业的高度。
《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清崎讲过一个故事。
有一个村庄,附近一公里都没有水源,用水成了村民们最大的难题。
于是,村长挑选了村里最强壮的青年艾德和比尔负责供水,并和他们签订了供水合约。
签约后,艾德立马购买了两个大桶,每天起早贪黑,从遥远的湖泊挑水供村民使用,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而比尔在签约后,没有马上行动。
而是忙于思考如何把供水打造成一个商业模式。
半年后,他带回来一支工程队,在村里建立了供水系统。
建好后,他轻轻松松便为村民解决了供水问题。
原来,在过去半年里,比尔做了详尽的商业计划,找到了投资,注册了公司,雇了项目施工的专业人员。
管道开始正式运行的那一天,艾德就彻底失去了工作。
《认知突围》中,有一张“思考-收益”曲线。
一个人在思考上花费的时间,一开始不会带来明显的收益,但随着思考时间持续增加,他终将获得蜕变式的成长。
没有深入研究问题的根源,所有行动都是事倍功半。
02
职场上有一种人,被称为“蒙眼拉磨的驴”。
他们干的活、吃的苦不比人少,但好几年过去了,还是在原地打转。
他们吃的苦像水蛭一样,一点点吸走他们的精力,榨干了他们的能量。
1. 不要吃瞎忙的苦。
有人问撰稿人易小昭:为什么我整天忙得脚不沾地,却没有丝毫的进步和成就感?
她答道:因为你总是在瞎忙,不分大事小事,什么都忙。
这是多少人的通病,找不到该聚焦的点,陷入低质量的忙碌中。
花太多时间纠缠于琐事上,徒耗自己的精力。
扎克伯格每天早上都会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现在做的,是我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他才会感觉自己的时间没有浪费。
工作需要努力,也需要巧力。
一直弯腰捡芝麻,就没有时间去摘西瓜。
2. 不要吃情绪的苦。
渡边淳一曾在《钝感力》中,讲了一个故事。
一家公司,来了两位新人,小K和小N。
因为一次疏忽,他们俩的工作出了纰漏。
恰逢那天老板心情不好,就当着所有同事的面,暴躁地将他们臭骂了一顿。
第二天,小K就像没事人一样,依旧满脸笑容和大家打招呼。
而小N,则一边闷闷不乐,一边瞎担心老板是不是对他不满。
后来,小K表现积极,屡屡得到老板赞赏,得以提前转正。
工作中,不可避免要与他人打交道。
为领导的怒气心惊胆战,为客户的脾气烦心不已……一直为别人的情绪买单,就是在给自己的工作添堵。
心理学家卡伦·霍妮曾说,“人间地狱”可以分为“现实的地狱”和“心灵的地狱”两种。
当你把别人的情绪当回事时,你就陷入了“心灵的地狱”。
3. 不要吃内耗的苦。
哈佛大学的公开课里,有教授提出了“3个M”的概念,戳中了很多打工人的软肋。
Magnifying(放大)
夸大发生的事情,总喜欢小题大做,认为一次失败,会导致一直失败。
Minimizing(极小化)
就像隧道视野一样,只关注极小的一部分,盯着自己的失败和错误不放。
Making-up(虚构)
无中生有,凡事喜欢往坏的情况去想,过分夸大消极后果。
有时候,所谓的困境,不过是自我设置的枷锁,是我们把失败看得太重。
就好像我遇到的一些作者。
选题一直没通过,就一个人暗自郁闷,陷入消沉。
稿子被毙几次,就怀疑自己的能力,一直自我否定。
实际上,一个人痛苦的根源,往往不是我们遇到了多少障碍,而是内心产生的自我斗争。
日本有一部纪录片《穷忙族》,剧中的人物大多打着好几份工,每天劳动时间很长。
却从不停下来思考一下未来的方向,比如去学点新技能,或者换个环境,开拓新的领域。
所以如此拼命工作,他们也只能勉强维持温饱,最后就成了不折不扣的“穷忙族”。
工作就是修罗场,谁都在吃苦。
不同的是,有人白吃苦,有人把咽下的苦,变成自己脱胎换骨的养料。
后者悟透了吃苦的本质,其实在于扎根、在于成长。
点个赞吧,与朋友们共勉。
上一篇:请问有人比我惨的吗?
下一篇:成人每天喝多少牛奶才适合呢 【图】
最近更新娱乐资讯
- 获奖影评赏析|《阿丽塔·战斗天使》
- 人生必看十部好看的纪录片(十部必看的现实主义纪录片)
- 日本十大禁欲动漫盘点:唯美霸道下的污镜头
- 墨西哥大麻即将合法化,美媒:美国夹在两个“卖大麻的邻居”之间
- “和合”文化背景下昭君文化的价值生成
- 马来酸阿法替尼片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
- 原创《满城尽带黄金甲》:喧哗与沉静的戏台,道德与伦理的悲歌
- 裴旖旎
- 隐适美附件又掉了,从第一天掉了2颗,第二天掉了1颗,今晚我还戴牙套吗?
- 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好作品是如何炼就的
- 狗头萝莉出摊卖煎饼大家怎么看?
- 记者的职业伦理:我该何时放下相机
- 绝命毒师电影,「蚁人」改造DNA,首部Netflix华语剧...10月流媒体片单
- 这是一部非常独特的「成人动画」,少儿不宜
- 高分电影推荐!六部直击人性黑暗面的韩国片!部部引人深省!
- 2022天津解放军464医院整形美容中心整形价格表(价目表)全新发布
- 精 [电影推荐]一再婚女人因拯救女儿,让两个家庭面临人性考验,此电影令人感动
- 缓冲晶体溶液与生理盐水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影响:SPLIT随机临床试验
- 未成年人千万别看这部片子,简直太变态了!!!
- 生态在文学中的位置
- 与3800多名女性发生过关系,世界小电影之王,终于那啥了
- 新加坡电影《爸妈不在家》爆冷获多项金马奖
- 调查称52%受访者认为国产电影色情暴力问题严重
- 红楼梦初中读书笔记
- 家庭伦理剧,小品剧本《家庭矛盾》